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有答案)_第1页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有答案)_第2页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有答案)_第3页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有答案)_第4页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中考试卷(完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年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一、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14分)1.一zhǎyǎn(),除夕到,大人小孩fènwài()忙。做年菜,包jiǎozi(),贴春联,灯火tōngxiāo()。cǎihuì()的灯笼挂门前,男女老少笑开颜。bǐcǐ()hè()年xiàoyíngyíng(),来年生活比蜜甜。2.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无数gémìng()者面对yāpò()和bōxuē()奋起抗争的过程。他们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面对yánjùn()的斗争júshì(),毫不畏惧,不惜xīshēng()自己的生命。二、单项选择。(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焚烧(féng)皮靴(xuē)送葬(zhàng)瞪眼(dèng)B.哭泣(qì)恰好(qià)正月(zhēng)染缸(gāng)C.栖息(xī)浓稠(chóu)熬粥(zhōu)五侯(hóu)D.大蒜(suàn)吞咽(yān)截然(jié)荔枝(lì)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暮汉宫传蜡烛。(傍晚) B.纤纤擢素手。(伸出)C.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D.中庭地白树栖鸦。(厅堂、堂屋)3.“满(mén)”字的意思最可能与()有关。A.尊贵B.时间C.官职D.玉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的春节》中作者详写了腊八、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中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是铺开全面来写的B.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停顿是正确的C.《腊八粥》写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体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甜蜜D.文章的详写和略写,是根据读者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习惯决定的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是哪一项?()A.读一本好书,如同欣赏优美的小夜曲,让人心旷神怡。B.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个个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模样。C.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D.这座小岛荒无人烟,晚上常常有野兽出没。三、词句段运用。(11分)1.心情不同时,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请从“弹琴、画画、写字”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4分)选择词语:心情“好”:心情“不好”:2.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人们的心情。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仿写一个表现“很忙碌”或“风很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词语积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句子中“一去不复返”的意思是:。表示时间过得极快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四、按原文填空。(12分)1.在,像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就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也没有。2.为,替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3分)3.诗咏志。李贺通过“,”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的感慨;于谦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语交际。(6分)六(1)班开展“寻节日习俗,探淳朴民风”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节日民俗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班级准备以此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已有一个栏目《春节的传说》,请你再补充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京味儿”语言生动有趣,用“______”画出下面句子中体现“京味儿”的词语。(1分)过年是否应该放鞭炮?请写出你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理解。(17分)(一)课内阅读。(7分)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用“//”把选文分成三部分,并据此填空:选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情。(3分)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选文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相互照应。B.当时的局势越来越紧张,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C.父亲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心系革命,不肯退却。D.父亲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3.结合选文中的一处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分析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二)课外阅读。(10分)爱丽丝漫游奇境(节选)①突然,砰!砰!她撞到一堆树枝和枯叶上,终于停止了坠落。②爱丽丝一点儿也没受伤,马上一跳就站了起来,眼前是一条长长的通道,那只白兔还依稀可见。爱丽丝一阵风似的追了过去,可是一眨眼,兔子就没影儿了。爱丽丝发现自己在一个低矮的长长的大厅里,天花板上挂着一排灯。大厅四周都是门,全部锁着。爱丽丝试了试每扇门,然后郁闷地回到大厅中间,不知道怎么才能从这里出去。③突然,她发现了一张小桌,桌上有一把小小的金钥匙。爱丽丝想:那大概是开大厅里某扇门的。可是,钥匙太小了,她试了半天,没有一扇门能打开。不过当她转第二圈时,她发现了一道小布帘,帘子后有一扇大约四十厘米高的小门,试试小钥匙,正合适!她高兴极了。④爱丽丝打开门,门里是条比老鼠洞大不了多少的小走道,她跪下来往里瞧,里面有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她多想离开这个大厅到花园去走走,可惜她太大了,连脑袋都伸不进那个小道口。“要是能缩小成望远镜里的小人该有多好!”爱丽丝想。⑤在小门旁干等不行,她走回小桌旁,希望能找到一些其他东西。这回她发现了一个瓶子,上面贴着纸标签:“喝吧。”聪明的爱丽丝没有性急。“不行,得先看看上面是不是写着‘有毒’。要是喝下‘有毒’瓶子里的东西,那迟早会坏事!”爱丽丝心想。然而这瓶子上没写“有毒”,于是她冒险尝了一口,发觉很好喝,就一口气喝完了。“好奇怪哟!”爱丽丝叫道,“我一定在变小,像望远镜里的小人了!”⑥“不管怎么着,我总归可以进到花园去,变大变小我都不在乎。”爱丽丝说。一点儿不假,她现在只有二十五厘米高了。想到可以钻进那条小道,进入美丽的花园,她真开心。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坠入兔子洞→→打开小布帘后的小门,发现美丽的花园→A.正直善良 B.聪明谨慎 C.坚定不移3.爱丽丝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请写出你的预测。(3分)4.读句子,体会爱丽丝遇到的困难,运用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学到的思考方法,替爱丽丝进行乐观的思考,照样子写一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