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_第1页
高考文言文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_第2页
高考文言文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_第3页
高考文言文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_第4页
高考文言文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精准翻译语句(二)一扣准语

境,落实“分点”

2023-02-0706:21・老谢语文堂

活动一准确判断得分点

一个句子,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准确,只有这样,才

能保证不失分。为此,翻译时应首先根据这句话的分值圈出你认为

是得分点的词,力图首先把这些词翻译准确。也就是说,命题人认

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因

此,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然后字字落实,

自然会增加翻译的准确率。

请先审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的得分点,然后翻译该句,并思考如何

判断出得分点。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

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用,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勒

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无何,姑钱恭人

婴疾且亟,则尽斥晕耳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

外大母亦绝瞰。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

而语及辄涕。

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

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

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

若此。(节选自明・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肇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

问遐近。

得分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

译文:

(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

美乎!

得分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

中圈出)

译文:

答案(1)关键实词:婴、斥、颦珥、俾。关键虚词:无何、无。

译文: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目.口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

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⑵关键实词:识、绝、食。特殊句式:不亦……乎(表示反问的固

定句式)。

译文: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旦子孙的其他念想,

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参考译文

太夫人姓赵,她的祖先是江陵人,景泰年间迁徙到公安,于是

入籍定居,传到第四代是处士赵文深。赠号为中宪的东谷公与处士

同住在一个里巷,平素交情很好,因此了解太夫人勘俭谨慎的品行,

说:“这才真应该是我家的儿媳。”于是让方伯公下聘礼提亲。不

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

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后来钱恭人不能进食,

外祖母也不进食。钱恭人最终卧床不起,而太夫人哀痛悲伤的程度

就可想而知了。即使到了现在,时隔五十余年,她一说起这件事仍

会流泪。

(太夫人)平口常对几个孩子说:“你们的父亲积累多年的俸禄,

逐渐扩展了一些田产房舍,但不能都给你们,而是要用它们赡养族

人,也是要感念祖辈父辈的余荫,不能独自享有。你们要把这个意

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

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她平时一些识大义的话大都像

这样。

锁定得分点的方法主要有:

(1)从文言知识点看,实词主要放在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

词及疑难词上;虚词主要放在高考常考的18个虚词上,尤其是高频

虚词以、之、其、为、乃等;特殊句式主要放在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上。

(2)从命题人角度看,主要在二个层面设得分点:字词层面,关

键实词、虚词;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语意层面,

语意通顺,语气一致。

(3)从答题者角度看,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可能就是采分点。

文言实词是最重要的得分点。判断实词为得分点的办法有:所

谓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从

考查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及次常用实词(课本中出现过的)是

关键实词。从特殊性上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亲

信”)可能是关键实词;用本义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关键实词;

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等)可能是关犍实词,如“累其心”中的“累”;还有,需

临场推断的多义词及疑难词语也可能是关键实词。

活动二精准落实得分点

一、精准翻译关键实词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体会如何精准翻译重

要实词。

1.(2021•新高考I)上患吏多受脉,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

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上悦。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

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上患更多受冰,密使左右试赂之。

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答案(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

员进行试探。(得分点:患、密,句意通顺)

(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

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为忠臣。(得分点:恶、乐,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

行试探。有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

矩劝谏说:“当官的接受贿赂,犯的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

人送贿赂给他,他才接受,这是陷害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

所说的‘用道德加以引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太宗听了很高

兴。

臣司马光说: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C裴矩在

隋朝是佞臣而在唐朝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厌恶听

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

臣就会变为忠臣。

2.(2020•新高考H)海瑞,字汝贤,琼山人。帝屡欲召用瑞,执政

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

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

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藏,有寒士所

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

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译文:

⑵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译文:

答案(1)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

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耍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

(2)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在两岸送行,泗

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解析⑴“偷惰”,偷安怠惰;“矫”,矫正,纠正;“陈”,列,

意为演奏;“杖”,权责。(2)“罢市”,古今异义词,这里指集市

停止买卖以表示哀悼;“丧”,灵柩;“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

词,穿戴白色衣帽;“酎”,洒酒祭奠。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神宗数次想召用海瑞,但被执政的大

臣暗地里阻止了,只当了南京右都御史。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

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

太祖法规对他杖责。官员们惶恐不安,多对此叫苦不迭。……万历

十五年,海瑞死在南京任上。海瑞没有儿子。去世之时,佥都御史

王用汲前来探视,见他房中只有葛布做的帐子和空箱笼,过着一般

寒士都不能忍受的生活。因而感动得流了泪,出面凑钱作为殓棺之

用。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在两岸送行,

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1.古今异义词:区别、析分。

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翻译时

要把它的古今义区别开来,并且置换成现代汉语,千万不要以今释

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

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拆分开来当成两个词翻译。当

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是“异义”的,

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

处理,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

2.多义实词:语境确定。

多义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

合。因此,要学会利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

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

的义项。如“爱”,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

“坐”,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何时作“治理”,

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

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

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

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

3.活用实词:注意译法。

要按照它固有的格式翻译。

①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

“像……””用……””在……”。

②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

出中心语。

③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

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

④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

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当然,有的词可以用一个与“认

为……”或"以……为……”意思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⑤使动用法要按照“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与意动用

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与“使(让)……怎样”意思差不多的

动词翻译]

4.特殊实词:穷则思变。

所谓特殊实词,主要是通假字和偏义复词。这两类词在考试中

不常出现,一旦出现,总有其特征可寻。翻译时,如果按照该字的

一般意思翻译实在翻译不通,就要变通思考它是否为通假字,而要

找出其“通”的是何字,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似字上考虑。

找出本字后再翻译,如果觉得这样翻译很合乎语境,那就说明你译

对了这个“分点”。

偏义复词一般由两个相反相对或相近的语素(字)组成,当你按

惯常逐字翻译后,总觉得别扭,发现与语境很“船酷”,就要变通

思考它们是否为偏义复词。而当舍去一字不译只译另一字时,觉得

很顺畅,那就说明你判断准确并翻译到位了。当然,判断是否为偏

义复词,需要较敏锐的语境把握能力。

对于疑难实词,要加大临场推断力度。可以综合运用邻字推义、

字形推义、对文推义、语境推义等多种推断方法。

二、精准翻译关键虚词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体会如何精准翻译关

键虚词C

1.(2021•全国甲)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

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

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碧及保州,复为州

碧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

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一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

去,徜徉无斗志。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

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

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译文: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译文:

答案(D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

没有斗志。(得分点:每、辄、引去,句意通顺)

(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

应他们。(得分点:若、故事、宜,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闰月乙亥,(皇上)让参知政事王钦若兼任天雄军兼都部署。契

丹主隆绪和他的母亲萧氏派遣辽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打威虏、顺

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辽军,斩杀辽军副使,俘获了辽军军用物资。

辽军又攻打北平碧及保州,又被州碧兵打败。萧挞览与契丹主及其

母亲聚集兵众攻打定州,宋兵在唐河抵抗,攻击辽军游骑。契丹于

是在阳城淀驻守军队,号称二十万,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

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十二月庚辰,契丹使者韩杞

持书与曹利用一起来到漕州,请求订立盟约。曹利用进言契丹想要

得到关南土地。皇帝说:“辽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理由,

如果一定求取,我一定决战!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

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2.(2018•全国I)鲁芝字世英,扶风那人也。诸葛诞以寿春叛,魏

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

践昨,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

兵为作屋五十间。(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

⑵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

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

作为先锋。

⑵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

造五十间房屋。

解析(1)以:凭借。率:率领。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

因为。履正:行为端正。素:一向,平素。“为”后省略“之”。

作:建造。

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那县人。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

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

芝)调任大尚书,掌管刑法。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调(鲁芝)为镇

东将军,晋升爵位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

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精准翻译关键虚词,主要译准三类虚词:

1.高频虚词“以”“其”“因”“乃”。

以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

拿”“把”“根据,,“在”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用

来”。另有实词义“认为”“率领”等也不可忽视。

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另一重点

是其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

表示祈使的“可要”,等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

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

因主要是对“于是,就”“趁机”“通过”等义项的考查。

乃主要是对“于是”“才”“竟然,去『’等义项的辨析。

2.可译可不译的虚词。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

等。作助词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

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和“者”。

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

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

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

方”;二是作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这

两种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

译而硬译。

3.部分出现频率较高且定为采分点的副词。(具体内容参见学案

35”理解文言虚词”中的“副词”部分)

三、精准翻译特殊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思考如何精准翻译特

殊句式。

1.(2021•全国乙)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

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日: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

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

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丁亥,制:“决死

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

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及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据

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译文: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译文:

答案(1)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

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得分点;忿、信,状语后置句、判断句

(乃)]

(2)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

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得分点:覆视、矜、状,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戴胄忠诚廉洁公正耿直,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很多候

选官员假冒资历和门荫,下令让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

久,有假冒之事被发觉的人,皇上想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

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生气地说:“你想遵守法律,

却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产生于一时的喜

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怨恨候选官员多有

欺诈行为,所以想要杀掉他们,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

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皇上说:“你能

依法办事,我还担忧什么呢?"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

两天之内要进行五次回奏,下发到各个州的要进行三次回奏。在行

刑那天,主管膳食的不献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不奏乐。都让门下

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

形上报朝廷。”因此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

2.(2019•全国II)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荀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

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

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

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

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节选自《史记.商君

列传》)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译文:

⑵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译文:

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

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⑵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1)得分点:“苟”(如果)、“法”(效法)、“循”(遵守)。

⑵得分点:“期年”(一年)、第一个“之”(到);“秦民之国都言

初令之不便者”,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更法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

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名声,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

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

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没有一成

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

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改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度

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好。”

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法令在民间

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1.准确发现特殊句式

要落实特殊句式的翻译,前提是能准确发现特殊句式。

(1)抓标志

如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乃”“皆”“非”等;

被动句,标志有“为……所”“见”“于”等;倒装句,标志有介

词结构、否定副词、“之”“是”等。

(2)重语感

有些没有标志的特殊句式,我们可以边读原文边试着翻译,如

果感觉语意不顺,或者不合情理,就要特别留意。如果感觉.主语不

是施事者,就要考虑是不是被动句了。

(3)析结构

有时.,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也是必要的。省略句尤其要重

视此法。如缺少主语、宾语甚至谓语的语句是常见的,翻译时就要

补译出省略的部分。如“以”作介词时,在不少情况下省略“之”,

地名前往往省略“于”等,通过结构分析可以发现。

具备了发现特殊句式的能力,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翻译方法准确

答题了。

2.落实句式翻译要求

(1)加上标志词:判断句加“是”字,被动句加“被”“受”字。

(2)调整翻译语序:倒装句,要调整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⑶补充词语:省略句。

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省略句已成为考查

最多的特殊句式。可是不少考生对此往往重视不够,在翻译中只是

满足于字字落实,对省略成分缺少足够的分析,导致译出的语句不

通顺,自然难得高分。要解决这一难点,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①强化联系语境意识

要知道句子省略了哪些成分,必须联系前后语境,不仅要做好

语法分析,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面。译

句大多和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一想译出

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作目的。

②强化增加成分意识

只要符合主谓宾的语法规范,符合前后语境,翻译时就可以适

当增加一些成分使句意更加顺畅。这应成为翻译的原则。

文言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省略。尤其是主语省略,

几乎句句皆有,故要强化增加成分意识。在补充省略成分时,一定

要根据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补充省略的主语,再根据动作行为的受事

者补充省略的宾语。

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贞元元年,(柳浑)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

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

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的,工不敢闻,

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施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

京兆府论死。浑日:“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潮乃可。

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节选自

《新唐书・柳浑传》)

⑴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

译文:

⑵陛下遽杀之则己,若委有司,须详潮乃可。

译文:

答案(1)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

捉,怎能铲除叛贼?(得分点:“见”,表被动;“禽”,同“擒”,

捉住、捕捉;“攘”,铲除、清除;“何贼之攘”,宾语前置句)

(2)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交付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必须详

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得分点:“遽”,立即;“委”,交付、委

托;“激”,审判;“乃”,才)

参考译文

贞元元年,柳浑升为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占据淮、

蔡州,关播任用李元平守卫汝州,柳浑说:“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

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随后李

元平果然被叛贼捉拿。玉工为皇帝做玉带,因失误摔坏了一个带扣,

玉工不敢上报,私下购买其他玉补上。呈献时,皇帝发现玉不一样,

指责玉工,玉工认罪。皇帝怒恨玉工欺骗自己,下诏京兆府判处死

罪。柳浑说:“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交付给有关部门的

官吏,必须详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在法律上,失误损伤乘舆器服,

论罪应当处以杖刑,请求按照法律论罪。”因此玉工没有被判处死

刑。

巩固学案

一、高考真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2020•全国I)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拜龙图阁学士、知杭

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崇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

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

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

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⑴又减价祟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译文:

⑵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

答案(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

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⑵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

有。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点实词、虚词、特殊文言现象、特殊句式

等得分点。⑴“案”,出售;“常平”,地名,不译;“作”,制

成、制作;“挟”,带着;“活者”,救活的人。⑵“体”,文章;

“浑涵光芒”,博大深沉光辉灿烂;“鲜”,少、少有。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任龙图阁学士,掌管杭州。(苏轼)

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

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朝廷赐予的度僧牒,用以换取米来救

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

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曾经自称:“写文

章如同行云流水,原本没有规定的目标,只是常常在该说的地方就

说,在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书写、陈

述出来。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

也属少有。

2.(2020•全国HI)彪之字叔武。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

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R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

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

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疾笃,帝遣黄门侍

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节选自

《晋书・王彪之传》)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译文: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译文:

答案(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

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

(2)(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三十万钱给他治病

买药。

解析本题涉及特定名词、同义并举词、一词多义、所字结构等。

(1)“时疾”为特定名词,本义为季节性流行病,可译为“流行病”;

“染易”为同义并举词,“易”即“染、传染”的意思;“身”,

多义词,此处指“本人”;“虽”,即使。⑵“笃”,(病势)严重;

“问”,探问;“所”字结构“所苦”,可译为“病痛”或“病

情”;“蜴”,赏赐;“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营”,谋求、经营,此处可意译为“治病买药”。

参考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永和末年,天下多发瘟疫。按照旧例,朝臣家

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

不准入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中有人染病,不入朝理事。王彪

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家中没有不染病的。如果因此就不再入

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

了王彪之的意见。(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三

十万钱给他治病买药。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3.(2018•全国H)王涣,字稚子,广汉郑人也。永元十五年,从驾

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涣丧西

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

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

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自

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

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

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节选自《后汉书・王

涣传》)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

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

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

上他。

解析(1)“弦歌”,名词用作动词,奏乐歌咏。“荐”,祭祀。

“为”后省略宾语“之”;“祠”后省略“于”;“为立祠安阳亭

西”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为(之)(于)安阳亭西立祠”。

(2)“狱”,案件。“威风猛于涣”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

“威风于涣猫”。“文理”一词古今异义,古义为“条理”。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郡郑县人。永元十五年,随从皇帝南巡,

返回后担任洛阳县令。(王涣)处世公平正直,施政时能做到宽严适

中。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

男女老少都相互凑集钱粮,上千人为他举行祭奠。王涣的灵柩向西

运回家乡,路过弘农,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放上祭品。

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

官吏掠夺,经常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也没被掠夺过,

所以前来报答他的恩德。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到这样的地

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

奏乐歌咏而祭祀他。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

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

命剧县县令初海人任峻为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都能充分发

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绝不畏避退缩,一年

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二、对点集群练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