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学科概述
(一)、营养和营养素
1、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
程。
2、合理营养及其重要性:
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I)合理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2)合理的营养促进智力发育
3)合理的营养可减少疾病的产生
什么是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
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全世界一致公认的健康标志有13方面:
生气勃勃,性格开朗充满活力,正常的身高体重,光滑光泽的头发,坚固并带淡红色的指
甲,粉红的舌头,食欲旺盛,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率,健康的皮肤,正常的大小便,
不易得病,明亮的眼睛粉红的结膜,健康的牙龈U腔黏膜。
什么是亚健康?
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
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原因:过度疲劳造成的脑力、体力透支;人体的自然衰老;各种急、慢性疾病;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3、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
学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
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膳食纤维素
营养素的功能:1、产能
2、构成身体组织细胞
3、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营养学
1、营养学研究的内容
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
响,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其学科主要内容:
1)人体对营养的需要即营养学基础
2)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3)不同人群的营养
4)营养与疾病
5)社区营养
2、学科发展
古代朴素营养学说(黄帝内经•素问):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为健康长寿之道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
1)对基础营养的研究进展: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维生素和微量
元素的作用等
营养素RDA(营养素日推荐供给量)):能使人群中绝大多数个体不发生营养缺缺乏的营
养素的摄入量。
DRI的概念(每日参考摄入量):在RDA的基础匕增加了适宜摄入量和摄入量高限。
5)膳食指南:
1997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制订并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其说明,又提出了《特
定人群膳食指南》作为补充。
提出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997年,发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3、存在的问题和认识误区
1)问题:A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的问题
B营养不平衡和体力活动不足所致的肥胖及一些主要慢性病的有上升趋势。
2)误区:1)吃好就是营养好
2)食物价格贵的就是营养好
3)过多地追求补品
2)膳食、营养与一些重要慢性病的关系
3)营养因素与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
4)食物中非营养素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三)消化系统与营养
1、消化系统与营养的关系
食物中的营养素必须依靠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方能供人体利用,胃、肠道是运载
营养物质进入机体组织细胞的惟•通道。
2、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口腔一咽一食管一胃一小肠一大肠一肛门
3、重视消化道保健,提高营养水平:进食要细嚼慢咽、三餐要定时定量、排便要定时
二、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
是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
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研究内容:
食品的污染问题、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食品卫生
监督管理
发展进程:
古代食品卫生:周朝(约3000年前)即设置有“凌人”专司食品冷藏防腐,《唐律》规定了
处理腐败食品的法律准则。孙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提出食鱼面肿烦乱,芦根水解,均体现了
预防食物中毒的思想。
现代食品卫生学:源始于19世纪,其形成与当时医学、微生物学、化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现代食品卫生方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1、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卫生问题超来超严重。
2、环境污染物对食物链造成的污染问题层出不穷
3、食物过敏
4、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的安全性及功能评价
5、新兴食品(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及评价方法
6、在饲料添加如生长激素以求提高生产量对消费者安全问题
第二讲营养学基础
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生理功能:
构成身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形成体内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酶、激素、血红蛋
白等)、机体防御作用、产能作用
(二)、必需AA的概念、种类及AA模式
1、何谓必需AA?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
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必需AA的种类: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缀氨酸和组氨酸。
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essentialaminoacid):半胱氨酸和酪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aminoacid)。
2、AA模式:人体蛋白质各种必需AA之间的相互比例称AA构成比。即.〜
计算方法:将该种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
一系列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限制性氨基酸(limitingaminoacid):是指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儿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
低,从而影响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的应用,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
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必需AAo
(三)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和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1、蛋白质互补作H](complementaryaction):为了提高某些植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以
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2、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1)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为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
2)蛋白质的消化率:反应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程度。
3)蛋白质的利用率:
生物价=储留氮+吸收氮X100
净利用率=储留氮+食物氮X100
功效比值=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食物蛋白质gx100
3、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每克待评蛋白质中某种必需AA量(mg)除以每克参考蛋白质
中某种对应必需AA(mg)的百分比值
参考蛋白(referenceprotein):是指可用来测定其它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标准蛋白。
蛋白质中所含必需AA种类越多,评分超高,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的AA模式,则营养价值
越高,常以鸡蛋蛋白质作参考蛋白质若某种必需AA评分值小于100,即为该蛋白质的限制
性AA,评分最小的为该蛋白的AA评分
(四)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
(1)氮平衡的知识(氮正平衡、氮总平衡、氮负平衡)
氮平衡:是反应机体摄入氮(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和排出氮的关系。
氮总平衡(zeronitrogenbalance):摄入氮和排出氮相当为氮总平衡
氮正平衡(positivenitrogenbalance):摄入氮多于排出氮为氮正平衡
氮负平衡(negativenitrogenbalance):摄入氮少于排出氮为氮负平衡
(2)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引起的后果:
青少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智力发育障碍
成人:疲倦,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贫血、血浆蛋白减少,严重的会引起营养性水肿。
女性:月经障碍,乳汁分泌减少。
蛋白质缺乏对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更为敏感,它往往与热能缺乏并在,称蛋白质一一热能营
养不良(PEM)
包含两种营养类型:Kwashiorker氏征----水肿型营养不良、Marasmus氏征----干瘦型营
养不良
3)蛋白质摄入过多的危害:
摄入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危害加重肾脏的负荷,引起肾功能障碍、造成含硫氨
基酸摄入过多,可加速骨骼中钙质的丢失,易产生骨质疏松症
食物蛋白质的选择
(五)蛋白质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日供给量
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主):营养价值高,但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多,
植物性食物:利用率低,须注重互补搭配
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素
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及生理意义:
1)分类:单糖类、双糖类、寡糖、多糖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两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
寡糖:是指由3〜10个单糖构成的一类小分子多糖;棉子糖水苏糖
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糖:糖原、淀粉: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2)生理功能:
供给热量(16.8千\克)、构成组织、维持心、脑的正常功能、保护肝脏及解毒、对蛋白
质的节约保护作用
2、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供给量
1)来源:谷类(小麦、稻米、玉米、小米、高粱等)占70%—75%、干豆类(赤豆、绿豆、
蜿豆、蚕豆)、薯类
2)供给量:以供热比例为60—65%最适宜。不能过高或过低。
3、膳食纤维素
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各类纤维
2)分类,一般分为:可溶性纤维(solublefiber)、不溶性纤维(insolublefiber)
不溶性纤维:纤维素某些半纤维素木质素原果胶甲壳素壳聚糖
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粘胶少数半纤维素海藻胶卡拉胶琼脂黄原胶等
按来源可分为: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而不是精制的纤维素产品。
动物性食物:甲壳素、壳聚糖和胶原等
海藻多糖类:海藻酸盐、卡拉胶和琼脂
微生物多糖类:黄原胶等
合成类:竣甲基纤维素
3)功用:调整肠胃功能(整肠作用)
防止便秘
改善肠内菌群和辅助抑制肿瘤作用,预防癌症
缓和由有害物质导致的中毒和腹泻,
预防阑尾炎的发生
调节血糖值、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调节血脂、预防冠心病
控制肥胖
消除外源有害物质
防止蹒齿
4)膳食纤维素的缺点(过量摄入可能造成的一些副作用):
束缚钙离子和一些微量元素、束缚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
脂类
1、营养学上重要的脂类:脂肪(动脂)、类脂(固定脂,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2、脂类的营养意义:1)供能、贮能2)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4)防护作用5)调节代谢6)提供必需脂肪酸7)增加饱腹感
8)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又是维持生理活动所必需、只能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均
为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的营养意义: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参与脂质转运代谢、是合成前列素的前体
3、脂类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1)供给量:占是热能需要量的20—25%,约50克脂肪。
2)食物来源:动物性(各种动物油及动物类食物)
植物性(植物油及各种果仁)
蛋黄、脑髓、肝、肾等含磷脂高。
由于植物油所包含的人体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高,故植物油的营养价值比动物油的高,膳食中
的脂肪,植物油应占2/3。而动物油则除含必需脂肪酸少以外,还有胆固醇含量高的缺点,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
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亚麻酸存在于豆油、紫苏籽油中;PA、DHA主要存在于鱼贝
类食物中。
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
胆固醇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类,肉类和奶类。
能量平衡(营养学最基本的问题)
1、能量平衡的涵义:指机体每天通过从外界摄入食物获取能量以弥补机体活动消耗的能量,
使机体消耗的和摄入的能量趋于相等。
评价人们的生活水平时,首先要调查他们是否吃得饱(能量平衡);然后才是吃得好(即摄
入营养素的比例是否合理);合理的营养应该是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机体三大产能营养素,酒中的乙醇也能提供较高的能量。
能量的单位:
焦耳(joule,J),千焦耳(kilojoule,kJ),卡(calorie,cal),千卡(kilocalorie,kcalorie,
kcal),lcal=4.184J,lJ=0.239calo
产能营养素产能量:
1g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为16.7kJ(4.0kcal)
1g脂肪产生能量为36.7kJ(9.0kcal)
1g蛋白质产生能量为16.7kJ(4.0kcal)
1g乙醇产生能量为29.3kJ(7.0kcal)
2、人体能量的消耗
1)基础代谢能:指人体在静卧清醒时,神经肌肉完全处于松弛和空腹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
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指人体在基础代谢的状态下,每小时每m2体表面积(或每公斤体重)的热能
消耗。
按体表面积进行计算:
S(m2)=0.00659*身高(cm)+0.0126*体重(kg)-0.1603
基础代谢能(BEE)=S*BMR(基础代谢率)*24(小时)
直接用公式计算:
男BEE=66+13.7"体重(kg)+5*身高(cm)-6.8*年龄
女BEE=65.5+9.5*体重+1,8*身高一4.7*年龄
影响因素:体格的影响(体表面积、瘦体组织)
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
环境条件的影响
尼古丁和咖啡因的影响。
2)体力活动能:取决于体力劳动强度和时间
极轻体力劳动:耗能0.3975/小时
轻体力劳动:0.5021/小时
中等体力劳动:0.7113/小时
重体力劳动1.1297/小时
极重体力劳动1.5481/小时
经验公式:
男需热量/天.人=(815+36.6*体重(kg))*4.184
女需热量/天.人=(580+31.1*体重(kg))*4.184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我国成人活动水平分级(2001年)
3)食物的特殊动力能:
指人体摄入食物后使安静状态下的机体发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
用,消耗的能量即称食物特殊动力能。
一般情况下食物的动力能为630千焦,相当于基础代谢能的10%。
4)生长发育能:新组织每长1克则约需20千焦的能量。
3、能量的需要与供给
男性:以年龄20—39,体重55公斤,健康并能适应8小时中等强度的工作,8小时在床上
睡眠,4—6小时作轻度活动,其余为走路、文娱、休息及家务为基准。
女性:以年龄20—39,体重65公斤,健康并能适应8小时轻体力或中等强度的工作,8小
时在床上睡眠,4-6小时作很轻度活动,其余为走路、文娱、休息及家务为基准。通常供
给量要稍大于需要量。
矿物质
一、人体组织的元素组成
1、有机组成:C、H、0、N
2、无机盐:常量元素:(钙、磷、钠、钾、氯、镁、硫)
微量元素:必需的10种(铜、钻、铁、氟、碘、镒、钳、硒、锌)
可能必需(硅、镁、硼、钮)
不确定者(铅、镉、汞、碑、铝、锡、锂)
3、无机盐在体内存在的特点:
1)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分布不均匀
3)不能在体内生成,且除非在被排出体外,不可能在体内消失(实际上每日人体
新陈代谢过程中总有一定量被排出)
4)元素之间存在拮抗与协同作用,吸收和利用的相互作用
5)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因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
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4、矿物质的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维持神经和肌
肉的兴奋性、组成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酶类的成分
5、矿物质缺乏的主要因素:地球环境中各种元素的分布不平衡、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
矿物质拮抗物、食物加工过程中造成矿物质的损失、摄入量
不足或不良饮食习惯、生理上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没有加
以补充
“元素平衡医学”的理论:健康长寿秘诀=体内元素平衡
生病=体内元素平衡失调
治病=补充和调节元素平衡;
微量元素的致癌与治癌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资料,确定致癌的微量元素有倍、银、伸三种;怀疑致癌的
有镀和镉。镀还能致人被矽病,其死亡率之高、并不亚于癌症;
锡与胃癌、肝癌、食管癌呈负相关。钮与胃癌、食管癌呈负相关。神与肝癌、胃癌呈负相关。
食管癌与钻、铳、锐、银、铜呈正相关。直肠癌与钻、钵呈正相关,与铜呈负相关。
头发检测是了解全身微量元素情况的最有效方法
二、重要矿物元素的生理功能
(-)钙:
为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元素(占体重1.5—2%)出生时28克,到成年时达850-1200
克,其中99%存在骨骼和牙齿中,1%存在其他部位。正常情况下体内的两部分保持动态平
衡的,以维持体内细胞正常生理状态。
1、钙的生理功能
1)构成骨骼和牙齿
2)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
3)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
4)参与血凝、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2、吸收与代谢
1)吸收:钙在小肠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吸收
影响因素:
膳食成分:草酸盐和植酸盐的影响(不利)
维生素D和膳食蛋白质(有利
生理状况如生长、妊娠、哺乳与年龄性别等诸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钙的吸收率为15%-
—60%
2)排泄:经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排出
影响因素:高温作业、补液、酸中毒、高蛋白或高镁膳食及•些激素或维生素D过多、卧
床不起均会引起钙损失增加。
3、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1)供给量与蛋白质摄入水平有关
成年男女800毫克每天,孕妇1500,乳母2000毫克每天。
2)食物来源:奶及奶制品、水产品(小虾皮,海带,发菜,紫菜)、豆及豆制品,蔬菜和油
料种子。
4、钙缺乏或过量的后果:
神经兴奋性异常,骨质疏松,或成长时期骨骼生长受影响。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
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
(―)铁:
在机体中铁的总量4—5克,其中血红蛋白中占60—75%,肌红蛋白占3%,1%在在酶中,
其余为储存铁。
1、生理功能
1)参与机体的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
2)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
3)催化VA原的转化、胶原的合成和抗体的产生及肝脏的解毒。
2、吸收与代谢:食物三价铁一还原铁方能被吸收
影响因素:
食物中的植酸盐、草酸盐及茶叶中的多酚物质(不利)
胃酸缺乏或服用抗酸药物(不利)
维生素C、B2和某些单糖、有机酸以及动物肉类(有利)
体内铁的需要量与贮存量
缺锌(缺锌时铁和锌的吸收量均增加)
3、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1)供给量:男:15毫克每天;女:20毫克每天;孕妇、乳母、少年为28毫克每天
2)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品因其中铁的吸收率高而成为铁的良好来源(
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黑木耳)
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含量高但吸收率低
蛋类因存在一种磷酸糖蛋白的干扰吸收率仅达3%
牛奶贫铁
4、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
铁损耗的三个阶段:铁减少期(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缺铁性贫血期(IDA)
注:
1)铁缺乏对婴幼儿及孕妇的影响尤其大
2)铁缺乏尚引起铅吸收的增加,导致铅中毒
3)铁缺乏对人体的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缺铁性儿童易烦躁,
抗感染力下降,常有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精力不集中等症状出现。
(三)碘
人体内约含碘20—50毫克,相当于0.5毫克每公斤体重,其中在甲状腺组织内含碘最多,
约占体内总碘量的30%
女性卵巢中碘的含量仅次于甲状腺,为肌肉的3—4倍。
1、碘的生理作用
参与甲状腺素的生成,并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表现出其生理功能,甲状腺素在体内主要为促
进和调节代谢及生长发育
2、缺乏症:缺碘会引起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
不足,从而引起呆小症呆小症。
预防及治疗:进食海产品和碘化盐
注:过量进食海产品和碘化盐则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
青春期生理性的甲状腺肿含抗甲状腺素物质的食物如十字花科植物等可影响碘的利用最终
引起甲状腺肿大。
3、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成年人:150微克/日,孕妇加25,乳母加50。
食物供给:各种海产品
(四)锌
人体含锌2—2.5克,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以前列腺和眼睛的脉络膜和视网膜
的锌含量为最高
1、锌的生理功能
I)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2)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3)促进食欲
4)促进维生素A代谢和生理作用作用
5)参与免疫功能
2、缺乏与过量
缺乏:
儿童会生长迟缓、垂体调节功能障碍、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不易愈
合、易感染等
青少年则导致性成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障碍、性功能减退、精子产生过少等过量:
可引起铜的继发性缺乏,损害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影响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力,
抑制趋化性和吞噬作用及细胞的杀伤能力。
3、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供给量:每日15毫克(10岁以上者),10岁以下者为10毫克;每天,孕妇和乳母为20毫
克。
食物来源:各种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
以动物性食品含量较高且吸收率也更高,牡蜗中锌的含量最高,人乳中锌的营养价值较高,
而牛奶中含有较多酪蛋白而影响了锌的吸收。
(五)硒:
硒在人体内总量为14—20毫克,广泛分布在所有组织和器官中,浓度高者有肝、胰、
肾、心、脾、牙釉质及指甲中。
1、生理功能:对生物膜有保护作用;对重金属有解毒作用;保护心血管、维护心肌的健康;
对许多致癌物质有抑制作用;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
2、缺乏与过量
缺乏:1)克山病
2)大骨节病
过量:可致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3、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供给量:50ug\d(7岁以上)
食物来源:主要存在于蔬菜和粮食中,动物性食品是良好
来源,但受当地水土中硒含量的影响很大。
(六)铜:
在人体内含量为50—120mg,以肝脑中浓度最高,其他部位较低。
1、生理功能:
1)参与铁代谢,铜能促进铁的吸收及利用
2)蛋白交联,能促进弹性蛋白与胶原蛋白的交联,维持胶原的结构
3)超氧化物转化:铜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成分,在催化超氧化物转化中起重要的作用。
2、缺乏与过量
缺乏:一般不易缺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中长期完全肠外营养,消化系统功能低下,早产
儿可能发生铜缺乏。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脱色,性运动障碍,血管张力减退、红细胞形成
受抑、骨质疏松等。
过量:过量铜摄入常发生于误服大量铜盐,饮用与铜容器
长时间接触的饮食物(多是饮料),常可致急性中毒,引起
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腹泻以及头痛、眩晕甚至昏迷。
3、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成人:30ug\kg.d婴幼儿:80ug\kg.d儿童:40ug\kg.d
食物来源:一般食物,肝、鱼、肾、坚果及豆类牡蛎含量高。
(七)氟:
人体中含氟2.6克,以骨、牙中含量最高
1、氟的生理功用
1)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与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石灰形成坚硬的氟磷灰石保护层,防止
幽齿。
2)有利于磷、钙的利用,促进钙、磷在骨骼中沉积,加速骨形成,增强骨骼硬度。
2、缺乏与过量
缺氟会引发斜齿,而氟过量则会使牙釉质出现不透明或黄色斑点一一斑釉症
3、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0.5—1.5毫克每天,每日饮水以及食物水15-2升即可。
食物来源:饮用水。
维生素(Vitamin)
一、维生素的涵义
1、什么叫维生素?
是一类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所必需,且功能各异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
合物。
2、维生素的特点:
1)以本体或前体化合物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少,必须由食物供给;
3)在机体内不能提供能量,不参与机体组织的构成,但在调节物质代谢的过程中起重要
作用;
4)机体缺乏时,物质代谢将发生障碍,表现出不同的缺乏症。
3、维生素缺乏症及其引起原因
1)摄入量不足
2)需要量增加
3)消耗性疾病
4)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二、维生素的分类
1、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族(8种)
2、脂溶性维生素:A、D、E、K
3、类维生素(其他微量有机营养素):
生物类黄酮、肉碱、硫辛酸、乳清酸、牛磺酸等
三、各类维生素的生理功用:
1、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A:指所有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即动物性食物中的视黄醇(维生素A1)、脱
氢视黄醇(维生素A2,生物活性为维生素A1的40%)、视黄醛(retinal)、视黄酸(retinoic
acid)等。Al主要存在动物及海产鱼肝中,A2则存在于淡水鱼肝中
类胡萝卜素:约600余种,仅十分之一为维生素A原(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的类胡萝
卜素),主要是a、b、r一胡萝卜素和隐黄素
1)生理功能:
(1)参与视觉的形成
(2)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全
(3)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4)抑癌作用
(5)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
2)缺乏与过量
缺乏:夜盲症一干眼病
机体其他部位组织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以至出现各种症状
血红细胞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过量:摄入大量维生素A可引起急性、慢性及致畸毒性
3)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每人每天800ug视黄醇当量(视黄醇+类胡萝卜素+其他A原)
食物来源: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蛋
维生素A原的良好来源是深色蔬菜和水果。
2、维生素D和维生素D原
维生素D:亦称抗佝偻病维生素或抗软骨病维生素
主要形式有: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原:植物性食品:麦角固醇VD2(麦角钙化醇)
动物性食品: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VD3(胆钙化醇)
1)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内外钙浓度平衡,调节钙磷代谢,
促进小肠钙吸收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促进衰老骨质的溶骨作用,促进新骨的钙化作用,促使骨质更新
通过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调节血钙平衡
2)缺乏与过量
缺乏:佝偻病(幼儿)
骨持软化症(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人)
骨质疏松症(老人易发)
手足痉挛症
过量:维生素D中毒
3)供给及食物来源
其供给量需同钙磷的供给量一起来考虑,在钙磷供给量充足的条件下,儿童、少年、孕妇、
乳母、老人维生素D的供给量均是每人每天10ug,16岁以上为5ug(.
来源:经常晒太阳(或作预防性紫外光照射)可获D3。
海水鱼、肝、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
植物性食物中的麦角固醉经阳光照射可转化成D2。
3、维生素E(生育酚)
-生育酚来自天然食物的d--生育酚(RRR--生育酚)和人工合成的dl--生育酚(全
消旋-生育酚,alLrac--生育酚),人工合成dl--生育酚的活性相当于天然d--生育酚
活性的74%。
1)生理作用:
维持正常生殖机能
抗氧化作用
健全肌肉和外周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预防衰老
2)缺乏症与过量:
缺乏:习惯性流产或雄性不育
红细胞膜受损致溶血性贫血
增加心血管及癌症、白内障等病的危险性
人类未发生过缺乏症
过量:毒性较小,但若长期过量摄入则会出现中毒症状。
3)供给量及来源:
男性:15IU女性:12IU
食物供给:广泛存在动植物组织中,儿乎所有绿色植物均含维生素E,各种植物油、豆类、
鱼肝油及蛋黄均富含维生素E。
植物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mg/100g)
-T-T-T-T-TE
麦胚油119712627157
玉米油1656025
黄豆油8592640
棉籽油4444
花生油1921221
葵花籽油495150
椰子油22
菜籽油2438128
人造黄油1425617
4、维生素K:亦称凝血维生素、
维生素K有KI、K2(天然)和K3、K4(合成药用)4种
1)生理功能
促进血液凝固
促进体内的生物氧化
2)缺乏与过量
缺乏:凝血时间延长,常发生皮下、肌肉及胃肠道出血
人类一般不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
过量:一般不会发生
3)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1.5ug每天每公斤体重,但无需刻意补给
食物来源:普遍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
名称别名生理功能日需量缺乏症食物来源
维生素硫胺素促进糖的氧化,增1.2mg脚气病,胃谷物外皮及胚芽,
B1抗脚气病维生进食欲。肠道功能障酵母、豆、瘦肉
素碍
维生素核黄素参与生物氧化1.8mg口腔生殖综肝、蛋黄、肾乳、
B2合症黄豆、蔬菜
维生素烟酸、烟酰胺、参与生物氧化,维19.8mg癞皮病(3D谷类、花生、酵母、
PP抗癞皮病V持皮肤健康症状)肉类
维生素毗哆醇、醛、参与蛋白质、氨基1.6mg未发现典型谷类、酵母豆类、
B6胺酸代谢缺乏症肝、蛋黄
泛酸遍多酸参与酰基转移、参4-7mg未发现典型广泛存在动植物组
与脂类代谢缺乏症织中
5、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生理功能,缺乏症、日需量及食物来源
名称别名生理功能缺乏症成人日需食物来源
量
生物素维生素H参与体内C02的人类未发现0.1mg动植物及微生物
固定典型缺乏症
维生素B11叶酸与蛋白质核酸合巨幼红细胞0.2mg肝、酵母、绿叶
成红细胞以及白贫血蔬菜、肉类
细胞成熟有关
维生素B12钻维素促进甲基转移、核巨幼红细胞2ug肝、肉、鱼
钻胺素酸合成及红细胞贫血
成熟
维生素C抗坏血参与体内氧化还坏血病30mg新鲜水果和蔬菜
酸原反应及细胞间
质形成
第三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何谓食品的营养价值?
1、定义:指某种食品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2、决定因素:所含营养素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多少、相互比例、是否易消化
二、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1、常见的谷类食品:小麦、大米、玉米、小米、高粱、薯类等(提供50-70%的热能。55%
的蛋白质,无机盐和B族维生素,占我国膳食构成的49.7%)
2、谷类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
1)谷皮(13-15%):谷粒的外壳,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构成,含较高灰分和脂肪
3、谷类的营养成分
D蛋白质:7.5-15%
特点:A、谷类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平衡,营养价值低
B、在膳食中所占比例较大,为膳食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2)胚乳(83-87%):为谷类的主要部分,含大量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
注:谷皮与胚乳之间还有糊粉层,含有较多的磷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
3)胚芽(2-3%):富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修正方法:强化氨基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蛋氨酸)、蛋白质互补、基因调控改良品
种(高赖氨酸玉米)
2)碳水化合物:含量在70%以上,主要为淀粉(直链和支链)是人类最理想、最经济的能量来
源。
4)矿物质:1.5-3%主要在谷皮和糊粉层中
3)脂肪:含量低,主要集中在糊粉层和胚芽中,在谷类加工时,易转入副产品中。
米糠:米糠油、谷维素和谷固醇;胚芽:胚芽油
5)维生素:是膳食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主要存在于胚芽和糊粉层中
4、加工、烹调及贮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加工:加工精度与营养素的保留程度呈负相关状态。
措施:1)提出标准米(九五米)和标准粉(八五粉)的生产
2)米面的营养强化、改良谷类加工工艺,粗细粮混食。
烹调:1)淘洗2)烹调方式(主要是对B族维生素的影响较大)
贮存:避光、通风、干燥、阴凉
三、豆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一)豆类的营养价值
1、大豆的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35-40%的蛋白质,氨基酸组分与人体接近,为优质蛋白质:15-20%的脂肪,其
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25-30%的碳水化合物(只一半可利用);丰富的钙、维生素B1和维
生素B2及维生素E(豆油中)
大豆的抗营养因素:
1)蛋白酶抑制剂
2)豆腥味(脂肪氧化酶产生)
3)胀气因子(水苏糖和棉子糖)
4)植酸(影响矿物元素的吸收利用
5)皂成和异黄酮
6)植物红细胞凝血素
抗营养因素的存在使大豆的消化率只有65%,影响营养价值。
豆及豆制品
2、其他豆类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的含量少约20%,脂肪含量极少,碳水化合物占50-60%。营养成分相当
(二)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豆制品的范围:非发酵性豆制品(豆浆、豆腐、干燥豆制品);发芽:除原有的营养成分外
还增加了维生素Co大豆经以上各种方法制成制品后消化率明显提高。
四、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
(一)营养成分:
1、碳水化合物:糖(胡萝卜、西红柿、南瓜、甜薯及各类水果)、淀粉(根茎类蔬菜含量多)、
膳食纤维:
不利因素:草酸会影响它们的吸收和利用。
3、矿物质:钙、磷、铁、钾、钠、镁、铜,是膳食无机盐的主要来源
2、维生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叶酸含量丰富。
4、芳香物质、有机酸和色素
5、某些酶类、杀菌物质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理活性成分
(二)加工烹调的影响
在加工烹调中应注意水溶性维生素及无机盐的损失和破坏,特别是维生素C。
蔬菜:先洗后切或现炒现切,急火快炒,现做现吃
水果:在制成干果、舞头食品和果脯等时维生素有不同程度的流失
畜、禽肉及鱼类一优质蛋白及矿物质的来源
五、畜、禽肉及鱼类的营养价值
(一)畜肉类的营养价值
1、蛋白质:10-20%
营养价值:(1)氨基酸组分与人体需要接近,易消化吸收,价值高。
(2)富含能溶于水的含氮浸出物,使肉汤具鲜味。但其中的间质蛋白利用率低。
2、脂肪:含量因牲畜的肥瘦程度及部位的不同有较大差异。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内脏中富
含胆固醇。
3、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元,含量极少
4、矿物质:0.8-1.2%,钙少,铁、磷较多,且利用率
5、维生素: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内脏中富含维生素A和B2
(二)禽肉的营养价值
其营养价值与畜肉相似,但脂肪含量少且熔点低,易消化吸收,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
要,含量约为20%,质地细嫩,含氮浸出物多。
(三)鱼肉的营养价值
1、蛋白质:15-25%,鱼肉的组织软而细嫩,更易消化,营养价值与畜、禽肉近似。浸出物
以胶原和粘蛋白为主(形成鱼冻)
2、脂肪:1-3%,多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80%),消化吸收率高,其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如EPA和DHA具降血脂、防动脉硬化作用。
3、矿物质:1-2%,P、Ca、Na、CkMg、K含量丰富,海产鱼还富含碘。
4、维生素:富含B1、海鱼肝富含维生素A和D。
(四)加工烹调对其营养素的影响:
影响不大,但对维生素B1而言烹调方式的不同会造成损失。
六、奶和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奶类由水、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组成的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
宜、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的天然食品,能满足初生幼仔迅速生长发育的全部需要。
(一)奶的营养价值
1、蛋白质:3%,其中79.6%的酪蛋白(对酸敏感),11.5%的乳清蛋白(对热敏感),3.3%的乳
球蛋白(与免疫有关)
2、脂肪:3%,消化吸收率高达97%。
3、碳水化合物:乳糖
4、矿物质:0.7-0.75%,钙、磷、钾多,且钙吸收率高,为钙的良好来源,但铁含量低。
5、维生素: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含量与饲养关系有关。
(二)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1、消毒鲜奶:维生素C和B1略有损失,市售奶常强化D和B1。
2、奶粉:全脂奶粉(与鲜奶的营养成分相差无几);脱脂奶粉(脱脂使脂溶性维维生素略有损
失);调制奶粉(人乳化奶粉)
3、酸奶:奶经接种乳酸菌发酵而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可刺激胃酸分泌。
4、炼乳(浓缩乳):
甜炼乳(加16%的蔗糖并经减压浓缩到原体枳40%的乳制品)
淡炼乳(将牛奶浓缩到原体积三分之一经加热灭菌制成的具有保存性的乳制品。维生
素B1略有损失,其余几乎相同。
5、复合奶:脱脂奶粉和无水奶油分别溶解按比例混合后,加入50%的鲜奶即成复合奶,其
营养价值与鲜奶基本相似。
6、奶油:牛奶中分离的脂肪制成的产品。
七、蛋及蛋制品的营养价值
(一)蛋的结构:
(二)蛋的营养价值:
1、蛋白质:12.8%,其氨基酸模式与人体组织蛋白质相似,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
2、碳水化合物:少
3、脂肪:多为中性脂肪及一定量的磷脂和胆固醇。
4、矿物质:铁、磷、钙
5、维生素:A、D、B1及B2
(三)加工烹调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A)菌藻类食物
1、常见的菌藻类:
蘑菇、香菇、酵母、银耳、木耳、海带、紫菜、发菜、海藻等,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菌体
或藻体,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2、营养价值
含有丰富的热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含有钙、铁、碘等无机盐和丰富的B族维
生素。还具有一定的天然保健疗效,如海带可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银耳对呼吸道疾病有一
定疗效。
(九)硬果类:指的是外面包有一层硬壳的籽实类植物性食物,
1、常见的硬果:芝麻、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棒子等
2、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热量、钙等多种营养素并高于优质动物性食物
1千克核桃仁中所含的各类营养素相当于5千克鸡蛋、9.5千克牛奶所提供的各种营养素。
注:其所含脂肪的成分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是构成脑组织的物质,并可为脑组织的活动
提供能源,是天然的健脑食品。
第四讲不同人群的营养
•、孕妇的营养
(一)孕期生理特点
代谢改变、消化功能改变、肾功能改变、血容量血液动力学、体重增加。
(二)孕期的营养需要
热能、蛋白质、矿物质(钙、铁、锌、碘)、维生素(A、D、Bl、B2、烟酸、B6、B7、
B12、C)
(三)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
低出生体重、早产或小于胎龄儿、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增加、脑发育受损、先天畸形。
二、乳母营养
(一)泌乳生理:
影响乳汁分泌的主要因素:内分泌因素、哺乳期母亲的营养状况、哺乳期母亲情绪状态。
(二)乳母的营养需要:热能、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
三、婴幼儿的营养
(一)婴儿发育的的特点:
(二)母乳喂养
1、母乳的优点:营养素齐全、含丰富的免疫物质、哺乳行为可增进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2、有关母乳喂养的几个具体问题:1)早期开奶2)按需哺乳3)断奶过渡期
(三)婴儿配方奶粉
1、婴儿配方奶粉的基本要求
2、婴儿配方奶粉的使用
(四)幼儿营养与膳食:
1、幼儿期生长发育与营养需要
2、幼儿的膳食
1)以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
2)合理烹调(碎、烂成糜,清蒸炳煮,原汁原味。
3)膳食安排(三餐两点)
四、学龄前、学龄与青少年的营养
(一)学龄前儿童的营养
1、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及营养特点:
身高体重稳步增长
咀嚼及消化能力仍有限
尚未形成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存在不少的营养问题
2、学龄前儿童的膳食
一包(瓶)奶、一个蛋、100克肉类、150克蔬菜水果、200克谷类、每周一一次海产品、每周一
次猪肝(血)
(二)学龄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1、学龄儿童的营养问题:
营养素供给不足或不平衡的问题。
早餐营养的问题
营养过剩而运动减少引起的肥胖及超重问题
2、学龄儿童的膳食
1)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2)每天供给300—500克奶、1-2个蛋、100-150克肉、300-500克谷类和豆类食品。
3)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青少年的营养
1、体格及性的发育特点1)身高体重的突发性增长2)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第二性征渐渐明显。
2、营养需要(稍高于轻体力劳动的成人)
3、青少年的食物选择及膳食
1)以加工较为粗糙的谷类为主食,加以适量的杂粮和豆类
2)足量的肉类、蛋类和奶类、豆类的供给
3)蔬菜水果的供给
4)平衡膳食,多参加体力活动。
五、老年营养
(一)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
1、代谢功能降低2、体成分改变3、器官功能改变
(二)膳食营养因素与衰老:
1、自由基损害(主要表现为脂质过氧化)
2、膳食营养因素与抗脂质过氧化
1)非酶防御系统: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2)酶防御系统:SOD、Car、GSH-PX
(三)老年期的营养需要
1、热能摄入量应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
2、蛋白质摄入量应质优量足(1—1.2克每公斤体重)
3、脂肪的摄入量要减少,以植物油为主
4、碳水化合物:不宜食过多的糖类,但应多进食含膳食纤维素丰富的食品。
5、矿物质(钙、铁、硒)
6、维生素:
第五讲营养与疾病
一、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1、血浆脂蛋白:
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2、高脂蛋白血症:血脂高于正常上限。
(二)膳食脂类和动脉粥样硬化
1、膳食脂肪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1)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可导致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
2)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橄榄油、茶油)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和LDL。且不降低HDL。
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系列)的脂肪[如鱼油、海豹油、海狗油]具有明显的降血浆总
胆固醇、甘油三酯并增加HDL的作用。
4)反式脂肪酸能增加LDL而降低HDLo
5)膳食胆固醉会使血浆胆固醇浓度增加。
6)磷脂可使血浆胆固醇浓度减少。
(三)膳食热能、碳水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关系。
(四)、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性蛋白质比植物性蛋白质更容易升高血胆固醉。
(五)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E:具有明显的降LDL和增加HDL水平的作用。
维生素C:降血浆胆固醇,增加血管韧性,降低血管脆性。
其他维生素:
(六)膳食纤维与动脉粥样硬化呈互相关
(七)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适量的镁、钙、铭、钠、硒均能从一定的程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八)其他因素
促进因素:洒、烟等
降低因素:茶、大蒜、洋葱、香茹、木耳等
(九)膳食高干呼控制原则
1、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的理想的体重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3、多吃植物性蛋白质,少吃甜食
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
5、饮食宜清淡、少盐
6、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少饮酒、抽烟
二、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3、糖尿病的分型
•特异性糖尿病:由多种已知因素,如基因异常、疾病、药物和感染等所造成的糖尿病。
•妊娠性糖尿病:指妊娠妇女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才发现的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患病率(越来越高)
糖尿病现为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糖尿病是一
种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患病率已达4.5%,人数已超过6000万。
(三)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原则
1、糖尿病的综合调控原则:“五套马车”综合治疗原则: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病情监控、健康教育
2、饮食调控原则:
1)合理控制总热能
2)选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3)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5)选用优质蛋白质
6)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7)食物多样化
8)合理进餐制度
9)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0)急重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摄入应在医师或营养师的严密监视下进行。
(四)糖尿病的食疗方
(1)南瓜。南瓜亦可当饭食用,早、晚各吃250克煮熟的南瓜,有稳定血糖的作用
(2)苦瓜。适用于轻型糖尿病患者。
(3)葫芦汤。适用于糖尿病生痈、长将、口鼻中烂痛
(4)萝卜粳米粥。适用于糖尿病口干口渴,小便频数
(5)西瓜皮。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尿浊者。
(6)冬瓜。适用于糖尿病口干口渴者。
(7)糯米花桑皮汤。适用于口渴、尿多为主的糖尿病患者。
(8)黑豆花粉丸。适用于肾虚型糖尿病日久不愈、小便如膏者。
(9)赤小豆冬瓜汤。适用于糖尿病并发水肿或皮肤有痈肉者。
(10)白扁豆丸。适用于糖尿病中消证者。
(11)带壳红豆。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尿多者。
(12)鲜菠菜根。适用于糖尿病中消证者。
(13)鲜葱头。当菜食用。
(14)韭菜。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15)芹菜。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16)雍菜根。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17)鲜柿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18)枇杷根。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19)乌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20)蘑菇适量。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症状。
(21)仙人掌。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22)野茨菇。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23)山药粉。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渴善饥者尤宜。
(24)山药。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25)陈粟米饭。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26)菠菜银耳汤。适用于消渴病口渴多饮、大便秘结者。
(27)鹿茸。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疮刀有效。
(28)白僵蚕研末。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29)黄精首乌桅子酒。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30)兔肉汤。适用于治疗糖尿病口渴多饮、消瘦患者。
(31)猪胰蘸山药末。适用于糖尿病肺胃阴虚者。
(32)猪胰玉米须汤。适用于糖尿病口干口渴者。
(33)鸽肉银耳汤。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34)鸽肉山药玉竹汤。适用于糖尿病阴虚者。
三、膳食营养与肥胖
(一)、肥胖的定义及诊断
2、肥胖的人体测量法:
1)身高标准体重法:肥胖度(%)=[实际体重(公斤)一身高体重(公斤)]/身高标准
体重(公斤)*100%
判断标准:2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
度肥胖。
2)皮褶厚度法:
3)体质指数(BMI)法:BMI=体重(Kg)/[身高(m)]2
判断标准:<18.5为慢性营养不良,=18.5—25为正常,>25为超重或肥胖。
(-)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
1、内因: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生理病理因素
2、外因:社会因素、饮食因素、行为心理因素
3、肥胖的分类:1)遗传性肥胖2)继发性肥胖3)单纯性肥胖
(三)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1、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2、易致混合型肺功能障碍
3、内分泌改变及免疫功能紊乱
4、智力和身体发育水平下降
2、肥胖对成年人健康的影响:
1、上身性肥胖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2、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3、妇女胆囊病的危险性增加
4、肺功能可能发生异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机销售行业业务岗位介绍
- 2024福建事业单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档案保密和泄露防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花艺师考试的结业项目要求解析试题及答案
- 工程兵口试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考试计划实施试题及答案总结
- 导管室急救护理
- 园艺设计标准与实施步骤试题及答案
- 注意花材保存的细节的试题及答案
- 精油营销知识培训课件
- 厦门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表-厦门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
- 如何利用+Agent+解决企业数据分析与洞察的经验探索-数势科技+李飞
- 2024商场能源管理及节能改造项目合同范本3篇
- 广东中考英语2020-2024年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专题07 阅读理解之说明文
- 智能悬架系统集成开发关键技术与实践-2024-12-技术资料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植保)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度微生物菌剂产品试用与反馈协议3篇
-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 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培训
- 新科瑞C500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