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0.1鱼类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
一'什么是“鱼”?
终身生活于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通常用鲤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
衡,大多数种类具有鳞片,大都具有膘。
二、鱼类学的定义
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
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1.鱼类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
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鱼形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
圆口纲(鱼形动物)
软骨鱼纲(真鱼,鲨、解、银鲸等)
硬骨鱼纲(真鱼,鲍、鲤、鳏等)
两栖纲(蛙、鲸、蛛螂)
爬行纲(蛇、龟、鳖)
鸟纲(雀、雁、鹭)
哺乳纲(鲸鱼)
2.鱼类的种类数
24618种《世界鱼类》(Nelson,1994);23250种(Eschmeyer,1998);30000种FishBase鱼类全
球资讯系统。脊椎动物共计:52500种,鱼类超过种类50%。
中国:3000种,其中淡水鱼类约1000种
3.鱼类的分布:
海拔:5000m高山湖泊--7000m深海;温度:-1.8—40℃;盐度:0—50%。;氧气:接近0—饱
和;41%ofmodemfishspeciesarefreshwater;58%ofmodemfishspeciesaremarine;1%ofmodem
fishspeciesarediadromy.
4.鱼类的经济地位:
最近的FAO“世界渔业统计年鉴”中,有鱼类、软体类、甲壳类、藻类、鲸类等,共2121种;
其中鱼类约占70%:1998年世界捕捞产量为8629.9万吨。其中鱼类约占87%;年产量超过100万吨
的鱼类有10种;我国年产超10万吨的海洋鱼类约有10种;主要淡水经济鱼类约有140种,其中长
江约44种,黄河约22种,珠江30种,黑龙江40种。
5.我国鱼类的经济地位
2001年全国水产品4382.09万3其中,海洋捕捞1440.61万t;海水养殖1131.5万t;内陆捕捞
214.09万t;内陆养殖1594.95万t。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4.6kg,水产品在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已
占有重要地位。
6.经济利用:
食用: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矿物质、维生素,易被人体消
化和吸收。
工业:鱼肝油、鱼胶、鱼粉等作为工业原料、饲料和药品。
药用:海马、海龙等是名贵的药材。
观赏:金鱼、锦鲤、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泽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001年渔业劳动力已达1257万人,渔民劳均纯收入7668元;水产业已成为农业中的一个大产
业;2001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426.7万吨,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0.7亿美元;第一创汇农业。
三、鱼类学研究的对象
狭义:鱼类=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广义:鱼型动物+鱼类鱼型动物=头索纲(文昌鱼)+圆口纲
四'鱼类学研究的范畴
鱼类形态学: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
鱼类分类学:系统演化、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鱼类生态学:生活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素的关系等。
鱼类生理学:内部器官的功能、体内生命活动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鱼类发生学:胚胎发育及各器官形成过程。
古鱼类学:化石鱼类特征、演化关系、起源与分布等。
经济鱼类学:主要经济鱼类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经济意义.
五、鱼类学的任务
根本任务一提高鱼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具体任务T研究鱼类生命活动规律(分布、涧游、数量变动、生长、发育、繁殖等)、研究鱼类
生活习性、研究环境对鱼类生活和生长的影响、捕捞和驯养新品利,、恢复贵重经济鱼类资源、改造
经济鱼类区系组成。
[克隆鱼]早在“克隆羊”出生的15年前,即1982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一尾“克隆鱼”。
这是一尾采用鲫的[体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培育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尾“克隆鱼”。这尾鲫曾在世上生活
了2年,由于饲养不慎夭折。我国"克隆鱼”技术与15年后英国的“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一体细胞核移
植克隆技术,在技术的突破性和操作难度上几乎都是在同一水平线上。
[转基因鱼]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转基因工程组,在朱作言院士的领导下,将草鱼的生长
激素基因注入鲤的受精卵,培育出一种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R代]和[转基因三倍体鲤
“吉鲤”]
[转基因鲤鱼F,代]由黄河鲤和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组成的转“全鱼”基因鱼,150d可长至1200g,
最大可达2000g;两年可达5000g。生长速度比普通鲤快140%以上。
[吉鲤]一由转基因两倍体鲤与转基因四倍体鱼(两套鲤染色体,两套鲫染色体)结合而培育出无
生育能力的吉鲤。吉鲤具有草鱼生长快的优点,又具有鲫的味道。由于它不能生育,因而在推广过
程中不存在与其它鱼类杂交引起生态危机之忧。
[转基因鱼的生物安全性]包括:食品安全性、生态和遗传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1993年前市场上销售的传统食品具实质等同性。
转‘‘全鱼’'基因黄河鲤所转植的外源基因为一个与鲤内源生长激素基因十分相似的[草鱼生长激
素基因。
草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身上,对鲤来说是安全的。与鲤相比,转“全鱼”基因黄河鲤携带有
草鱼生长激素基因,体内含有非常微量的草鱼生长激素。草鱼生长激素和鲤生长激素一样,为鱼体
内本来就存在的一种极不稳定的多肽,经过加热等物理处理后被分解为氨基酸,失去其激素的生理
功能,和非转基因鲤一样具有食用安全性。
[转基因鱼一对鱼类种质资源有影响吗?]转“全鱼”基因鱼商品化养殖后,对鱼类种质资源和水
生态环境有无影响?
把“全鱼”基因转移视为一种“杂交”,即一个基因与一个物种基因组的杂交。鱼类的基因组大约
有10万个基因。转“全鱼”基因黄河鲤的形成机制可简单地比作一个草鱼基因与10万个鲤基因的杂
合。物种的杂合程度仅为草鱼与鲤杂交的十万分之一:转基因鱼比起任何杂交鱼要安全得多。
转基因鱼的繁殖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均不占优势,即使让它进入大自然,也不可能形成优势
种群,抑制其它鱼类生长,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转基因鱼带有的草鱼基因仅是草鱼的十万个基因片断之一,即使它能与其它鱼类进行杂交,所
造成的基因混乱的可能性也很小。
[鱼类是水环境的天然监测器]鱼类和软体动物,都会对水体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映一监
测水质污染的“天然监测器”。
狗鱼:嗅觉非常灵敏,对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气体反应十分迅速,在正常情况下,狗鱼会发出
400-800次/min振荡的脉冲信号。一旦水中出现有毒物质,狗鱼发出的脉冲信号就会产生相应的爆裂
声,其频率也会随之减少到<200次/min。
幼鞋:一旦游到含有较高浓度的金属污染物的水体中,便会进行静鲤动作,产生换气的停顿,
从而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一“咳嗽反应”成为生物监测水体污染的一种标志。
象鱼:西非,生活在浑浊不清的河水中,两眼已退化,依靠尾鳍周围的肌肉发射一系列连续电
脉冲来收集环境的信息。通常,象鱼产生的电脉冲为300-500次/min。一旦河水遭到污染,其电脉冲
频率猛增到>1000次/min。
[改变鱼类原有行为特性]研究发现,影响鱼类返还故里的微弱气味与一种人工合成物质一吗咻
的特性相似。吗咻的气味可以盖过自然的“乡土气息”,因而有可能利用吗琳来控制、改变鱼类的涧
游路线和产卵场所。
0.2鱼类学发展简史(自学部分)
0.3鱼类的演化
一、起源
奥陶纪:4亿年前,不完整的鱼类化石。
志留纪:3.6亿年前,完整的鱼类化石。至今未发现鱼类的直接祖先。
二'演化
1.初生时代:泥盆纪(3.3亿年前);
中兴时代:侏罗纪和白垩纪(L6-1.3亿年前);
全盛时代: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7000万-100万年前)。
2.初生时代:志留纪,余同上。
A淡水鱼类与海水鱼类:谁更原始?
地质年代
距今时间淡水鱼类种类数%海水鱼类种类数%
代纪
志留纪3.6亿年1000
古
生下泥盆纪3.3亿年7723
代中泥盆纪3.0亿年1288
上泥盆纪2.8亿年2971
B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谁更原始?
软骨鱼类原始:无骨细胞,不易形成化石。
硬骨鱼类原始:最早出现的甲胄类和盾皮类均具硬骨骼,软骨为次生现象。
平行进化:两支平行进化发展的类群。软骨鱼类原始栖地为海洋,少数种类进入淡水为再次适
应。硬骨鱼类原始栖地是淡水,最后进入海洋而成为优势类群。
04现生鱼类分类纲要
一、圆口纲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
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分为盲鳗目和七鲤鳗目。
纳尔逊(Nelson.J.S,1976,1984)分类系统:
二、软骨鱼纲Chodrichthyes
板鲤亚纲:(板鲤类)
鲨形总目(侧孔总目):8目
鳏形总目(下孔总目):4目
全头亚纲:(全头类)
银一目:1目
三'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肺鱼亚纲:双鳍鱼总目、角齿鱼总目
总鳍亚纲:骨鳞总目、腔棘鱼总目(矛尾鱼)
腕鳍亚纲:多鳍鱼目
辐鳍亚纲:(计10总目)
硬鳞总目
软骨硬鳞下纲:酮类
全骨鱼下纲(硬骨硬鳞类):雀鳍、弓鳍鱼
真骨鱼下纲teleost骨舌鱼总目:海域总目:海域目、鳗蛆目、背棘鱼目稣形总目:鲜形
目骨螺总目:鼠长喜目、鲤形目、脂鲤目、鱼占形目、裸背电鳗目原棘鳍总目:鞋形目巨口鱼总
目:巨口鱼目灯笼鱼总目:仙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长蛇辎)、灯笼鱼目副鳍棘总目:鲤妒
目、鳄形目、鼬端目、蟾鱼目、殿糠目、喉盘鱼目棘鳍总目:银汉鱼系:形目、银汉鱼目;鲸
形鱼系:月鱼目、金眼鳏目、海鲂目、刺鱼目、海蛾鱼目、海龙目、豹鲂鲸目、合鲤目、鲸形目、
然形目、蝶形目、鲤形目
小结
鱼类学(Ichthyology):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方面
的问题。
鱼类学的分支学科:鱼类形态学、鱼类分类学、鱼类生态学、经济鱼类学、鱼类生理学、鱼类
发生学等。
鱼类的主要特征:通常以鳏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鱼体被鳞片;终生
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软骨鱼纲=板鲤亚纲+全头亚纲。板鲤亚纲=鲨类+鲸类
硬骨鱼纲=肺鱼亚纲+总鳍亚纲+腕鳍亚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全骨鱼
类)+真骨鱼类)
真骨鱼类=软鳍鱼类+棘鳍鱼类
学习鱼类学的要求:
1.建立“环境一形态一机能”统一的观念;
2.掌握50种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和生物学习性;
3.珍惜每一次实验课的机会;
4.学会读书:先将书读薄,再将书读厚。
讲授模块:(依进度决定)
1、鱼类形态学:结构与功能
2、鱼类分类学:系统演化、分类、经济地位
3、鱼类生态学:生活史
4、渔业资源学:淡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与保护
主要参考书目:
白鲤系统解剖(孟庆闻、苏锦祥等);鱼类比较解剖学(孟庆闻、苏锦祥等);鱼类分类学(孟
庆闻、苏锦祥);鱼类生态学(殷名称);鱼类史(Norman);BiologyofFishes(C.E.Bond1979);Fishes
oftheworld(Nelson,1994,2006):AnIntruductiontoIchthyology(3rd);(PeterB.Moyle,Joseph
J.Cech,Jr);EcologyofTeleostFishes.(Wootton
第一篇鱼类形态构造
第一章外部形态、皮肤及其衍生物
1.1鱼体分区和体型
体型、体表及外部的器官一水生生活
一'鱼体和头部分区
鱼体=头部+躯干部+尾部
尾柄=臀鳍基部后端一尾鳍基部
头部=吻部+眼后头部+颊部+喉部+颈部(颐部)+峡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齿骨在前方愈合处
头、躯干分界线:
圆口类=吻端T最后一对鳏裂(无鲤盖)
硬骨鱼类=吻端一鲤盖骨后缘(具鲤盖)
躯干、尾分界线:
一般=肛门或尿殖孔的后缘。
少数=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椎骨。
二'鱼体测量
全长=吻端T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体长(标准长)=吻端一尾鳍基部最后一枚鳞片或最后一枚椎骨的直线长度。
叉长=吻端T尾鳍中央分叉处的直线长度(尾鳍分叉)。
头长=吻端一鳏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躯干长=鲤盖骨后缘T肛门后缘的直线长度。
尾长=肛门后缘-最后一枚椎骨的直线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T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
吻长=吻端一眼前缘的直线长度。
眼径=沿体纵轴眼的直径,即眼眶前缘T眼眶后缘的直线长度。
眼后头长=眼眶后缘一鳏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眼间距(眼间隔宽)=自鱼体一侧眼眶的背缘正中一另一侧眼眶背缘正中的距离。
体高=鱼体最大高度。一般测量背鳍起点一腹面的垂直高度。
头高=头部最大垂直高度。
尾柄高=尾柄部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三'体轴与剖面
鱼体方位:前、后、背、腹、左、右。
体轴: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
头尾轴:主轴、第一轴。
背腹轴:矢轴、纵轴、第二轴。
左右轴:侧轴、横轴、第三轴。
剖面:纵断面+水平断面+横断面
纵断面:左右两部分,对称。水平断面:背腹两部分,不对称。横断面:前后两部分,不对称。
四、体型
基本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圆筒型
纺锤型: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
侧扁型:头尾轴(缩短)>背腹轴(延长)>左右轴
平扁型:头尾轴(缩短)>左右轴(延长)>背腹轴
圆筒型: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左右轴
特殊体型:海马型(海马)、箱型(斑点三棱箱鱼屯)、球型、带型(带鱼)、翻车鲸型、不对称型
(菱鳏)、大喉型、其他体型
1.2头部器官
一、口(Mouth)主要捕食器官,食性决定形状与位置。
立:生活习性和摄食种类不同
位置特点习性
端位口头部正前端中上层,善游泳,猎捕。鱼占、鳏
上位口上颌〈下颌上层或中上层,肉食性、伏击。翘嘴舶、瞰
下位口上颌〉下颌中下层或底层,刮食、掘食、吸盘。鳏、鲤
口形:食性不同,口形与大小不同。
变异:吸盘、可伸缩、具锐利角质缘等。二、唇(Lip)一口缘
的皮褶,协助吸食。
底层或溪流中的种类,唇发达T蛆亚科、蛇豌)。变异:吸盘
三'须(Barbel)一具味蕾,辅助觅食。位置、形状、数目、长短为
分类的重要依据。
名称:着生位置一须(颐)须、颌须、鼻须、吻须。
数目:1根-5对:江鳄T1根,羊鱼T1对,鱼占-2对,花瞅
-3对,瞅舵一4对,泥瞰一5对。5对以上一须呈流苏状
须的着生位置
四、眼(Eye)-»视觉
位置:一般在头部两侧或一侧(比目鱼)
数量:一般1对。2对(四眼鱼)
特点:无泪腺一不会“水汪汪”,只能“亮晶晶”
无真正眼睑一"死不瞑目”
变异:脂眼睑T解形目、海就目、部分鲫形目C短尾大Z
瞬膜T部分鲨鱼,可眨眼
五、鼻孔(Nostril)-无内鼻孔(肺鱼总目例外),与呼吸无关。
软骨鱼类:头部腹面和口前。部分鲨具鼻口沟(外鼻孔原
始通道)
硬骨鱼类:由鼻膜分成前鼻孔、后鼻孔
六'鳏孔(gillopening)、鲤裂(gillcleft)、鲤盖孔(opercularopening)
板鲤类:5—7对:银鲸类:具假鲤盖,外观1对;硬骨鱼类:1对(双孔
鱼:2对)。
七、喷水孔
1.3鳍
主要运动和保持身体平衡的器官
一、鳍的分类
奇鳍一■背鳍(Dorsalfin)、臀鳍(Analfin)、尾鳍(Caudalfin)
偶鳍—>胸鳍(Pectoralfin)、腹鳍(Ventralfin)
二'鳍的结构一支鳍骨+鳍条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特有一鱼翅
鳞质鳍条:硬骨鱼类特有一分支鳍条、不分支鳍条、硬刺(假棘)、棘(Spine)
三、鳍的形态和功用
背鳍一维持身体平衡(鳗鲫发达,协助运动)
数量:一般1个(或2~3个,或退化、消失)
位置:一般居中,前移、后移
变异:吸盘―鲫,钓竿-殿穗
脂鳍一背鳍之后。脂鲤目、站形目
小鳍一背鳍之后。鳍科
臀鳍一维持身体平衡变异:胎虢科雄性一交配器
尾鳍T推进和转向
外观:对称、不对称
形状:新月形、叉形、内凹形、平直形、圆形、尖圆形、双凹形等
胸鳍一维持身体平衡,协助转向
位置:高低变化
形状:宽阔、舌片状一运动缓慢;狭长、镰刀状一运动迅速
变异:飞翔T飞鱼;跳跃、爬行一弹涂鱼
腹鳍T维持身体平衡
位置:腹位、胸位、喉位
变异:吸盘、鳍脚
功用:主要一维持平衡、协助运动
其他一摄食、呼吸、生殖、爬行、跳跃、飞翔、吸附、发声、防御等。
四、鳍式
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
1.鳍的缩写:D.,A.,C.,P.,V.
2.罗马数字:I—刈,大写一表示棘的数目
i—X,小写一表示小鳍的数目
3.阿拉伯数字:表示硬刺和软条的数目
4.符号:逗号f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鳍
连接号(一)-表示一个鳍的两个部分
波浪线(〜)一表示不同个体鳍条数目的波动
妒:D.xn,I—13->表示妒的第一背鳍由12枚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枚棘和13枚鳍条组成。
软鳍鱼类:鳍中无棘。
棘鳍鱼类:鳍中具棘
1.4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表皮+真皮
衍生物:腺体、珠星、发光器、仔鱼粘附器
鳞片:类型,骨鳞的结构、分区、表面构造、侧线、鳞式、变异
体色:色素细胞、体色重点:鳞片
1.皮肤的基本构造
腺层大量腺细胞疏松层细胞多、血管丰富
表生发层分生新细胞致密层细胞少、结缔组织多而密
真
皮
皮基底层
2.腺体
粘液细胞:形似杯子(球、管状),产生粘液物质-粘多糖类、纤维素类
棒状细胞:形似高尔夫球棒,常见于圆口类;产生保护性物质,防止凶猛鱼类吞食
警戒物细胞:似圆形或椭圆形,产生警戒物质一喋吟,鲤形目、站形目
毒腺:多细胞的集合体,形似坛状,沉入真皮,常与棘、刺连在一起,籍刺注入毒液。
3.粘液
粘液的分泌:与鳞被状况相关。无鳞、鳞片细小T粘液多。
粘液的功用:润滑:减少摩擦。保护:不受寄生物、病菌和其他微小有机体的侵袭。凝结和沉
淀:水中悬浮物(Id豆卤鳗的粘液可使1桶水变为胶体)。协助渗透压调节:保持代谢过程稳定,
正常生理活动顺利进行。
4.毒腺
处理方法:0.5%明研水热熏、敷
、当A鳗结B黄斑芭子金
5.珠星
珠星(婚配结节):局部表皮细胞角质化的产物。主要出现在头部、鳍条等处。出现特点:
繁殖季节出现或繁殖期强、非繁殖期弱
雄有雌无或雄强雌弱
并非所有鱼类都有珠星
6.发光器
发光器:淡水鱼类无,深海鱼类有
发光方式:与鱼共生的发光细菌发光;鱼自身具有的发光器(腺体)独立发光
生物学意义:认识同类、求偶繁殖、引诱食物、惊吓拒敌
7.仔鱼粘附器:一种较大的、特化的、突出于表皮之外的临时性粘液细胞位于头部,出现在仔鱼
期,分泌粘液,仔鱼籍此粘附在水中物体上。
8.皮肤的功能
润滑―润滑剂,减少摩擦
保护-防止寄生物、病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的侵袭
凝结、沉淀一使混浊水体的悬浮物凝结、沉淀
调节渗透压一使扩散、渗透过程变慢,适应盐度的变化
感觉一感觉芽、感觉丘、神经未梢
吸收一可能有吸收营养的功能
修补T表面创伤
9.鳞片
鳞片类型
质缚:软骨鱼类
硬鳞:软骨硬鳞鱼类
膏第:真骨鱼类(高等硬骨鱼类):圆鳞、栉鳞
骨鳞:
纤维层
一般构造:薄片状,富有弹性,形状多样
复瓦状排列:早期平行,前沉后翘
鳞片构造和生长方式(二层):
下层:纤维层(基板),大量胶原纤维,产生弹性
生长方式:既加宽又加厚
上层:骨质层(透明齿质),钙质,脆硬
生长方式:只加宽不加厚
化学成分:有机物:矿物质=1:1
有机物:胶原蛋白(24%)和鱼鳞蛋白(76%)
疗物质:磷酸钙和碳酸钙
表面特征
前区(基区):埋在真皮内,被前面的鳞片复盖
后区(顶区):未被前面鳞片复盖的部分
上例区:前、后区之间的上侧部分
下例区:前、后区之间的下侧部分
表面结构
集骞(环片):鳞片表面形成的一圈圈如同崎的环状隆起,通常呈同心圆排列
相邻环片之间的距离与鱼生长呈正相关一鱼生长快环片排列稀疏,生长慢排列致密
后区环片可能发生变态:断裂或愈合变为瘤状、栉齿状、矛状等
根据后区变态的环片层否突出于鳞片边缘分类:
圆鳞:后区边缘光滑
栉鳞:后区变态的环片象栉齿,突出于鳞片边缘
鳞蒸:是环片围绕的中心区域,与鳞片几何中心重叠或不重叠
重叠者——保总中校
位于前区者——集焦前优
位于后区者——俱悬后伐
麟沟(辐射沟):是从鳞焦或鳞片某一部位辐射至鳞片边缘的槽沟
初级绰沟:从鳞焦辐射至鳞片边缘
次级舔沟:从鳞片某一部位辐射至鳞片边缘
不同鱼类鳞沟存在情况不同
没有:鳗酗、鲤科鱼类
四区均有:泥纵
后区有:马口鱼
前区有:食蚊鱼
作用:降低坚硬性,增加柔性
鳞片排列方式和铺展过程:
起源中心:胸鳍体侧中部上方或尾柄中部
铺展过程;排列方式
侧线数目
鳞式:按一定格式记录侧线鳞本身和侧线上、下鳞片的数目一
鳞式
骨鳞变异
臀鳞:裂腹鱼类和银鱼科雄性等,在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
列扩大变形的鳞片
腋鳞:真骨鱼类的某些种类,在胸鳍和腹鳍基部前缘外角
具一个扩大的腋鳞
极弊:鳞形目等鱼类,在腹缘有一列扩大变形的鳞片
体色
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少见
体色的变化:
年龄、性别、环境、生理冲动、健康状况等
体色深浅调节黑色素的收缩与扩散
体色类型与功用
体色类型
沿岸色:具斑点或斑块,体色较鲜艳
植丛色:体表具宽或窄的垂直或纵条纹
上层色:背部色深,腹部色浅
班瑚礁色:体色最丰富,色彩斑斓
体色功用
保护:与背景色协调一致(拟态/保护色)
警戒:与背景色形成强烈反差(警戒色)
集群:白天集群鱼类的集群标志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引言
骨骼的生成
骨骼的结构模式
主轴骨骼:头骨(脑颅+咽颅)+脊柱(躯椎
+尾椎)
附肢骨骼:奇鳍骨骼(支鳍骨)+偶鳍骨骼(带骨+支鳍骨)
第一节骨骼系统
一、主轴骨骼
1.头骨一脑颅:四区
软骨鱼类硬骨鱼类
初级上颌:腭骨、翼骨、中翼骨、后翼骨、方骨
上颌:腭翼方软骨
颌弓次级上颌:前颌骨、上颌骨、米克氏软骨、齿骨、前关
下颌:米克氏软骨
节骨、关节骨、隅骨
茎舌骨、上舌骨、角舌骨、下舌骨、基舌骨、续骨、舌
舌弓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基舌软骨
颌骨、尾舌骨
鳏弓咽、上、角、下、基鲤软骨咽鳏骨、上鲤骨、角鳏骨、下鲤骨、基螺骨
鳏盖骨系主鳏盖骨、前鳏盖骨、后鳏盖骨、间鳏盖骨、鲤盖条骨
咽颅:颌弓、舌弓、鲤弓
咽颅的悬系方式:古接型,双接型,舌接型,真舌接型,全接型,自接型,后舌接型:
2.脊柱:脊椎T躯椎、尾
躯椎尾椎
棘突,椎管,前、后关节突,椎体
椎体横突脉弓
肋骨脉棘
3.韦伯氏器(Weberianorgan)
鲤形目和鱼占形目的最前面1—3枚脊椎骨的某些成分变异形成一
组具有特定功能骨片一韦伯氏器
带状骨:第一椎骨的髓棘
舶状骨:第一椎骨的髓弓
间插骨:第二椎骨的髓弓,后方叉状,籍腱与伯状骨和三脚骨相连
三脚骨:第三椎骨的椎体横突和部分肋骨,最大,后方尖端与瞟壁紧密相接
4.肋骨
肋骨一背肋:上肋、肌间肋,发生在肌隔与水平隔膜相切处腹肋:下肋,发生于肌隔与腹膜相切处,
从左右包围腹腔仅多鳍鱼、鳗科和少数几种妒形目种类同时具有背肋和腹肋
5.肌间骨:低等鱼类多,高等鱼类少或无
二、附肢骨骼
1.奇鳍骨骼(支鳍骨)
背鳍和臀鳍:古鳍鱼类:支鳍骨数目<鳍条数目
新鳍鱼类:支鳍骨数目=鳍条数目
支鳍骨节数:软骨鱼类、低等硬骨鱼类一三节。高等真骨鱼类一二节或一节
尾鳍:
由自身的支鳍骨和最后几枚脊椎骨的某些成分共同构成
自身支鳍骨:尾上骨、尾下骨
最后几枚脊椎骨:脉棘、尾杆骨、棘突、关节突
尾鳍的类型:据尾鳍上下鳍叶的对称与否及内部脊椎所处位置划分
原型尾:内、外部结构均严格对称,为理论类型,仅在胚胎时期的尾鳍结构与此近似
歪型尾:尾部脊椎剧烈翘向后上方,外观和内部均不对称,上叶狭小、下叶宽大一鲨鱼、鲍鱼
正型尾:外观上下叶对称,内部椎骨仍上翘(尾杆骨:最后几枚椎骨的愈合体)上叶支鳍骨较
细小、下叶支鳍骨发达一真骨鱼类
矛型尾:具中央叶,矛型,外观和内部均对称一矛尾鱼
半歪型尾T弓鳍鱼;线尾鳍一长尾鳍类;
假尾鳍(等尾鳍)一鳄类
2.偶鳍支鳍骨和带骨
软骨鱼类:肩(腰)带骨一鳍基骨T支鳍骨一鳍条
硬骨鱼类:肩(腰)带骨一支鳍骨一鳍条
越级支持:硬骨鱼类越过鳍基骨出现“带骨一支鳍骨一鳍条”甚至“带
骨T鳍条”的现象
胸鳍:软骨鱼类:肩带=肩胛骨+乌喙骨
鳍基软骨(3—4块)=前鳍基骨+中鳍基骨+后鳍基骨
辐状软骨=支鳍软骨
硬骨鱼类:肩带骨(6—7块)+支鳍骨(4块)
初级肩带=肩胛骨+乌喙骨+中乌喙骨(高等真骨鱼类无)
次级肩带=上匙(锁)骨+匙骨+后匙骨(1—2块)
腹鳍:无名骨+支鳍骨(1块)
硬髓就常,
第二节肌肉系统
一、肌肉的类别
肌肉一产生各种动作的物质基础
平滑肌(Smoothmuscle)一不受意志支配。消化管、血管、尿殖器官等壁组织
心脏肌(Cardiacmuscle)—>不受意志支配。一点受刺激,全心兴奋
横纹肌(Striatedmuscle)一骨骼肌,被利用的主要部分。肌纤维-肌束-肌肉
二'命名与类型
1.因着生位置的前后'上下'内外得名—>鲤间背斜肌(musculusinteracualisdorsalisobliquus)
2.由起点与止点所附着的两骨片得名一尾舌匙肌(m.uroclavicularis),咽匙肌(m.
pharyngoclavicularis)
3.由肌肉收缩所产生的效应而得名(最普遍,最有用)
收肌(m.adductor)->肢体靠拢体躯
展肌(m.abductor)—>肢体远离体躯
伸肌(m.extensor)t■两肢体间的角度扩大
屈肌(m.flexor)一两肢体间的角度缩小
提肌(m.levator)一肢体向上提起
降肌(m.depressor)一肢体下降
牵引肌(m.protractor)一肢体向前
牵缩肌(m.retractor)一肢体向后退缩
开肌(m.dilator)—>肢体打开
缩肌(m.constrictor)一孔口或管腔口径缩小
三'肌肉的类别和功能
大侧肌一鱼体最大的肌肉,由肌节构成
肌节一倒置的W形。前有肌节圆锥,后有肌节漏斗
肌隔一肌节之间由结缔组织构成的隔膜
水平隔膜—在体轴中央的水平面上有一结缔组织构成的隔膜,将大侧肌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轴
上肌+轴下肌
红肌与白肌的区别
肌肉类别红肌白肌
颜色红色红色
分布位置水平隔膜上下的表层躯干部和尾部除红肌外的全部肌肉
肌纤维窄纤维宽纤维
生化特点富含脂肪和肌红肮不含脂肪和肌红肮
生理特点行需氧代谢行乏氧代谢
四、发电器官:由肌肉变异而来
电鳍一电板约6000个,电压约550伏
也年一电板约200万个,电压约360伏
第三章消化系统(Digestivesystem)消化系
食物
统的构成与功能
磨压、撕碎
消化系统=消化管+消化腺
消化腺-消化的->消化管(食糜)
消化管=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或泄殖腔消化J分解
蛋白质、糖类一简单分子状态-»脂肪、油类
消化腺=胃腺+肝脏+胰脏等渗透作用11肝分泌物乳化
小肠壁吸收残渣肠壁吸收
生理机能一直接或间接地承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管I1淋巴管
各组织肛门或泄殖腔各组织器官
消化的基本过程1
营养体外能量
第一节体腔与系膜
体腔=围心腔(胸腔)+腹腔,由围心腹腔隔膜分隔
发生:中胚层一体腔囊(不久消失)背部腔+中部腔+腹部腔(初生体腔)(腹膜壁层)外侧壁接
肌节里层一腹部腔一内壁上的腹膜一腹膜脏层[浆膜层(消化管)]
一肠系膜(背肠系膜)一体腔(次生体腔)一腹肠系膜背腔一在腹腔背部,容纳肾脏和鳏
体腔=围心腔+腹腔+背腔一、腹腔形状及其变化大小:大一游泳能力较弱,有较大的
胃或较长的肠,一般为肉食性鱼类,如站科、松球鱼科、箱鲤科、鳄科
小一身体较延长,腹腔长远小于体长,多为杂食性或草食性鱼类,如线口鳗、克氏棘刀鱼
形状:与体型正相关
延长形一海龙科、鳗、鳗鲫、黄皤、玉筋鱼等
平扁形一鳏、平鳍瞰、殿糠等
侧扁形一银鲤、蝙、鲂属、蝶科等,小肠较长
特殊:肛门前移种类一腹腔较小,部分内脏器官伸入尾部。如鳄科部分肾脏、蝶形目一些种类
的生殖腺、醐的膘等均伸入尾部
二'系膜
腹膜=腹腔的单层上皮细胞+其下的结缔组织
腹膜分层=腹膜壁层(与肌节粘连,体腔壁的衬里)+腹膜脏层(悬系内脏于体腔壁上)一特
称系膜
系膜:将内脏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据包裹和悬系的器官命名肝系膜、脾系膜、生殖腺
系膜等
悬韧带或肝冠韧带:肝脏前端腹中央的坚韧韧带
腹膜壁层的颜色:
黑色T多数种类
银白色一腹膜壁层无色素细胞
第二节消化管
消化管的组成与功能
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
选择食物贮集食物消化食物
捕食排泄食物残渣
扩大容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界限区别:界限不明显,依管径大小、上皮细胞性质、腺体入口、括约肌等区别
一、口咽腔(Oropharyngealcavity)口咽腔=口腔+咽腔
界限:一般鳏裂向内开口处为咽,其前为口腔
口裂、口咽腔大小一与摄取食物大小、摄食方式相关
大一凶猛鱼类、滤食鱼类,吞食大食物或过滤大量水
小-吸食、刮食鱼类
构造=舌+齿+鳗耙
1.舌(Tongue)原始类型,基舌骨的突出部分,外被结缔组织和粘膜,位于口腔底部,一般无弹性,
肌肉不发达,不能活动。形状各异,多无色,部分种类舌表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少数鱼类舌
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体侧等处均有分布
2.齿(Teeth)功能—重要摄食器官(不能咀嚼)
命名一着生部位:颌齿、犁齿、腭齿、舌齿、上咽齿、下咽齿(咽齿,鲤科鱼类特发达,无口腔齿)、
翼齿•、副蝶齿等,统称口腔齿
齿的形状:与食性相关锥状齿一捕食、防食物逃脱、撕裂食物。大多数
嘲甯油普的涯饕嘘含雯僵于一用麻田吉类和软体动物的外壳。青鱼、鲤
左
113/L1食物逃脱。蛇类门状齿一切割附着在岩石
三位数一左右各有三列齿
第
第
第
3,第
的
h第K
弟
三
二
一(裹:平均枚增
一左右内列
二3
三中间一列
列
列
列
列
列
方(需鸿媵酱尧类和海星等底栖动物。
士右外利软骨鱼类的颌齿
齿式
草鱼:2,4/5,2或2,5/4,2缝:4/4
3.鳏耙(Gillrakers)着生于鳏弓腹面的内外两侧,具滤食、选择食物(鲤弓前缘具味蕾)和保护鲤丝
作用
硬骨鱼类缠耙的类型
无鲤耙:鳗鲍、海鳗、海龙、舌鳗、箱鲤、殿糠等
具鲤耙痕迹:锻虎鱼、稣
长鲤耙:鲜、鳍
变异鲤耙:乌婚、蛇解一簇刺状;蓝子鱼一叉状;带鱼一叉状间有簇刺状;鲤一海绵状
鳏耙的数目、形状、疏密排列-与食性相关:
滤食性一长而密。鲤〉1000枚;鲫〉500枚
肉食性、大型食物一短而稀。鱼占13〜15枚;蹶5〜7枚
鲤端
数多。体长66cm时约1700枚,过滤面积约25cm2数少。体长65cm2时约680枚
不同鳏耙长。鳏耙:鳏丝=1:0.78鳏耙较长,鳏耙:鲤丝=1:1.4
鳏耙彼此连成一片,呈海绵状鲤耙彼此不相连,具宽窄2种鲤耙
相同具咽上器官和鲤耙管
螃耙的计数
鲤耙数:第一鲤弓外列鳏耙数=上鲸耙数(咽鲤骨+上鲤骨)+下鲤耙数(角鲤骨+下爆骨)
妒的鲤耙数:5〜9+13〜16口、告、鳏耙的结构和机能与食性的关系
捕捉型:口大,颌骨、犁骨、腭骨上常有锐利的牙齿,鲤耙短而稀
吸盘型:无颌骨,舌上有齿,为主要的舐刮器官
吸吮型:吻呈较长的管状,有时能伸出,一般无齿,也无鳏耙,通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
椎动物
研磨型:牙齿强大,口中大,鲤耙中长,排列较稀
食浮游生物型:口一般较大或中等大小,也有较小的,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鲤耙长
而密
有一些过渡类型。4.咽上器官(epibranchialorgan)与鲤耙管
咽上器官:咽鲤骨和上鲤骨曲卷成的蜗管状构造(与呼吸无关)
鳏耙管:咽上器官处相邻二鲤弓间的鲍耙紧密,毗连成螺状蜗管的特殊构造
二'食道(Oesophagus)特点:短而宽、直、壁厚、环肌发达、具纵行黏膜褶、具味蕾、可膨胀
构成:浆膜层(外)+肌肉层(中)+粘膜层(内)
内壁具味蕾一协同环肌辨别和选择食物
括约肌一前端,呼吸时收缩防水入食道
种类不同,功能各异:产生粘液、贮藏食物、粉碎调制食物
特殊构造:细:具食道囊(肌囊,食道侧面),食道呈卵圆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膜具几
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突起。
触:具气囊(食道腹面),遇危险时吸入空气或水而膨大,腹朝上浮于水面作死亡状。
三、胃(Stomach)典型形态:分为三部分、四层
贲门部:前接食道,后至盲囊部
幽门部:前接in囊部,后至肠的开口处
盲囊部:胃的盲管状的底部粘膜层(内)+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
硬骨鱼类胃的类型:粗分三,细分五
粗细形态特征代表
II圆筒形,贲门部不弯曲,幽门部不明显,无盲囊部银鱼
UV贲门部与幽门部之间弯曲成锐角,盲囊部不发达大麻哈鱼
U贲门部与幽门部间和缓呈U弯曲,盲囊部不明显公鱼
YY盲囊部外突延长,各部分均明显鳗鲫
T贲门部与盲囊部很明显,幽门部短小骋
胃的大小与食性和食物的大小密切相关
胃膨大T吞食大型食物的种类一次消耗大量食物的种类
无胃一圆口类、鲤科、海龙科等的食道后方稍扩大,但在组织构造上却无胃腺
胃内黏膜褶:纵走平行褶纵走蜿蜒褶纵褶间具横褶纵褶间具纵走细褶纵褶间具网状褶
纵褶间具乳突
四'肠(intestine):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
小肠(十二指肠+回肠)大肠(结肠+直肠)
小,内壁无突起,胰管具螺旋瓣,胆管开口于此
软骨鱼类
开口于此
硬骨鱼类前肠(幽门垂开口于此)中肠后肠
螺旋瓣:肠内壁向肠腔呈螺旋状的突出物,扩大吸收表面积。螺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
排列形态可分为螺旋型和画卷型
幽门垂(pyloriccaeca):肠开始处,由肠内壁外突产生的盲囊状突出物。扩大吸收表面积、分泌。
数目、大小、排列方式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瞅231〜305个;大眼鳏:74〜98个。
肠长与食性的关系:肠的长短和盘曲因种类而异,与食性相关
肉食性鱼类:短,肠长/体长MJ.25〜0.5多呈直管状,或仅1〜2个弯曲植食性鱼类:长,肠长/
体长=2〜5,多达15倍。盘曲较多有些海水鱼类相反:
大多数杂食性鱼类及以藻类为食的香鱼一肠较短;箭鱼等肉食性鱼类一肠较长五、肛门
通常位于臀鳍起点之前,有的位于臀鳍与腹鳍的中间或近腹鳍,个别种类肛门甚至移至喉部一
前肛鳗第三节消化腺
胃腺(Gastricgland):一般均有,呈盲囊状构造,埋在胃壁内,开口于胃黏膜表面。少数鱼类无胃
腺一鲤科、海龙科等(退化?)
肠腺(Intestinegland):鱼类缺乏真正的肠腺
肝脏(Liver):最大、最有用的消化腺
位置:腹腔前端,悬系于围心腹腔隔膜上,后端游离
颜色:多为黄褐色,包膜具光泽
形态:与体形正相关,大多数种类肝脏分两叶,或不分叶,或三叶、多叶
产物:肝脏一胆汁
胰脏T多种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麦芽糖酶等)
组织学特征-肝胆相照肝胰脏(Hepato-pancreas):鲤肝细胞一肝细胞索(分泌胆汁)一肝脏
科鱼类的肝脏分散,形状不固定,弥散在系膜上,混杂有I
胆小管f肝管f胆管—'胆囊
胰细胞,合称肝胰脏肝脏机能:制造胆汁:胆汁不一1
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肠道(乳化脂肪)
前端
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鱼类扩大消化吸收表面积的方式胃、肠粘膜褶。螺旋瓣一软骨鱼
类、软骨硬鳞鱼类、硬骨硬鳞鱼类。延长肠管。幽门垂。
复习思考题:1.鱼类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如何?
2.简述鱼类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鱼类食性的适应性关系。
3.肝脏有哪些机能?第四章呼吸与循环系统(Respiratory&Circulatorysystem)
第一节呼吸系统
鲤的功能:呼吸、排泄氮代谢废物、参与渗透压调节
一、鳏
构造:缠弓、鳏片、鲤丝、细小片、飓间隔、全鲤、半鲤
产生:鲤囊(gillpouch)一鲤裂(板鲤类:5—7对,硬骨鱼类:5对)(gillcleft)-内鲤裂+外
鲤裂
鳏间隔(gillseptum):相邻两鲤裂之间的间隔
板鲤类一鳏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农业大学《移动平台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企业员工续签劳动合同申请书(制造业)
- 长春中医药大学《分镜头画面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古代文学史的批判性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安庆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模拟试题 化学 含解析
- 云南省沾益县一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物理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质灾害与防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极限飞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高三第七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与文化品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小学国家教育智慧平台
- 生产车间5S管理制度
- 2025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T-JDFA 02-2024 江苏省转型融资主体认定评价标准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3学年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贵州省县中新学校计划项目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年护师类之护师初级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演员经纪合同法律风险-洞察分析
-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新外研版高二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2 life behind the lens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