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前言
本规范是依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XXXXXXX》的要求,由浙江省建筑设
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规范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及其他省市有关先进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建筑设订,
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工程验收。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珞执行。
本规范主编单位:
本规范参编单位:
目次
•AZ.
刖百
1总则
2术语
3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
3.1一般规定
3.2系统分类
3.3系统设计
3.4系统接入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2规划设计
4.3建筑设计
4.4结构设计
4.5机电设计
5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
5.1一般规定
5.2基座
5.3支架
5.4光伏组件
5.5电气系统
5.6系统调试和检测
6工程验收
6.1一般规定
6.2分项工程验收
6.3竣工验收
附录A太阳能光伏系统建筑应用典型接线方案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Contents
I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3DesignofSolarPVSystem
4BuildingDesign
5InstallationofSolarPVSystem
6CheckandAccept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1总则
1.0.1为推动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促进光伏系统与建筑的结合,充分利用太
阳能资源,规范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条文说明】在我国,民用境筑工程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泡技术正在成为建筑节能的新越势。广大工
程技术人员,尤其是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只有掌握了光伏系统的设炉、安装、脸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
的工程技术要求,才能促进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达到与建筑^合。为了促进光伏系统与建筑的
结合,确保工程质量,编制了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光伏系统工程,以及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光
伏系统工程的设计、安装和验收。
【条文说明】在我国,除了在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设计安装光伏系统的项目不断增多,
在既有建筑中安装光伏系统的项目也在增多。编制规范时对这两个方面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使规范
在两个方面均可适用。
1.0.3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光伏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同步设
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条文说明】新建民用建筑安装光伏系统时,光伏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如有可能,一般建
筑设计应为将来安装光伏系统预留条件。
104建筑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安装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PV)powergenerationsystem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条文说明】光伏发也系统一般包含逆变器和光伏方阵等,也可包含变压器.
2.0.2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
在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并通过专门设冲,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的良好结合。
【条文说明】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光伏系统与建筑或走筑环境的姑合上,具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技术
要求,也是当前人们努力追求的较高目标。这里的建筑环境除建筑本体环境外,还包括鹿筑小品、困
墙、喷泉和景观骐明等。
2.0.3光伏构件PVponents
工厂模块化预制的,具备光伏发电功能的建筑材料或廷筑构件。包括建材型光伏构
件和普通型光伏构件。
2.0.4建材型光伏构件PVmodulesasbuildingponents
太阳电池与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光伏瓦属
于建材型光伏构件。
2.0.5普通型光伏构件conventionalPVponents
与光伏组件结合在一起,维护更换光伏组件时,不影响建筑功能的建筑构件,或直
接作为建筑构件的光伏组件。
【条文说明】2.0.3〜2.0.5在民用建筑中,光伏构建包括建材型光伏枸件和普通型光伏构件两种形式。
建材型光伏构件是指将又阳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
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
建材型光伏构件的表现形式为复合型光伏建筑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卷材等),或发合
型光伏建筑构件(如光伏暴培、光伏窗、光伏雨篷、光伏遮阳板、光伏FR台板、光伏采光1页等)。
建材型光伏构件的安装形式包括:在平面屋面上直接铺设光伏总材或在坡屋面上采用光伏肥,并
可替代部分或全部屋面材料;直接替代建筑幕墙和直接替代部分或全部采光玻璃的光伏采光顶等。
普通型光伏构件是指与元伏组件组合在一起,维护更换光伏组件时不彩响建筑功能的建筑构件,
或直接作为建就构件的光伏组件。
普通型光伏构建的表现形式为组合型光伏建筑构件或普通光伏组件。对于组合型光伏建筑构件,
由于光伏组件与建筑构件仅仅是组合在一起,可以分开,因此,维衿更换时只需针对•光伏组件,而不
会影响建筑构件的建筑功能;当采用普通光伏组件直接作为建筑构件时,光伏组件在发业的同时,实
现相应的建筑功能。比如,采用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直接作为雨圣构件、遮
阳构件、栏板构件、檐口构件等建筑构件。
普通型光伏构件安装方式一般为支架式安装。为了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支架式安装形式包括:
在平屋面上采用支架安装的通风隔热屋面形式(如平改坡);在构架上采用支架安装的屋面形式(如
遮阳棚、雨篷);在坡屋面上采用支架顺坡架空安装的通风隔热屋面形式(坡屋面上的主要安装彩式);
在堵面上采用支架或支座与堵面平行安装的通风隔热墙面形式等。
2.0.6光伏组件PVmodule
具7T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流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
合装置。又称太阳电池组件。
【条文说明】光伏组件种类段多,目前标常用的光伏组件有单晶硅光伏组件、多晶硅光伏组件、非品
硅薄膜光伏组件、稀化镐薄膜光伏组件和高倍聚光光伏组件。
2.0.7光伏组件串photovoltaicmodules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洛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
兀。
2.0.8光伏发电单元photovoltaic(PV)powerunit
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
隔离升压变压器升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又称单元发电模块。
【条文说明】单元发业模块一般以逆变升压系统为单元,其规格容量根据业站情况和逆变器容量确定。
2.0.9光伏方阵PVarray
将若干个光伏组件或光伏构建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
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乂称光伏阵列。
【条文说明】光伏方阵通过片组件事和必要的控制元件,进行适当的串联、并联,以电气及机械方式
相连形成光伏方阵,能够输出供变换、传输和使用的支流包压和也功率。光伏方阵不包括原座、太阳
能跟踪器、温度控制器等类似的部件。如果一个方阵中有不同结构类型的组件,或组件的连接方式不
同,一银将转构和连接方式粕同的部分方阵称为子方阵。光伏方阵可由几个子方阵串并联组成。
2.0.10太阳电池倾角liltangleofPVcell
太阳电池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条文说明】光伏电池倾角和光伏组件的方位角唯一地决定了光伏电池的朝向。光伏组件的方位角指
光伏组件向阳面的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南方向的夹角。水平面内正南方向为。度,向西为正,
向东为负,单位为度C)。
2.0.11并网光伏系统grid-conncctcdPVsystem
与公共电网联结的光伏系统。
2.0.12并网点pointofmoncoupling(PCC)
对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
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2.0.13并网逆变器grid-connectedinverter
将来自太阳电池方阵的直流电流变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流的装置。
【条文说明】并网逆变器可将电能变换成一种或多种电能彩式,以佞后续也网便.用。并网逆变器一般
包括散大功率跟踪等功能。
2.0.14孤岛效应islandingeffect
在电网失压时,光伏发电站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
2.0.15安装容量capacityofinstallation
光伏系统中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计量单位是峰瓦(Wp)。
2.0.16峰瓦wattspeak
光伏组件或光伏方阵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的输出功率的单位。
2.0.17峰值日照时数peaksunshinehours
一段时间内的辐照度积分总量相当于辐照度为IkW/n?的光源所持续照射的时间,
其单位为小时(h).
3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应有专项设计或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
【条文说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并应贯穿于工程虚设的全过程,以提高光伏
系统■的投资收益。光伏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规范的要求。光伏组件形式的选
择以及安装数量、安装位置的确定需要与建筑师配合进行设计,在设备承栽及安装固定等方面需要与
结构专业M合,在电气、通风、排水等方面与设备专业乱合,使光伏系统与建筑物木身和谐统一,实
现光伏系统与建筑的良好结合。
3.1.2光伏组件或方阵的选型和设计应与建筑结合,在综合考虑发电效率、发电量、电
气和结构安全、适用、美观的前提下,应选用适用的光伏构件,并与建筑的模数相协调,
满足安装、清洁、维护和局部更换的要求。
3.1.3太阳能光伏系统输配电和控制用缆线应与其它管线统筹安排,安全、隐蔽、集中
布置,满足安装维护的要求。
3.1.4光伏组件或方阵连接电缆及其输出总电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PV)组件
组件安全鉴定第一部分:结构要求》GB/T20047.1的相关规定。
3.1.5在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近光伏系统的位置,应设置防触电警示标识。
【条文说明】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近的、高于直流50V或2403以上的系统属于应用等级A,适用
「应用竽级A的设备被认为是满足或仝等级II及求的设备,叩II尖设备。当光伏系统从交流邠断
开后,直流侧的设各仍有可能带电,因此,光伏系统直流侧应设直必要的触也警示和防止触包的安全
措施。
3.1.6并网光伏系统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功能,并应安装必要的计量装置。
【条文说明】对于并网光伏系统,只有具备并网保护功能,才能保薜电网和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确
保上述一方如发生异常情况不至于影响另一方的正常运行。同时并网保护也是电力检修人员人身安全
的基本要求。另外,安装计量装五还便于用户对光伏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统计、评估。同时也考虑到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家对光伏系统用户进行补伶的可能。
3.1.7太阳能光伏系统应满足国家关于电压偏差、闪变、频率偏差、相位、谐波、三相
平衡度利功率因素等电能质量指标的要求。
【条文说明】光伏系统所产业能应满足国家电能质董的指标要求.
3.1.8并网光伏系统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技术方案应获得当地电
网管理部门的认可。
3.2系统分类
3.2.1并网光伏系统按接入电网的连接方式可分为:
1、专线接入公用电网方式:
2、T接于公用电网方式:
3、用户内部电网接入方式。
【条文说明】并网光伏系统主要应用于当地已存在公共电网的区域,并网光伏系统为用户提供电能,
不足部分由公共电网作为补充。
3.2.2太阳能光伏系统按储能装置的形式可分为两种系统:
1、带有储能装置系统:
2、不带储能装置系统,
【条文说明】光伏系统所提供也能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如阴雨天气或夜间都会使系统提供电
能大大降低,不能满足用户的也力需求。因此,为了要满足稳定的电能供应就需设置储能装置。储能
装况一般用蓄电池,在阳光充足的时间产生的剩余也能储存在蓄电池内,阴雨天或夜间由蓄电池放电
提供所需电能。对于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用户的光伏系统,需设觉储能装配,对于无供电连续性要求
的用户可不设储能装置。并网光伏系统是否设置成蓄电型系统,可根据用电负荷性质和用户要求设置。
如光伏系统负荷仅为一般负荷,且又有当地公共也网作为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可不设置储能装置;若
光伏系统负荷为消防明重要设备,就应该根据重要负荷的客黄设配储能装更,同时,在偌能装衣放电
为重要设备供电时,需首先切断光伏系统的非重要负荷。
3.2.3太阳能光伏系统按负荷形式可分为以下二种系统:
1、直流系统;
2、交流系统:
3、交、直流混合系统,
【条文说明】只有直流负荷的光伏系统为直流系统。在直流系统中,由太阳泡池产生的电能直接提供
给负荷或经充电控制总给蓄电池充也。交流系统是指负荷均为交流设备的光伏系统,在此系统中,由
太阳电池产生的直流也需经功率碉节器进行直~交流转换再提供给负荷。对于并网光伏系统功率调节
器尚须具备并网保护功能。负药中既有交流供电设备又有直流供电设备的光伏系统为交直流混合系统C
3.2.4并网光伏系统按允许通过上级变压器向主电网馈电的方式可分为卜.列两种系统:
I、逆流光伏系统:
2、非逆流光伏系统。
【条文说明】在公共电网区城内的光伏系统往往是并网系统,原因是光伏系统榆出功率受制于天气等
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使用户得到可靠的电能供应,有必要把无系统与当比公共也网并网,当光
伏系统输出功率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不足部分由当地共电网补充。反之,当光伏系统输出电能超出
用户本身的也能需求时,超出部分也能则向公共也网逆向流入。此和并网光伏系统称为逆流系统。非
逆流并网光伏系统中,用户本身电能需求远大于光伏系统本身所产生的也能,在正常情况下,光伏系
统产生的电能不可能向公共电网送入。逆流或非逆流并网光伏系统均须采取并网保护措施。各种光伏
系统在并网前均需与当地电力公司协商取得一致后方能并入。
3.3系统设计
3.3.1应根据建筑物的采光条件、使用功能、EH网条件、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
确定光伏系统的类型。
3.3.2光伏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伏系统设计应根据用电要求按表3.3.2进行选择;
2、并网光伏系统应由光伏方阵、光伏接线箱、并网逆变器、蓄电池及其充电控制装置
(限于带有储能装置系统)、电能表和显示、监控电能相关参数的仪表组成。
光伏系统设计选用表3.3.2
系统类型电流类型是否有无储适用范围
逆流能装置
并网光伏交流系统是行发电量大于用电量,且当地电力供应不
系统稳定
无发电量大于用电量,且当地电力供应较
为稳定
否有发电量小于用电量,且当地电力供应不
稳定
无发电量小于用电量,且当地电力供应较
为稳定
333光伏系统的设备性能及正常使用寿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中设备及其部件的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要求,并获得相关认证;
2、系统中设备及其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民用这筑光伏系统各部件的技术性能包括:电气性能、耐久性能、安全性能、可去性能.
等几个方面。
1)电气性能强调了光伏系统各部件产品应满足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电性合要求。如太阳电池的散.大榆
出功率、开路电压、短路也流、最大输出工作电压、黄大榆出工作电流等,另外,系统中各电
气部件的业压等级、额定位压、额定也流、绝缘水平、外壳防*类别等。
2)耐久性能规定了系统中主要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如光伏组件寿命不少于20年,并网逆变器正
常使用寿令不少于8年。在正常使用寿命期间,允许有主要部件的局部更换以及易损件的更换。
3)安全性能是光伏系统各孽技术性能中戢重要的一项,其中特别强调了并网光伏系统需带有保证光
伏系统本身及所并电力电网的安全。
4)可*性能强调了光伏系统要具有防御各种自然条件异常的能力,其中包括应有可冬的防结露、防
过热、防雷、抗直、抗风、抗震、除雪、除沙尘等技术格•施。
5)在建筑设计中,可采用各种防护措施以保证光伏系统的性能。如采用电热技术除结露、除害,
预留给水、排水条件除沙尘,在太阳电池下面预留通风道防电池板过热,选用抗包电池板,光伏
系统防雷与建筑物防雷统一设计施工,在结构设计上选择合适的加固措施防风、防震等。
3.3.4光伏方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伏组件的类型、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可安装场地面积应根据建筑
设计和电力负荷确定;
2、应根据光伏组件规格、可安装面积和用户的需求确定光伏系统的最大装机容量;
3、与建筑结合光伏系统应根据并网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范围、光伏组件的工作
电压及其温度系数,确定光伏组件的串联数(简称光伏组串):
4、应根据总装机容量及光伏黜串容量确定光伏组串的并联数。
335光伏方阵中,同一光伏组件事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宜保持一致,光伏组件穿
的串联数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VV
rmpptnwn<A7々______
匕M+(;—25)XK;-7V-V〃〃M1+(~25)XK-
(33.5-1)
式中:
Kv'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
N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整);
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
f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C);
Vmppunax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V);
Vmpptn,in逆变器MPPT电压最小值(V);
Vpn,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V);
【条文说明】同-光伏组件串O各光伏组件的电流若不保持一致,则电流偏小的组件将影响其他组件,
进而使型个光伏组件串电流偏小,影响发电效率。
为了达到技术经济最优化,地面光伏发电站一般采用故大组件串致设计,此时只需用3.3.5-1公式计
算即可°组件工作电压温度系数Kv'很难测量,如果组件厂商无法给出,可采用组件开压温度系数
Kv值替代。
3.3.6汇流箱应依据型式、绝缘水平、电压、温升、防护等级、输入输出回路数、输入输
出额定电流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
3.3.7光伏汇流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伏汇流箱内应设置汇流铜母排:
2、每一个光伏组串应分别由线缆引至汇流母排,在母排前应分别设置宜流分开关,并
宜设置直流主开关;
3、汇流箱的输入回路宜具有防逆流及过流保护:
4、汇流箱的输出回路应具有隔离保护措施;
5、光伏汇流箱内应设置防雷保护装置及监控装置;
6、光伏汇流箱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并宜选择室内干燥的场所。设置在室外
的光伏汇流箱应采取防水、防腐措施,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条文说明】设宣在室外的光伏汇流箱要具有可靠防止雨水向内渗漏的结构设计。
3.3.8并网光伏系统逆变器的总额定容量应根据光伏系统装机容量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数
量应根据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及单台并网逆变器额定容量确定。并网逆变器的选择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并网逆变器应具备自动运行和停止功能、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和防止孤岛效应功
能;
2、逆流型并网逆变器应具备自动电压调整功能;
3、不带工频隔离变压器的并网逆变器应具备直流检测功能:
4、无隔离变压器的并网逆变器应具备直流接地检测功能;
5、并网逆变器应具有并网保护装置,并应与电力系统具备相同的电压、相数、相位、
频率及接线方式;
6、并网逆变器应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
【条文说明】并网逆变器还应满足电能转换效率而、待机电能损失小、噪声小、谐波少、寿命长、可
案性高及起、停平稳等功能要求。
3.3.9直流线路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压等级应高于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压的L25倍:
2、额定载流量应高于短路保护电胫整定值,短路保护电器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应高
于光伏方阵的标称短路电流的1.25倍,
3、线路损耗应控制在2%以内。
3.3.10光伏系统防雷和接地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光伏系统的建筑应采取防雷措施,其防雷等级分类及防雷措施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规定执行:
2、光伏系统的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
规范》GB5OO57的相关规定执行。
【条文说明】光伏系统应符合以下防雷和接地保护的要求。
1支架、紧团件等正常时不带也金属材料应采取等电位联结措施和防雷措施。安装在建筑屋面的光伏
组件,采用金属固定构件时,每排(列)金属构件均应可韭联结,E与建筑物屋顶防雷装近有不少于
两点可弥联结;采用非金属固定构件时,不在屋顶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之内的光伏组件,需单独加装防
雷装置。
2光伏组件需采取严格措施防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止速筑光伏系统和电气系统遭到破坏。
3.3.11光伏系统发电量预测应根据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并考虑光伏系统设计、光
伏方阵布置和环境条件等各种因数后确定。
3.3.12光伏系统上网电量可按下公式计算::
E尸HAXPAZXK+ES
式中:HA--水平面太阳能总辐射量(kW-h/nf,峰值小时数);
EP--上网发电曷(kW・h):
Es--标准条件下的辐照度(常数=lkW/n?);
PAZ--组件安装容量(kWp):
K--综合效率系数。综合效率系数包括:光伏组件类型修正系数、光伏方阵
的倾角、方位角修正系数、光伏发电系统可用率、光照利用率、逆变器
效率、集电线路损耗、升压变压器损耗、光伏组件表面污染修正系统、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条文说明】
光伏发也站上网电量计算中:
EP=HAXAniXK=HAXPAZXK-rEs
HA—水平面太阳能总辆射走(kW-h/m2,与参考气象站标准观测效据一致);
A--为组件安装面枳(m?);
n组件转换能率(%)。
1考虑组件类型修正系数是由于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在不同箱照度、波长时不同,该修正系数
应根据组件类型和厂家参数确定,一般晶体硅业池可取1.0。
2光伏方阵的倾向、方位角的修正系数是将水平面太阳能总括射量转换到光伏方阵陈列面上的
折算系数,根据组件的安装方式,结合站址所在地太阳能资源效据及维度、经度,进行计算。
3由于障碍物可能对光伏方阵上的太FH光造成遮档或光伏方阵各阵列之间的互相遮挡,对太阳
能资■源利用会有影响,因此应考虑太阳光照利用率。光照利用率取值范围小于或等于1.0。
4逆变嚣效率是逆变禽将输入的交流电能转换成爻流电能在不同功率段下的加权平均效率。
5集电线珞、升压变压器损耗系数是指光伏方阵至逆变器之间的直流电缆极耗、逆变器至计量
点的交流电战损•耗,以及升压变色器损耗.
6光伏组件表面污染修正系数是指光伏组件表面由于受到灰尘或其他污垢蒙蔽而产生的遮光影
响。该系数的取值与球境的清洁度和组件的清洗方案有关。
7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应考虑组件衰减率、组件工作温度系数、输出功率偏离峰值等因
素1O
3.3.13储能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I、并网光伏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恰当容量的储能装置;
【条文说明】并网光供发电站配置储能装置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特性,包括平淅输出
功率曲线、跟踪电网计划出力曲线、曲力调峰、应急供电等。
2、储能电池宜根据储能效率、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响应时间、环境适应
能力、充放电效率、自放电率、深放电能力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并满足以下要求:
1)应适应不同需求生合,以满足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的需求:
2)高安全性、可靠性,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得发生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的现象,
极端情况下,不得发生爆炸、燃烧等危及储能系统及周边居民的安全故障:
3)易于安装和维护:
4)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5)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电池使用、回收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6)储能电池供应商应承诺负责储能电池回收并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条文说明】值能电池的选择需要根据光伏发电站运行的不同目的,除满足储能业池正常使用的环境
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等环境条件外,还需将储能也池的循环寿命、储能效率、屐大储能容量、能
量密度、功率密度、响应时间、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因素作为衡量各种储能技术的
关钺指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关注不同的指标。
3、为提高储能系统可靠性,宜选用大容量整体电池(3OOAh以卜D、大容量单体电池
(500Ah以上)。同时宜选用数组并联方式提升系统可靠性;
4、储能系统宜加装BMS系统,BMS系统应具有在线识别与控制功能:
5、为确保为蓄电池提供最佳运行环境,延长储能系统使用寿命,宜采取措施控制蓄电
池运行环境温度为20c〜3OC;
6、充电控制器应依据型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输入功率、温升、防护等级、输入
愉出回路数、充放电电压、保护功能等技术条件选择:
7、充电控制器宜选用低能耗节能型产品。
【条文说明】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也可逸林带有最大功率点跟尊(MPP1)功能的充电控制器,提高
充电效率。
3.4系统接入
3.4.1光伏系统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应根据光伏系统容量及电网的具体情况,在接入系统
中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条文说明】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与电站的装机容量、周边电网的接入条件等因素有关,
需要在接入系统设计中,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4.2光伏系统与公用电网并网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M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
计规范》GB/T50866、《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29319、《光伏发电站
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伏系统在供电负荷与并网逆变器之间和公共电网与负荷之间应设置隔离电器,隔
离电器应具有明显断开点指示及切断中性极功能:
2、中型或大型光伏系统宜设置独立控制机房,机房内应设置配电柜、仪表柜、并网逆
变器、监视器及蓄电池(组)(仅限于带有储能装置的系统)等;当采用容量在200Ah
以上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或防酸式铅酸蓄电池(组)或容量在lOOAh以上的
镉银碱性蓄阻池(组)时应设置专用的蓄电池室。
3、光伏系统专用标识的形状、颜色、尺寸和安装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标志
及其使用导则》GB2894的相关规定;
4、光伏系统在并网处设置的并网专用低压开关箱(柜)应设置手动隔离开关和自动断
路器,断路器应采用带可现断点的机械开关;除非当地供电部门要求,否则不得采用电
子式开关。
【条文说明】光伏系统并网需满足并网技术要求。大型并网光伏系统要进行接入系统的方案论证,并
征得当地供电机构同意方可实施。
在中型或大型光伏系统中,功率调节为柜(箱)、仪衣柜、配电柜较多,且系统又存留一定量的备
品备件,因此,宜设先枝立的光伏系统控制机房。
3.4.3并网光系统与公共电网之间应设隔离装置。光伏系统在并网处应设置并网专用低
压开关箱(柜),并设置专用标识和“瞥告”、“双电源”提示性文字和符号。
【条文说叨】光伏系统药网后,-史公共电网或光伏系统本身出现井市或点尸检修状态时,两系统之
间如果没有可靠的脱离,可能带来对电力系统或人身安全的影响或危害。因此,在公共电网与光伏系
统之间一定要有专用的联结装置,在电网或系统出现异常时,能够通过曜目的联结装置及时人工切断
两者之间的联系。另外,还需要通过瞅百的标识提示光伏系统可能危害人身安全。
3.4.4并网光伏系统应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及并网切断保护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伏系统应安装电网保护装置,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GB/T20046的相关规定;
2、光伏系统与公共电网之间的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均应具有断零功能,且相线和零线应
能同时分断和合闸;
3、当公用电网电能质量超限时,光伏系统应自动与公用电网解列,在公用电网恢复正
常后5分钟内,光伏系统不得向电网供电。
【条文说明】光伏系统和公共也网异常或故障时,为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功
能和装贪,并应满足光伏系统并网保护的基本技术要求。
1.光伏系统要能具有电压自动检测及并网切断控制功能。
2.在光伏系统与公共电网之间设置的隔离开关和断路篙均应具有断率功能,°目的是防止在并网先
伏系统与公共电网脱寓时,由于异常情况的出现而导致零线带也,容易发生也击检修人员的危险。
3.当公用电网异常而导致光伏系统自动解列后,只有当公用电网恢复正常到规定时限后光伏系统
方可并网。
3.4.5光伏系统的防孤岛保护动作时间应不大于2s,防孤岛保护还应与电网侧线路保护
相配合。
3.4.6光伏系统功率因数应满足以卜要求:
I、通过380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以及通过10(6)kV电压等级接入用户侧的光伏系
统功率因数应能在超前0.95〜滞后0.95范围内连续可调;
2、通过35kV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10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光伏系统功率
因数应能在超前0.98〜滞后0.98范围内连续可调。
3.4.7电能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I、光伏系统接入电网后引起电网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畤变率以及向电网公共连接点
注入的谐波电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的规定。
2、光伏系统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供电电压
偏差》GB/T12325的规定。
3、光伏系统引起公共连接点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电压波
动和闪变》GB/T12326的规定。
4、光伏系统并网运行时,公共连接点三相不平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三
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的规定。
5、光伏系统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额定值的0.5%
【条文说明】光伏发也站也能质量问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谐波、直流分量、曲压波动和闪
变以及三相不平衡等。
首先,光伏发电站会对电网产生谐波污染。光伏发包站通过光伏让池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
能,再通过并网型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正谐波。在将直流电能经逆变转
换为交流电能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次谐波。特别是逆变器输出轻栽时,谐波会明显变大。在10%额定出
力以下时,也流总谐波畸变率甚至会达到20%以上。因此,在太阳能光伏发也站实际并网时需对其谐
波也压(业流)进行测量,检测其是否满足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为不满足,需采取加装滤波装五等
相应措施,避免对公用也网的电能质也造成污染,滤波装瓦可与无片补偿装直配合安装。
其次,光伏发电站易造成也网的电压闪变。光伏发包站的启动和停运与气候条件等因案有关,其
不确定性易造成电网明显的电压闪边;同时,若光伏发电站临出突然变化,系统和反馈环节的发电站
输出突然变化,系纨和反馈环节的电压控制设备相互影响也容易直接或间接引起电压闪变。
我后,对系统电压的影响。光伏发也站电反波动可能是出力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也站系统引起
的。若大量光伏发电站接入在配网的终㈱或馈线,末端,由于存在反向的潮流,光伏发也站电流通过馈
线阻抗产生的压降将使沿馈线的各负荷节点处电压被抬高,可能会导致一些负荷节点的电压越限。另
外,光伏发也站输出电流的变化也会引起也反波动,当光伏发电站容量较大时,这将加剧电压的波动,
可能引起电压/无功调节装置的频繁动作,加大纪业网电压的调整难皮。
《光伏(PV)系统包网接口的特性》IEC6727中规定光伏发电站总谐波畸变率少于逆变器输出的5%,
各次谐波畤变率限制值见表2,此范围内偶次谐波限位应小于更低奇次谐波的25%。
表2IEC61727推荐的逆变器圻变率限制值
奇次谐波畸变率限值
3〜9<4.0%
11-15<2.0%
17-21<1.5%
23〜33<0.6%
偶次谐波畸变限制值
2〜8<1.0%
10〜32<0.5%
IEC61727中规定光伏发业好运行造成的电压闪变,不应超出《谐波让流、电压波动和闪烁测试系统》
IEC61000-3-3(小『16A6夕系统)或《电磁兼容性<EMC)0第3部分:极限第5节:额定也流k广
16A的设备低压供电系统电压凌动和闪动的限制》IEC61000-3-5(16A及以上系统)相关率节规定的限
值。
在电能质量方面,我国已正式发布了《电能质量公用也网谐波》GB/T14549、《电能质量供电业压
偏差》GB/T12325、《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2326、《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I5543
等规定,本规范规定光伏业站的也能质量按上述标准执行。其中光伏业站向业网注入的谐波业流允许
值按照装机容量与公共连接点上具有谐波源的发(供)电设备总容量之比迸行分配,引足的长时间闪
变值按照装机容量与公共连接点上的干扰源总容量之比进行分配C.
3.4.8光伏系统应满足电网异常时响应能力。
3.4.9光伏系统的保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的规定。
3.4.10通信与电能计量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伏系统自动控制、道信和电能计量应根据当地公共电网条件和供电机构的要求配
置.,并应与光伏系统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2、光伏系统宜配置相应的自动化终端设备,以采集光伏系统装置及并网线路的遥测、
遥信数据,并传输至相应的调度主站:
3、光伏系统应在发电侧和电能计量点分别配置、安装专注电能计量装置.,并宜接入自
动化终端设备:
4、电能计量装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3
和《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的相关规定;
5、大型逆流并网光伏系统应配置2部调度电话。
【条文说明】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系统设计应包括通信与计量■系统,以确保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安全性
和可案性。
3.4.11作为备用电源的光伏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光伏系统与公共电网解列,并应切断光伏系统供电的非备用电
源负荷;
2、开关柜(箱)中的应急回路应设置相应的应急标志和警告标识:
3、光伏系统与电网之间的自动切换开关宜选用不自复方式:
4、建筑光伏系统不应作为消防用电电源。
【条文说明】作为备用也源的光伏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光伏系统作为备用电源时,需先切断光伏系统的非备用也源负荷,并与公用电,网解列,以确保重
要设备启动的可靠性。
2.当光伏系统与公用电网分别作为供也的二路电源时,纪电末端所设置的双也源自动切换开关宜选用
自投不自复方式。因为电网是否真正恢复供也需判定,自动转换开关来回自投自复反而对设备和人身
安全不利。
4规划和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应用光伏系统的建筑,应依据建设地点的地理、气候条件、建筑功能、周围环
境等因素进行规划,并确定建筑的布局、朝向、间距、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规划应
满足光伏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条文说明】根据安装光伏系迸的区域气候特征及太阳能资源条件,合理进行建筑群体的规划和建筑
朝向的选择。
4.1.2光伏一体化的建筑应结合建筑功能、建筑外观以及同围环境条件进行光伏组件
类型、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色泽的选择,使之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条文说明】光伏一体化的定筑设计应与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同步进行。建筑设计需要根据选定的光伏
发电系统类型,确定光伏组件形民、安装面积、尺寸大小、安装位置方式,考虑连接管线走向及辅助
能源及辅助设施条件,明确光失发也系统各部分的相对关系,合理安排光伏发也系统各组成都分在建
筑中的住近,并满足所在部位防水、排水等技术要求。
4.1.3安装在建筑各部位的光伏构件,包括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构件,应
具有带电警告标识及相应的电气安全防护措施,并应满足该部位的建筑围护、建筑节
能、结构安全和电气安全要求。
【条文说明】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窗面或其它部位的光伏组件,应满足该部位的承找、保
温、隔热、防水及防■护要求,不应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邮分,保持与建筑和谐•统一的外观。
4.1.4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光伏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电气安全
的复核,并满足光伏组件所在建筑部位的防火、防雷、防静电等相关功能要求和建筑
节能要求。
【条文说明】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的光伏系统,共重董会增加建筑荷战。另外,安装过程也会对
建筑结构和建筑功能有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电气安全等方面的发核和检脸
4.1.5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照现行国家
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的规定进行可靠性鉴定。
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5度〜9度地区的建筑还应依据其设防烈度、抗宸设防类别、
后续使用年限和结构类型.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进
行抗震鉴定。经抗震鉴定后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建筑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宸加
固技术规程》JGJ116的规定设计施工。
【条文说明】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笠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当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
用环境的现有建筑时,需要进行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指对现有建筑物是否存在不利于抗发的构造缺陷
和各种损伤进行系统“诊断”,因此其基本内容、步骤、要求和鉴定纣论必须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要定标准》GB500236勺要求执行,确保要定结论的可靠性。
4.1.6建筑设计应根据光伏组件类型、安装位置、安装方式,为光伏组件安装、使用、
维护和保养等提供承我条件和空间。
【条文说明】一般情况下,建筑的设计寿命是光伏系统寿命的2〜3倍,光伏组件及系统其他部件在构
造、型式上应利于在建筑国护结构上安装,便于维护、修理、局部更换。为此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地
震、风荷栽、需荷栽、冰雀等自然破坏因素,还应为光伏系统的日常维护,尤其是光伏组件的安装、
维护、日常保养、更换提供必要的安全便利条件。
4.1.7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50054的规定。
4.2规划设计
4.2.1安装光伏系统的建筑,主要朝向宜为南向或接近南向。
【条文说明】根据我区的地理条件,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湖南可为光伏系统接收更多的太FH能创造条
件。
4.2.2安装光伏系统的建筑不应降低建筑本身或相邻建筑的建筑日照标准。
【条文说明】安装光伏系统的建筑,建筑间距应满足所在地区日照间距要求,且不得因布置光伏系统
而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
4.2.3应合理规划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避免建筑周围的环境景观与绿化种植遮挡投
射到光伏组件上的阳光。
【条文说明】在进行建筑周围的景观设计和绿化种植时,要避免对投射到光伏组件上的阳光造成遮挡,
从而保证光伏蛆件6勺正常工作.
4.2.4应对光伏构件可能引起的二次辐射光污染对本建筑或周围建筑造成的影响进
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条文说明】建筑上安装的光火组件应优先选择先反射较低的材料,避免自身引起6勺太阳光二次辐射
对本栋建筑或用因建筑造成无污染。
4.3建筑设计
4.3.1应合理确定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满足其所在部位的建筑防
水、排水和保温隔热等要求,同时便于系统的检修、更新和维护。
【条文说明】建筑设计应与光伏系统设计同步进行。建筑设计根据选定的光伏系统类型,确定光伏组
件形式、安装面积、尺寸大小、安装位近方式;了解连接管线走向;考虑辅助能源及辅助设施条件;
明确光伏系统各部分的相对关系。然后,合理安排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满足所在
部位防水、排水等技术要求。建筑设计应为光伏系统各部分的安全检修、光伏构件表面清洗等提供使
利条件。
4.3.2直接以光伏组件构成建筑围护结构时,光伏组件除应与建筑整体有机结合、与
建筑周围环境相协调外,;丕应满足所在部位的结构安全和建筑围护功能的要求。
4.3.3建筑体型及空间组合应为光伏组件接收更多的太阳光创造条件,光伏组件的安
装部位应避免受景观环境或建筑自身的遮挡,并宜满足光伏组件冬至日全天有3h以上
建筑日照时数的要求。
【条文说明】光伏妲件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堵面或其他部位,不应有任何障碍物遮挡太阳光。光
伏组件总面积根据需要电量、建筑上允许的安装面积、当地的气侯条件等因素确定。安装位置要满足
冬至日全天有3h以上日照时效的要求。有时,为争取更多的采光面积,建筑平面往往凹凸不规则,
容易造成建筑自身对太阳光的遮挡。除此以外,对于体形为L型、।型的平面,也要注意避免自
身的遮档。
4.3.4建筑设计应为光伏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提供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工纸艺买卖合同
- 客户关系管理技术
- 商学院合同(2篇)
- 格式电影上映协议
- 家居清洗服务保证金协议
- 合同中房屋取暖条款
- 旅游策划劳务协议
- 幼儿园语言教育
- 库存管理的基本内容
- 建筑安全元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初级中式烹调师技能鉴定理论考前通关必练题库(含答案)
- DB32-T 4878-2024 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
- 贵州省某煤矿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动物屠宰检疫
-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与健康《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 2023年昆明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公路工程碳排放核算导则》
- 中国非遗文化傩戏文化
- 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及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