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亚里士多德说,陶片放逐法之定立是为了防范那些权高位重者,而在该法出台后的前三年内,人们放逐的都是僭主的朋友。然而在第四年,它也被用于除去那些看起来过于强大的人。据此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了该法A.维护民主制度的效果B.打击精英人物的倾向C.执行的盲目性随意性D.防范僭主政治的无力2.请看如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接受《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C.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D.筹建新中国是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重要任务3.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因为文学作品具有史料价值,所以可以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传说远古时期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D.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专著,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4.下列材料内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汤伐夏,国号商”②“自羲农,至黄帝”③“夏传子、家天下”④“周武王、始诛纣”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5.陈独秀认为:“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有学者认为“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在《韩非子·忠孝》一篇中说过这样一种说法:“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这说明A.“三纲”之说来源于法家学派 B.陈独秀对孔教理解偏颇C.汉代儒学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D.儒家与法家同源6.爱德华·吉本(1737--1794)认为,(基督教)神学家可以随心把宗教描绘为降自于天,披着原有的纯洁;史学家则必须发现宗教在久居地上之时,已在一个软弱和堕落的人类中受到了不可避免的错误和腐化相混杂的污染。由此可知,吉本A.强调历史时空观念 B.具有历史的批判精神C.力图还原历史真相 D.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7.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四大经济特区,其中珠海经济特区位于如图中的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8.“它的经济力渗透深广,它的军事武力征服各地;世界的绝大部分,都屈服在它的脚下。它的人口不断增加,增至全人类的三分之一。它的主要国家,更成为世界政治体系的舞台所在。”“它”具体是指何时的欧洲A.15—16世纪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9.著名经济学者许涤新提出,外国在华资本是中国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资本主义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尽管列强在甲午战争前尚未取得在中国设厂的权利,但到1894年各国在华工厂已超过100家。许涤新的观点已为多数经济学者所采纳。这一观点说明了A.西方的侵略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B.中国资本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C.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D.西方经济扩张推动了中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创新10.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11.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主张建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由各国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表决权则取决于会员国缴纳份额的数量。怀特计划的提出A.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B.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C.符合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 D.为马歇尔计划奠定基础12.明代中后期,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普通百姓。每逢佳节众人成群结队,就近选择风景美妙之处尽情游览。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A.政府户籍管理宽松 B.民众个体意识增强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2年11月,英法意希日作为一方,土耳其作为另一方,在瑞士洛桑正式举行和会。苏、保、罗、南等国也参加了会议,美国派观察员出席了会议。和当年协约国抛出《色佛尔条约》时相比,局面已全然不同,土耳其己从阶下囚变成了胜利者。凯末尔只要求得到主权独立和本土领土完整。列强虽不得不承认土战胜的事实,但又想尽量对土施加限制,为自己保留更多的特权。斗争的焦点是:盛产石油的摩苏尔的归属、外国在土的特权、海峡问题和外债问题。1923年7月,签订了《洛桑和约》和《黑海海峡公约》。《洛桑和约》承认土耳其在小亚细亚本土范围内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确定了土耳其的边界,把伊斯密尔和东色雷斯归还土;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等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土所有。条约规定废除外国的治外法权和一切特权,但土仍须偿还部分外债。《黑海海峡公约》规定:海峡地区非武装化,由国际委员会管理;各国军舰可以通过海峡,但非黑海国家进入黑海的舰队吨位,不得超过最强的黑海国家,还赋予土在某种情况下一定的决定权。——摘编自拾之《国际关系史讲座:第九讲西亚新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桑和会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桑和会的历史影响。14.(20分)消费观念的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回答下列问题。两宋时期两浙(江苏及浙江地区)之富为国之所恃,当地皆以奢侈为美为荣,浙东经济思想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南宋时期的陈亮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言道“①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②均输之法,惟恐商人之不折也”。他成为浙东经济思想永康学派代表人物。(1)在陈亮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的变法内容,对上述材料给予解读。要求:提取和运用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准确、符合逻辑。(清教)主张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消费;认为把追求财富本身作为目的是极应谴责的,但是作为从事一项职业劳动的果实而获得,那便是象征着上帝的赐福……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依据材料,分析清教的主张及其积极意义。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祭丧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官绅商富,国民之望,尤宜倡导朴素,化及全国。——《政府公报》1912年5月(3)指出民国政府的公报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的?概述影响近代社会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关因素。艺术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但如何真正读懂艺术并美化我们的生活和情操,这是值得研究的命题。(4)任选一幅画作,简述该作品或其流派的艺术特点及创作背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据材料“被用于除去那些看起来过于强大的人”来看,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陶片放逐法出现了打击精英人物的倾向。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表述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局限性,排除;C项执行的盲目性说法错误,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排除。陶片放逐法下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2、D【解析】

“中国人民政协开幕”“共同纲领”“制定国旗国徽”表明该报说的是筹建新中国是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重要任务,故D正确;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是1954年一届人大,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本题考查第一届政协会议,解题的关键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共同纲领”“制定国旗国徽”。3、B【解析】

《茶赋》属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提供绝对可靠的历史信息,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即记载准确的历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A项错误;传说不可以作为信史,需要有其他有力材料的佐证,因此无法仅根据神农氏的传说确定茶的起源。C项错误;《茶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比唐代《茶经》更早。《茶经》不能确定在唐朝以前是否已经出现茶,只能确定茶至少在唐朝时已出现。D项错误。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朝代排序为夏商西周,而黄帝是传说时代,其早于夏商西周,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C、D排序有误,排除。5、C【解析】

由“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及“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可知,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故C正确;“三纲”之说吸收了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并非“来源于”,排除A;陈独秀对孔教理解正确,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儒家与法家同源,排除D。6、B【解析】

材料表明吉本在承认基督教的同时,也在批判基督教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具有历史的批判精神。B正确;历史时空观念指的是对事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分析,材料未体现,A排除;基督教的教义本身就不是真实历史,‘真相’的说法错误,C排除;吉本具备的唯心主义,并不是唯物主义,D排除。故选B。7、A【解析】

依据图片并结合四大经济区的地理位置来看,①处是珠海,A正确;②处是深圳,B错误;③处是汕头,C错误;④处是厦门,D错误。故选A。8、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此时的欧洲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C正确;A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排除;18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排除;20世纪中叶,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D与材料不符。9、A【解析】

由材料信息“外国在华资本是中国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资本主义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可知,外国在华工厂的增多就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即西方的侵略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故A正确;B项说法错误,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是独立于西方的;没有列强销售商品和掠夺原料的信息,材料不能得出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形式不断创新,D项错误。10、D【解析】

由秦朝九卿职能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都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故选D。仅从九卿的职能无法得出秦朝是否统一的结论,排除A;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没有对比,故强干弱枝的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依据图中国家官吏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可以推知家国同构的特点,表格阅读时切记要寻找共性规律。11、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怀特计划明显是建立在美元的基础之上,是符合美元经济扩张需求,故选C;材料信息与各国经济联系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互惠互利的原则,B错误;1947年马歇尔计划是专门针对西欧,与怀特计划无关,D错误。12、B【解析】

材料“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表明民众个体意识逐渐增强。B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未放松对人民的控制,A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雇佣关系,C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逐步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一战后,协约国将奴役性的《色佛尔条约》强加于战败的土耳其;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击败了希腊干涉军;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与协约国存在矛盾。(2)土耳其摆脱了《色佛尔条约》的枷锁,实现了民族独立;在帝国主义凡尔赛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会未能完全保证土耳其对黑海海峡的主权,存有缺陷。【解析】

(1)根据材料“和当年协约国抛出《色佛尔条约》时相比,局面已全然不同,土耳其己从阶下囚变成了胜利者。凯末尔只要求得到主权独立和本土领土完整。列强虽不得不承认土战胜的事实,但又想尽量对土施加限制,为自己保留更多的特权。”根据所学可以从一战后,协约国将奴役性的《色佛尔条约》强加于战败的土耳其;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击败了希腊干涉军;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与协约国存在矛盾。(2)根据材料“《洛桑和约》承认土耳其在小亚细亚本土范围内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确定了土耳其的边界,把伊斯密尔和东色雷斯归还土;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等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土所有。条约规定废除外国的治外法权和一切特权,但土仍须偿还部分外债。”“《黑海海峡公约》规定:海峡地区非武装化,由国际委员会管理;各国军舰可以通过海峡,但非黑海国家进入黑海的舰队吨位,不得超过最强的黑海国家,还赋予土在某种情况下一定的决定权。”可以从土耳其摆脱了《色佛尔条约》的枷锁,实现了民族独立;在帝国主义凡尔赛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会未能完全保证土耳其对黑海海峡的主权,存有缺陷进行分析回答。14、(1)层级一:选择王安石变法中选择青苗法、均输法任一角度,史实表述准确选择①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选择②均输法:掌握地方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统一收购和运输;层级二:答出陈亮对该变法内容评价认为青苗法损害大地主、商人利益或者认为均输法损害商人利益,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层级三:能对王安石、陈亮经济思想做出对比或综合评价;或分析陈亮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等(2)主张:限制奢侈品消费,崇尚节俭;肯定勤奋工作,追求现世幸福积极意义: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3)崇尚奢侈。西方生产生活方式、自由平等的思想的传入;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政治运动和政府推动的影响;大众传媒的推动。(4)作品:第一幅: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被誉为“吴带当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融。第二幅: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文人写意画;商品经济的繁荣;追求个性的解放。第三幅:近代印象派绘画,突出体现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鲜明感;工业革命影响;对个人情感的关注。第四幅现代主义绘画,注重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社会危机和战争造成的伤害;对工业化文明的反思。【解析】

(1)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