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08社会发展人口迁移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泰州•高二期中)下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O%
19S1-1WO*!
A.移民解决了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B.移民导致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状况日益改变D.移民推动美国文化格局的多元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可知,美国的移民来源较广,来自欧洲、亚洲和拉
丁美洲,这种移民格局推动美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D项正确;移民并末解决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
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人口结构是否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白人主导的地位
被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浙江•三门启超中学高二期中)下表为世界人口增长表。造成1600年至1700年人口增长缓慢最主
要的原因是
年份15001600170017501800
世界人口(亿)4.255.456.17.29
A.世界市场的拓展B.不同物种的交流
C.战争和瘟疫流行D.卫生条件的低下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至18世纪欧洲殖民者疯狂的殖民掠夺并开展殖民战争争夺殖民地,同时进行罪恶
的三角贸易,致使非洲大量人口死亡,加之这一时期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无法应对大瘟疫,导致人口大量死
亡,所以人口增长缓慢,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扩展与人口的增长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口的
增长与物种交流无关,排除B项;卫生条件的低下是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是战争造成的人口死亡更多,
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浙江宁波•二模)下列各项中,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27—1949年我国留学美国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男女性别未知总数
19272335019302
19311703324227
19351473530212
1939104486158
19431585919218
1947780340741194
1949672297471016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致使1949年留美人数减少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促进1947年留美人数剧增
C.美国彻底走出经济大萧条以后,赴美留学生人数又开始回升
D.赴美留学生人数变化趋势中,男女生呈现出同步变化的特征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国民党和美国关系密切,促进1947年留美
人数剧增.B项正确:《中苏友好同需互助条约》干1950年2月14H签定,同年4月11日起牛效,排除A
项;抗战期间及以后,国民党和美国关系密切,因此赴美留学生人数又开始回升,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
知,1931—1939年,男留学生的数量不断下降,女留学生的数量不断上升,因此,两者并不同步变化,排
除D项。故选B项。
4.(2022•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写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
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
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卬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
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可知,非洲、亚洲等地区的人口
流入欧洲国家,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D项正确;A项■,彻底瓦解”的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仅从题
干信息无法得来,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没有提及恐怖主义,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种族色彩的社
会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2•河北•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国吸引了大量的非
洲劳动力;日本等亚洲工业国家也吸引了很多亚非移民。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移民潮B.国际劳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C.交通发达为移民奠定基础D.教育水平提高奉动人才流动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口本吸引了大最劳动力到来的共同原因是二者经济的迅速发展,A
项正确;人口流动的形成与国际劳务市场有关,却不是主要原区,排除B项;C、D两项虽然说法正确,但
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项.
6.(2022.山东省济北中学模拟预测)下面是从13世纪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其中高峰段人
资料来源:Bennett.M.K.(1954)
A.封建经济的持续繁荣B.资源危机日益严峻
C.政治局势的相对安定D.税制改革效果显著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T3世纪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可知,高峰段人口数据出现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
中期,此时正值清朝时期,封建社会已渐趋没落,经济发展渐趋饱和,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会给社会造成
一定压力,带来日益严峻的资源危机,B项正确;鸦片战争前,清朝经济已渐趋走向衰落,并非持续繁荣,
排除A项;政治局势相对安定的局面在清朝之前的历史上都曾已现过,但并未造成人口的急剧增长,因此
并非其决定因素,排除C项;税制改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赋役制度,并不会直接造成人口的快速增长,排
除D项。故选B项。
7.(2022.青海西宁••模)下表是19世纪2()年代至20世纪3()年代初欧洲移民目的地和移民数量的情况。
目的地时间范围总效
美国18217932年34200ooo
亚洲俄国地区1800〜1939年120o0Ooo
阿根廷1856M932年6400oOo
加拿大18217932年520000o
巴西1821T932年4400OOo
澳大利亚18617932年2900OOo
英属西印度群岛1836〜1932年16o0OOo
古巴1902932年9o0ooo
这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全球确立B.工业革命的成果造福了世界各地
C.欧洲人口压力是移民的主要原因D.工业革命加速了非欧地区的欧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时间显示的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生产率的增长和医学的进步,
这导致19世纪20年代以来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迁移找到了出路,欧洲
人向外殖民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文亿带到殖民地,加速了这些非欧地区的欧化,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
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已经在全球确立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工业革命
的成果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具有双重作用,不一定都是积极的,且材料也不能说明工业革命的成果造福r
世界各地,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欧洲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的,排除c项。
故选D项。
8.(2022•辽宁沈阳•一模)有学者认为,自15世纪末以后,中国也积极参与世界海洋移民的活动,但中国
所走的道路显然与欧洲国家不同,显示出中国海洋移民历史进程的特点。这一特点是()
A.仅靠民间资本的支撑B.凸显移民地域11勺广泛
C.兼有文化融合的功能D.不具殖民拓展的性质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世纪以后中国虽然也积极参与世界海洋移民活动,但中国的海洋移民并不是对外进
行殖民活动,与西方的殖民扩张不同,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移民地域广泛和具有文
化融合的功能是西方世界海洋移民也具有的特点,排除BC项。故选D项。
9.(2022.福建・厦门一中高二阶段练习)1965年,美国《移民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
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
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A.体现了实用主义原则B.促进战后世界经济恢复
C.消除了移民歧视观念D.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对抗
【答案】A
【解析】
美国的移民法主要是从科学和艺术方面,还着眼于保护国内人们的职业稳定,体现出美国该政策的实用主
义原则,A项正确;美国没有受到二战巨大创伤,不存在恢复和重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种族歧
视的取消,排除C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
10.(2022•山东•临胞县实验中学高一开学考试)下表是据《清实录》记载和清朝户部记录所做的民数(人
口数)统计。此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段起始数(万人)增加至(万人)年均增长率
乾隆六年至三十九年143412210310.2%o
乾隆四十年至五十九年26456313288.9%o
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七年31328361698%o
A.社会矛盾缓和B.赋税制度改革
C.对外贸易发达D.农业经济繁荣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清朝乾隆六年至嘉庆十七年期间人口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社会经
济得到恢复发展,在此基础上,乾嘉时期农耕技术进一步发展,土地大量开垦,农业经济繁荣,使得这时
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嘉年间,由于政治腐败严重、土地兼并频繁等问
题,社会矛盾加剧而不是缓和,抹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的乾嘉时期,赋税制度方面并没有
影响较大的改革,清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改革主要出现在康熙、雍正时期,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这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2•江苏南通•高三期末)人口变动受社会、经济、人口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时代的变迁。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1400—1800年地区人口(单位:百万)
(摘自美国埃德蒙、社恩等的《世界史:大时代》)
A.新航路开辟带来了世界性的移民大潮
B.非洲与拉美地区人口呈持续下降趋势
C.工业革命推动欧洲人口的持续性增长
D.中国人I」增长受益于新贸易路线开辟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中国人口从1600年到1800年之间增长显著,这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高产作
物引入中国有关,极大的缓解了大地矛盾,D项正确;1600年后的世界移民高潮主要和早期殖民扩张、奴
隶贸易等有关,排除A项;拉丁美洲人口呈现增长的趋势,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且首
先从英国萌芽,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工业革命对此时的欧洲人口增长有限,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2・全国•高三阶段练习)如表为1982~200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比例,据东、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差
异可知
迁移变量所属地区1982-19871985-19901990-19951995-2000
东部地区31.7633.0826.2918.51
迁出人口比例(%)
西部地区33.4135.5334.9734.54
东部地区52.0254.5865.0576.41
迁入人口比例(%)
西部地区23.3321.4320.2514.53
A.国民经济结构不断完善B.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
C.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表格可知,1982—2000年,东部地区的迁出人口比例逐年降低,迁入人口比例则逐渐升高,西部
地区的迁出人I」比例总体上稳定,但呈现出上升趋势,迁入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这说明东部地区相较于西
部地区更能吸引人口的迁入,而经济是影响人口迁入和迁出的重要因素,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所
以吸引了更多人口的迁入,C项正确;A项体现不出东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差异,排除A项;B项不符合
史实,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于西部地区,排除B项;D项也不能体现东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差异,而且我
国于21世纪初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2•辽宁•高三期末)19世纪至20世纪初,国际上出现跨洲移民浪潮,约5000万欧洲人到海外寻求
发展,而印度、中国、U本、非洲等地有数最可观的人前往欧洲、美洲、加勒比海等地区成为契约劳工。
这种跨洲移民浪潮出现的因素有
①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②奴隶贸易的盛行
③交通工具的不断革新④欧美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A.①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19世纪至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以及新市交通工具的运用,同时欧美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
需求,出现了移民浪潮,C项正确;这一时期奴隶贸易基本被禁止,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2022•福建三明•高二期中)初到桂林的外地人,一接触桂林菜,免不了会喊一声:“桂林菜真辣!”其
实传统桂林菜口味清淡、干香、鲜咸;近代以来,随着桂黄公路、湘桂铁路的开通以及抗战的爆发,大批
湖南人涌入,随之带来了嗜辣的食俗。这主要反映出
A.交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B.湘菜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C.人口迁徙影响饮食习惯D.各地区的饮食=1味在不断变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传统桂林菜口味清淡、干香、鲜咸;近代以来,随着桂黄公路、湘桂铁路的开通以及抗战的爆发,
大批湖南人涌入,随之带来了嗜辣的食俗。“,可见,由于湖南人大批量迁入桂林导致桂林的饮食习惯发生
了重大改变,故C项正确;材料中表明由于湖南人大批量迁入桂林导致桂林的饮食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
未涉及湖南和桂林两方的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湘菜在全国的影响力,排除B项:材料中仅
涉及桂林一个地区的饮食变化,没有说明各地区的饮食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15.(2022•重庆・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将民的
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
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
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
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
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西.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材料二在国会中关于排华法案(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辩论中提到了中国移民不愿同化的问题。
俄亥俄州众议员伊兹拉泰勒认为:“中国人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歧视,美国的法律规定只有白人和本土出生黑
人的后裔能,够成为美国公民,如果说中国人不可同化,那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被给予这样的权利。他们
在加州的遭遇能够让他们接受被同化吗?
——摘编自曹雨《美国V1882年排华法案〉的立法过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及原因。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移民社会面临的文化认同问题的认识。
【答案】(1)特点: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行:运用文化手段推行;对非西欧移民
存在种族排外倾向。(任答三点)
原因: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文化与关国木土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任答两点)
(2)移民社会存在多元文化,坚决摒弃狭隘的文化观念,应秉持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多元文化:要尊重世界
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交流超越文亿隔阂,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文化共存超越文化优越:通过文化认同
文化包容,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两点)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
中,成为了国家政策。”可分析出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根据材料“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可
分析出通过立法形式推行:根据材料”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
美国乂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可分析出运用文
化手段推行;根据材料”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
限制。”可分析出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主要原因有排外主义势力发展:
移民文化与关国木土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移民社会存在多元文化,坚决摒弃狭隘的文化观念,应秉持开放包容心态看
待多元文化: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隔阂,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文化共存超越
文化优越:通过文化认同文化包容,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6.(202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二期中)材料一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
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途蹇剥,或事故萦绕,一二十载不得归,
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
——纪的《阅微草堂笔记》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
甚至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70今代以后,招藜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疸民地劳工)在很
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
把欧洲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并看作类似于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代山西移民出现的新情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欧洲移民德阶段性差异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刈移民问题的认识。
【答案】(1)特点:出现商业性移民;长期在外生活。影响:缓解人地矛盾:改变社会风气;增加本地的财
富积累:促进移入地的开发;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2)差异:70年代以前,大晟移民进入欧洲;70年代以后,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
性增强。
原因:二战后初期,欧洲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各国政府主动招募;福利制度具有吸引力。70年代
以来,欧洲一体化加速;知识经济发展;新兴经济体发展迅速;外来移民挤压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大规
模招募停止。
(3)认识:移民促进了移入地的开发;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融;但也
加剧了移出地的人才流失与移入地的社会冲突。在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今,应全面看
待、妥善处理移民问题。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山西人多商于外,卜余岁辄从人学贸易”可知,出现商业性移民;根据材料“或命途蹇
剥,或事故萦绕,一二十载不得归,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吾问者,亦往往有之''可知,
长期在外生活。影响:人口外出经商,缓解人地矛盾:外出经商人数增加,改变社会风气:外出经商致富,
增加本地的财富枳累;人口流入区促进移入地的开发;山西移民经商,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2)差异: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
上是欢迎的,甚至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可知,70年代以前,大量移民进入欧洲;根据材料“70
年代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
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可知,70年代以后,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
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欧洲经济发展迅速;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劳动力短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政府主动招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制度具有吸引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0年代以来,欧洲--体化加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
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经济体发展迅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来移民挤压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
大规模招募停止。
(3)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移民促进了移入地的开发;移民代表文化,人口流动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
经济文化联系;人口流动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融;人口大量流出也加剧了移出地的人才流失与移入地的社
会冲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今,应全面看待、妥善处理移民
问题。
17.(2022•广东茂名•二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运优的自由1953—1957年政府先后8次
发出指示,改变自由迂移政策,为控制城市人口现模,限制农民进城。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
登记条例,首次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体公民被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人口二非
农业人口的粮油供应由国家解决,从而形成了与户籍相关联的社会福利制度。1982年1月,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全面推行,1984年1月中夬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
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0月,出台政在规定,凡申请到集镇(指县以下集镇,不含城镇)
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办理入户手续,除口粮自理外,其他同集镇居民一样享
有同等权利。据统计,1984—1990年全国共计有500万农民落户城镇。2016年相关政策要求”促进有能力在
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摘编自郭东杰《新中国70年:户籍制度变迁、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
(1)归纳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2)谈谈你对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变化的认识。
【答案】(1)变化:由新中国成立时的自由迁移到20世纪50年代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再到20世纪80
年代以来鼓励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原因:50年代:“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城市物资紧缺;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农业
集体化的需要等。(任答2点)
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任答2点)
(2)认识:不同阶段的户籍制度是时代的产物,其变革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美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1953-1957年政
府先后8次发出指示,改变自由迁移政策,为控制城市人口现模,限制农民进城。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首次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出限制性政策”“1982年1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
面推行,1984年1月中央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
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0月,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指县以下集镇,不含城镇)务工、经
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办理入户手续,除口粮自理外,其他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
利。据统计,1984—1990年全国共计有500万农民落户城镇”可知,由新中国成立时的自由迁移到20世纪
50年代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再到2()世纪8()年代以来鼓励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原因:50年代:根据材料“1953—1957“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根据材料“为控制城
市人口现模,限制农民进城“可知,城市物资紧缺;根据材料“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首次刈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体公民被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人口二非农业人LI的
粮油供应由国家解决,从而形成「与户籍相关联的社会福利制度”可知,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农业集
体化的需要等。80年代以来:根据材料“1982年I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可知,改革开放政策
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根据材料“1984—1990年全国共计有500万农民
落户城镇。2016年相关政策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
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认识:根据材料中新中国70年来
户籍制度变化可知,不同阶段的户籍制度是时代的产物,其变革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论需求。
18.(2022.浙江•三门启超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
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
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
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
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
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泄,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在非洲的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志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我们可以认为,
资本主义是由无数黑人的尸体堆积而成的。
——马克思
材料三1864年美国政府成金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
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且该数据在
二战期间陡增。这些.欧洲移民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50—1940年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答案】(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
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要。
(2)①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奴隶贸易是欧洲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
组成部分。(2点即)
(3)原因:①《鼓励移民法》的通过,提供了政策支持;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
力;③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笔劳动力;⑤欧洲社会局
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2点即)
【解析】
(1)角色:根据材料一“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I1“出程”;
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
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I,此乃“归程工”并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为了
进行殖民掠夺从而主导了三角贸易,因此出程是商人,中程是奴隶贩子和商人同时也是殖民者,归程是商
人;背景:根据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伴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欧
洲人开始开辟新航路,在此过程中欧洲人开始进行殖民掠夺,开发新发现的美洲新大陆,进行海外贸易,
这一系列的活动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关系:根据材料二“非洲的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知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根据材料二”标志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可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欧洲本身
在近代初期的落后,所以采用奴隶贸易的方式扩大海外贸易,积累原始资本。
(3)根据材料三“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可知《鼓励移民法》的通过,提
供了政策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矢】由于19世纪中叶由于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大量人口
失业,因此大量失业人口纷纷移民美国;根据材料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新式交通工具被发明并投入使用,
缩短了距离,因此有利于移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美国作为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经济高速发展,大最的工作岗位涌现出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根据材料三
-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旦该数据在二战期间陡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的上半
页欧洲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因此人们纷纷离开局势动荡的欧洲,前往局势相对稳定的美国。
19.(2022.福建省龙岩笫一中学模拟预测)下表为1912—1943年山东向东北地区移民的人数及回返、留住
人数的情况(单位:千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迁回留时间迁回留
(年)人数返教住数(年)人数返教住数
1912-19135121603521928-192919048001104
1914-19155521843681930-1931980732248
1916-19175631454181932-19337447431
1918-19196022303721934-1935962739223
1920-19216982474511936-193765459163
1922-19237442724721938-19391220512708
1924-19257843244601940-194119701210760
1926-192713755288471942-19431880994886
——摘编自马晓他《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山东移民问题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山东向东北地区移民情况在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答案】1912-1929年,移民人数呈增长趋势,后期增长较快。山东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东北地区地广
人稀,资源丰富:东北地区政府鼓励移民;山东地区战乱较多,若遇灾荒,易形成大规模移民。
1930-1937年,出现较大波动,移民回流率较高。九一八事变后.口本控制东北,限制移民;口木对东北实
行残暴统治,山东民众移民倾向下降,甚至出现移民大规模返乡的现象。
1938—1943年,移民人数快速回升。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山东地区战乱不断,东北地区相对稳定;日本
对东北大规模掠夺,造成当地劳动力严重不足,进而在山东大规模掠夺劳动力,导致这一时期被动移民数
迅速上升。
【解析】
根据1912—1943年山东向东北地区移民的人数及回返、留住人数的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1912-1929年、
1930-1937年、1938—1943年。具体如下:1912-1929年,移民人数呈增长趋势,后期增长较快。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山东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货源丰富;东北地区政府鼓励移民;山东地
区战乱较多,若遇灾荒,易形成大规模移民。1930-1937年,出现较大波动,移民回流率较高。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控制东北,限制移民;日木对东北实行残暴统治,山东民众移民倾向下降,
甚至出现移民大规模返乡的现象。1938—1943年,移民人数快速回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本全
面侵华,山东地区战乱不断,东北地区相对稳定:日本对东北大规模掠夺,造成当地劳动力严重不足,进
而在山东大规模掠夺劳动力,导致这一时期被动移民数迅速上升等等。
20.(2022•辽宁•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采取政策增加人口。《周礼》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令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春秋时期,越国规定女子十七之前须出嫁,男子二十之前须娶妻,同时对生育
的家庭给予奖励。战国时期,国家会派出医生照顾临产妇女,还为多胞胎户提供帮助。宋代政府下令“乡村
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女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宋代立养子法,准许无后嗣
的氏户领养孤儿,在各地创设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幼局或婴儿局,并设立举子仓资助贫困之家养子。宋初规
定“县吏能招增户口者,县即升等,乃加其奉”“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釉陟”,明清时期延续了这一规定。
——摘编自倪玉平《中国古代的人口增加政策》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明确的人口政策。1941年,国民政府社会部邀请国内专
家学者成立“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从事人口政策纲领之研究。1945年5月,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经过近四
年艰苦努力起草的《人口政策纲领草案》以《民族保育政策纲领案》之名终获通过。“保育有两种意义:一
求生育率的提高,二求死亡率的减少。“保育之更重大的任务,不但是要求民族体质健全,并且要求心智理
性发展,以期中华民族,千年万世,续存于世界。该纲领提出奖助稠密区域之人口移植稀疏或边远地区,
并且通过边区开发促进边民之繁殖。纲领还规定“鼓励健全夫妻之生育,指导适当的节孕,维护孕妇产妇之
安全,以期优良子女之增加
——摘编自俞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一: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增加人口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确立人口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国民政府人
口政策的特点。
【答案】(1)措施:及时婚配:俣护临产妇女,资助多胞胎户;保护弃婴,鼓励资助领养孤儿;行政考核。
(答出四点)
(2)原因:抗口战争使人员伤亡巨大;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西方人口思想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
特点:人口数量的合理增加和人I」质量的提高并重;民族主义色彩浓厚;重视人I」的合理分布;鼓励适当
生育与优生优育。(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措施:根据材料“春秋时期,越国规定女子十七之前须出嫁,男子二十之前须娶妻,同时对生育的家
庭给予奖励”可知,及时婚配;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国家会派出医生照顾临产妇女,还为多胞胎户提供帮助”
保护临产妇女,资助多胞胎户;根据材料“宋代立养子法,准许无后嗣的民户领养孤儿,在各地创设专门收
养弃婴的慈幼局或婴儿局,并设立举子仓资助贫困之家养子“可知,保护弃婴,鼓励资助领养孤儿;根据材
料,,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黜陟,,可知,行政考核。(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使人员伤亡巨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口思想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特
点:根据材料“保育之更重大的任务,不但是要求民族体质健全,并且要求心智理性发展,以期中华民族,
千年万世,续存于世界“可知,人口数量的合理增加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并重、民族主义色彩浓厚;根据材料
“该纲领提出奖助稠密区域之人口移植稀疏或边远地区,并且通过边区开发促进边民之繁殖”可知,重视人口
的合理分布;根据材料“鼓励健全夫妻之生育,指导适当的节孕,维护孕妇产妇之安全,以期优良子女之增
加”可知,鼓励适当生育与优生优育。
21.(2022.河南・南阳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材料一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
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
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
些相对空旷的地区。……我们已经看到,生产率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由
此带来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移民寻找出路的。铁路和汽船有效地将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种迫
害更是进一步迂移,正如爱尔兰的土豆饥荒所造成的自然灾害那样。这种种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一场史
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每过去10年,人口迁移的潮流便有巨大的增长。19世纪20年代,总共才有14.5
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
万,也就是每年有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的观点来看,这种规模极其巨大的迂移的意义在于:除
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的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完全是针对美洲和大洋洲的。
结果,西伯利亚、南非除外的英国自治领和南北美洲在种族几乎完全欧化。虽然拉丁美洲的印第安居民设
法活了下来,但幸存下来的只是少数。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763年以来欧洲移民的主要趋势,并简要分析欧洲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原因及其
影响。
材料二工业革命不仅是海外领地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
多的重要原因。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地
区都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国。殖民地作为数量日益增多的制成品市场;从攫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
望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
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各自的关税,以抑制别国的产品。不久,有人主张,每个
工业化国家都应当拥有能够为其制造商提供“不受外国竞争影响的市场”的殖民地。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新帝国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新帝国主义”的特点。
【答案】(1)主要趋势:欧洲移民主要是向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迁移。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欧洲人口剧增;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医学的进步,也使得欧洲人口剧增;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口压力需要通过向外移民寻找出路;铁路、汽船
等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也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可能。
影响:使南北美洲几乎完全欧化,不仅是种族上的欧化,还导致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伴随移民
潮的是各种殖民迫杏也带到了南北美洲和人洋洲;拉丁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人吊:被消灭。
(2)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特点:广建殖民地,殖民地主要广布在亚洲和非洲:殖民地成为欧洲列强的商品
市场;列强之间以提高关税的方式互相争夺市场;国家为本国制造商提供保护。
(1)主要趋势:根据“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它们炉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
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得出欧洲移民主要是向南北美洲和大
洋洲迁移。主要原因:根据所学,从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等角度概括;根据“铁路和汽船有效地将大批的人
运过海洋和大陆''得出铁路、汽船等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也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可能。影响:根据
所学可得出使南北美洲几乎完全欧化,不仅是种族上的欧化,还导致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伴随
移民潮的是各种殖民迫害也带到了南北美洲和大洋洲;拉丁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大量被消灭。
(2)主要原因:根据“工业革命不仅是海外领地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
非洲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可得出是工业革命;特点:根据“它使地球上的很大一部分地区都成为欧洲少数
强国的附属国。殖民地作为数量日益增多的制成品市场”得出广建殖民地,殖民地主要广布在亚洲和非洲,
殖民地成为欧洲列强的商品市场;根据“提高各自的关税,以抑制别国的产品”得出列强之间以提高关税的方
式互相争夺市场;根据“不久,有人主张,每个工业化国家都应当拥有能够为其制造商提供'不受外国竞争影
响的市场’的殖民地。'‘得出国家为本国制造商提供保护。
22.(2022•重庆•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靖康之乱(1127)以后,“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如杭州的人口密度,在980年为9.6
户4平方公里,到1252年增至52户每平方公里。据戴栩载:“余宏以(定海)县籍考之,政和六年(1116)
户一万六千二百二十六,口三万六千二百,垦田三千三百顷...中兴(指南宋建以来,休养生息,以
迄于今户视政和几增半之,口更逾昔数之半,而垦田所加^(才)三十之二焉。“另据记载,北宋中期江南
明州郅县田价“百亩之值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约为每亩1—2贯,到南宋嘉定年间
(1208-1224),郢县的田价每亩为32贯,这增加了土地经营的成本,土地租金也不断提高……诸多因素导
致宋代江南地区出现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溢出”,放弃了土地经营。
——整编自武建国、张锦鹏《宋火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
提供田间管理服务、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与储藏等服务,成少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同时,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培训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适应非农岗位的需要。1971
年,政府决定从1971到1975年,在城市郊区建立销售总额为9万亿日元的各类工业区,吸纳10()万人就
业,其中,60%来自农村。20世纪80年代日本普及了高中教育,使40%的农村适龄青年进入了大学校园,
毕业后不再返归农村就业,农村劳动力不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日本农业劳动力比重从1947年的53.4%,
到20世纪80年代初降至10%0
摘编自张俊霞、索志林《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及经脸借鉴》
材料三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催生了城市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大量农村劳
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1979-1992年,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从17.6%上升到23%、12.6%上升到
26.9%o1978-1999年城镇化水平由17.92%提高至30.89%。2000年以后,政府逐步放宽并改善农民工
的进城条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平等共享城
市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据统计,2000-2016年,第一
产业就业比重由50%下降到27.7%,城镇化水平提高至57.35%。1978-2016年,中国年均劳动力利用效
率提升15.6%,并且提升幅度在逐年增大。
——摘编自张广胜、田洲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贡献与展望》
(I)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农村劳动力“溢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措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积极作用。
【答案】(1)原因:江南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严重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地价上涨,土地经营成
本增加,地租剥削沉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2)经验: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视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注重产业结构的调
整。
(3)作用:打破了土地对劳动力的桎梏,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公
平与平等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突K猛进.
【解析】
(1)原因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宋代江南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严重;由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政策导致
土地兼并严重出现地价上涨,土地经营成本增加;同时地租剥削沉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节为了大量劳动力。这都使得宋代农村的劳动力向外“溢出
(2)经验:根据“口本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枳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田间管理服
务、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与储藏等服务,减少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可知日本政府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培训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适应非农
岗位的需要“可知重视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根据“政府决定从1971到1975年,
在城市郊区建立销售总额为9万亿日元的各类工业区,吸纳100万人就业”可知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3)作用: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催生了城市立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
到非农产业中”可知打破了土地对劳动力的桎梏,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
社会的公平与平等。根据“979-1992年,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从17.6%上升到23%、12.6%上升到
26.9%o1978-1999年城镇化水平由17.92%提高至3().89%”可知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城镇化
进程,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突飞猛进。
23.(2022•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文明的对望与交流
材料一古代中西亚地区,关于中国,流传着桃花石(taugast,有人认为是拓跋的音译)的传说。桃花
石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距被称为突厥的人的地区约2400公里,桃花石的首领被称为“太上”,它在希腾文中
的字面意思是“天子他们从事贸易方面具有极大的规模和便利,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金根。桃花石以一条
大江为界。从前,这条江将隔岸遥遥相望的两大政权分隔开了。其中一个政权尚黑衣,另一个尚红衣。到
了相当于摩里士皇帝(拜占庭君主,582—602年在位)的统治时期,那些穿黑衣者越过了大江,向那些穿
红衣者发动了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安全培训
-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培训
- 《善待家园》课件-1
- 语文趣味知识大赛
- 2025办公写字间租赁合同协议书下载
- 幼儿园大班教案讲故事
- 国防教育内容课程设计
- 劳务派遣与用工单位安全协议
- 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
- 基金公司 白皮书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试讲教案
- 2025重庆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汽车用铝板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真题】
- 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联考 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前通关必练题库(含答案)
- 服装公司品质(质量)管理手册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教案第10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 办公楼弱电系统设计方案
- 私募投资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读后续写+替补队员+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