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评价的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1页
《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评价的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2页
《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评价的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3页
《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评价的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4页
《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评价的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评价的实证研究目录TOC\o"1-2"\h\u20668摘要 114018一、绪论 36352(一)研究缘起 331928(二)研究意义 38055(三)研究设计 417863二、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531069(一)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现状 513440(二)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7258791.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性别上的差异 716960三、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研究结论与讨论 1524360(一)关于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研究结论 1510165(二)当前3~6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 1631476四、提升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水平的建议 196768(一)对家长的建议 1920606(二)对幼儿园的建议 204160五、研究反思与展望 223301(一)调查样本有待扩大 2232296(二)研究方法有待多样化 2225594(三)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2230758附录 2321356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23摘要为了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积极号召,促进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水平,为3~6岁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成长环境。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南京市鼓楼区x幼儿园260名3~6岁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南京市鼓楼区x幼儿园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得分依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情感温暖与自我表达、环境气氛、语言认知、社会适应与自我管理、活动多样性与游戏参与,忽视干涉与惩罚得分最低。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不一。其中,在父母文化水平、儿童主要抚养人和家庭结构上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从发展角度上看,3~6岁家庭养育环境整体水平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增长而不断提升,父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水平比祖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更高。针对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从家长和幼儿园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家长要尊重儿童发展,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坚持亲代抚养,充分发挥良好的家庭功能。幼儿园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来加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小组;立足实际并整合各类资源,定期举行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关键词: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一、绪论(一)研究缘起在儿童早期,儿童的基本生存环境就是家庭,家庭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早期发展,还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计划,应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现状、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理念和知识,组织开展经常性、实践性的家庭教育活动,促进家校联合教育。其中,了解家庭养育环境,即家长为儿童提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开展家长工作、家园联系活动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家园合作为儿童提供优质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让儿童在快乐的成长过程中获得健康的身心发展,如强健的体质、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行为等。因此,为了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积极号召,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水平,为3~6岁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成长环境,故作此调查研究。(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以个案法的形式,对南京市鼓楼区x幼儿园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查研究,从家庭养育环境的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差异、主要抚养人差异、家庭结构差异和父母文化程度方面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为相关理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以丰富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研究,为创造美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以及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提供客观依据。(2)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到南京市鼓楼区x幼儿园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基本状况、所反映的问题和指导建议。在人口学变量差异中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不同情况,不仅能使儿童保健专业机构和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家庭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育方案,还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家庭育儿教育讲座,来分享家庭育儿资讯,更好地为家庭提供科学的养育指导;其次家长还能通过本研究发现家庭育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指导尽力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育人观,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三)研究设计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x中260名幼儿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24份,问卷回收率为86%,其中有效问卷220份,问卷有效率为98%。本次问卷由幼儿家长填写,具体样本的人口学变量分布情况详见表1-1。表1-1研究样本基本情况(N=220)项目类别人数百分比(%)性别男12155女9945独生子女是9643.6否12456.4父母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52.3专科146.4本科10648.2硕士及以上9543.2儿童主要抚养人父辈18282.7祖辈3817.3家庭结构两代家庭6429.1三代家庭14565.9多代家庭94.1单亲家庭20.9重组家庭000.0其他000.0由表1-1可以看出,本次样本中男生较多,有121人,占55%;非独生子女人数较多,有124人,占比56.4%;在文化上,被调查对象父母多为本科学历,有106人,占48.2%;被调查对象大多数被父辈所养,有182人,占比82.7%;被调查对象所在家庭结构大多是三代家庭,有145人,占65.9%,没有重组家庭和其他家庭。二、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一)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现状1.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各维度水平利用SPSS软件对家庭养育环境的6个维度得分和总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将忽视/干涉/惩罚的逆向值正向化处理后,具体结果见表2-1。表2-1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各维度水平维度N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语言/认知2202.3354.020.46情感温暖/自我表达2202.3854.160.56社会适应/自我管理2202.556.733.930.49忽视/干涉/惩罚2202.5553.750.40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2202.3353.870.53环境气氛2202.8054.050.44总分2202.754.843.970.35有效的N(列表状态)220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中间分3分的问卷中,3~6岁家庭养育环境各因素总平均分为3.97,各因素水平均在中间值3分之上,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情感温暖/自我表达最高为4.16,其次是环境气氛4.05、语言/认知4.02、社会适应/自我管理3.93、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3.87,忽视/干涉/惩罚得分最低为3.75。2.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不同等级划分情况通过对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情况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来考察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总体现状。根据问卷算法说明,将常模百分位数与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P15以下为较差养育环境,P85以上为良好养育环境,大于等于P15、小于等于P85为一般养育环境。计算后得出,总得分均值为209.55,最小值144,最大值254,标准差为18.62,百分比〉86.42%为良好养育环境,百分比〈72.45%为较差养育环境,86.42%≤百分比≥72.45%为一般养育环境(见表2-2)。表2-2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不同等级划分情况等级人数得分率(%)百分比(%)良好养育环境3186.4214.09一般养育环境16086.42~72.4572.73较差养育环境29<72.4513.18图2-2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不同等级划分图从上图2-2看出,该幼儿园3~6岁儿童大多都处于一般养育环境中,占比72.73%;处于良好养育环境和较差养育环境的人数较少,分别占比14.09%和13.18%。(二)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1.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性别上的差异利用SPSS软件将性别作为自变量,家庭养育环境总分、6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性别上的差异。结果见表2-3。表2-3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变量男N=121女N=99t显著性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语言/认知3.950.4654.110.445-2.6200.009情感温暖/自我表达4.100.5774.230.526-1.7880.075社会适应/自我管理3.890.5453.970.423-1.1960.233忽视/干涉/惩罚3.740.3513.760.455-0.3970.692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3.850.5323.900.532-0.7510.453环境气氛4.030.4344.080.457-0.9700.333总分3.930.3424.010.359-1.7980.073由表2-3可知,在总分上男童的得分与女童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而言,不同性别儿童在除语言认知维度之外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养育观念的变化,“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被大多数父母所践行。无论是男童女童,在养育过程中父母都会尽量给予同等水平的关爱和资源,利用丰富的活动和适当的约束来保证不同性别儿童在各个水平上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语言认知水平上,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得分上出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得分明显低于女童,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男童所接触到的语言认知信息略少于女童。这可能是由于男童女童天生的遗传学特征导致在语言认知和感官发展上,女童的发育优于男童;尤其在学前儿童早期,女童的语言能力、感知能力、情绪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等都发展迅速,男童较于女童发展更为缓慢,各方面能力也没有女童突出,从而使得女童在家庭养育环境中能接触到更丰富的语言环境和更多的自我表达机会。2.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利用SPSS软件将是否为独生子女作为自变量,家庭养育环境总分、6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结果见表2-4。表2-4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变量是N=96否N=124t显著性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语言/认知4.030.4994.020.4330.0160.988情感温暖/自我表达4.140.6144.170.512-0.4140.679社会适应/自我管理3.880.4873.970.498-1.3620.174忽视/干涉/惩罚3.700.3743.790.416-1.6750.095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3.880.5553.870.5150.2310.817环境气氛4.160.4363.970.4353.10.002总分3.960.3753.970.333-0.0420.966由表2-4可知,在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得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而言,是否为独生子女在除环境气氛维度之外的5个维度上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随着近年来二孩政策的开放,“二胎环境”也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起来,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同等的情感温暖和关爱。而在环境气氛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明显低于独生子女的得分(P<0.05)。这说明当一个家庭中有多个孩子时,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随着互动的增多而增多,父母的注意力也会被更多地分散在看护儿童上,因此环境的清新宜人程度也会随之下降。同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集中精力养育一个儿童,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较多子女家庭低,那么会更有精力来创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物质环境,儿童也会获得更多的隐私空间和活动空间,家庭氛围也会更加轻松。3.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主要抚养人上的差异利用SPSS软件将主要抚养人父辈和祖辈作为自变量,家庭养育环境总分、6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主要家庭抚养人上的差异。结果见表2-5。表2-5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主要抚养人上的差异分析变量父辈N=182祖辈N=38t显著性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语言/认知4.160.4654.000.428-2.0340.043情感温暖/自我表达4.280.4923.570.4698.2490.000社会适应/自我管理4.020.4543.500.4576.4020.000忽视/干涉/惩罚3.770.4023.660.3811.6070.109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3.980.4923.360.3928.5620.000环境气氛4.050.4614.090.356-0.5600.576总分4.020.3463.720.2654.9480.000由表2-5可以看出,主要抚养人是祖辈或父辈的儿童在忽视干涉与惩罚、环境气氛维度上的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无论是父辈抚养人还是祖辈抚养人在对儿童的呵护程度、对儿童行为的干预、控制、惩戒的频率和家庭气氛、环境的舒适程度上相当。除了环境气氛维度之外,父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和剩余5维度得分都高于祖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这说明当父辈为主要抚养人时儿童所处的家庭养育环境会比祖辈为主要抚养人时更加优良。在总分和语言认知、情感温暖与自我表达、社会适应与自我管理、活动多样性与游戏参与维度父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得分均显著高于祖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P<0.05),这说明由于父辈比祖辈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并拥有更先进的幼儿观念,他们所亲自养育的孩子不仅能收获更加亲密、安全的亲子关系,得到更多和更高质量的语言认知信息,还能在生活自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社会适应上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与以祖辈为主要照顾者的儿童相比,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丰富的活动,尤其是一些游戏活动。家长1:“她爸爸妈妈工作都太忙,平常都是和我们(爷爷奶奶)一起住的,我们就带带他,吃好睡好,看看电视,小区里玩玩,安全第一,都挺好的,别的就随他去,我们也不懂。爸爸妈妈他们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但有时候也心疼孩子的,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孩子还小,不用这么较真的。”家长2:“我跟孩子爸爸平常都要上班,但是自己带能照顾得过来,就一直自带的,这样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就多了,平常下班了或者周末都可以一起运动啊学习啊,出去玩什么的,这样孩子才能拥有更多陪伴,感受家庭的爱,大家都治愈了哈哈哈,我觉得这样的环境是我和孩子都想要的。”4.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父母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利用SPSS软件将儿童父母的4种不同文化水平作为自变量,家庭养育环境总分、6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考察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父母不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见表2-6。表2-6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父母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分析变量文化程度NMSDF显著性多重比较语言/认知高中及以下52.570.18134.8670.000=4\*GB3④>=1\*GB3①=4\*GB3④>=2\*GB3②=4\*GB3④>=3\*GB3③专科143.670.361本科1063.990.396硕士及以上954.190.374情感温暖/自我表达高中及以下52.650.20515.0190.000=1\*GB3①<=2\*GB3②=1\*GB3①<=3\*GB3③=1\*GB3①<=4\*GB3④专科144.120.527本科1064.200.494硕士及以上954.200.535社会适应/自我管理高中及以下53.180.3214.8080.003=1\*GB3①<=2\*GB3②=1\*GB3①<=3\*GB3③=1\*GB3①<=4\*GB3④专科143.880.339本科1063.910.424硕士及以上954.000.559忽视/干涉/惩罚高中及以下52.910.3758.5550.000=1\*GB3①<=2\*GB3②=1\*GB3①<=3\*GB3③=1\*GB3①<=4\*GB3④专科143.700.532本科1063.790.376硕士及以上953.760.361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高中及以下52.900.1906.3350.000=1\*GB3①<=2\*GB3②=1\*GB3①<=3\*GB3③=1\*GB3①<=4\*GB3④专科143.980.531本科1063.910.507硕士及以上953.870.527环境气氛高中及以下53.320.4825.0350.002=1\*GB3①<=2\*GB3②=1\*GB3①<=3\*GB3③=1\*GB3①<=4\*GB3④专科144.070.434本科1064.050.446硕士及以上954.090.414总分高中及以下52.920.19519.6540.000=1\*GB3①<=2\*GB3②=1\*GB3①<=3\*GB3③=1\*GB3①<=4\*GB3④专科143.900.325本科1063.970.302硕士及以上954.020.328注:=1\*GB3①表示高中及以下,=2\*GB3②表示专科,=3\*GB3③表示本科,=4\*GB3④表示硕士及以上由表2-6可以看出,父母是高中及以下、专科、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儿童在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和6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总分和6维度上父母不同学历的儿童得分均随着父母学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事后检验发现:在语言认知上,硕士及以上学历父母的儿童得分均大于高中及以下、专科和本科学历父母的儿童;在情感温暖与自我表达、社会适应与自我管理、忽视干涉与惩罚、活动多样性与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和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上,父母学历高中及以下的儿童得分均显著低于父母学历专科、本科和硕士及以上的儿童。这说明父母的文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水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代表接受的教育越好,他们所了解到的教育方法和思想观念越超前,会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品质、开阔儿童的眼界,也有能力去为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反之,父母受教育水平越低,教育理念和方法越保守,在家庭养育环境各维度上的得分就越低。家长3:“我和孩子妈妈都是硕士,我们这一代小时候受过的苦不会让我的孩子再受一遍了,现在都是比较民主的教育。我们平常都会一起看一些育儿资料,还经常会和其他家长们讨论分享,教育观念和方法这些自认为都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孩子终究是孩子,我们一直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想法和行为,我们会尽可能给他一个完美无忧的童年。”家长4:“我们俩学历都不是很高,平常对孩子也比较严厉,不听话一般都会揍,说多了也没用,有时候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和她讲,反正就是不想让她跟我们一样没出息,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她平常都听话,学会了很多东西。周末还上班她就去爷爷那里,我们还得多挣钱,这样才能让她过上好生活。”5.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家庭结构上的差异在将被试儿童中没有重组家庭和其他家庭,因此将剩下的4种不同家庭结构作为自变量,家庭养育环境总分、6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考察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不同家庭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见表2-7。表2-7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家庭结构上的差异分析变量结构NMSDF显著性多重比较语言/认知两代家庭643.680.50022.9710.000=1\*GB3①<=2\*GB3②=1\*GB3①<=3\*GB3③=4\*GB3④<=2\*GB3②三代家庭1454.180.357多代大家庭94.130.396单亲家庭23.540.295情感温暖/自我表达两代家庭643.980.6523.1580.026=1\*GB3①<=2\*GB3②三代家庭1454.230.506多代大家庭94.250.410单亲家庭24.130.530社会适应/自我管理两代家庭643.760.4403.9140.009=1\*GB3①<=2\*GB3②三代家庭1454.010.513多代大家庭93.920.278单亲家庭23.770.064忽视/干涉/惩罚两代家庭643.710.4570.7070.549三代家庭1453.760.377多代大家庭93.880.358单亲家庭23.590.193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两代家庭643.700.5343.9330.009=1\*GB3①<=2\*GB3②三代家庭1453.960.521多代大家庭93.830.441单亲家庭23.580.118环境气氛两代家庭643.950.4992.0040.114三代家庭1454.090.416多代大家庭94.200.424单亲家庭23.800.000总分两代家庭643.800.3858.0560.000=1\*GB3①<=2\*GB3②=1\*GB3①<=3\*GB3③三代家庭1454.040.314多代大家庭94.040.297单亲家庭23.740.102注:=1\*GB3①表示两代家庭,=2\*GB3②表示三代家庭,=3\*GB3③表示多代大家庭,=4\*GB3④表示单亲家庭由表2-7可以看出,无论是两代家庭、三代家庭、多代大家庭还是单亲家庭的儿童在忽视干涉与惩罚、环境气氛维度上的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不同家庭结构中抚养人或多或少的都不能及时明白儿童真正的需求,用过度的干涉、不恰当的惩罚和简单粗暴的语言处理儿童行为的频率相当,且家庭气氛融洽程度、家庭客观环境的舒适程度也差不多。而家庭结构是两代家庭、三代家庭、多代大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儿童在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和语言、情感、社会、活动4个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事后检验发现:在语言认知上,三代家庭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两代家庭和单亲家庭儿童的得分,多代大家庭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两代大家庭儿童的得分;在情感温暖与自我表达、社会适应与自我管理和活动多样性与游戏参与维度上,两代家庭儿童的得分显著低于三代家庭儿童的得分;在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上,两代家庭儿童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三代家庭和多代大家庭儿童的得分。这说明家庭作为儿童早期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系统,所处家庭环境对其社会化、语言认知、情感和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家庭结构所包含的家庭成员不同,儿童能接触到的社会关系、接收并表达到的情绪情感体验、参与活动的种类也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而更加丰富。家长3:“我们一家三口还有爷爷奶奶都生活在一起,小朋友姑姑也跟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平常一大家子经常聚会的,吃饭啊出游之类的很热闹,孩子也很活泼开朗,一点不怕人,老师也经常夸她会交朋友。”

三、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研究结论与讨论(一)关于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x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城市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特点。整体上看,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良环境和良好环境都较少,这说明家庭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他们更加注重在较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中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强健的体质和丰富的生活技能等。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八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更加提高了家庭教育在广大家长心中的地位。1.儿童在家庭环境中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干涉和惩罚本研究发现,在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各因素得分情况上,情感温暖与自我表达得分最高,随后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环境气氛、语言认知、社会适应与自我管理、活动多样性与游戏参与。而忽视干涉与惩罚得分在6因素中是最低的,且低于平均值。这说明虽然家长对儿童的呵护程度较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家庭氛围和谐比较和谐且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表达真实情感进行有效沟通,但由于家长跟儿童关系并不对等,家长在养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实际养育过程中家长还是会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过度的干涉,武力解决与幼儿之间存在的矛盾,粗鲁的对待儿童的问题行为以及不恰当的使用惩罚,忽略儿童的真实感受。2.男童和女童的遗传学特征影响着父母在家庭养育环境中的具体抚养方式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儿童在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和情感温暖与自我表达、社会适应与自我管理、忽视干涉与惩罚、活动多样性与游戏参与和环境气氛上均无显著差异,仅在语言认知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但在观察具体得分后发现,女童的各因素得分均略高于男童。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养育观念的变化,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养育过程中父母都会尽量给予同等水平的关爱和资源,但在具体生活环境中,男童女童的遗传学差异还是会影响到家长对待他们的具体方式。如父母会不自觉地鼓励男生要勇敢坚强的面对挫折,引导女童做出安静乖巧的行为等等。父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总体优于祖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本研究发现,在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和语言认知、情感温暖与自我表达、社会适应与自我管理、活动多样性与游戏参与维度父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得分均显著高于祖辈为主要抚养人的儿童,这说明由于父辈比祖辈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并拥有更先进的幼儿观念,他们所亲自养育的孩子不仅能收获更加亲密、安全的亲子关系,得到更多和更高质量的语言认知信息,还能在生活自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社会适应上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与以祖辈为主要照顾者的儿童相比,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丰富的活动,尤其是一些游戏活动。父母学历水平越高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总体水平越好本研究发现,在总分和语言认知、情感温暖与自我表达、社会适应与自我管理、忽视干涉与惩罚、活动多样性与游戏参与、环境气氛维度上父母不同学历的儿童得分均随着父母学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代表接受的教育越好,他们所了解到的教育方法和思想观念越超前,会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品质、开阔儿童的眼界,也有能力去为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家庭结构越丰富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总体水平越好本研究发现,家庭作为儿童早期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系统,所处家庭环境对其社会化、语言认知、情感和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家庭结构所包含的家庭成员不同,儿童能接触到的社会关系、接收并表达到的情绪情感体验、参与活动的种类也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而更加丰富。(二)当前3~6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1.育儿过程中不重视儿童心理体验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基本上为一般养育环境,良好养育环境极少,且依旧存在一些较差养育环境。这说明在实际育儿过程中,虽然家长会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品质,提供社会适应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营造家庭成员之间温馨和谐的氛围,尽量将物理环境也打造得清新宜人,但是由于养育重点只放在儿童外在的行为表现上,只关注儿童是否能做出符合他们预期的行为,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即可,并不重视儿童的心理体验和儿童是否真的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育儿方向,没有掌握科学育儿的真正意义,所以在改善家庭养育环境的效果上往往微乎其微。家长2:“我们每天都会给他讲一个睡前故事。平常也会让他多表达自己的意愿吧,让他自己收拾玩具之类的。有时候只要他愿意做,有这个态度了,我就不让他做了,不然太浪费时间了。只要有这个意愿,我觉得目的就达到了。表达也是,我已经理解他的意思,那他就不用再说了,感觉这样省时省力,还能达到我的教育目的。”家长4:“家庭教育我觉得主要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我跟她爸平常对孩子都要求比较高的。只要她好好的,不做坏事,有礼貌讲卫生,我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吧。也想过学点什么育儿方法,但是太麻烦了,不知道从哪里学起。”2.隔代抚养代替亲代抚养调查发现,科学育儿观念已经慢慢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亲自抚养孩子,但是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依旧有一些隔代抚养的儿童。部分家长依旧重养不重教,祖辈过分在意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轻视了儿童的心理和精神需要。隔代抚养者会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溺爱儿童,为儿童包办一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儿童的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祖辈身体素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都和父辈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会在各种活动中限制儿童的活动强度和范围,禁止儿童做一切看起来危险的行为。家长5:“平常工作都太忙了,一直交给爷爷奶奶带的。我感觉也没什么不好吧,他们把孩子照顾得挺好的,这样我跟妈妈就能安心地负责赚钱,下班之后也能好好地放松放松,一举两得。”3.用不恰当的方式对待儿童的行为研究发现,不同的家庭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干涉和惩罚过儿童。虽然儿童所处家庭氛围和谐程度和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表达的自由度都比较高,但不能及时明白儿童真正的需求,用过度的干涉、不恰当的惩罚和简单粗暴的语言处理儿童的行为,不利于儿童形成亲密安全的亲子关系、稳定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导致该阶段儿童应有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缺失。家长2:“我平时不打孩子,但是有时候实在忍无可忍,也很无奈。讲不明白,只有爸爸动手了他才能听话,无理取闹的时候觉得这样还挺管用,最起码比苦口婆心讲好多了……孩子一直挺怕爸爸的,和爸爸没有跟我亲密,应该是我从来没有揍过他吧。”家长3:“她有时候会让人很生气,就是小孩子的任性吧。一开始会跟她交流,但是她总是反复这样,也不知道到底什么原因,所以就干脆用不让她出去玩啊或者没收玩具、罚站这样的方式惩罚她。一开始都挺有用的,后来应该是免疫了吧,现在更任性了,说到这个我就头大,也不知道怎么办。”

四、提升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水平的建议要进一步提升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水平,接下来将从家长和幼儿园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一)对家长的建议1.尊重儿童发展,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儿童和成人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完整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发展需求。他们需要直接的感知事物、亲身的体验过程和实际的动手操作来积累生活的经验,从而随着自己的生长节奏不断发展。家长要了解并尊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特点,不要急功近利,盲目跟风,过度要求儿童,让儿童进行超前学习。要利用民主的教育方式,为儿童创造相对独立且稳定的空间,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我表达机会,对于儿童的自我表达给予耐心倾听和回应,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成长需求,顺应他们的发展。其次要避免过多干涉儿童的行为,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儿童身上,要鼓励他们勇敢自主的行为。对于儿童问题行为的干涉要避免使用恐吓、谩骂、体罚等,要用科学和适度的惩罚来教育儿童,比如把握好“哭闹冷静期”,当儿童无理取闹时使用冷却法,将自己的怒火和儿童的不良情绪都冷静下来,再和儿童积极沟通。在生活中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要协调一致,才能使他们在科学的限制下自由的发展。在男女性别差异上,家长也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并不是每个女孩子都喜欢“洋娃娃”,每个男孩子都喜欢“奥特曼”,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特点。无论是男孩女孩,在养育过程中父母都应该尽量给予同等水平的关爱和资源,尽量引导儿童尝试不同的活动,来保证不同性别儿童在各个水平上的全面发展。如鼓励男孩多用清楚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参加艺术表现活动等;鼓励女孩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培养她们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等。2.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在调查中发现,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家庭养育环境水平的高低,在各维度上的水平也随之提高而增加。家长是儿童长期与全方位的老师,只有不断更新、储备自己的知识,跟时代的步伐积极调试自己的生活态度,带领孩子一起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并且善于思考新问题,才能将科学的认知信息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传达给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用尊重、关心的态度和行为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对生活充满热爱,拥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经常和儿童一起运动或游戏,提高身体素质;多和儿童一起看书或分享见闻,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习新鲜事物;在儿童面前诚实守信,说到做到有原则。只有重视自己的行为对儿童潜移默化地影响作用,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素养,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3.坚持亲代抚养,充分发挥良好的家庭功能稳定安全的亲子关系的养成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父母亲自育儿才能充分发挥家庭的功能。父母要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不把工作上的不良情绪带到家庭中,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努力保持家庭和睦,尽力让儿童拥有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并保持明亮整洁,儿童感兴趣的玩具和书籍也是需要准备的,要尽量为儿童创造一个相对舒适安稳、物质资源丰富的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儿童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的困惑,积极回应儿童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给予他们充分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合理安排自己和儿童的生活,制定目标共同完成,不仅能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独立自主性,还能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