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学习诗人通过选取典型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培养语感。组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借助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同类主题诗歌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深情,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复杂深沉的情感,尤其是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的悲愤与抗争。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中,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2.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氛围中,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4.比较阅读法:将《我爱这土地》与其他同类主题诗歌进行比较,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祖国壮丽山河的视频,如长城的雄伟、黄河的奔腾、泰山的巍峨等,配以激昂的音乐。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看到如此美丽的祖国山河,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引出课题《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艾青。艾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其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2.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艾青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重点指导以下字词的读音和节奏:"嘶哑"的"嘶"读音为sī,不要读成shī。"汹涌"的"涌"读音为yǒng,注意音调。节奏方面,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要读出停顿,体现诗歌的韵律美。4.全班齐读诗歌,要求读得整齐、流畅,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四)研读诗歌,分析意象(15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鸟:象征着诗人自己,以及所有像诗人一样为祖国命运而奔走、呼号的爱国志士。诗人以鸟自比,即使喉咙嘶哑也要歌唱,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是祖国的象征。诗人通过描写土地的苦难,如"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表达了对祖国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忧虑。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河流"永不停息地流淌,就像人民心中的悲愤如滔滔江水,汹涌澎湃,表达了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反抗精神。风:象征着激怒的人民。"风"的"激怒"表现了人民在侵略者的压迫下奋起反抗的激昂情绪,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和抗争精神。黎明: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诗人坚信在经过艰苦的斗争后,祖国必将迎来光明和胜利,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光明的热切向往。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2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以及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从"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可以看出诗人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通过对土地、河流、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祖国遭受苦难的痛心疾首;"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祖国的忠诚,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炽热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刻骨铭心的。3.再次播放祖国壮丽山河的视频,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和画面的烘托下,再次深情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拓展阅读(8分钟)1.推荐阅读艾青的另一首诗歌《我爱这土地》(节选):"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2.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这首诗与《我爱这土地》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有哪些异同?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相同点:情感表达上都饱含着对祖国(或与祖国相关的事物)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都运用了一些具体的意象来寄托情感,如《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中的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等。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更侧重于表达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侵略者的愤恨,情感较为激昂、悲愤。《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则主要是通过回忆与大堰河的过往,抒发了对乳母的深情,情感更加细腻、深沉,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
(七)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朗读技巧以及与拓展阅读诗歌的比较等。2.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体会了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深情,理解了意象的象征意义,掌握了诗歌朗读技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读优秀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爱国情感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并默写《我爱这土地》。2.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介绍、诗歌朗诵音频、祖国山河视频、拓展阅读诗歌等。2.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朗读、意象分析、情感体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法、讨论法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