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6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2氧化碳_第1页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6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2氧化碳_第2页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6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2氧化碳_第3页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6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2氧化碳_第4页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6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2氧化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碳讲授新课学习目标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0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01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03课程回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二氧化碳的制取,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导入新课CO2☛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他为“粉刷匠”;☛环境学家指出它含量过高,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猜一物质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实验一:倾倒二氧化碳现象结论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倾倒二氧化碳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现象结论塑料瓶变瘪CO2能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色气态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物理变化),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作制冷剂。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四朵花取出,小心的用吹风机烘干,按如下图操作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注: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色。步骤(Ⅰ)(Ⅱ)(Ⅲ)(Ⅳ)烘干第四朵花现象结论纸花不变色纸花由紫变红纸花不变色纸花由紫变红纸花由红变紫醋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O2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O2与水发生反应生H2CO3,H2CO3能使石蕊溶液变红H2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O2+H2OH2CO3H2CO3CO2↑+H2O二氧化碳水溶液呈酸性(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1)二氧化碳的用途光合作用灭火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CO2的性质用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用来灭火CO2+H2O淀粉+O2光合作用用CO2、H2O、NaCl等生产纯碱(Na2CO3)化工原料干冰升华吸热制冷剂,如人工降雨等光叶绿素(2)温室效应①定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温室效应实际上指的是温室效应增强。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②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一方面,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所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不断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③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a.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b.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

c.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d.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暖已使人类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威胁,那么怎么防治温室效应的增强呢?a.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e.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3.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课堂小结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CO2+Ca(OH)2

=CaCO3↓+H2OCO2+H2O=H2CO3

二氧化碳的用途温室效应1.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A.比空气的大B.比空气的小C.与空气的相等D.无法判断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不易溶于水AB随堂训练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D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吸入过多会使人中毒而死亡B.二氧化碳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越好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D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以“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为题,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注意:要辩证的认识事物,既要看到CO2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CO2不利的一面。谢谢大家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本课件是在Mi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