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理解第六、七: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考点解读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
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
翻译中综合考查。
/判断句
四种文言特殊句式被动句
\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省略句
固定句式
二、知识点梳理及课堂训练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
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木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C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3)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②梁,吾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用“者”或“也”表示判断的,翻译时去掉“者”、“也”,在主宾之间加判断词“是二
2、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
诚、皆、则”等表判断。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亡秦之续耳。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的判断句,翻译时要把“为”替换为是;如是用“是”表判断的
则保留。
4、用“非”、“未”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
吾本非文人画士……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用“非”、“未”、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的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用“不是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
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断或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秦,虎狼之国。
③此人力士。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
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
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
式:
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房。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而君幸于赵王。
不能容于远近。
受制于人。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来判
别补出被动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戍卒叫,函谷举。
课堂练习: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靖。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若属皆且为所虏!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且(将)为楚所得。
D受制于人。
(三)、省略句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4、省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
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
词“之”。
5、省介词。(较常见的是“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
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四)、倒装句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丁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
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
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
代词为“何”字,其它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
谓语之前。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卿欲何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夫晋,何厌之有?
惟兄嫂是依。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
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
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君何以知燕王?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
的宾语前置。
例: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遮,概括)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
3、代词“自”、“相”、“见”作宾语,常常前置。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府吏见丁宁(我)
久久莫相忘(我)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
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宾语前置句小结
•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四是介词“以”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宾语前置。
五是方位名词作介词或动词的宾语,常常前置。
六是代词“自”、“相”、“见”作宾语,常常前置。
(三)课堂练习:
1.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唯才是举。
2.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时人莫之许也然而不王者,耒之有也
B.忌不自信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
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甚矣,汝之不惠!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4、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在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中,都有“定语放
在中心词之后”的情况。古代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4、村中少年好事者。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
者”的格式。
例: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僧之富者不能至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使定语位置更加突出,构成“中心词+之+定语”
的格式。
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带长铁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4)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例:
1、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铸以为金人十二。
定语后置小结
用“者”表示。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2、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
3、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4、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5、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干……”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例:1、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形)+于+宾语(名/代)
翻译:十+宾语+动词(形)
(2)介词结构“以……”,常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例: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核舟记》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3、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4、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5、祭以尉首
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语+动词
(三)、介词结构“乎……”,常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四)、动词后有“如”“若"之后再加.上宾语。
1、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促织》
动词+如/若+宾语(名/代)
翻译:如/若+宾语+动词
介宾短语后置小结
1、动词十以十宾语(名/代)
2、动词(形)+于(乎)+宾语(名/代)
3、动词+如/若+宾语(名/代)
课堂练习:请辨析下列句式。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吾尝疑乎是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咨臣以当世之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尝射于家周
6、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
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表示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未辞也,为之奈何?
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
吾孰与城比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F、何为……?(为什么……?)
君何为生我家?
表示反问:
A、何……哉(也)?(怎么能……呢?)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何……为?(……为什么呢?)
何辞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
F、安……哉(乎)?(哪里……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G、不亦……乎?(不是……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H...........非....欤?(....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
I、顾……哉?(难道……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J、独……哉?(难道……吗?)
相如虽穹,独畏廉将军哉?
三、课堂小结
有文言特殊句式的句子译成现代文时要注意:
第一条:辨明句式类型并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
第二条:增、删词语(如省略句、判断句)
第三条:调整语序(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四、强化训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人J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不拘于时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吊食肉,黎民小讥小寒,然而小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儿人欤
三、课堂小结
有文言特殊句式的句子译成现代文时要注意:
第一条:辨明句式类型并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
第二条:增、删词语(如省略句、判断句)
第三条:调整语序(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后作业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惟弈秋之为听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⑥牛何之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⑧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A.②③⑥⑧B.©©⑥⑦
C.②④⑥⑧D.⑤⑥
2、从句式角度看,和“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组是()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唯君图之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遂率了孙荷担者三夫©自书典所记,木之有也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⑧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A.②⑥⑧B.②©⑤
C.①③④D.©©⑦
3、从句式角度看,和“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相同的一项是()
A.舆薪之不见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大王来何操⑧成卒叫,函谷举
A.①④/②③⑥/⑤©©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5、从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B.夫子之谓也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阔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