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配套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三)含答案或解析_第1页
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配套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三)含答案或解析_第2页
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配套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三)含答案或解析_第3页
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配套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三)含答案或解析_第4页
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专项配套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三)含答案或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试卷(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3·临沂高二期中)从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世界诸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古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C.民族特性 D.政治环境答案D解析古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环境,即受到战争、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迁移等政治因素的影响,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为了生存而向北或者向南迁移,D项正确。2.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开始大规模的迁徙。下列关于这次大迁徙描述正确的是()A.使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了赫梯帝国,后因波斯入侵而消亡B.推动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的建立C.促进了连通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D.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D项正确;赫梯人建立赫梯帝国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7世纪,赫梯帝国最终被亚述帝国所灭,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不是公元前2千纪,排除B项;陆上丝绸之路是在中国汉武帝时期开辟的,时间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排除C项。3.(2023·唐山期中)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经历了两百年左右的向海外移民时期。海外移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的,它提供船只和所需各项生产资料,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它被称为子邦。母邦可从子邦获得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同时以本土所产工业品和油酒之类与子邦相互交换。由此可知,希腊的海外移民运动()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剧了城邦间的社会矛盾C.开了对外殖民历史先河D.促进了古代希腊人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时期,母邦可从子邦地区获得原料,而子邦从母邦获得工业品和油酒之类,说明古希腊母邦与子邦之间的商品交换非常活跃,客观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母邦与子邦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城邦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外殖民的信息,排除B、C项;印欧人迁徙到巴尔干地区,与当地人融合,促使古代希腊人形成,排除D项。4.“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聚遥远……彼此充斥着恩怨和矛盾,有时还会发生战争,但是希腊人为了使自身同非希腊的野蛮人相区别,有意保持了强烈的希腊性。”为此,希腊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来到奥林匹亚圣地,参加那里的宗教盛宴。由此可见,希腊的殖民活动()A.延续了母邦政治制度B.推动希腊文化传播C.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贯穿着民族认同感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希腊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希腊文化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殖民出去的城邦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殖民活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移民城邦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排除D项。5.(2023·邯郸检测)下表所示为《晋惠帝时代汉族之大流徙》一文中的统计资料(部分)。影响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徙出地徙入地流徙之家数流徙之人数陕西、甘肃四川、河南十万家左右二十万人山西河南十万家左右三十万人以上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十数万家六七十万人河北山东、河南一万家左右五六万人云南越南北部甚众甚众汉中四川、湖南数万家数十万人A.政府政策的组织引导B.战乱引发的社会动荡C.江南地区开发的需要D.民族交融的不断加速答案B解析材料中汉族的大迁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此阶段是中国的社会大分裂和战乱时期,这种战乱的状态成为当时人口大量迁徙的主要因素,B项正确;此时的人口迁徙主要是战乱引发的自发流动,而不是由于政府的组织,排除A项;江南地区开发是人口迁徙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C项;民族交融的不断加速是人口流动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D项。6.(2023·齐齐哈尔高二调研)下表所示为拉丁美洲八个国家2021年混血人口比重,这八个国家在历史上曾是印第安人集中分布的地区。造成八国现今人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印欧混血种人占总人口(%)国家印欧混血种人占总人口(%)巴拉圭95巴拿马65洪都拉斯90萨尔瓦多86厄瓜多尔约77尼加拉瓜69委内瑞拉58哥伦比亚60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B.黑奴贸易C.美洲原住民交融 D.殖民扩张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贩运黑人到美洲充当奴隶,不同族群的交往导致拉丁美洲混血现象十分突出,D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项;黑奴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之一,排除B项;美洲原住民交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7.(2023·运城高二月考)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上族群、宗教冲突引发的暴力行为越发严重。据统计,冷战结束以后在冲突中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的族群冲突有61起,死亡人数高达195.9万人,涉及37个国家,其中有过被殖民经历的国家30个,占81.1%。这说明了()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B.种族隔阂难以逾越C.殖民政策带来的“后遗症”D.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政治格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被殖民过的国家受到殖民政策的影响,冲突更加明显,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体现出殖民政策带来的“后遗症”,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冲突,而不是文化交流,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对政治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8.(2022·诸城高二下期中)“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矗立着阿兹特克金字塔大神庙、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广场碑文有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主要体现了文化的()A.碰撞与融合 B.侵略与反抗C.创新与继承 D.交流与借鉴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展示了古老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现代文明,这三种文化共存于一个广场,体现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故选A项。9.太平洋邮船公司于1866年从美国邮政总局拿到了与中国和日本通邮的长期合约,开始了茶叶和丝绸等交易。1867-1877年间,中美建立了正常的通航服务,从旧金山经日本横滨到香港,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也给邮船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这表明()A.华人移民给太平洋铁路建设带来转机B.中美正常通航服务的建立启动了茶叶和丝绸交易C.华人移民带动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D.华人移民推动了中日通邮的长期合约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美正常的通航服务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推动了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太平洋铁路建设,排除A项;从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来看,茶叶和丝绸等交易早于中美建立正常的通航服务,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10.从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约有1500万到2000万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人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非等其他地区。这股移民潮()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移民进入欧洲主要是因为欧洲在战争中受到很大创伤,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股移民潮有助于欧洲经济恢复,故A项正确。11.(2023·衡水高二月考)2003年,在美国所有的拥有博士学历的人口当中,34.6%是在外国出生的。在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移民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其中,移民比例最低的为心理学,仅为8.5%;移民比例最高的为化学工程学,高达49.2%。这一移民趋势()A.提高了美国整体的文化水平B.适应了美国科技发展的需要C.维护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D.使其他国家的科技创新落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03年在美国的移民群体中,博士学历占据多数,并且理工科人才较多,这适应了美国科技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移民的文化素质与美国整体的文化水平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依靠的是综合国力,C项说法夸大了移民的作用,排除;这些移民有利于提升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并不能导致其他国家科技创新的落后,排除D项。12.(2023·濮阳高二检测)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卢旺达的两大族群,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矛盾。1994年,极端的胡图族人煽动杀光图西族人。这场屠杀使得仅有700万人口的卢旺达死亡100多万人,且有超过300万人成为难民逃离该国。材料中的难民属于()A.灾荒难民 B.种族民族难民C.政治难民 D.宗教难民答案B解析卢旺达大屠杀是卢旺达国内两个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所以这场灾难导致的难民属于种族民族难民,故B项正确;灾荒难民、政治难民、宗教难民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C、D项。13.2015年夏秋之际,欧洲爆发难民危机,100万“非法移民”涌入只有5亿人口的欧洲。到年底,欧洲关于难民的讨论已从具体的技术问题转为认同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这表明欧洲()A.开始拒绝难民的大量涌入B.成为全球最大难民输入地C.接纳难民技术问题已解决D.难民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爆发难民危机,大量难民的涌入,促使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说明欧洲难民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D项正确;100万“非法移民”涌入只有5亿人口的欧洲,说明欧洲暂时没有拒绝难民的涌入,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欧洲是否为全球最大难民输入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接纳难民技术问题的解决程度,排除C项。14.(2023·保定高二期中)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这体现了()A.美国语言的保守性B.美国文化的开放性C.世界广泛流行英语D.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这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开放性,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美式英语的特点,这一特点与世界广泛流行英语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排除D项。15.(2022·诸城高二下期中)1982年春,新加坡开展“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提出“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A.资本主义弊端凸显B.新加坡传统封建残余思想蔓延C.美苏冷战对抗加剧D.全球化加剧了移民社会的矛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加坡公民以外来移民为主,民族成分复杂,频繁的经济交往对公民的国家认同感提出挑战,故选D项;据材料,新加坡此运动的目的是增加公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资本主义弊端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公民多为移民,故通过此运动增加公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新加坡传统封建思想无关,排除B项;推行“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并非美苏冷战的结果,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5分)人类的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耳曼人简陋的农业制度以及粮食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加上他们爱好掠夺的品性,因此常常会把自己的地方抛弃而向外扩展。4世纪以后,凶悍的匈奴人进入欧洲,连续征服日耳曼部落,迫使日耳曼部落为了生存避难而向罗马帝国境内移动。移民运动在很长的时期里一直继续着,但是到了5世纪,罗马政府已经没有力量来对付日耳曼人的移民……蛮族入侵的结果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兴建了一系列蛮族国家,蛮族国家和罗马残留文化以及存留下来的基督教会,共同构筑了一个中世纪社会。——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材料二他们(欧洲人)向西半球输入人口,早在1800年就形成了新的文明中心,配有欧式政府、宗教和教育制度。一个新的国家从原先由英国人统治的北美地区兴起,美洲有两个业已成熟的文明被西班牙毁灭,也被西班牙自身的文明所取代……拉美很快出现了一批混血人口,混血现象非常普遍,欧洲人和原住民及黑奴都会繁衍后代,这些黑奴最早在16世纪作为甘蔗园的劳力引入,后来人数不断增加……虽然印第安语言得到留存,征服者的语言当然还是成了这片大陆的主流通行语。——《企鹅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古西欧文化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欧殖民扩张对近代美洲人口结构和文化的影响。(7分)答案(1)原因:日耳曼人农业落后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及爱好掠夺的特性;匈奴人西迁;西罗马帝国衰落。影响: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2)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出现混血人种并逐渐成为主要居民。对文化的影响: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主导的、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美洲文化。17.(2023·海口高二月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68年,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政府派海军军官库克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69—1770年,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后来,库克到达了夏威夷等岛屿,在与原住民冲突中被杀死。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英国移民为库克建立纪念碑和雕像。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和科学家。但在澳大利亚一些原住民社区里,库克被当成道德沦丧者的典型。在原住民的艺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该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情节:库克到达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需要开辟更加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库克抵达澳大利亚等地后,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入澳大利亚,客观上促进了澳大利亚的开发。但是,库克的航海活动给澳大利亚原住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殖民统治。18.(2023·莱阳高二期中)(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材料二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材料三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摘编自刘晓平《战后欧洲移民政策与地中海南北移民问题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8分)答案(1)原因: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欧洲各国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2)特点: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3)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迁出地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