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古代印度古达朝鲜主讲:李老师古代美洲古代日本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目录CONTENTS01

古代印度文化02

古代朝鲜文化03

古代日本文化04

美洲印第安文化01古代印度文化成就影响代表种姓制度古代印度文化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产生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然而随着马穆鲁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并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宗教古代印度文化婆罗门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也是现在的印度国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以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崇拜三大主神而得名。婆罗门教的产生宗教古代印度文化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佛教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也译作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文学古代印度文化大约定型于2-4世纪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摩诃婆罗多和印度史诗,它的汉语全译本,约有五百万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诗节),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艺术古代印度文化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宗教艺术数学古代印度文化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成就“阿拉伯数字(Arabicfigures,又称印度数字)由0,1,2,3,4,5,6,7,8,9共十个计数符号组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影响古代印度文化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世纪时,印度文化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佛教文化渗人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广泛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西北部。原始的名字是Vrah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02古代朝鲜文化主要表现与中国友好交往主要表现古代朝鲜文化(1)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2)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发展历程瞻星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的古代天文建筑物,全朝鲜半岛共有两处,一个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开城特级市,一个位于大韩民国庆尚北道的庆州市。瞻星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的古代天文建筑物,全朝鲜半岛共有两处,一个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开城特级市,一个位于大韩民国庆尚北道的庆州市。主要表现古代朝鲜文化(3)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4)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发展历程《三国史记》(谚文:삼국사기)是一部记述朝鲜半岛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历史的高丽官修正史。于1145年(高丽仁宗二十三年)由金富轼等以文言文编撰,采纪传体。共50卷,计《新罗本纪》12卷,《高句丽本纪》10卷,《百济本纪》6卷,《年表》3卷,《志》9卷,《列传》10卷。是朝鲜现存的最古史书。与中国友好交往古代朝鲜文化(1)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人朝鲜。(2)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发展历程与中国友好交往古代朝鲜文化(3)长期使用汉字,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字。(4)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人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发展历程03古代日本文化主要表现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古代日本文化(1)神道: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等都有神灵,应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发展历程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集邦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纸,也赋于各代日本天皇以神性日本以“天照大神”为太太阳神,而天皇自称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万世一系”。主要表现古代日本文化(2)武士道:12世纪以后,武士阶层崛起,形成武士道。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发展历程日本武士道从12世纪起,日本进人幕府统治时期,伴随着武家文化的兴起,武士道精神开始形成。武士道最为强调的精神,其一为尽忠,其二为知耻。主要表现古代日本文化(3)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发展历程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日本其实相当于《诗经》在中国的地位。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成书年代和编者,历来众说纷纭,但多数为奈良时期(公元710~794)的作品。一般认为《万叶集》经多年、多人编选传承,约在8世纪后半叶由大伴家持(公元717~785)完成。其后又经数人校正审定才成今传版本。主要表现古代日本文化(4)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发展历程法隆寺,又称为斑鸠寺,全名为法隆学问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根据先帝用明天皇的遗命与圣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主要表现古代日本文化(5)绘画:大和绘和浮世绘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发展历程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古代日本文化(1)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发展历程平假名是日语使用的一种表音文字,除一两个平假名之外,均由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形成于公元9世纪。早期为日本女性专用,后随着紫式部所作《源氏物语》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性也开始接受和使用。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古代日本文化(2)中国的制度、简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发展历程大化改新又作大化革新,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5年,因此年为大化元年,故名。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04美洲印第安文化概况成就衰亡概况美洲印第安文化三种代表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三种代表文化概况美洲印第安文化宗教上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太阳神。宗教概况美洲印第安文化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都建造了金字塔,他们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在塔上观察天象。建筑“帕拉伊索”考古遗址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沿海地区,是利马最大和最古老的考古遗址,其中包括12座金字塔,于1965年被法国考古学家弗德里克·格尔发现。成就美洲印第安文化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太阳历);创造出20进制。玛雅人太阳历Haab’是根据天文测算而来的金星历法,因此对玛雅人的农耕作息十分重要。一年有18个月,每个月20天,另有5天禁忌日(不吉利的日子,玛雅认为这5天中人间和地狱之间的门会打开),这样一年为365天。精于星象观测的玛雅人经过长期观察、周密计算,将一年的长度修正为365.242129天,这同今天科学测定的绝对年长365.242198天的数值,相差不足万分之一。成就美洲印第安文化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使用图画文字记录事件;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阿兹特克人阿兹特克人(Aztec)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其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诺奇,故又称墨西哥人或特诺奇人。成就美洲印第安文化建造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印加人印加人(Inca)又称印卡人,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克丘亚语。印加的意思是太阳的子孙。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中段,中心在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