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旧唐书》精练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旧唐书》精练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旧唐书》精练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旧唐书》精练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旧唐书》精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旧唐书》精选精练

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荣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县全。

父承简,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

七年登第。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而。

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不预宴

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俯相继镇太原,高其

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楚才思俊丽,

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僻在镇暴卒不及处分

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

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丁

X怵,以孝闻。免丧,尊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礼母忧去官。服

阕,以刑部员外郎低,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

书.六年一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

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雇岁旱.人无结伍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

太原,实如故里。开成元年上日,赐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

宴,独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

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

谥日文。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

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未终前三

日,犹吟咏自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信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

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B.郑僧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

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C.郑僧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

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D.郑僧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

I

迫楚侄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

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

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

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

的节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为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

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谢,他也没有参加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

太原奉养双亲。

B.令狐楚才气过人,撰文文思敏捷。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

他拟制的,并领为赞赏。胁迫之下,利刃圈中,他为郑脩起草遗表,

挥亳即成。

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

欢宴,直接拒绝参力口。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

请求辞去职务。

D.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外客。

曾有志趣不同的人偶至,打搅他与属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

席,脸色大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4分)

(2)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创利而利之,(4分)、

5.“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脩写遗

表?请简要说明。(3分)

(一)

2

l.A

2.C

3.C

4.(1)王拱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

(译出大意给2分,“从”“闻奏”每译对一处给1分)(2)(令狐楚)长期

在并州,熟

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译出大意给2分,“练”

“因”每译

对一处给1分)

5.报答郑僧的知遇之恩;(2分)稳定军情的需要。(1分)

文言文译文:

令狐楚字壳士,自称是立朝之初的十八学士之一令狐德莱的后裔。他的祖父

令狐崇亮,曾任绵州昌明县令。其父令狐承简,是太原府功曹。世代书香门第。

令狐楚儿童时已学写文章,二十岁左右应考进士,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观

察使王拱爱惜他的才华,想以礼相待征召他入仕,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

朝廷而后征聘。令狐熠因为父亲在太原担任佐吏,有眷恋双亲之情,又感戴王拱

的厚意,考中进士后直接云往桂林向王拱致谢。他没有参加朝廷为新科进士举行

的宴饮活动,敬求返回太原奉养双亲,旋即回到太原,人们都认为他重节义。李

说、严绶、郑脩相继镇守太原,都推崇他重节义的操行,先后征召他担任从事官。

由学书记到节度判官,又担任殿中侍御史。令狐楚才气过人、文思横溢,德宗爱

好文学,太原每次有奏章呈送朝廷,他能辨别出哪些是令狐楚拟制的,对■它们颇

为称赞。郑脩在镇守太原时暴病去世,来不及安排身后事宜,军中喧哗,将会发

生严重变故。半夜,十几名军官骑马持刀胁迫令狐熠去到军营门前,众将领将他

团团围住,让他起草郑僧的遗表。令狐楚在利刃圈中,挥亳即成,向三军将士宣

读,无不感动落泪,军中情势方才安定。从此声望名气更高。他父亲去世,令狐

楚以尽孝闻名。守孝期满,朝廷征召他担任右拾遗,后改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

郎。母亲去世,他守丧免官。服丧期满,他被征召为刑部员外郎,后调任职方员

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828)九月,令狐楚被征召任户部尚书。大和六年(832)

二月,令狐楚改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他长期在并州,熟悉当

3

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尽管连年旱灾,百姓无人迁徙。

令狐楚从一介书生起始,到赴试中举以及成名,都在太原,太原如同他的故乡。

开成元年(836)上巳节,文宗赏赐百官在曲江亭聚宴。令狐楚认为新近诛杀大臣,

不宜赏赐欢宴,唯独他称病不去赴宴。由于权柄掌握在宦官、近臣手中,令狐楚

接连上疏请求解除使臣职务。同年四月,令狐楚任检校左仆射.、兴元尹,担任山

南西道节度使。开成二年1837)十一月,在镇所去世,终年七十二岁,策封赠官

为司空,谥号“文令狐楚风度仪态严肃庄重,俨然不可侵犯,但熨际上待人

宽厚有礼,家中没有闲杂外客。曾有一次他与佐吏聚宴交谈兴致正浓,有志趣不

同的人偶然到来,他立即让人撤去宴席,态度坚决脸色大变。令狐楚长期官居要

职,节操坚贞如初。临终的前三天,仍然吟咏诗文不改常态。

崔神庆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①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

于亿岁殿,奏事称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

之,擢拜并州长史。因谓日:“并州,朕之松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

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

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

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

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

神庆据状中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

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②: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

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

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缘突

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

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

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则

4

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

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

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郡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闲。每岁时家宴,组

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缠麻之丧,其福

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条戟,时号“三

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雇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②仪注:制度,仪节。

6.对下列句中加卜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称:符合

B.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当:判处、判罪

C.此谑重慎之极,防萌之虑诚:确实

D.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推:推荐

7.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

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

天的表彰和赏赐。

C.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

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

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并州,朕之松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②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9.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请简要概括。

【答案】

5

(6)D

(7)C

(8)①并州是朕的故乡,又盛产战马,连日挑选(这州的长史),无人比你(更

胜任)。

②屡次进呈奏章陈述当时政治措施的弊端,武则天常常赞许并接受(他的意见晨

(9)①事先要有预报。②降亲笔敕书及玉契

【解析】【分析】(6)D顶,“推”,结合“而竞宽其罪”分析,译为审讯。句意:

崔神庆曾受诏审讯张昌宗°故选D。

(7)C项,“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错。结合“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

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

神庆幽州都督”分析,第二年,敬晖等获罪,因受张昌宗牵累被流放贬官的都依

例昭雪获免,追赠崔神庆幽州都督。故选C。

(8)①“并州,朕之检榆”(判断句);“之”,助词,的;“松榆”,泛指故乡;

“简择”,选择、挑选:“如”,比得上。②“数”,多次、屡次;“陈”,陈述:“利害”,

弊端(偏意复词):"嘉'',赞许;"纳”,采纳、接受;"之”,代词,指建议。

(9)结合“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分析,期望每次召见

太子,事先要有预报;结合“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分析,如

果不是朔望朝会(礼节性的朝会),应该另有通知,希望降亲笔敕书及玉契。

故答案为:

6.D;

7.C;

8.①并州是朕的故乡,又盛产战马,连日挑选(这州的长史),无人比你(更胜

任)。②屡次进呈奏章陈述当时政治措施的弊端,武则天常常赞许并接受(他

的意见)。

9.①事先要有预报。②降亲笔敕书及玉契。

【点评】(6)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

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

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6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

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

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8)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

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

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卬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

体现。

(9)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

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

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崔神庆,是贝州武城人。考中明经科,则天时期,几经升迁至莱州刺史。于

是入朝,在亿岁殿等待诏命,奏事符合皇上旨意。则天认为崔神庆在历次任职中

都有好的政绩,又因他父亲曾有辅佐的功劳,对他大加奖赏抚慰,提拔授为并州

长史。于是对他说:“并州是朕的故乡,又盛产战马,连日挑选(并州的长史),

无人比你(更胜任)。前后任长史的,都是由尚书担任,因为职位重要,所以委

任于你。''因而亲自为他选定行走路线,选择日子遣发。

崔神庆到了并州,有个富豪伪造了皇上有关钱币的诏令,文书下到州里,谷

麦价钱飞涨,百姓恐慌担忧。崔神庆上奏皇上,认为不妥,则天下诏表彰赏赐他。

在这之前,并州有东西两个城,中间隔有汾水,崔神庆开始筑城相接,每年可节

省防御兵几千人,边州人认为很便利。

不久他哥哥崔神基被投进监狱论处死罪,崔神庆飞速到京都求情,得到召见。

则天拿出崔神基的审问状子给他看,崔神庆根据状子中辩,崔神基最终得以减免

死罪,崔神庆也为此受牵连获罪贬授歙州司马。

长安年间,多次转任礼部侍郎,屡次进呈奏章陈述当时政治措施的弊端,武

则天常常赞许并接受(他的意见)。调任太子右庶子。

当时有突厥使臣人朝,按礼仪制度,太子应当参预朝见,先颁下诏书。崔神

7

庆上疏说:“我认为五品以上官员之所以佩戴玉龟,是由于皇上另外下达诏令,

害怕有欺诈,拿出的玉龟相合,然后才会接受命令。况且太子是国家的根本,被

天下所敬慕,占来征召都用玉契,这的确是慎重之极,是从防范来考虑的。昨天

因为有突厥使臣朝见,太子一起参加朝见,只有文书下达东宫,不曾颁布诏书。

然而占人(总是)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考虑事情,(这是)时常没有令人后悔过

错的原因。况且太子至关重要,不能不深加慎重。以臣愚见,太子既然和陛下不

在同一个客殿,期里每次召见太子,事先要有预报,如果不是朔里朝会(礼节性

的朝会),应该另有通知,希望降亲笔敕书及玉契。则天很赞同。不久令崔神

庆和詹事祝钦明每天轮换到东宫侍读。

不久历任司刑、司礼二职。崔神庆曾受诏审讯张昌宗,而竟然宽免了他的罪,

神龙初年,张昌宗等被杀,崔神庆为此获罪流放到钦州。不久去世,终年七十多

岁。第二年,敬晖等获罪,因受张昌宗牵累被流放贬官的都依例昭雪获免,追赠

崔神庆幽州都督。

开元年间,崔神庆的儿子崔琳等都当了大官,堂兄弟辈有数十人,在朝廷任

职。每年的家宴,组带及玉佩(古代官员的习用服饰)相互辉映,用一榻放置笏

板,重叠在上面。开元、天宝年间,内外亲属都不用细麻布制作孝服,其福禄昌

盛到了这般地步。东都私宅门前,崔琳和弟弟太子詹事崔珪、光禄卿崔瑶都做了

大官,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崔琳官位终于太子少保。

裴珀,字弘中,河东闻喜人。珀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对策第一,授美原县

尉。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琳瑜请如考词判,坨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

才实。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

诏将下之夕,谓珀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

宰相之职,宜选擢贤俊,今则懵然莫知能否。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

始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数月之内,选用略尽,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

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珀代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明年,加监修国

史。珀奏:“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朝不问品秩并

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

8

永为常式皆从之。

元和五年,中风病。宪宗甚嗟惜。明年卒,废朝,卿礼有加,赠太子少傅。

初,珀在翰林承旨,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培。

始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珀曰:"以一中人罪藩臣,不

可!〃请授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埔光,珀劾其懦,以李郦

代之。建中初定两税1,原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

故赋益苛,民重困。及珀为相,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矣。

珀虽年少,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造请,不敢干以私。谏官言时

政得失,IH事,操权者多不悦其举职。珀在中书,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自

拾遗转补阙,及参谢之际,珀廷让之曰:“独孤与李二补阙孜孜献纳,严补阙官

业,或异于斯。〃休复惊慰而退。坨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

用韦贯之、裴度知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维踵入相,成著名迹。

史臣日:裴坨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旧唐书•裴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

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B.a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R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

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C.白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

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D.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

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1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古代考试取士,把问题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对答皇帝有关政事、经义

的策问。

B."课〃即考核,朝廷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他们完成职务工作。

C.“监军〃为唐代监督军队的官职;从文中看,监军一职由中正公允的人担任。

9

D.谏官,占代掌管规谏、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的官,如唐朝的左拾遗、宋代的

谏议大夫等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装培品性正直,行事坚守原则。他入朝任职后,吏部芍郎郑词瑜请他主持考核

词判,他不接受人们的请托,在考核时力求发现真正的人才。

B.裴培慧眼识人,举荐优秀人才。他向李吉甫推荐的三一余人,大都得到了任用,

裴珀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C.裴培忠君爱民,政绩卓著。宪宗平定蜀乱,裴珀参与各种机密事务,深得皇帝

信任;又为民请命,废止不合理政策,为百姓减负。

D.裴珀特立独行,贬抑庸劣。一般掌权者不喜欢提升谏官的官职,裴珀却截然相

反,他赞美孜孜进谏的人,而对不认真履职者则子以批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

②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造请,不敢干以私。

【答案】(10)B

(11)C

(12)B

(13)①我被流放到远方,经历十多年才能(担任宰相)辅佐皇帝,近年来擢

拔升迁的人物,很少有我结交认识的。

②裴跖迅速跃居相位,但器度严肃庄重,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也不敢用

私事来求他。

【解析】【分析】(10)本题依据原文推断,"校理〃是官职名,不是动词,其后不

能带宾语,旦做“为〃的宾语,所以应在“校理〃和“其余”之间断开,由此排除A、D

两项。"登朝官〃与“非登朝官〃形成对比,“并为修撰〃和"并为直史馆”句式相同,

所以“并为修撰〃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B。

(IDC项,"监军一耿由中正公允的人担任〃说法不正确,唐玄宗始以宦民为

监军。中唐以后,出监诸镇,与统帅分庭抗礼。明代以御史或宦官为监军,专掌

功罪,赏罚的稽核。故选C。

(12)B项,"裴始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说法不正确,原文中说的是

1()

李吉甫请裴珀替自己举荐人才,李吉甫任用之后,“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可见

当时人们称赞的是李吉甫知人善任,而不是〃裴培这一挂荐〃,选项张冠李戴。故

选Bo

(13)本题要翻译到如下关键词:第①句:“落魄〃,1被)流放;"更”,经历;

"始〃,才;"进",擢拔升迁;"罕〃,很少。第②句:“骤〃,快速,急速,疾速,

迅速;“虽",即使;”干〃求,求取;

故答案为:

10.B;

11.C:

12.B;

13.①我被流放到远方,经历十多年才能(担任宰相)辅佐皇帝,近年来擢拔升

迁的人物,很少有我结交认识的。②裴珀迅速跃居相位,但器度严肃庄重,即

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也不敢用私事来求他。

【点评】(10)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

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

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11)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

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天明臼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

记忆。

(1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

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

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13)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

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

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

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

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

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

规范清晰。

11

【参考译文】

裴培,字弘中,是河东闻喜人。二十岁时考中进士。贞元年间,在对策中获

得第一名,被任命为美原县尉。后被授予(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待御史、

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瑜请裴珀主持考核词判,裴珀恪守正道,

不接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发现真才实学者。元和初年,被召入翰林院任学士。

李吉甫从翰林承旨之职被任命为平章事。诏书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对裴

珀说:“宰相的职责,应该是要选拔贤良优秀的人,如今我却茫然不知可否。您

很有识人之明,如今的杰出人才,请您对我说一说。〃裴培取笔写下那些人的姓

名,写了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基本都被选用了,当时人们一致称赞李吉甫知

人善任。

元和三珏秋天,李吉甫出京镇守淮南,于是(皇上〕让裴珀代替(他)任同

平章事。第二年,加任监修国史。裴坨上奏说:“登朝官(定时入朝参见皇帝之

官)中五品以上的任学士,六品以下的任直学士;如果不是登朝官,不管其品级

大小,一律担任校理之职;其余的名称全都强制取消。史馆所请的登朝官中的入

馆.者,都担任修撰;不是登朝官的,都担任直史馆之职。依循这些长期作为固定

的制度。〃

元和五年,(裴珀)患了中风病。宪宗大为嗟叹惋惜。第二年,去世时,(皇

帝)为他停止朝会,赠给助丧葬的物品及礼仪加等,追赠(他)为太子少博。

裴珀最初担任翰林学士任职时,正是宪宗皇帝刚刚平定蜀地的战乱的时候,

宪宗皇帝励精图治,专心理政,机密事务,全都交给裴珀办理。裴坨做事小心谨

慎,合乎皇帝的心意。裴均主持朝政以后,他整顿法度,请求惩治不法行为,考

核官员们的政绩,都被皇上欣然采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被监军许遂振诬陷,皇

帝下诏让他担任闲散官职。裴珀说:“因为一个宦官而得罪朝廷重臣,这样不可

以!〃请求授予他吏部侍郎一职。严绶担任太原太守,那里的政务全部由监军李

辅光,裴珀弹劾他(严绶)懦弱无能,让李郦代替他。建中年初定两税法,整顿

规定固定的赋税,但是实物更贵重,钱币反而轻贱;后来货币与实物的轻重相反,

百姓的支出比最初增加了一倍,以往的赋税更加严苛,平民百姓又陷入困境。等

到裴珀做宰相后,他上奏朝廷禁止这件事,从此百姓稍微得到休息(或稍微安定)。

裴珀虽然年少,刚刚当上宰相,可是他却器度严峻庄重,有法度,即使权贵

大官,前来见他都不敢用私事求他。言官进言时事政务的得与失,按照旧例,掌

握权力的人大多不喜欢言官履行自己的职责。裴珀在中书省时,拾遗独孤郁、李

正辞、严休复从拾遗升为补阙,到他们在朝廷上参拜答谢时,裴珀在朝廷上指责

严休复说:“独孤郁和李正辞二人勤勉不懈,进献忠言,严补阙的业绩,也许和

他们有所不同。严休复惶恐惭愧地退了下去。裴珀在翰林院时,推荐李绛、崔群

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任用韦贯之、裴珀担任知制诰之职,提拔李

夷简担任御史中丞,这些人后来都相继担任宰相,都有很好的名声。

史臣说:裴培精深于鉴别人才,举贤任能,辅弼帝王践行王道。人们所说的“经

天纬地这样的大臣〃,恐怕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吧?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

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

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

悲恸,观者莫不为之流涉。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

转鲁郡太守。

善果笃慎,事亲至孝。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

*

听之。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崔氏谓之日:

“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继名之心。自童

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

・♦

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吾其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

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目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励己

为清吏,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及朝京师,炀帝以其居官俭约,在政严明,与

武威太守樊子盖者为天下第一。

从幸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为民部尚书,随化及至辽城。淮安王李神通围

化及,善果为化及守御督战,为流矢所中。及神通退还,窦建德进军克之。建德

将王琮获善果,电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

此?”善果深愧赧,欲自杀,伪中书令宋正本驰往救止之。乃奔相州。神通送于

京师,高祖厚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

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未几,检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

13

绩。寻坐事免。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小平除名。后历礼部、刑部

二尚书。贞观元年,世为岐州刺史,复以公事免。三年,起为江州刺史,卒。

(选自《旧唐书•郑善果传》,有删改)

1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者莫不为之流涉涕:鼻涕

B.崔氏尝*于阁内听之尝:曾经

C.崔氏*谓之曰谓:对……说

D.自童子承袭•茅•土茅土:代指分封的土地

[解析]涕:眼泪。此词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眼泪”,现代汉语中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