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看见话语背后_第1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看见话语背后_第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看见话语背后_第3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看见话语背后_第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看见话语背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键词:亲子沟通,负向循环,情绪聚焦疗法【活动背景】青春期是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最易进入紧张状态的时期,可能会出现父母越管教,孩子越叛逆,孩子越回避,父母就越控制的局面。很多家长为此而为难,孩子也为此感到痛苦。其原因是在亲子沟通中,父母与孩子只关注对方表露出来的情绪和行为,无法看见话语背后对方试图表达的内在需求,致使亲子关系陷入了负向循环。情绪聚焦疗法创始人莱斯利·格林伯格强调:“与情绪工作,你必须先抵达,才能离开”。本节课聚焦亲子日常沟通中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看见话语背后深层的内在需求,学习正向沟通方式,进而打破亲子沟通的负向循环,主动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发现日常亲子沟通中的负向循环。2.情感目标:感受沟通中父母与自己的深层情绪和未被满足的关系需求。3.能力目标:采用正向的沟通方式打破亲子沟通的僵局。【活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发现亲子的负向沟通循环。教学的难点是在亲子沟通中看到父母与自己的深层情绪和未被满足的关系需求,练习正向的沟通方式。【活动方法】情景对话、EFT情绪聚焦疗法。【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活动对象】初二年级学生【活动时长】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我都是为你好PPT呈现“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师:你常会听到谁对你说这句话?生:父母。学生观看视频,唤醒与父母进行日常对话时的感受。视频内容为各大亲子题材电视剧中,父母不断对孩子输出“我都是为你好”的话语剪辑。师:父母的这一句“我都是为你好!”让你感觉如何?学生分享的感受有:压抑、窒息、厌烦、无奈、无力反抗、愧疚……师:为什么父母越是想为“我”好,“我”却感觉越不好了呢?这是怎么发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见话语背后都有什么,解开亲子沟通的困境。设计意图:以父母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我都是为你好!”引入话题,唤醒学生在亲子沟通中经常会体验到的情绪,激发自我表露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二、展开:亲子沟通回路(一)亲子情景对话PPT呈现六个常见的亲子沟通情景:1.当我写作业拿出手机时……2.当我周末12点还没起床……3.当我与父母不喜欢的人交朋友……4.当我晚上12点还没写完作业……5.当我考试成绩下降时……6.当我对未来有想法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日常亲子对话的实际经历,选择其中一个场景编写一段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其后派代表表演对话(以下为示例)。当儿子写作业拿出手机时,妈妈突然推门进来……妈妈(指责):怎么又玩手机?儿子(解释):我没玩手机,我只是在查资料。妈妈(否定):就知道狡辩,看你能考什么成绩。儿子(反驳):说了你也不信,只会拿成绩说事。妈妈(指责):别的没学会,就知道顶嘴。儿子(忽视):懒得理你,没事找事。妈妈(控制):再顶嘴就没收你的手机。儿子锁上房门,拒绝与妈妈沟通,继续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手机。每组学生表演后,教师分别询问父母角色扮演者和孩子角色扮演者以下问题(仍然以上面的手机话题为例)。师:对话中,你看到了对方的情绪和行为是什么?生(妈妈):不耐烦、不理会、不尊重。生(儿子):暴躁、唠叨、管太多。师: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妈妈):生气、愤怒、心里堵得慌。生(儿子):生气、厌烦、不可理喻。师:你原本谈话的目的是什么?生(妈妈):希望孩子不要沉迷手机,担心影响学业。生(儿子):希望妈妈相信自己,认为自己并没有沉迷手机。师:对话的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生(妈妈):不一致,孩子不仅没有停止玩手机,还关上房门拒绝沟通。生(儿子):不一致,妈妈并不相信自己,孩子变得烦躁,只能玩手机。(二)负向循环回路学生表演对话后,就各组对话中的共性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师:对话中,父母与孩子的真实意图是否表达了出来?他们关注的分别是什么?生1:都没有表达出来,他们只关注到对方的负面情绪和对自己有恶意的部分。师:对话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得如何?彼此的目的是否达到了?生2:关系变得更差了,对话的目的都没有达到。师:在刚才的亲子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生3:父母越管教孩子,孩子就越叛逆。师:没错。我们以“写作业时拿出手机”这一情景为例,父母指责,孩子解释,父母否定,孩子反驳,父母再指责,孩子选择忽视,父母加强控制,孩子最终选择回避,接下来还可能会出现更激烈的争吵。父母原本想让孩子不要玩手机,但对话以后,孩子变本加厉地玩手机,亲子沟通陷入了一个负向的循环中,即“父母越指责,孩子就越回避,孩子越反抗,父母就越控制”。这样的对话不仅达不到谈话的目的,还破坏了亲子关系,甚至让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问题(沉迷手机)是父母造成的。这样的负向循环是怎样发生的呢?怎样才能打破它?接下来让我们向父母和孩子的内心深处探索。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帮助学生发现亲子沟通中存在让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负向循环,它不仅对亲子关系起到破坏作用,还会让我们失去对自己问题的主控权,让学生主动寻求突破。三、深入:看见话语背后(一)请你听我说学生观看本校往届原创心理剧《请你听我说》片段,过渡到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该片段讲述的是班主任因早恋问题约谈紫晴和紫晴妈妈,在交谈中母女俩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对方发出指责、发泄不满,妈妈展示“指责”的姿态,紫晴展示“回避”的姿态。就在对话僵持不下的时候,母女俩的替身出现,道出了两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渴望和需求,而母女二人因为碍于面子,没有说出来,让彼此产生了误会。(二)深层内心世界利用冰山理论,解释手机话题示例中亲子沟通的负向循环是如何产生的。当父母和孩子只关注露在水面以上的表层情绪、行为和想法时,亲子沟通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若要打破循环就需要看到彼此的深层情绪、未被满足的关系需求和内在自我。师:当你知道爸爸妈妈看见你玩手机时,内心的深层情绪是担心的,看见你不理会他们会感到失落,感觉到自己的辛勤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如果这种情况总是出现,就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父母,这样,你愿不愿意停下“回避”的回应方式?学生默默点头。师:我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在点头,说明你们是善良、孝顺的孩子。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知道他们的管教让你感到痛苦和难过,让你感觉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甚至感觉自己不被爱,是个没用的孩子时,他们会不会停下“指责”的管教方式呢?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师:我知道,有很多同学会坚持认为“父母改变不了,我也好不了”,就像很多家长也会说“我家孩子现在管教他,他都这样,不管他那不得上天了,我只能更加严格地管他”。如果是这样,我们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会将如何?生:再一次陷入恶性循环。师:长期不良的亲子互动确实容易诱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如果出现问题,我们仍然坚持上面的想法,结果会怎样?生: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师:“父母改变不了,我也好不了”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对自己问题的控制权,无法为自己负责。冷静下来思考,我们能否改变任何人,哪怕是我们的父母?生:不能。师:短时间内,父母确实没那么快发生改变。但率先选择改变目前的沟通方式,这不是“父母赢了,你输了”,而是你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也会让你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我们要主动出击,打破恶性循环。设计意图:让学生看见各自话语背后的内心世界,学会积极回应和表达深层情绪以及未被满足的关系需求,找到打破负向循环回路的方法。四、探究:正向循环沟通教师继续以“当我写作业时拿出手机”的情景为例,示范当短时间内改变不了父母,如何通过看见和回应“父母管我是担心我”的深层情绪,发现和表达“我反抗是希望被信任、被理解”的内在需求,打破负向循环,达到正向沟通的目的,让亲子关系回归正轨。妈妈(指责):你怎么又玩手机?儿子(解释):我没玩手机,只是在查资料。妈妈(否定):就知道狡辩,看你能考成什么样。儿子(理解):我知道您担心我玩手机影响成绩,我也注意到这一点了,我会控制好的。妈妈(要求):知道还不去做,立刻放下手机去写作业。儿子(需求):希望您明白学习上我确实有时候需要手机来帮忙,如果我真的无法自控,您可以提醒我,我会注意的。妈妈(需求):学习上我不希望你太依赖手机,毕竟考试时是不可能让你带进考场的,你得从平时的练习中训练。儿子(改变):我知道了妈妈,我先尝试着自己做题,遇到不会的,先放一放,如果问完同学和老师还是不会,我再查资料,这样可以吗?妈妈(改变):如果能这样做那真是太好了。各组学生依据示例,把前面的亲子对话进行改写,说明父母可能无法那么快发生转变的。邀请学生再次上台表演,练习正向循环沟通。情景:当我与父母不喜欢的人交朋友……女儿:妈妈,这周末我想和某某出去玩。妈妈:不行,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她成绩那么差,你别跟她有太多来往。女儿:我知道您担心我跟她来往会影响我的学习,但您知道吗?她的个性很乐观,对朋友很仗义,而且我们都喜欢画画,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跟她交往让我感觉自己阳光了许多。妈妈:可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跟她一起玩对你的学习有任何帮助吗?女儿:我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但我也希望妈妈您能明白,我的生活里不能只有学习,否则我会感觉压力太大,喘不过气的,她在这方面正好能帮到我。妈妈:好吧,你回来别太晚。女儿:好的,谢谢妈妈。情景:当我晚上12点还没写完作业……爸爸:都12点了,怎么还不去睡觉?儿子:爸爸,我作业还没写完呢。爸爸:肯定是你磨磨蹭蹭才拖到这么晚的,每天这么晚睡觉,还想不想长高了,说你多少次了,就是不改进。儿子:爸爸,我知道您希望我早点睡觉是担心熬夜影响我的身体,但是今天作业确实比较多,我必须先写完才能睡觉。爸爸:可这都12点了,剩下的作业没有大半个小时也做不完吧,那么晚才去睡觉,你明天还怎么上课?儿子:确实,我也感到有些焦虑,爸爸您觉得我该怎么做呢?爸爸:要不明天早点起来写,我负责叫醒你怎么样?儿子:好呀,那我现在就去睡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改写对话,在情景中练习正向循环沟通,主动改善亲子关系。五、结束:高质量的陪伴教师总结:有人说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会慢慢长大,离开父母,走向独立,而我们的父母会慢慢老去,终有一天会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人的一生是一张拥有900个格子的纸,而人能活到90岁,那么每十格便是一岁。同学们现在大概15~16岁,我们的父母大多40岁左右,如果我们的父母能活到80岁,接下来我们还有40年的时光。但由于要上高中、上大学和走进工作岗位,未来我们真正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可能只有10年左右。为了不留遗憾,我们更加有必要主动改善与父母紧张的关系,让彼此都能享受高质量的陪伴。布置课后作业:请采用今天课上学习的看见话语背后的深层情绪和内在需求,给父母写一封信,消除你们一直以来的误会,尝试开启正向的循环沟通。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练习正向循环沟通,强化课堂效果。【活动反思】EFT情绪聚焦的技术是亲子心理咨询中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聚焦处理及肯定过去事件中的原始情绪,从系统的角度帮助家庭成员改变负向、僵化的互动循环,建立一个建设性的互动模式。家庭是一个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