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2 2 《红烛》《致云雀》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2 2 《红烛》《致云雀》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2 2 《红烛》《致云雀》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2 2 《红烛》《致云雀》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烛》《致云雀》一、文本细读,多读勤思文本细读是一个耗时费力的差事,你要反复素读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对文章的文脉梳理、关键句、关键词、手法赏析等都要细腻解读,反思思考。二、速读诗歌、梳理文脉《红烛》第1节:赞美红烛之“红”;第2-4节:“燃烧”是上苍赋予红烛的使命;第5-8节:“流泪”是红烛急于奉献的体现;第9节:劝勉红烛“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致云雀》第1-3节:描绘云雀的形象,惊喜中充满歌颂;第4-12节:赞颂云雀的歌唱(歌声美妙、带给人的感受);第13-18节:云雀歌声美妙的根源(欢乐的原因、人类歌声无法相比);第19-21节:表达诗人的愿望和抱负。三、细品诗歌、深入解读1.《红烛》中诗歌以问句为线索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明确:三问。第1节为第一问——诗人的心可是一样的颜色(红)?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燃烧?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全诗紧扣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三问形成三个逐渐推进的抒情层次。“红”突出其赤诚、“燃烧”突出其奉献精神,“流泪”突出悲剧命运,有强烈的担当、创造、实干、耕耘精神。在问答中酣畅淋漓,将抒情层层推进至高潮。2.《红烛》中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请用曲线图梳理。赞叹“红”(扬)——困惑燃烧(抑)——振奋作用(扬)——追问伤心流泪(抑)——欣喜功绩(扬)——体悟哲理(抑)——赞颂精神(扬),四扬三抑彰显情绪起落,体现作者那种为祖国献身而热血沸腾的怦然心动。3.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明确:“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也是全诗的线索。整首诗歌是作者和红烛的内心交流,以开篇红烛的“红”和作者的“心”为交融的开始,紧扣诗句中的“灰”与“泪”展开抒情内容。赞颂的红烛的奉献和献身精神和诗句紧密契合。4.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设问:第2节诗人在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设问:第6节,自问自答,在矛盾、痛苦和挣扎发出“又何苦伤心流泪?”,但原来是内心拯救百姓的急迫,被黑暗丑恶势力阻挠时的痛哭流涕。比喻:第2节诗人将蜡比作躯体,将火比作灵魂。反复:第3节说“不误,不误”,否定语气更加强烈。对比:第2、3节“一误再误”“不误,不误”,一反一正对比之间,包含作者的顿悟和对红烛的敬仰。拟人:揭示矛盾现象的过程,包含着同情和惊疑。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曾国藩的名句。人人唯有先想着努力耕耘好现在,才会在未来获得收获。否则,只是空想而已。5.诗句中哪些字你认为用得生动、精妙?第1节“吐”字有什么妙处?明确:吐,从口中而出,既符合红烛火焰的特征,又展现诗人不吐不快的直爽率真和赤诚展现得一览无余。四、课外拓展《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韵脚)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韵脚)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韵脚)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韵脚)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韵脚)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韵脚)图片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韵脚)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