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必修1第14讲:牛顿第一定律 原卷版_第1页
2025版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必修1第14讲:牛顿第一定律 原卷版_第2页
2025版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必修1第14讲:牛顿第一定律 原卷版_第3页
2025版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必修1第14讲:牛顿第一定律 原卷版_第4页
2025版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必修1第14讲:牛顿第一定律 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归纳】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考点二:理想斜面实验

考点三:质量和惯性的关系

考点四:生活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题型五:运动和力的关系

【知识归纳】

知识点0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叫作惯性定律;

②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知识点0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知识点03:牛顿第一定律注意点

(1)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时,要把生活感受和理论问题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克服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直观印象,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

(2)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因此,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题型归纳】

题型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23-24高一上·新疆阿克苏)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惯性和质量没有关系

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要停止

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可以没有外力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2.(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

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是不成立的

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3.(23-24高一上·四川凉山·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

B.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的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提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又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说明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题型二:理想斜面实验

4.(24-25高一上·全国)伽利略曾用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则下列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冲”上对接的斜面

B.小球会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C.减小斜面的倾角θ,小球仍然能到达原来的高度

D.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θ,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

5.(24-25高一上·全国·)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其中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

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是为了说明()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不会停止

C.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6.(23-24高一上·浙江·期末)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和

谐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a、图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图a中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C.图b中斜面倾角减小到零时,小球一定会一直运动下去

D.图b的实验为“理想斜面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题型三:质量和惯性的关系

7.(24-25高一上·北京海淀·期中)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B.汽车转弯后前进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物体速度方向改变,其惯性方向也随之改变

C.被抛出的小球,尽管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了,但惯性不变

D.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运动状态改变,是因为外力减小了惯性

8.(23-24高一上·北京海淀·期末)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后可以改变运动状态,所以作用力可以改变惯性

B.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时困难,因而速度大时惯性大

C.满载货物的汽车比不载货时刹车困难,故满载时比空载时惯性大

D.推动原来静止的物体比推动原来滑动的物体要费力些,表明静止的物体的惯性大些

9.(23-24高一上·湖南株洲·期末)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惯性大小只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开始运动,就失去了惯性

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才有惯性

题型四:生活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10.(24-25高一上·全国)为了增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某学校在体育测试中增设了铅球项目,在某次投掷铅球的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球一直受力平衡

B.手对铅球的力大于铅球对手的力

C.铅球离开手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铅球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惯性消失

D.铅球在空中运动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1.(24-25高一上·全国)学校春季运动会海报图文并茂,其中有三幅图描述了几个项目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下

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踢足球,足球会飞出去,说明力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投篮球时,篮球脱手后地球对篮球有力的作用,篮球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所以篮球落到地上

C.击出的羽毛球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羽毛球具有向前的冲力

D.图中的三种情况,球一直在运动,说明持续受到运动员的力的作用

12.(24-25高一上·山东菏泽·开学考试)2024年8月樊振东斩获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实现大满贯!这样的夺

冠现场让人动容。关于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了向前的推力

B.乒乓球的质量小,所以容易被快速抽杀

C.空中飞行的乒乓球,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D.球拍击球时,只能改变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题型五:运动和力的关系

13.(23-24高一上·江西赣州)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不受力的作用

B.玩滑雪板时尽量降低重心,是为了增加板对地面的压力

C.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上,人竖直跳起后仍会落到原地

D.沿水平面用力推木箱,推力越大,木箱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14.(23-24高一上·新疆阿克苏)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不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惯性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15.(23-24高一上·广东广州·期末)在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

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有关

B.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C.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D.一个运动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

状态”

【高分达标】

一、单选题

16.(24-25高一上·湖南)小天站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上不再蹬地,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板车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动力维持运动

B.滑板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C.滑板车的惯性随着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D.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滑行的滑板车会马上静止

17.(23-24高一下·湖南株洲·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机投弹时,如果当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投下炸弹,恰好能击中目标

B.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以后,还会落在原地,而不落到原地的西边

C.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里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D.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则它不可能向上运动

18.(24-25高一上·四川南充)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所受重力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阻力的作用

C.撤去推力后,小车仍会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小车受到惯性

D.撤去推力后,小车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19.(24-25高一上·黑龙江哈尔滨)如图所示,货车内部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小球的细线摆角

不同,下列关于货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车在前行中加速B.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在前进中刹车D.乙车在加速前进

20.(24-25高一上·湖北孝感·开学考试)下列关于惯性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滚动的足球在草坪上减速前进,惯性逐渐减小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21.(24-25高一上·广东深圳·开学考试)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以下

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

B.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小金整个跑步过程惯性大小不变

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22.(24-25高一上·湖南衡阳·开学考试)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

B.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惯性越来越小

C.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惯性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

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23.(23-24高一下·广西)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里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以避免或减少

车辆紧急刹车时乘客受到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好安全带使乘客的惯性减小

B.车辆刹车时仍会向前运动,是因为车辆仍受到向前的力

C.紧急刹车时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与乘客对安全带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说明汽车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24.(23-24高一上·山西长治·期末)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与现今的

物理学理论相符合,甚至要比西方早几百年。例如《墨经》中指出:“力,行之所以奋也”,意思是力可以使物体由

静到动。下列关于此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有力作用物体一定能运动起来

B.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的运动必须要力来维持

25.(23-24高一上·江苏无锡·期中)人们对运动与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也是物理学发展的史

诗。下列有关物体运动与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向上跳起来后,还会落到原地

C.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物体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D.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

26.(23-24高一上·山东东营·期末)《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所见年代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辀人篇》

记载:“劝登马力,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焉”,意思是说,马拉车的时候,马已经停止用力了,但车还能前进一段

距离,这是世界上对惯性现象的最早论述.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车速的减小,车的惯性也减小B.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惯性消失

C.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大,在月球上的惯性小D.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越大

27.(23-24高一上·浙江宁波·期末)如图,甲车快速启动时车头撞上静止的乙车车尾,导致两车司机受伤。根据牛

顿运动定律,下列情形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甲车司机背部受伤B.乙车司机背部受伤

C.两车司机都是背部受伤D.两车司机都是胸部受伤

二、多选题

28.(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

29.(23-24高一上·山东日照·期末)下列生活情境中,利用了物体的惯性的是()

A.图甲中,迅速敲击压在中性笔下方的纸条可以将纸条抽出,而中性笔屹立不倒

B.图乙中,运输玻璃瓶时,玻璃瓶需要用很厚的泡沫塑料包装

C.图丙中,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正确系好安全带

D.图丁中,榔头松动后,可以将锤柄朝下,在地面上磕几下

30.(23-24高一上·山西太原·期末)从第46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改用“大球”,球的直径由38mm改为40mm,球

的质量随之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被削回飞行途中不受力并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乒乓球改用“大球”后惯性减小

C.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对轨迹的影响时,不可将乒乓球视为质点

D.被削回的乒乓球,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惯性不变

31.(23-24高一上·浙江台州·期末)关于力与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C.伽利略首先提出了力的概念,并指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32.(2024高三·全国)如图所示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B.该实验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并不可信

C.该实验充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3.(23-24高一上·贵州)下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分析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