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末检测卷(附参考答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末检测卷(附参考答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末检测卷(附参考答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末检测卷(附参考答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末检测卷(附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末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2.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听到上课铃响同学们都走进教室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3.如图,超声波测速仪A,向远离自己而去的汽车B发出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第一个脉冲2.2s后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3.0s后收到反射信号(声速: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347m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357mC.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4.9sD.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5.3s4.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被称作“隐形杀手”。下列措施中,属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居住区周边植树种草 B.晚上八点到早上七点,工地禁止施工C.高架桥增设隔音板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人员佩戴防噪耳罩5.某声音测试仪器的产品参数如表所示,该仪器在相同距离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强弱等级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产品型号G168升级版备注测量范围20~135dB声音强弱等级的显示测量精度±1.5dB频率响应27.5~8.5kHz产品能工作的频率A.甲声音的音调一定较高B.乙声音的响度更大C.声源发出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发出乙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较多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气体均可以发声,固体不能发声B.如果声音响度够大,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呐系统工作时是利用次声波实现定位的D.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7.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震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大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听不同乐器弹奏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水杯的大小和材质均不同,小凯用木筷敲击杯子,监测器在相同距离处测得,甲、乙两杯子所发声音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频率f/Hz声音强弱等级/dB甲40050乙60030A.乙杯发声时音调较低 B.甲杯发声时响度较小C.甲杯发声时振幅较大 D.甲、乙两杯发声时的音色相同9.随着城市发展,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在逐渐深入。下列控制噪声途径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B.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的C.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D.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10.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相同 B.乙、丙的响度不同C.甲、丁的音色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二、填空题11.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高”是指。12.人们彼此交谈的声音是靠声带产生的,谈话声是通过传到对方耳朵中。13.如图,8个相同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往瓶中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是因为瓶中(选填“空气柱”“水”“瓶身”)发生振动,最右边发出的是音(选填“1、2、3、4、5、6、7”)。14.把眼镜放在超声清洗机内可以清洗干净,说明超声波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清洗过程中听到的微弱的“滋滋”声(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15.初中阶段学生一般要经历“变声期“,导致男生发声比女生低沉,变声期结束后:男生的声带厚而长,女生的声带薄而短。这就是导致男生说话时声带振动(振幅/频率)(小于/等于/大于)女生。三、实验题16.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便于观察;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距音叉远近不同的人听到声音大小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与有关,也与有关;(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填“高”或“低”);(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选填“高”或“低”)。17.用尺子来探究乐音的特性时,小蒋同学做了以下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1)本实验中听到的声音应该是______(选填“A”或“B”);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四、计算题18.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轿车遥对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1)若汽车是停在公路旁时鸣的笛,此时车离高山有多远?(2)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正匀速驶向高山时鸣笛,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行驶了多远?车距离高山多远?19.如图所示,是一辆装有超声波测速装置的警车。它停在平直的公路边执勤时,匀速向警车驶来一辆汽车,当汽车距警车365m时,测速仪向其发出一个超声信号,2s后收到汽车的回波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1)求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警车与汽车的距离;(2)求汽车的速度;(3)当警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在平直的公路上执勤时,发现有一辆卡车停在路边的同时向该卡车发出一个超声信号,0.5s后收到卡车的回波信号。求警车发现卡车时与卡车的距离。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CBCDCCDA1.B【详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由此可知“宫、商、角、徵、羽”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听到上课铃响同学们都走进教室,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3.C【详解】A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路程为故AB错误;CD.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所用时间为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故C正确,D错误。故选C。4.B【详解】A.在居民区周围植树种草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晚上八点到早上七点,工地禁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高架桥增设隔音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人员佩戴防噪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B。5.C【详解】AD.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图上反映的是声音的强弱等级,因此不能确定甲乙的振动频率和音调的高低,故AD错误;BC.由图可知甲的声音强弱等级高于乙,因此甲的响度更大,则声源发出甲声音时振动的振幅大,故B错误,C正确。故选C。6.D【详解】A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振动发声,真空不能传声,与响度无关,如果声音响度够大,也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B错误;C.声呐系统工作时是利用超声波实现定位的,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D.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7.C【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震耳欲聋是说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听不同乐器弹奏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详解】A.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单位用Hz表示,由表格数据可知,乙的频率值600Hz高于甲的频率400Hz,故甲与乙相比,乙的音调高,故A错误;B.响度是声音的大小,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分贝值50dB高于乙的30dB,则甲和乙相比,甲的响度更大,故B错误;C.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监测器在相同距离处测得,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和乙相比,甲的响度更大,则甲的振幅大,故C正确;D.甲、乙两个水杯材质不同,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9.D【详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即在声源处减小噪声,故A错误;B.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的,故B错误;C.安装噪声检测器只能检测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D.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10.A【详解】AC.由甲乙波形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两声音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波的形状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A正确,C错误;B.乙丙波形图中,振动的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B错误;D.丙丁波形图中,两声波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11.音调响度【详解】[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2]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12.振动空气【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谈话声通过空气的传播传递到对方耳朵里。13.空气柱7【详解】[1][2]往瓶中吹气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内的空气,瓶中盛水越多,瓶中水的质量越大,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因此最右边发出的是高音7。14.能量不是【详解】[1]超声清洗机清洗眼镜时,清洁器利用超声波使眼镜的污物层被剥离,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因此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滋滋”的声音不是超声波。15.频率小于【详解】[1][2]在变声期,男生的声带厚而长,女生的声带薄而短,因此男生发声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女生低,声音的音调比女生低。16.(1)振动将音叉微小振动放大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2)真空不能传声(3)低(4)快高【详解】(1)[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甲图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4]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距音叉远近不同的人听到声音大小不同,响度大小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进一步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没有空气,不能听到声音,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3)丙图中,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此时钢尺的振动频率变小,声音的音调变低。(4)[1][2]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17.(1)A(2)慢低(3)响度【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A。(2)[1][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所以振动越慢,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少,振动的频率越小,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