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本课主题主题: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列强建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二、亚非拉反殖民斗争----亚非拉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通过学习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队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3)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全面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重点、难点了解世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认识西方殖民扩张带给殖民地半殖民国家的破坏和灾难。2、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斗争的进程以及亚非拉各地独立后建立的政权。认识亚非拉独立的意义。返回知识框架网络架构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阶段特征历史线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1)经济方面①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确立了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②经济模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生产和管理模式:工业资本居主导地位。③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3)思想方面:社会主义思想萌发,马克思主义诞生及传播。(4)工人运动方面:以巴黎公社为代表的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5)对外关系方面:列强加紧了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6)民族解放运动方面:新式的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和旧式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知识纵横史论共识一、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殖民扩张阶段方式表现商业资本主义时期(从15世纪到18世纪中期)推行的是商业资本的殖民政策,主要是政治上的移植性和经济上的重商主义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西、葡、荷、英、法进行殖民征服,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掀起第一次殖民高潮,美洲大部分地区、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边沿地区被纳入新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凭借自身生产优势,以炮舰开路,强制实行不平等贸易,使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本主义的胜利,西方各国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这次殖民高潮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进行纵深扩张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70年代及以后)通过直接征服和建立势力范围等方式瓜分世界,资本输出成为宗主国掠夺殖民地的最主要形式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各国又掀起了第三次殖民高潮。把非洲内陆和亚洲内陆广大地区纳入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亚洲的觉醒(1)背景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②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形成壮大,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2)表现①旧式的民族运动:如朝鲜义兵运动、中国义和团运动等。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中国辛亥革命、印度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资产阶级革命。(3)特点:各国将民族解放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结合,标志着亚洲的觉醒。2.非洲的抗争(1)原因: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2)任务:反帝。(3)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4)突出事件①埃及人民抗英斗争。②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③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1)背景①政治上:欧洲殖民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民族矛盾尖锐。②经济上:拉丁美洲经济有了一定发展。③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长。④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2)表现①1804年,海地独立,到182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②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③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三.比较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英国殖民活动的不同国家时间主要地点手段称号(地位)葡萄牙16世纪西非海岸、东非海岸、马六甲、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暴力掠夺、敲诈勒索印度洋海上霸主西班牙16世纪中美洲、南美洲、菲律宾掠夺金银、建立农业大庄园
荷兰17世纪非洲、亚洲、美洲(新大陆)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海上马车夫”英国18世纪全球海盗式掠夺、商业活动、黑奴贸易、商业战争“海盗国家”、世界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四.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西、葡、荷、英、法进行殖民掠夺,亚、非、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②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拓展殖民地,亚、非、拉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庸国。③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2)评价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②它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的相对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③这是一个极其不平等的体系。它是建立在列强侵略、奴役亚非拉人民基础上的,这种联系的加强,体现的是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控制。是极其不平等的,必然遭到亚非拉人民的反抗。五.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1)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2)在亚洲,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二是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三是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中国义和团运动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3)在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4)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主题一、列强建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新航路开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整体体系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概念: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所形成的世界秩序。(资本主义侵略亚非拉地区)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过程❶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❷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❸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地半殖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属国。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从空间来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指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殖民扩张先锋:葡萄牙(15世纪末)
西班牙(16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日不落帝国:英国(18—19世纪)世界宪兵:美国(20世纪以来)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第69页,第一目“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在教材第69页的“拉丁美洲殖民地示意图”中找出主要殖民国家以及其占领的殖民地,填写下面表格。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殖民者所殖民的地区西班牙葡萄牙英荷法南美大部,中美洲,部分北美巴西中南美洲零散地区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2、殖民统治(殖民方式)(1)政治:专制统治;总督制度。(2)经济:农奴制;掠夺开采金银矿;奴役屠杀印第安人;发展种植园经济;黑奴贸易;垄断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问题探究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教材第70页“学思之窗”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对美洲而言残酷的统治带来灾难;掠夺金银和垄断贸易限制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严重束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对欧洲而言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时间殖民国家殖民范围殖民方式15-16世纪中叶西班牙1496年,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16世纪中,殖民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建立总督辖区治理殖民地。经济上:①农奴制,种植园经济;②采矿业,掠夺巨额财富;③罪恶的黑奴贸易;④禁止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贸易。16世纪葡萄牙建立了巴西殖民地。17-18世纪荷兰、英国、法国拉丁美洲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的地区。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殖民掠夺分别给美洲、欧洲带来的影响:(1)对美洲:①经济:拉丁美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剧了拉丁美洲的贫困。拉丁美洲殖民地单一产品制经济结构的形成,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②政治:沦为殖民地。③文化: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随移民大批涌入,传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语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的正式语言。④人种:美州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却几乎被灭绝殆尽。今天的加勒比海诸国只有黑人、白人和黑白混血人种,这一地区的真正主人印第安人已经悉数灭绝。(2)对欧洲:①经济: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大量黄金涌入,引起“价格革命”。②政治:促进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第70-71页,第二目“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一自然段,指出近代最早在亚洲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侵略的对象以及殖民活动特点。主要殖民国家主要侵略对象殖民特点(方式)葡萄牙亚洲沿海地区(印度的果阿、马六甲、中国澳门)建立商站,垄断商路西班牙菲律宾直接统治,抢夺土地和财富1、15-16世纪的西、葡早期殖民活动2、17-20世纪初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活动【问题探究2】阅读教材第70-71页,第二目“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分别找出在南亚、东南亚、西亚和东亚地区进行殖民活动的主要国家和被侵略的对象。(1)南亚(印度):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
①经济:掠夺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②政治:武力挑拨或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侵略殖民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为主。南亚东南亚(2)东南亚西方国家对东南亚的殖民扩张由商业扩张转为领土扩张,他们将殖民地当作自己的工业原料来源地和商品市场,进-步把东南亚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南亚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的典型作用此时才开始形成。
①荷兰: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后,占领印度尼西亚②英国:占领缅甸和马来半岛大部分③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印度支那地区)④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美西战争:1898年)西亚(3)西亚瓜分奥斯曼帝国英国与俄国在伊朗的势力范围划分①英、法、俄瓜分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②英、俄控制瓜分伊朗东亚(4)东亚:
①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1883——1885年法国中法战争1894——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日本于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南亚东南亚西亚东亚英国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缅甸、马来半岛18世纪末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伊朗19世纪中后期中国荷兰17世纪—19世纪末印尼法国19世纪末越南、柬埔寨、老挝奥斯曼帝国19世纪中后期中国美国19世纪末成为菲律宾宗主国日本1910吞并朝鲜半岛俄国奥斯曼帝国、伊朗小结:17-20世纪初英国、荷兰和法国等国的殖民活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侵略殖民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为主。区域主要殖民国家主要侵略对象殖民地(半殖民地)南亚英国印度殖民地东南亚荷兰印度尼西亚殖民地英国缅甸、马来亚殖民地法国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殖民地美国菲律宾(夺自西班牙)殖民地西亚英、法、俄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英、俄伊朗半殖民地东亚英、法、俄、美、日等中国半殖民地日本朝鲜殖民地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间殖民国家殖民地范围殖民方式15-16世纪中叶葡萄牙在亚洲建立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建立商站,控制商路西班牙菲律宾直接统治,掠夺财富17世纪荷兰印度尼西亚组建贸易公司英国入侵印度组建贸易公司,侵占土地、强征土地税、种植和走私鸦片。18世纪至19世纪---工业革命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武力侵略,不平等条约,划分势力范围英法俄分割奥斯曼帝国领土;在伊朗划分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老挝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为殖民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英国法国西方列强开始入侵非洲15世纪西方列强活动于非洲沿海地区19世纪中叶前西方列强加快了南非地区的侵略19世纪后期西方列强几乎侵占了整个非洲19世纪晚期1、15-19世纪中叶:从15世纪开始,西方列强就侵入非洲。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奴隶贸易。2、工业革命后,全面的殖民入侵(逐步放弃奴隶贸易)(1)北非①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埃及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1859--1869年法国殖民公司投资,利用埃及人力开凿了苏伊士运河。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②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运河。英、法还利用埃及的财政危机,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1882年,英国侵略埃及,把埃及变成殖民地。③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④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拿破仑入侵埃及(2)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人文资料。(3)19世纪后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争夺
①英、法、德各自制定了侵略计划。
②1884年2月柏林会议:《总议定书》
a.背景: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缓和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b.内容: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地图上作业”会议。
c.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
d.实质:表面是瓜分非洲需要遵守的原则,实际是强盗间明目张胆的分割协议。欧洲列强在非洲的冲突成为导致一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历史阶段时期地域概况工场手工业时代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蒸汽时代(全方面殖民入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沿海地区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持续进行奴隶贸易。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埃及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①英法: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运河,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②英国: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③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北非北非腹地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人文资料。小结: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过程历史阶段时期地域概况电气时代(速度加快,瓜分狂潮)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西方列强瓜分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非洲大陆(1)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各自制定了侵略计划。①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②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到东非的索马里;③德国则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⑵1884年,欧洲列强召开柏林会议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思考】为什么此时西方列强开始全面入侵非洲?①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②交通工具的改进③工业革命对市场的需求④强大的军事力量。⑤非洲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价格低廉的原料这幅漫画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头目罗得斯的侵略野心,即要建立从南非开普敦到埃及开罗的殖民帝国。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英国:开罗——开普敦2C计划法国:佛得角——索马里2S计划德国:赤道两侧东非到西南非斜穿计划1884年2月帝国主义召开分赃会议柏林会议,参会15个国家,持续104天。(“地图上作业会议”)柏林会议讨价还价产生了一份《总议定书》规定:签字国凡占领非洲领土时需要分别通知其他签字国,而且还要保证对所占领土有足够统治权力,否则不算有效占领。(“有效占领”原则)阅读P72史料阅读柏林会议:表面是瓜分非洲需要遵守的原则,实际是强盗间明目张胆的分割协议。欧洲列强在非洲的冲突成为导致一战的一个重要因素。俾斯麦出席柏林会议会议最后通过了《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议定书》共5章38条,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刚果自由邦”与法属、葡属殖民地的边界;宣布在该地区贸易自由;刚果河与尼日尔河自由通航;禁止买卖奴隶;任何国家以后凡在非洲取得新领土都必须是“实际有效”的占领并通告《议定书》各签字国;英国和法国应分别“保证”尼日尔河下游和上游的航行自由等。通过这次会议,西方列强确定了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共同准则,划分了各自在非洲中部的势力范围,从而开始了瓜分非洲的高潮。【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及教材第73页“列强瓜分非洲”形势示意图,思考: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据统计,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划分的这种随意性严重损害了非洲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还酿成非洲国家间此起彼伏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在研究了尼日利亚东南沿海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克罗斯河流域后,英国学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众多,却“支离破碎”、“相当混乱”,这是“欧洲人的残暴造成的”,是“分割边界”的结果。——金点强王守望《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特点:分界线几乎是直线,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面貌和生活在当地的土著民族的情况。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疆界。它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的产物。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造成部落、民族矛盾,长期战乱。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时间背景侵略活动进度15-19世纪中叶新航路开辟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进行奴隶贸易。集中在沿海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英国使埃及变为其殖民地,对苏丹进行武力扩张;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为进一步侵略做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准备向腹地进军。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法国德国(英:“2C”计划—南北纵贯;法:“2S”计划—东西横贯;德:西南非—东非斜跨非洲)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达成“有效占领”原则。这也是一次在“地图上作业”的会议。列强之间达成侵略协议;非洲几乎被瓜分完毕。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形成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开始:15世纪新航路开辟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早期殖民扩张暴力掠夺原始积累武力侵略商品输出瓜分世界资本输出工业时期殖民扩张垄断时期殖民扩张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问题探究】阅读教材第74页及下面的史料,指出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如果不掠夺便无法发展。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必然导致各地联系加强。19世纪70年代后,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不仅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且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从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高潮。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殖民帝国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投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探究问题】阅读教材第74页,“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的内容,和下面系列材料分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对世界产生了哪些重要的(深远的)影响?材料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世界通史》以西方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联系更为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排名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1234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3412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1245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材料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埋下了世界战争的隐患。
材料3: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贪婪统治下,屠杀极其残忍的漠视行为,造成刚果1000万人死亡。为了给白人帝国让出土地,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成批死亡……在苏丹南部……为了阻止奴隶的妻子生育,大批妇女惨遭杀害,在商队遭到瓦解或捣毁以后成千上万的奴隶被饿死。对遭受帝国主义统治的国家来说,帝国主义往往是一条通往地狱的道路……—[美]菲利普·费尔南兹—阿迈斯《世界一部历史》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灾难,是亚非拉地区贫穷落后的根源
材料4: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世界格局:西方支配东方,西方中心地位【探究问题】根据下列马克思的论述,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瓦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1.文段中“愚蠢的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指什么?2.文段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是什么含义?3.你是否赞同马克思的评论,说说你的历史理解。阅读材料,思考如下三个问题。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经济结构,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何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加剧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贫穷,进一步拉大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激化了列强的矛盾,成为诱发一战的重要因素。积极性消极性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❶对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加剧了列强之间的扩张与争夺,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❷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❸对世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从长远看,世界不断在进步。政治体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经济体系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体系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知识体系构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更大规模的瓜分世界。2.影响(1)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2)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使其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东方从属于西方。(3)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带来灾难与落后;但在客观上打破了原有经济发展模式,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科技、思想,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近代化进程。(4)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殖民扩张发展的阶段:(一)发展线索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2.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3.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4.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5.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二)殖民扩张的分期阶段:1.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以资本积累原始为主要目标,采取公开野蛮掠夺的方式,具有暴力性;以掠夺金银、奴隶贸易等为扩张手段。原因: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法与经济手段进行殖民活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中期阶段(商品输出);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的帝国主义的后期阶段,也是最后一阶段,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本课知识体系建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地孤立状态结束英、荷等国的殖民争霸战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开始交融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殖民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武力侵略商品输出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总结: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主题二、亚非拉人民反殖民斗争----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材料一:300多年来殖民者对拉丁美洲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殖民者还对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无理的加以限制。西班牙规定殖民地各地区不准通商,只能与宗主国通商;葡萄牙在巴西则禁止建立手工工厂,只允许小生产存在……尽管有这些限制,殖民地经济还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8世纪末已经出现许多生产纺织品、家具、皮革、铁器、玻璃等手工作坊,拉丁美洲成为欧洲棉花,咖啡,烟草可可的重要供应地……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更趋于活跃,从而与宗主国的封建性的统治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
材料二:杜桑·卢维杜尔原是海地角北部布雷达种植园主的黑人奴隶,后提升为马夫。他曾研读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向往自由平等。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军队屡次击败前来镇压的法国殖民军队。1802年被法军诱捕,后遭杀害。(1)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独立的火种
(2)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为革命奠定了基础(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阅读教材P76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4)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西、葡等国对拉美的殖民统治。(5)美国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殖民国家残酷与暴力抗争殖民地独立运动归纳:1、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1)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独立的火种
(2)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为革命奠定了基础(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根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2.拉美独立战争概况(1)法属海地独立(1791——1804)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2)西属拉美(1810——1826)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16年征战,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3)葡属巴西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玻利瓦尔圣马丁佩德罗一世伊达尔戈-墨西哥独立之父卢维杜尔(1)法属海地独立(1791——1804)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我们恢复了我们原有的尊严,维护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宣誓:永远不把我们的权利委弃给任何强国。——海地《独立宣言》2.拉美独立战争过程成果:1804年1月1日海地共和国成立,是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拉开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起义过程中,杜桑·卢维杜尔崭露头角,于1801年统一海地,建立新政府,颁布宪法,废除奴隶制,报复白人。。杜桑.卢维杜尔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2)西属拉美(1810——1826)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16年征战,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玻利瓦尔圣马丁“南美解放者”“瓜亚基尔迷雾”“美洲因我们的不和而流出的每一滴血,都会使我感到痛苦;美洲因我们的不愉快而流出的每一滴血,都直刺我的心房。”(圣马丁的信件)(3)葡属巴西独立: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而独立,成立了巴西帝国,年仅24岁的佩德罗一世成为巴西国王,建立君主制。佩德罗一世巴西的独立不是通过武装斗争,而是由最高统治者发动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带有与宗主国分离的性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与宗主国仍保留着密切的联系。拉美独立战争后,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第一阶段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3.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经济政治状况依据材料分析,独立后拉美国家面临怎样的局面?材料一:独立以后仍然盛行大地产制。殖民地时期绝大多数克列奥地主的大地产不仅原封未动,而且他们又利用独立后掌权的条件,霸占从殖民者那里没收来的大量地产。这些大地产克列奥地主的大庄园,基本上仍保持中世纪的剥削方式。材料二:拉美各国独立后,除巴西实行帝制政体外,其他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制,这是一种与欧美的民主共和制不同的考迪罗主义的共和政体,(考迪罗为西班牙语,意为领袖或首领。)考迪罗主义实际上是军人专政的军事独裁制,是大地主专政的一种表现形式。(1)经济上:大地产所有制阻碍经济发展(2)政治:政局动荡,军事独裁,政治经济发展停滞考迪罗(Caudillo),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3)外部: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材料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崩溃后,欧美列强主要是英美法德等国的势力便伸向了拉丁美洲。许多拉美国家在经济上已成为英国的附庸;美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条件以武力攫取欧美国家尤其是墨西哥的大片领土,同时对拉美各国在政治上加强控制,诸如提出了泛美主义,建立泛美同盟等;从19世纪80年代起,德国也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材料四:美国对拉丁美洲觊觎已久,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企图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拉丁美洲经济渗透的同时,武力干涉行动也越来越多,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1823年门罗主义出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20世纪初:“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内忧外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1)巴西:1888年,巴西帝国废除了奴隶制。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佩德罗二世,
废除奴隶制度和君主制,建立巴西共和国。(2)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墨西哥人民推翻本国独裁统治。1917年墨西哥仍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任何时候皆有权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1917年墨西哥宪法》内容:规定土地、河流、矿物、矿藏都归国家所有;对私产加以限制;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所有制。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意义: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4.拉美的民族民主革命5.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1)积极①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②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数建立了共和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③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2)消极:没有铲除封建主义,只完成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主要原因有:1.拉美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彼此贸易往来很少,没有形成统一市场,缺乏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经济基础。第2.拉美地域过于广阔,彼此间交通又非常不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大封建主据地自雄,阻碍统一。3.人民群众根据几百年来深受压迫的经验,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有所疑惧。4.语言,习俗,心理差异很大。问题探究:北美独立战争后,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美国形成了,而拉美独立运动结束后,拉美地区却没有像美国一样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是为什么?美国独立图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背景(1)政治上: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2)经济上: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3)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4)外部条件: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2.过程(1)独立前的拉丁美洲:第一阶段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①1804年海地的独立,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②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③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2)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第二阶段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①经济上:发展停滞。②政治上: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拉美独立后并没有铲除封建主义,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政治上,盛行大地主独裁专制;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盛行;思想文化上,天主教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影响。)英美等国打着“援助”的幌子,对拉丁美洲进行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仍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性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政策口号实质地位门罗主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前奏大棒政策“大棒加胡萝卜”通过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加强对拉丁美洲的侵略发展金元外交“用金元代替枪弹”,“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通过海外投资帮助美国实现海外扩张的目标补充二、亚洲的觉醒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亚洲,强大的民主运动到处发展、扩大和加强。那里的资产阶级还同人民一起反对反动势力,数亿人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列宁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称为“亚洲觉醒”。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同亚洲各被压迫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了,这时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觉醒正是在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都已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发生的。材料二: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是亚洲觉醒的内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统治,特别是廉价商品的倾销,破坏了亚洲各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既遭到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又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矛盾激化和促进人们新的觉醒。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1.亚洲觉醒的背景(2)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1)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2.亚洲觉醒的概况(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885年:国大党成立,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反英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提拉克自主自产运动)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工人的政治总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提拉克提拉克被称为印度革命之父。印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奠基人,印度国民大会党极端派领袖。被甘地称为现代印度的缔造者。四大纲领自主:建立民主共和国自产:经济独立抵制英货:新的斗争手段民族教育:启迪民族意识的复苏失败原因:运动领导阶级的自私和贪婪、内部的分裂和倾轧、秘密革命组织对革命的负面作用和殖民当局卑劣的宗教挑拨政策。(2)伊朗的立宪革命1906年12月,伊朗《基本法》(宪法)颁布。《基本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规定王权受议会的制约。议会有批准法律和国家预算及监督预算执行之权。……1907年10月,伊朗又颁布了《基本法补充编》。在《基本法》补充条款中,规定了民主原则,在政治上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宪法还赋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力,诸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布人身、财产等不受侵犯……①简况: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②结果:革命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③影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标志着伊朗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是伊朗历史上第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3)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①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②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③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读教材,快速填下列空格:建立了——,推翻了——,结束了——;开创了——,打开了——,传播了——,推动了——和——。民主化法制化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主要事件结果特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国大党-提拉克)引发孟买工人的政治总罢工伊朗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失败,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运动,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小结:亚洲觉醒的概况3.亚洲觉醒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政权,颁布法律),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②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③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2)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推动了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2)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3)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都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亚洲的觉醒1.背景:(1)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经济上: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3)思想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2.表现国家敌人事件目标革命新力量意义失败依据印度英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国大党)反帝反封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伊朗英俄伊朗的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中国列强中国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3.亚洲觉醒的意义:①推动了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②亚洲觉醒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推动作用。③它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④它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⑤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⑥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国家殖民国动员手段斗争形式结果埃及1882苏丹1881埃塞俄比亚1894英国英国意大利政党组织马赫迪宗教组织皇帝号召武装斗争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虽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独立三、非洲的抗争
概况
19世纪末非洲抗争特点:①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③领导者几乎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或者传统社会的统治者;④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⑤非洲第一个政党出现,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等等(1)埃及的抗英斗争1878年,在英法策划下,埃及成立“欧洲内阁”,英法成为埃及太上皇,埃及总督成为他们的傀儡。1879年,埃及知识分子和爱国军官成立“祖国党”,以陆军中校穆罕默德·阿拉比为领袖。该党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致力于“把祖国从屈辱、贫困、痛苦的深渊中拯救出来”。1881年,阿拉比率陆军起义,包围王宫,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英国眼看无法通过总督和内阁控制埃及,便决定进行武装干涉,以实现其蓄谋已久的侵占苏伊士运河和整个埃及的野心。1882年英国侵略埃及的英埃战争随之爆发。9月15日首都陷落。阿拉比等爱国将领被俘,大量军民遭屠杀。英军攻陷开罗后迅速占领了整个埃及。英埃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埃及从半殖民地进一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埃及的抗争特点:建立政党组织唤醒民族意识;爱国军官艾哈迈德·阿拉比领导武装反抗斗争;失败后被英国占领。(2)苏丹马赫迪起义
苏丹是英国以占领后的埃及为基地向非洲内陆实行武力扩张的第一个目标。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苏丹处在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时候,英国殖民势力就积极进行渗透活动。50年代后,英国依仗着英土商约,对苏丹加紧经济侵略。英国殖民者以埃及政府驻苏丹官员的名义,在苏丹实行政治控制。苏丹人民不屈不挠地进行反对殖民侵略的斗争,史称马赫迪起义。英国用了20年时间才把马赫迪起义镇压下去。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被尊为“独立之父”马赫迪:意为“蒙受引导者”或“被引上正道的人”。根据伊斯兰教的经典《圣训》预言:他是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一个有宗教领袖性质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领袖,他降临世间,根据神圣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7 Unit2 This Little Girl Can't Walk(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1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 年产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 2018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7章同步教学设计: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 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2025年PMP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考试核心考点模拟试卷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高压操作安全规范电气设备应急处理试题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专业能力测试卷:职业指导与就业市场分析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农村居民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急救技能操作试题集
- 2025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试题及解析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开学考试(上学期)试卷(含答案)
- VDA6.3 2023 过程审核检查表-参考表单
- 【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认定存在的争议探析8600字(论文)】
- 2024延迟退休政策详解
- IC反应器的设计11
- IEEE-30节点全套数据2
- 数学-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检测试题和答案
- 敦煌的艺术-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20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和治疗课件
-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护理
- 老挝万象钾矿百万吨级规模氯化钾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