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要点:(1)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2)固、液、气特征表:状态形状体积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液态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4)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二、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要点诠释:(1)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要吸热。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要放热。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如:冰、海波、各种金属。(2)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沥青。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5.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要点:(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要点:
(1)六种物态变化:(2)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凝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都没有经过液态。五、水循环1.然界中的水循环:一部分雨、雪、冰雹、露、雾和霜吸热后发生汽化或升华,成为水蒸气;另一部分汇入河流、湖泊、大海,或者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然后经过蒸发重新散发到空气中。这样水在自然界中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2.珍贵的水资源: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水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①生活用水;②农业用水;③工业用水;④水上航运;⑤水产养殖;⑥水力发电,三峡工程。3.保护水资源:①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效率。②农业喷灌,节约用水。③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各种污染。④海水淡化。要点:(1)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2)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时练习【练习1】.(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以下有关物体温度的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B.喝起来感觉到凉的水温约为C.冰箱冷冻室内“冻豆腐”的温度约为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答案】A【解析】A.人的正常口腔温度为37摄氏度,36.5摄氏度接近37摄氏度,符合实际,故A符合题意;B.喝起来感觉凉的水温应低于人的正常体温,低于37摄氏度,故B不符合题意;C.冻豆腐已经结冰,则温度低于0摄氏度,故C不符合题意;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较高,约为500摄氏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练习2】.(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严冬天气,冰冻的衣服变干B.“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之“穿裙子”C.寒冬时节房檐上冰挂的形成D.清晨林中弥漫白雾【答案】A【解析】A.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升华为水蒸气,此过程吸热,故A符合题意;B.“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之“穿裙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壁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此过程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房檐上的冰挂是水凝固为冰,此过程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练习3】.(2022秋·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中)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答案】C【解析】A.不是魔术,是一种科学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B.火焰的温度不一定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C.点燃手帕上的酒精,酒精燃烧释热,使部分酒精挥发(吸收了燃烧释放的部分热量),并且水汽化带走部分热量,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D.棉布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练习4】.(2022秋·江苏淮安·八年级洪泽外国语中学校考期中)冬季,人们在呼吸时会产生“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原因和下列现象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青草凝露C.秋天,天降白霜D.冬天,河面冰封【答案】B【解析】寒冷的冬天,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所以,“白气”形成的原因是液化。A.春天,冰雪消融,冰雪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与“白气”的形成原因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与“白气”的形成原因相同,故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与“白气”的形成原因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河面冰封,是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与“白气”的形成原因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练习5】.(2022秋·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答案】D【解析】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的示数和液体的温度相同再读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否则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读数时,如果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会造出测量值偏大或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练习6】.(2022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小琴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上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答案】D【解析】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出热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练习7】.(2022秋·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中)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吸热、放热在甲、乙、丙三种状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状态依次为()
A.固液气 B.液气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答案】B【解析】自然界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由图知:乙到丙放热,则丙到乙吸热;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由物态变化的三个吸热过程可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丙到甲为熔化过程,甲到乙为汽化过程,乙到丙为凝华过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练习8】.(2022秋·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是连云港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雪的形成过程会吸收热量C.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零下1摄氏度”【答案】D【解析】A.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会放出热量,故B错误;C.由图可知,全天最高气温是3℃,高于2℃,故C错误;D.预报的最低气温是-1℃,读作负1摄氏度或零下1摄氏度,故D正确。故选D。【练习9】.(2021秋·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中)生活中常把一碗汤放在大锅内的水中加热,碗与锅底和锅边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C.稍后沸腾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答案】D【解析】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汤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汤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汤不会沸腾,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练习10】.(2023春·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没有沸腾之前不会汽化B.水烧开后纸盒仍不会烧着,是因为湿纸不易燃烧C.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D.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仍需要吸热【答案】D【解析】A.在任意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水没有沸腾之前会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故A错误;B.水烧开后纸盒仍不会烧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故B错误;C.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的“白气”是锅中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D.液体沸腾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沸腾特点是:温度不变。所以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仍需要吸热,故D正确。故选D。【练习11】.(2022秋·江苏徐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液泡应该和试管底接触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答案】B【解析】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液泡全部浸入物质中,不能和试管底接触,故A错误;B.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状态和温度会发生变化,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且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故B正确;C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CD错误。故选B。【练习12】.(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固态氮固态氧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熔点/℃﹣210﹣218﹣117﹣39物质液态氮液态氧液态酒精液态水银沸点/℃﹣196﹣18378357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200℃的氮和氧置于常温中,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117℃的酒精吸热,温度一定上升D.寒冷的北方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水银的熔点比较低【答案】B【解析】A.氮的熔点是﹣210℃,沸点是﹣196℃,﹣190℃高于氮的沸点,所以是气体,故A错误;B.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故B正确;C.﹣117℃的酒精的熔点,如果酒精是晶体的话,此时的酒精吸热,温度不一定会上升,故C错误;D.寒冷的北方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水银的熔点比较高,在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时,就没法用了,故D错误。故选B。【练习13】.(2022秋·江苏徐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解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降温和压缩体积。所以氯乙烷的装瓶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2][3]液态的氯乙烷沸点很低,在皮肤表面会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热。【练习14】.(2022秋·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体温计(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一位护士正确给小华测完体温后忘甩了,又接着给小明、小刚测,三人测量结果分别为38.5℃、38.5℃、39℃,则(选填“小华”、“小明”或“小刚”)可能没有发烧。
【答案】37.8可以热胀冷缩小明【解析】[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示数为37.8℃。[2]体温计玻璃瓶上方有一个又弯又细的缩口,缩口上方玻璃管中的水银不会自己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4]护士正确给小华测完体温为38.5℃后忘甩了,又接着给小明、小刚测,已知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8.5℃,说明小明的体温可能恰好是38.5℃,也可能低于38.5℃,则小明可能没有发烧;测得小刚的体温为39℃,比小华体温高,说明测得小刚的体温是准确的,小刚发烧了。【练习15】.(2021秋·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云层中的水蒸气很快成小冰粒,冰粒不断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成水从而实现降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解析】[1][2][3]根据人工降雨的知识可知,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进入云层很快由固态升华成气态,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云层中的水蒸气很快凝华成固态的小冰粒,冰粒不断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从而实现降雨。【练习16】.(2022秋·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完整: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的凝固图像(在标准大气压下)。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凝固过程用了分钟,这种物质固态名称叫,液态名称叫。
【答案】0℃6冰水【解析】[1][2]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BC段持续放热,但温度不变,所以BC段表示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对应的温度即是凝固点,为0℃;该物质从第6min开始凝固,到第12min凝固完,凝固过程用了6min。[3][4]不同的物质凝固点一般不同。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该物质的凝固点为0℃,所以该物质的液态名称是水,水凝固变为冰,即该物质的固态名称叫冰。一、单选题1.(2023秋·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冻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容器中的()A.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B.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C.水和冰的量都不变D.水的量变少,冰的量变多【答案】D【解析】当-12℃的冰和0℃的水接触后,由于二者之间存在温度差,将发生热传递,热量将从高温的水传给低温的冰,0℃水放出热量后将发生凝固变成冰,而-12℃的冰吸热后温度升高,但到达熔点后由于无法继续吸热也不会熔化。所以容器中的水逐渐变成冰,水逐渐减少,冰逐渐增多。故选D。2.(2023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D.湖南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答案】A【解析】A.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食物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食物熟的越快,故A错误,符合题意;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季室内温度较高,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3·江苏盐城·统考三模)小明打开电冰箱门时,看到电冰箱的内壁结了一层“白箱”,形成“白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凝华 C.液化 D.升华【答案】B【解析】冰箱中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箱内壁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2023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答案】D【解析】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是减小了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不断补充水,不会加快水分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故选D。5.(2023·江苏南京·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校考三模)图甲为探究蜡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碘的熔点113.5℃。两个实验中,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蜡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B.两个实验中的物态变化过程都需要吸热C.两个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主要都是为了控制温度D.两个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主要都是为了受热均匀【答案】B【解析】A.固态的碘受热容易升华,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没有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A错误;B.蜡受热要熔化,碘受热要升华,熔化和升华都吸热,故B正确;CD.使用水浴法对蜡加热目的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防止碘熔化,故CD错误;故选B。6.(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第7min时是固液共存态 B.甲在ab段温度不变,不吸热C.甲属于非晶体,乙属于晶体 D.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答案】A【解析】ABC.由图可知,在4~8min甲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甲是晶体,乙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甲在第7min时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甲在ab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A正确,BC错误;D.从图可以看出,乙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7.(2022秋·江苏泰州·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是,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某人实际体温是,用该测量工具来测量,示数为。
【答案】体温计热胀冷缩39【解析】[1]由图得,测量工具上的单位为温度单位℃,且该测量仪器上有卡口,说明该测量工具是体温计。[2]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是热胀冷缩。[3]体温计受热膨胀,受冷不会自动回缩,由图得,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8.5℃,某人实际体温是39℃,用该测量工具来测量,示数为39℃。8.(2022秋·江苏宿迁·八年级沭阳县怀文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B处(填“<”、“=”或“>”)。
【答案】气体>【解析】(1)[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烧瓶中所装的是气体,弯管中液柱的移动是瓶中气体的热胀冷缩引起的,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A处的温度高于B处的温度。9.(2022秋·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是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做物态变化实验时的情景。把干冰放在敞口的容器中,会发现在周围出现大量“白雾”,“白雾”是由经过(填物态变化)而来的;把干冰放入试管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乙),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气球中的气体是干冰(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答案】水蒸气液化升华【解析】[1][2]把干冰放在敞口的容器中,干冰迅速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雾,故白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因此“白雾”是由水蒸气经过液化而来的。[3]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气态的二氧化碳充满整个气球,所以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10.(2023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答案】吸收液化【解析】[1]路基温度上升,液氨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2]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放热液化成液氨沉入棒底。11.(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某物质的凝固图像,可知其凝固过程经历了min,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态,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答案】10固变大【解析】[1][2]由图甲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凝固点为-2℃,到20min结束,可知其凝固过程经历了10min,所以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水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12.(2022秋·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小宣在探究某个温度计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依据公式T=at+b,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度T与温度t的关系T=。t/℃556065707580T/℃485256606468小宣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刻度是均匀的。把不准确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为4℃。当实际温度为42℃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值。则温度为℃时,它的示数为80℃。【答案】T=0.8t+4℃82【解析】[1]当t=55℃,T=48℃时,则48℃=a×55℃+b①当t=60℃,T=52℃时,则52℃=a×60℃+b②由①和②得到a=0.8,b=4℃温度T与温度t的关系T=0.8t+4℃[2]因为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所以温度计每增加相同的示数时,实际温度的增加也是相同的。t表示任意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T表示这时的实际温度,根据题意可知,当t=0℃时,T不可能也是0℃,T和t的关系在形式上应为T=at+b①由于t1=4℃时,T1=2℃;t2=42℃时,T1=42℃,把这两组数据分别代入①式得到4℃×a+b=2℃②42℃×a+b=42℃③由②和③得到,所以T和t的关系为把t=80℃代入上式得三、作图题13.(2022秋·江苏苏州·八年级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校考期中)用温度计测得甲液体的温度是8℃,乙液体的温度是6℃,请你在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上分别画出水银柱应达到的位置,并将水银柱用铅笔涂黑。【答案】【解析】图甲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0℃在温度计右侧,温度计示数从右到左逐渐增大,甲液体的温度是8℃,液面位置应在零刻度线的左侧第8格处;图乙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乙液体的温度是6℃,液面位置应在零刻度线的右侧第6格处。如图所示:14.(2021秋·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所示,画出水中的气泡在沸腾时的特点(至少画两个气泡)【答案】【解析】水中在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处破裂,如下图所示:15.(2022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下表为小明记录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请在坐标中画出冰熔化图像。时间/min00.511.522.533.544.5温度/℃-4-200000123【答案】【解析】将表中的数据对应的点在坐标轴中描出来,然后连线得到冰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四、实验题16.(2022秋·江苏徐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实验。
(1)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加热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2)如图丙所示,是小明在实验过程中的情景。请你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之处:;(3)小华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丁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水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为、,则(选填“>”、“<”或“=”)。【答案】92℃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98℃不变<【解析】(1)[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2℃,则此时水的温度是92℃。(2)[2]小明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这样会导致读数偏大。(3)[3][4]由图丁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8℃后,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5]由图像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相同,水的温度从90℃升高至98℃所用的时间a小于b,故两次实验所用的水的质量ma<mb。17.(2022秋·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4)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态;图像中DE段物体处于状态。【答案】受热均匀吸收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固液共存沸腾【解析】(1)[1]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属于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2)[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试管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3)[3][4]由图乙可知,在BC段是熔化过程,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4)[5][6]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因此处于固液共存态;图象中DE段吸热,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18.(2023秋·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的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3691215凝固点/℃0-2-4-6-8-11盐水浓度/%182124273036凝固点/℃-15-18-17-1.8-0.40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答案】盐水凝固点低于先降低后升高不准确浓度在21%~24%之间的盐水凝固点可能低于-18℃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解析】(1)[1]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会超出它的量程无法测量,所以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2]分析图像可知,小明所测盐水在-4℃时温度保持不变,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3)[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在盐水浓度大于21%后又逐渐升高。(4)[4][5]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盐水浓度在21%到24%之间还有22%、22.5%、23%等等,根据表中数据趋势看,先降低后升高,但是无法确认凝固点的最低点所对应的在21%到24%之间的盐水浓度,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5)[6]冰的熔点是0℃,盐水冰的熔点可能低于0℃,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的熔点可低到-18℃,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19.(2022秋·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中)我们都做过“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从等时记录的温度数据可知,水的升温特点是(外界条件相同):A、温度改变是低慢高快;B、温度改变是低快高慢;C、温度的改变是快慢一样。(1)在以上三种说法中,你认为说法正确,其道理是。
(2)图甲和图乙分别是甲、乙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组(选填“甲”或“乙”),他们犯的错误是:;(3)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选填“前”或“后”)时出现的情景;(4)当温度接近90℃时,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由此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选填“是”或“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85878992949697989898(5)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为是水的不同;(6)通过分析图象丁,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小明烧水时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如图2所示,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水珠/水蒸气)。仔细观察发现:靠近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是由于在壶嘴附近温度较,水蒸气仍然保持气体状态肉眼看不见。离开壶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与包工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商品房购销合同中的违约责任问题
- 增强客户体验的管理方针计划
- 人力中介合同标准文本
- 会计实习报告4篇
- 急诊医学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计划
- 2025年版影视剧导演聘用合同
- 2025企业间的借款合同范本
- 营销策略升级的年度计划
- 会议宣传合同标准文本
- 【课件】第10课+传承与创新-以古为新近现代绘画艺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6.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监理措施
- 建筑结构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2024年
- 早产儿视网膜病预防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 2024无人驾驶仿真技术
- 电动托盘车安全培训
- 2024年安徽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游泳救生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和语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六套)
- 陶艺课程课件
-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汇报
- ACOG“妊娠期神经急症临床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