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带上她的眼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24 带上她的眼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24 带上她的眼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24 带上她的眼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4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了解科幻小说特点。

2.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3.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重点: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了解科幻小说特点。

难点: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了解科幻小说特点。

2.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理解本文构思

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感受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

二、作者简介

刘慈欣,196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及《三体》三部曲等。其中,《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三、写作背景

刘慈欣长期关注科幻并尝试写作,他的风格多次变换,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定型。他认为科幻小说应以创意见长,在这种思想下,他创作了《带上她的眼睛》,并荣获1999年度“银河奖”一等奖。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

四、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即科学幻想小说,小说类别之一。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它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五、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点缀(zhuì)合拢(lǒng)

迟钝(dùn)吟唱(yín)

蒙眬(lóng)凸现(tū)

闲暇(xiá)孤零零(líng)

蔚蓝(wèi)心有灵犀(xī)

2.文章标题中的“她”指的是谁?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

明确:“她"指的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因为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她便被困在了地心,所以带上小女孩的眼睛让她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3.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5段):写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第6—23段):写“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第24—44段):“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并补叙地航船失事的情况。

第四部分(第45、46段):尾声,“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二)问题探究

1.这篇小说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明确:以“我”的经历见闻为主线,以“她"的故事的回述为暗线。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又在最后交叉融合到同一平面。

2.文章开头“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我"带上她的眼睛,去感受了哪些事物?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来到了起航前去过的草原,她陶醉于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的星星点点的小花,并且闻到花的清香;走到草丛中的小溪旁,把手伸进去,感受水的清凉;感受微风的清爽;去看升空的月亮;感受草原笼罩在小雨中;听到了第一声雨中的鸟叫。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多愁善感、可爱单纯、热爱生活、善解人意的人。

4.文中的主任仅出现了两次,他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文中的主任是给“我”“她"的眼睛的人,引出“我”的好奇。而文中,他“看着大屏幕”,预料到“我”已经得知真相,和最后一锤定音的确定,都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三)品析写法

1.伏笔: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叙事手法,指的是在前面段落里为后面段落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也就是说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照应: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

请找出文中的一些伏笔,并指出其照应的内容。

明确:①伏笔:“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照应:“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

②伏笔:“‘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2.悬念:记叙文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

请找出文中的一些悬念,并指出其照应的内容。

明确:①悬念: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设置悬念,为什么要带“眼睛"?谁的“眼睛”?直到“落日六号"失事的补叙,读者才明白“她”的身份,豁然开朗。

②悬念:“我问她想去哪里。"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设置悬念,“她"为何如此慎重和期待?这次旅行对“她”有何特殊意义?

六、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会了解到:科学研究是伟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