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1页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2页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3页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4页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一、(2022•唐山市开学摸底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丰审,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

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昂重望,其居冢宰,铃

政多厘正焉。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

交堂起之逑金要去e/L堂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

礼部刊行。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

教坊以杂伐承应,或由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如稼嵇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五年五月,遣廷臣贪内帑银,贩杭、嘉、

湖大水。十年二月,上屡游后宛,侍讲王婪侍孥茎,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太

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保中外。会幼公主痘赐,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鸩死。上命

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箝没之。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排外为

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更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

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日:“臣老且病,故辞耳。”上默然。

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日:“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

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V首日:“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

之门。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剖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己而科道交

章论之/遂命罢去

B.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周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己而科道交

章论之/遂命罢去

C.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

章论之/遂命罢去

D.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己而科道交

章论之/遂命罢去

【解析】“大学士万安”结交的对象是“万贵妃兄弟”,因此“万贵妃兄弟”不能断

开,排除B、C项:“_卜在东宅”中,“_卜”是主语,“右东官”是谓得,主调结构,表意

完整,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壬寅,为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寅的搭配,文中用来纪日。

B.礼部,掌管礼乐、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侍郎。

C.经筵,封建帝士为自学经史而特设的讲经论史的御前讲席。

D.叩首,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着地。俗称叩头。

【解析】B项,“长官为礼部侍郎”错误,长官为礼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明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不仅将邪恶的佞臣放逐、斥退,而且还任用贤能,采纳

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

B.明孝宗能人尽其才,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用敢于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

用善干讽谏的干整做侍讲.

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重用刘大夏,曾两次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

部尚回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绝。

D.明孝宗在弥留之际,让刘健等大臣接受遗命,让他们教导太子改正贪图安逸享乐的

毛病,让太子成为好君主。

【解析】C项,“曾两次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均被他以年

老生病拒绝”错误,由“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可知,应该是刘大

夏两次请求辞去两江总督,没有被批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新天子当知稼稿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4分)

译文: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也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

心灵呢!

(2)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4分)

译文:♦上下令搜皇李广令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史上大怒,登记并没收r他的家产。

【解析】(1)得分点:稼嵇,耕种收获。渎乱,亵渎迷惑。宸聪,皇帝的心灵。每点1

分,句意1分。(2)得分点:纳财,受财,收受贿赂。簿籍,账本,簿册。籍没,登记并没收

家产。每点1分,句意1分。

5.谷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

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分)

答:第一问: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危机

四伏。

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

【参考译文】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继承皇位,下诏大赦天下,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

年。过去朝廷中邪恶奸佞的臣子,几乎全被放逐斥退。冬天十月,皇帝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

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周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

有改革。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孤固自己受宠的地位。

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去率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

礼部右侍郎丘浚进献他所著的《大学衍义补》,皇帝读后,非常高兴,提拔他为礼部尚书。还

下令礼部刊印发行。弘治元年春正月,皇帝召见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让他担任左都御史。二

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仗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

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

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

部实施推行。弘治五年五月,派遣朝廷臣子带着内库的银两,赈济杭州、嘉州、湖州三地严

南的水灾.弘治十年二月,皇上多次游玩宫中后花园.侍讲王蒙担任御前讲席,讲周文王不

敢沉溺于游玩田猎的事。皇上醒悟,采纳他的劝谏。太监李广凭借旁门邪道受到宠幸任用,

权势压倒朝廷内外。正赶上年幼的公主因为水痘夭折,太皇太后归罪于李广。李广恐惧,饮

毒酒而死。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

召见两广总督刘大复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

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

批准。在朝廷谢恩之后,皇帝回到帷殿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

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书说:“臣年老并且有病,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五月,

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殳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

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让他做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

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第二天,皇帝去世。

谷应泰说:孝宗恭顺节俭仁德贤明,辛勤地寻求治理之道,设置贤能的辅佐大臣,召见

敢于直谏的大臣,寻求品行端正的士人,断绝遨宠的门路。世上难道有没有小人的时候吗?

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这不能不审慎啊。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二、(2022•石家庄市学情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汉臣科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隆口,

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日:“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运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

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怪之道,车不得方轨,的不得成列,行数百里,

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是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举妥,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

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学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目:“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

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式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隆口

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驸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戒日:“赵

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帆。”令其裨将传餐,日:“今日破赵

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日:“诺。”信曰:“赵已先据使她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里见而大笑。十日,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辘,师不宿饱。(4分)

译文:我听说「里.运送粮晌,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

能经常吃饱。

(2)令其裨将传餐,曰:“今F1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4分)

译文:又让副将传达让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止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

假意回答道:“好。”

【解析】(I)得分点:“情”.运送:“越苏”,砍柴刈草:“爨”.烧火者饭:“宿

饱”,经常吃饱。(2)得分点:“裨将”,副将:“破”,打败;“佯”,假意;“诺”,好。

10.为什么成安君陈余没有接受广安君的建议?(3分)

答:⑴成安君迂腐,自认为是正义之师,不屑使用诈谋奇用。

(2)成安君轻敌,认为韩信兵少且疲惫,如果避而不击会让其他诸侯轻视。

【参考译文】

汉高祖三年冬季,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名士兵向东攻打赵。赵王和成安君陈余闻

讯,就在井隆口集结部队,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劝说成安君说:“韩信、张耳乘

胜势离开本国远征我们,锋芒说不可当。我听说:'从千里之外供给军粮,士兵会面有饥色;

临时拾柴割草来做饭,军队当会常常食不果腹。'而今井隆这条路,车辆不能并行,的兵不

能成列,行军队伍前后拉开几百里,依此形势,随军的粮草必定落在大部队的后面。望您借

给我三万人,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堤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战。他

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野外义无什么东西可抢,如此不到十天,韩信、张耳这两

个将领的头颅就可以献到您的帐前了,否则便肯定要被他们二人所俘获。”陈余曾经自称是

义兵,不屑于使用诈谋奇计,说:“韩信兵力单薄且又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避而不击,

各诸侯便会认为我胆怯而随便未攻扪我了。”济信派人暗中扪探消息,得知陈余■不采纳广武

君的计策,非常高兴,因此便敢率军径直前进,在距离并隆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到

半夜,韩信传令部队出发,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观察赵军

的动向,并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到我军退逃,必会倾臭出动来追赶我们,你们即趁

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又命他的副将传送一些卷■食给

将士,说道:“待今天打败赵军后再会餐!”众将领们都不相信,只是假意应承道:“好。”

韩信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安营扎寨,而且他们没有看见我军大将的旗鼓,是

不肯出兵攻打我们的先头部队的,这是因为他们怕我军到了险要的地方,遇阻后就会撤回

去。”韩信随即派遣一万人打先锋,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望见后都哗然大笑。

天刚亮的时候,韩信立出了大将的旗鼓,鼓乐喧天地开出了井隆口。赵军打开营门攻击,双

方激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和张耳便假装丢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营。河边部队大开营门放

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快速接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抛下的旗鼓,追逐韩信和

张耳。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年地后,全军即都拼死奋战,赵军尢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的

二千名骑兵突击队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

拔掉所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无法抓获韩信等人,便想退回营地,但

却见自己的营垒中遍是汉军的红旗,都惊慌失措,以为汉军已将赵王的将领全部擒获了。于

是士兵们大乱,纷纷逃跑,赵将尽管不停地斩杀逃兵,也无法婺止溃败之势。汉军随即又前

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水边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赵歌。

三、(2022•河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李崇,字继长.顿丘人也,年十四.奉用轼西夫将军.高祖初,巴氐扰动,诏崇以本将

军为荆州刺史,镇上洛。敕发陕秦二州兵送崇至治。崇辞日:“边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诏

代之,自然易帖。”乃轻将数十躺驰到上洛,宣诏绥慰,当即帖然。寻勒边戍,掠得萧疏人

者,悉令还之。两境交和,无复作草之警。

徐州降人郭陆聚党作逆,人多应之,搔扰南北。崇遣高平人卜翼州诈称犯罪,逃亡归陆,

陆纳之,以为谋主。数月,冀州斩陆送之,贼徒溃散。后车驾向讨汉阳,崇行梁州刺史。氐

杨灵珍遣弟婆罗领步骑万余,袭破武兴。诏崇率众数万讨之。崇槎山分进,出其不意,表里

以袭。崇大破之,并斩婆罗首,灵珍走奔汉中。商祖在南阳,览表大悦,日:“使朕无西顾

之忧者,李崇之功也。”世宗初,鲁阳蛮鲁北燕等聚众反叛。蛮众数万屯据形要以拒官军崇

累战破之斩北燕等徙万余户于幽并诸州世宗追赏平氐之功封魏昌县开国伯,邑五百户东荆州

蛮樊安,聚众于龙山,馋抄大号。乃以崇为都督征蛮诸军事,率步骑以讨之。连战克捷,生

擒樊安。世宗屡赐至书慰勉之,赏赐珍异。

定州流人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彼扬州。弟思安背役亡归,庆宾惧追责,乃认城外死尸。

又诬疑同军兵苏显甫、李盖等所杀。经州讼之,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狱将决竟,崇疑

而停之。密造二人非州内所识者,伪从外来,诣庆宾告曰:“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

疑其有异,便即诒问,迹其山堵。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姓解字思安。时欲送官,苦见求及。

称有兄庆宾,今住扬州相国城内,君脱矜愍,为往报告,见申委曲,家兄闻此,必重相报。”

庆宾怅然失色。此人具以报,庆宾伏引。孝昌元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一,谥日武康。

史臣日:李崇以风质英重,毅然秀立,任当将相,望高朝野,美矣。

(节选自《魏书.李崇传》)

I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乂D)

A.蛮众数万屯据/形耍以军官军/崇累战破之/斩北燕等/徙万余户于幽并诸州/世宗追赏平

氐之/功封魏昌县开国伯/邑五百户/

B.蛮众数万屯据/形要以至官军/崇累战破之/斩北燕等/徙万余户于幽并诸州/世宗追赏平

氐之功/封魏昌县开国伯/邑五百户/

C.蛮众数万/屯据形要/以军官军/崇累战破之/斩北燕等/徙万余户于幽并诸州/世宗追赏平

氐之/功封魏昌县开国/伯邑五百户/

D.蛮众致力/屯据形要似小官军/宗累战破之/斩北糜等/徒力余尸于幽并诸州/世宗追赏平

氐之功/封魏昌县开国伯/邑五百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屯据彩要”意为屯据险要之地,中间不可

断开;“平氐之功”意为平氐的功劳,“之”为结构助词,其后不要断开;“伯”为封建五

等爵位的第三等,“封”与“伯”衔接紧密,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C三项。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袭爵是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能够承袭原有爵位的一般为第一继承人,

即世子C

B.烽燧,古时遇到敌人来犯,边防人员就点燃烟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

烟叫燧。

C.僭称犹言妄称,“僭”即超越身分,冒用朝廷的名义、礼仪、器物等行事,也可用

作谦辞。

D.玺书指古代以印信封记的文书,秦后专指皇帝诏书,《魂书》云:“今更造玺书,以

代诏书。”

【解析】C项,“冒用朝廷的职权、礼仪、名义等行事“错,“僭”指地位在下的冒

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行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李崇早年受任,治边重在安民。李崇镇守上洛,刚一到任就抚慰边民,还命令沿边

部队送还掠得的萧麟平民,边境呈现一片安和景象。

B.李崇布设巧计,诛杀贼臣逆党。降者郭陆聚众叛变,李崇派卜冀州诈称犯了罪,逃

归郭陆并得到其信任,卜翼州借机斩了郭陆的头颅。

C.李崇屡立战功,多次被褒受赏。李崇平叛灵珍,斩首婆罗,高祖赏功封爵:斩杀北

燕,生擒樊安,也宗慰勉褒扬,赏赐人量珍品异宝。

D.李崇善于决断,判案重在理据。庆宾假称弟被苏显甫等杀害,苏等不胜拷打屈招。

李崇生疑,密遣人打探,最终真相大白,庆宾服罪。

【解析】C项,“高祖赏功封爵”和“世宗慰勉褒扬”错,应将“赏功封许”和“慰

勉褒扬”互换。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崇遣高平人卜冀州诈称犯罪,逃亡归陆,陆纳之,以为谋主。(4分)

译文:李崇派高平人卜冀州诈称犯罪,逃到郭陆处,郭陆收留卜冀州,让他做出谋划策

的人。

(2)高祖在南阳,览表大悦,曰:“使朕无西顾之忧者,李崇之功也。”(4分)

译文:高祖在南阳,看到衣章很是高兴,说:“使我没有了来自西方的忧虑,是李崇的

功劳。”

【解析】第⑴逊得分点:“归”,归附;“纳”,收留;“以为”,让……做……:

文意1分。第(2)题得分点:“表”,奏表:“悦”,高兴:“西顾之忧”,来自西方的忧患;

文意1分。

15.文末史臣评李崇“风质英重”,请结合文本第一段进行说明。(3分)

答:“风质英术”是说李崇风度气质英明稳而。高祖时.,李崇镇守上洛。朝廷命令陕、

秦二州派兵护送李崇到任,但李崇仅率数十骑兵轻装急驰到上洛,宜读诏令慰问边民,表现

出李崇稳重、英明的风度。(释义1分,举例2分)

【解析】“风质其中”即风度气质英明稳市.再结合文区第一段进行说明即可C

【参考译文】

李崇,字继长,是顿丘人,年十四,承袭爵位为镇西大将军。高祖初年,巴氐扰乱不安,

诏令李崇以本将军任荆州刺史,镇守上洛。命令陕、秦二州派兵送李崇到任。李崇上表推辞

说:“边民失和,本是怨恨刺史,臣奉诏代任,边民自然容易安定。”于是率数十骑兵较装

急驰到上洛,宣读诏令慰问边民,巴氐当即安定。随后命令沿边部队,凡掠得萧畸一方的平

民,都要送还。两境安和,不再有战争警报。

徐州归降者郭陆聚众叛变,百姓多响应,郭陆等骁扰南北。李崇派高平人卜冀州诈称犯

了罪,逃到郭陆处,郭陆收留卜翼州,并让他给自己出谋献策。数月后,卜翼州斩郭陆头颅

送给李崇,其众渍散。后来皇上南讨汉阳,李崇代理梁州刺史。氐帅杨灵珍派弟弟婆罗率步

兵粘兵一万多人,袭击攻破武兴。诏令李崇率众数万讨伐叛军。李崇劈山开路,分兵进军,

出其不意,内外袭击。李崇大败敌军,并斩婆罗首级,灵珍逃至汉中。高祖在南阳,看到奏

表很是高兴,说:“使我没有了来自西方的忧虑,是李崇的功劳。”世宗初年,鲁阳蛮人鲁

北燕等聚众反叛。蛮兵数万人,屯据险要,以抗拒官兵。李崇多次作战击败叛军,斩杀北燕

等人,迁徙一万多户蛮民到幽、并各州。世宗追赏李崇平氐的功劳,加封魏昌县开国伯,食

邑五百户。东刑州的蜜舛樊安,在龙山聚众,偕称皇帝。就任命李崇为都督征蛮诸军事,率

步兵驻兵讨伐樊安。李崇连续取胜,生捻樊安。世宗多次下诏书慰问勉励李崇,赏给李崇珍

品异宝。

定州的流民解庆宾兄弟,因事获罪都流放扬州。弟思安逃役潜回故乡,庆宾怕受责罚,

于是认城外死尸。庆宾又谎说怀疑患弟是被同军士兵苏显甫、李盖等人杀死。经过州里诉讼,

二人不胜拷打,各自招认。案件将判决完毕,李崇怀疑而令停止。密派本州人不认识的二人,

假称由外地来,去见庆宾说:“近日有一人路过投宿,夜晚交谈,怀疑他不是平民,于是追

问,推究他的来由。他才说是流配兵士避役逃走,姓解字思安。当时想送他见官,他苦求不

已,说有兄叫庆宾,现住扬州相国城内。你如哀怜我,为我前去告之,说出其中原因,家兄

得知,一定厚报。”庆宾怅惘变色。此人将经过报告,庆宾招供服罪。孝昌元年在任内去世,

当年七十一岁,谥号为武康。

史臣日:季崇风度气质英明稳重,毅然疥立,任职将相,声望高过朝野的人,美啊。

四、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董件舒以贤良芍冬焉。

制日: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事欷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民不暇食,

而宇内亦治。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令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

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体德未始云获也。故详延特起之士,庶几乎!

今子大夫待诏百有馀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而不同,考之于今而难行,毋乃辛于文

系而不得塔与?各悉对,毋讳,可,明其指略。

仲舒对日:臣闻挖受命.以天下为忧.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众圣辅货.教化

大行。尧禅虞舜,舜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

治。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矣”,此之谓也。至于殷纣,杀戮贤知,残贼百姓。文

王顺天理物,师用贤圣。当此之时,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文王悼痛而欲安之,

是以日戾而不暇食也。由此现之•帝王之条贯同,然而劳逸异者.所遇之时异也。孔子曰“《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此之谓也。

陛下夙寤良兴,忧劳万民,而务以求贤,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

也。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髻优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工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

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直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

则英俊宜可得矣。

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

未久,不害为辅佐。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崂,未

得其其。臣愚以为使诸列侯、?十不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

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

得而官使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

肖异处矣。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

休德未始云获也

B.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忠极神/功烈

休德未始云获也

C.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

休德未始云获也

D.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里问勤/劳恤孤独〃W思极神/功烈

休德未始云获也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现在我亲自耕种农田为农民作榜样,鼓励百姓孝敬父母,

友爱兄弟,尊敬有德行的人,并且派出很多使者,去慰问劳苦人家,救济没有父母、没有于

女的孤独的人,一切办法都想到了,但并没有收到大的成效和美好的德行。“以为农先”是

为农民作榜样,中间不能断开;“孝弟”是“劝”的宾语,应在“劝”前断开,排除A、Bo

“能盖相望”指使者被派去的很多,络绎不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对策,自汉兴起的一种取士考试形式,将问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间而作对答。

B.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事务。多指统治者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

C.有司.古代官吏各有专司,专司其事的各级各部门后史称“有司”.文中特指汉武

帝。

D.二千石,汉代官秩,郡守俸禄为二干石,即月俸百二十解,世因称郡守为“二干石”。

【解析】C项,“文中挣指汉武帝”错误。文中指主管官吏,不是指汉武帝。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武帝勤勉政事,渴望建立丰功伟业,但未能如愿,故而诏令贤良文学之士对策,希

望他们畅所欲言,阐明意旨和方略。

B.董仲舒认为帝王治理天下,有的非常劳苦,有的却十分安逸,是因为他们对太平景

象的认识不同,没有谁可做到尽善尽美。

C.汉武帝登基的时候,官吏们可以依靠职龄得到升迁。董仲舒认为这种官员任用制度

存在着弊端,无法得到真正的贤才。

D.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援古证今,正反对比,比喻说理,有的放矢,所提出的

治国方略切中时弊,条理十分清晰。

【解析】B项,“是因为他们对太平景象的认识不同”错,依据“然而劳逸异者,所

遇之时异也”可知,君王忧劳或安逸的原因,是所遭逢的时代不一样。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4分)

译文:帝王治理天下的方法,难道不是事理相通、脉络连出的吗?为什么安逸和辛劳差

别这样大呢?

(2)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戾而不暇食也。(4分)

译文:周文王痛心想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因此整天忙存U头偏西还没时间吃饭。

【解析】⑴“道”,方法:“同条共贯”,事理相通、尿络连贯:“殊”,差别大:

每点1分,文意1分。⑵“悼痛”,痛心;“日戾”,日头偏西;“不暇”,来不及,没有

闲暇;每点1分,文意1分。

20.文中董仲舒向武帝阐明了哪些治国方略?请简要概括。(3分)

答:①保持忧天下、求贤圣之心:②兴太学,聘明师,充分发挥贤士之才能:③革新选

拔制度,不以做官时间,而以贤能选拔官吏。

【参考译文】

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之士先后一百多仁,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

的策问。

策问说:听说虞舜的时候,虞舜常常在宫殿的走廊里散步,每天不做什么,可是天下太

平。周文王整天忙到日头偏西,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天下也很太平。帝王治理的方法,难

道不是事理相通、脉络连贯的吗?为什么安逸和辛劳差别这样大呢?现在我亲自耕种农田为

农民作榜样,鼓励百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有德行的人,并且派出很多使者,去慰问

劳苦人家,救济没有父母、没有子女的瓠独的人.一切办法都想到了.但并没有收到大的成

效和美好的德行。所以我广泛地邀请了特别杰出的士人来请教,目的也许可以达到吧!现在

大夫们等待诏命的有一百多人,有的谈论当今的事情却不切实际,用古代历史来印证不相符

合,用现在的情况来考察又难于实行,难道是因为受到文吏法令的牵累而不能任意发挥吗?

每个人都可以尽意对答,不要害怕主管官吏,阐明你们的意旨和方略。

董仲舒对炎说:臣听说尧承受了天命,担忧天下不容易治理,一定要寻求有贤德圣明之

人,所以得到舜、禹、后稷。众多圣明的人来帮助他提高德行,于是礼乐教化大力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