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第5、6章,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章第1节。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4月15日至21日,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扩大了癌症防控科普宣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抑癌基因突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B.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C.癌细胞具有异常增殖的能力,该能力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肾脏细胞可能在发生多个基因突变后才转化为肾脏癌细胞【答案】C〖祥解〗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析】A、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或抑癌基因突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A正确;B、癌细胞的细胞膜糖蛋白含量减少,黏着性下降,导致其易扩散、易转移,B正确;C、癌细胞具有异常增殖能力,该能力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D、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因此肾脏细胞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后才转化为肾脏癌细胞,D正确。故选C。2.研究发现,簇毛麦(2n=14,VV)具有许多普通小麦(6n=42,AABBDD)不具有的优良基因(A、B、D、V均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某实验小组为了培育新品种,让普通小麦和簇毛麦杂交产生F1,F1幼苗经化学物质X处理后获得可育的作物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结果表明,某些近缘物种之间可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B.簇毛麦和普通小麦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C.化学物质X可能是秋水仙素,其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D.可育作物新品种不能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形成四分体【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簇毛麦是二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普通小麦与簇小麦杂交,得到四倍体,由于是异源四倍体,因此四倍体小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四倍体的幼苗,使染色体加倍,形成八倍体可育小麦。【详析】A、根据题干信息:普通小麦和簇毛麦杂交可产生F1,说明某些近缘物种之间可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A正确;B、簇毛麦是二倍体,有2个染色体组共14条染色体,因此每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6个染色体组,共42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B正确;C、化学物质X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化学物质X可能是秋水仙素,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D、作物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DDVV,含有56条染色体,且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时能形成28个四分体,D错误。故选D。3.彩棉(2N=26)是我国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新品种,其自交后代常出现色彩、纤维长短和粗细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彩棉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长纤维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B.该种群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性状遗传稳定的彩棉植株D.三倍体彩棉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8、3【答案】C〖祥解〗一、单倍体育种过程:先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体,最后筛选获得符合生产的新品种。二、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少利多害性。【详析】A、彩棉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B、该种群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错误;C、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其染色体加倍,短时间内获得性状稳定遗传的彩棉,C正确;D、三倍体彩棉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39和3,D错误。故选C。4.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假设图2中种群甲无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①是地理隔离,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③是产生生殖隔离B.由图2可知,种群甲Y1~Y3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C.在Y3~Y4时间段内种群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在Y4时形成新物种D.若种群中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和60%,则A的基因频率为25%【答案】C〖祥解〗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详析】A、图1中①是地理隔离,②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定向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A正确;B、图中Y1~Y3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种群甲生物发生了进化,B正确;C、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9×0.1×100%=18%,在Y4时基因频率未变,但是不能判断此时甲、乙种群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故不能判断是否形成了新物种,C错误;D、该动物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30%+60%)=10%,A的基因频率=10%+(1/2)×30%=25%,D正确。故选C。5.巴瑶族是主要生活在东南亚海域的民族,以其惊人的潜水能力而著称。同陆地生活的人类相比,科学家发现巴瑶族人基因组中的PDE10A基因发生了变异。这种基因与脾脏大小有关,巴瑶族人的脾脏变大,更有利于他们在水下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物种形成往往发生过生物进化B.从陆地环境到海洋环境的变化是造成PDE10A基因突变的主要因素C.巴瑶族人的PDE10A基因发生突变,增加了巴瑶族人的物种多样性D.巴瑶族人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故巴瑶族人发生了进化【答案】A〖祥解〗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一定时间内性状和遗传组成上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则决定了哪些变异能够在种群中保留下来并逐渐积累,从而导致生物的适应性进化。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进化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地球上的生物在不断地进化和演变。【详析】A、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的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物种形成往往发生过生物进化,A正确;B、从陆地环境到海洋环境的变化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不是造成PDE10A基因突变的主要因素,B错误;C、巴瑶族人发生的基因突变,增加了遗传多样性,C错误;D、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故选A。6.某人因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38℃高烧、少尿的症状,经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被确诊为感染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乳酸含量升高,血浆pH明显升高B.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排尿量减少C.皮肤血管的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D.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容易造成肺部组织水肿【答案】A〖祥解〗一、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二、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析】A、根据题干可知,某人因肺部感染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肺水肿的症状,肺间质和肺泡壁液体潴留,影响了CO2的弥散,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血浆pH变小,A错误;B、由于病人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使得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排尿量减少,B正确;C、患者出现高烧症状以后,必须进行必要的降温处理,让体温尽快降下来,这时机体的散热会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C正确;D、由于病人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使得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容易造成肺部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7.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甲、乙分别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的电位情况B.图1由状态乙转变为甲的过程中,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C.图1中甲装置测得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D.整个图2过程K+和Na+的运输既有协助扩散又有主动运输【答案】B〖祥解〗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分析图1可知,甲为静息电位,乙为动作电位,分析图2可知,A点为静息电位,B点为形成动作电位过程,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详析】A、分析图1可知,甲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乙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动作电位),分别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的电位情况,A正确;B、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动作电位)变为A(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C、分析图1中甲测得的电位是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A点,C正确;D、图2中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和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都是协助扩散,而静息电位维持过程中,依靠钠钾泵运输钠钾两种离子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B。8.在2024年7月27日举行的巴黎奥运会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比赛中,中国选手获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员精准的射击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有关B.完成动作需要大脑发出动作指令,再通过脊髓传到效应器C.运动员射击时,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D.观看比赛时心跳加快是因为大脑皮层中调节心脏功能的中枢兴奋【答案】D〖祥解〗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析】A、运动员精准的射击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有关,该部位支配着躯体所有的运动,A正确;B、完成动作需要大脑发出动作指令,再通过脊髓传到效应器,体现了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过程,B正确;C、当运动员射击时,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占优势,但副交感神经也起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因此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C正确;D、脑干中有调节心脏功能的中枢,该中枢兴奋时心跳加快,D错误。故选D。9.激素在机体内作为信号分子,对机体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是起催化作用B.酶和神经递质都可以作为信息分子随血液运输到全身C.激素和神经递质具有特异性,都作用于特定的受体D.酶和激素在发挥作用后均会失活【答案】C〖祥解〗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其自身并不参与代谢。酶作用的特点是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会抑制。【详析】A、激素不起催化作用,A错误;B、酶不是信息分子,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催化化学反应,—般不会随血液运输到全身;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C、激素和神经递质具有特异性,都是与特定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C正确;D、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不变,不会失活,D错误。故选C。10.睾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也是最重要的雄激素,它的降低是男性患抑郁症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睾酮只能注射,不能口服B.睾酮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男性的新陈代谢速率,抑制生长发育C.激素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故睾酮含量可以通过血液测定D.长期注射睾酮,会促进睾丸的发育,有利于男性个体发育【答案】C〖祥解〗雄性激素的本质是类固醇,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详析】A、睾酮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可以口服,A错误;B、睾酮主要作用是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细胞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B错误;C、睾酮是重要的雄激素,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其含量可以通过血液测定,C正确;D、长期注射睾酮,睾酮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影响睾丸的发育,不利于男性个体发育,D错误。故选C。11.下列最可能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A.抗原 B.白细胞介素 C.溶菌酶 D.溶酶体【答案】A〖祥解〗抗原是指所有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即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与结合,活化T/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能与相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的基本性质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详析】抗原具有异物性,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抗原。白细胞介素、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溶酶体是细胞器,都来自于机体本身,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核心,对于维持个体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胸腺、骨髓、脾﹑淋巴结均属于人体中重要免疫器官B.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具有个体差异,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D.若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受损,则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答案】A〖祥解〗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详析】A、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胸腺、骨髓、脾﹑淋巴结均属于人体中重要的免疫器官,A正确;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B错误;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D、免疫监视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免疫监视功能受损,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D错误。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y-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对机体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GABA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可引起图中突触后膜膜内电位逆转B.GABA属于小分子物质,通过协助扩散快速进入突触间隙内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D.GABA受体数量减少会导致GABA对突触后膜的抑制作用降低【答案】B〖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由题图可知,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内电位逆转,A错误;B、GABA作为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进入突触间隙,B错误;C、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C正确;D、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被抑制,GABA受体数量减少会导致GABA对突触后膜的抑制作用降低,D正确。故选B。14.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使人误感觉到特别冷,导致发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正常体温到“发烧”过程中产热量会大于散热量B.发热过程中肾上腺素通过调节细胞代谢来增大产热量C.调定点上移,但是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不变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人体通过激素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答案】CD〖祥解〗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受下丘脑调节的,正常情况下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体温升高时,散热功能被发动,通过体表皮肤扩张和出汗,散去多余的热量;当机体处于低温的温度刺激时,可发动产热机制,表现为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心率增加来产生热量。【详析】A、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A正确;B、肾上腺素作为一种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C、正常人体温的调定点为37℃左右,当人发烧时,调定点上移,体温高于37℃,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发生变化,C错误;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人体主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CD。15.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过多所致,老年甲亢患者骨密度呈下降趋势。某医院选取100例老年甲亢患者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甲疏咪唑进行治疗,乙组同时给予甲疏咪唑和碘131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检测相关激素含量和骨密度(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B.据图1、2推测,甲颈咪唑的作用可能是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C.乙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D.乙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骨密度较高,更适合用来治疗老年甲亢【答案】AC〖祥解〗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高,会抑制垂体分泌TSH,下丘脑分泌TRH,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详析】A、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人体几乎所有细胞,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正确;B、甲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但是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据图推测甲巯咪唑的作用可能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B错误;C、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乙组比甲组更高,原因可能是乙组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反馈调节导致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较多,C正确;D、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与甲组相比,乙组治疗老年甲亢的效果更好,判断依据是降低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作用更显著;骨密度增加更多,D错误。故选AC。16.醛固酮可以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以及肾小管分泌钾离子,来维持水盐平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醛固酮可以通过调节尿液成分来维持内环境稳态B.正常人高盐饮食后,醛固酮的分泌增多,钠离子的重吸收降低C.除了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在维持水盐平衡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D.醛固酮和肾上腺素均是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答案】ACD〖祥解〗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的分泌,从而维持水盐平衡;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水平衡。【详析】A、醛固酮可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及水分的重吸收,从而调节人体的尿量以及尿液成分来维持内环境稳态,A正确;B、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钠排钾,因此高盐饮食会导致醛固酮分泌减少,从而减少钠的重吸收,B错误;C、醛固酮可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及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也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D、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所以醛固酮和肾上腺素均是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D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培育水稻优良品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人员对水稻的穗子,株高、叶形、粒形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获得了大穗单基因纯合突变体,将上述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若获得的F的表型全为_____,则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2)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影响水稻株高的某突变基因的来源,通过基因测序与数据库比对,发现其来自基因A的突变,将该突变基因与正常基因A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如图1所示。根据比对结果可知,与正常基因相比,突变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3)为探究水稻粒形的调控机制,对野生型(正常粒,AA)与突变体(长粒,aa)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GS2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影响籽粒长度,TGW6基因通过影响胚乳的发育影响粒长,这表明在野生型个体中,A基因通过抑制_____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水稻粒长。(4)水稻叶片通常为宽叶,窄叶水稻有多种单基因隐性突变体,现有窄叶突变体nrl4,它是由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隐性突变导致的。某小组将nrl4和窄叶突变体zy103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以此判断zy103的突变基因是否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若_____,则证明zy103的突变基因不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若_____,则证明zy103的突变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答案】(1)野生型(2)缺失(3)GS2基因与TGW6(4)①.F2中宽叶:窄叶=9:7②.
F2中宽叶:窄叶=1:1〖祥解〗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即所有的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随机性,即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一个DNA分子中,DNA分子任何部位;不定向性,即基因可以向任意方向突变;低频性等。【小问1详析】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是显性性状,将大穗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若F1全为野生型,则说明野生型是显性性状,大穗为隐性性状。【小问2详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根据比对结果可知,与正常基因相比,突变基因变短,说明突变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小问3详析】野生型个体中不存在长粒,据图可知,野生型水稻中GS2基因与TGW6基因表达水平非常低,而在突变体水稻中GS2基因与TGW6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中的,由此可见,野生型个体中A基因通过抑制GS2基因与TGW6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水稻粒长。【小问4详析】分析题意,水稻叶片通常为宽叶,窄叶水稻有多种单基因隐性突变体,现有窄叶突变体nrl4,它是由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导致的,某小组将nrl4和窄叶突变体zy103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若zy103的突变基因不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则两种突变体基因型可设为AAbb、aaBB,子一代是AaBb,自交后A-B-:A-bb:aaB-∶aabb=9∶3∶3∶1,表现为F2中宽叶:窄叶=9:7;若zy103的突变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基因连锁,自交后表现F2中宽叶:窄叶=1:1。18.脑啡肽是一种神经肽,主要存在于脑内,是一种强效的镇痛物质,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吗啡是一种毒品,是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同样有着非常强的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创伤、手术,烧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回答下列问题:(1)脑啡肽是一种五肽,其是在_____(填细胞器)上合成的,合成后储存于_____中,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2)当人体皮肤受伤时,皮肤表层的神经末梢将刺激转化为_____并传至_____形成痛觉,该过程不属于反射的原因是_____。(3)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根据图分析,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研究发现,使用吗啡容易成瘾,可能是吗啡的使用导致_____所致,进而需要使用更大剂量的吗啡才能获得相同的镇痛效果。【答案】(1)①.核糖体②.突触小泡③.需要(2)①.神经兴奋②.大脑皮层③.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3)①.与感觉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痛觉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痛觉不能产生②.脑啡肽合成与分泌减少〖祥解〗由题图可知,感觉神经元兴奋后会释放痛觉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作用于脑内接受神经元进而形成痛觉,而脑啡肽神经元会释放脑啡肽,结合脑啡肽能起到镇痛作用推测,脑啡肽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与感觉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痛觉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痛觉不能产生。【小问1详析】多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其运输分泌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ATP。【小问2详析】皮肤表层的神经末梢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该过程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小问3详析】由题图可知,感觉神经元兴奋后会释放痛觉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作用于脑内接受神经元进而形成痛觉,而脑啡肽神经元会释放脑啡肽,结合脑啡肽能起到镇痛作用推测,脑啡肽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与感觉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痛觉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痛觉不能产生。吗啡与脑啡肽作用类似,使用吗啡会导致脑啡肽合成与分泌减少,进而需要使用更大剂量的吗啡才能获得相同的镇痛效果,导致成瘾。19.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机体感染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从而引发“细胞因子风暴”造成对机体的损害,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对其进行预防。回答下列问题:(1)流感病毒灭活疫苗采用流感病毒蛋白碎片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抗原可被_____(写出3种)等细胞呈递。(2)细胞因子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常见的细胞因子有_____(答出2种)等。(3)利用流感病毒的RNA片段可以制成RNA疫苗,疫苗中的RNA可以进入人体细胞,并表达出相应蛋白,机体会产生专门应对该蛋白的抗体,该RNA疫苗可以引发_____(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答出2点)。腺病毒(DNA病毒)载体疫苗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首先利用流感病毒RNA片段_____得到DNA,然后将其整合到腺病毒DNA中。【答案】(1)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2)①.属于②.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3)①.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②.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③.逆转录〖祥解〗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所以将这些细胞称为抗原呈递细胞。【小问1详析】机体中能够呈递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小问2详析】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小问3详析】抗原进入人体会引发非特异性免疫,RNA疫苗进入人体后会产生特异性抗体,说明该疫苗也能引发特异性免疫,所以该RNA疫苗可以引发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腺病毒是DNA病毒,因此RNA片段要先通过逆转录产生DNA后才能整合到腺病毒DNA中。20.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某小组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如图所示的相关调节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去甲肾上腺素在途径①和途径②分别作为_____、_____(选填“激素”或“神经递质”)类物质起作用。(2)图中下丘脑通过“下丘脑一垂体—靶腺体”调控轴调节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该调节方式能_____激素的调节效应,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3)在长期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作用下,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因_____最终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白发,毛囊细胞干细胞增殖分化减弱导致毛囊细胞数量_____而引起脱发。结合上述信息提出缓解过度紧张、焦虑应激下白发、脱发的可行性方案:_____。【答案】(1)①.激素
②.神经递质(2)①.放大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或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只在垂体中表达
(3)①.异常增殖分化而耗竭②.减少③.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作用)来预防白发、通过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表达(或注射Gas6)预防脱发〖祥解〗题图分析,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通过一系列途经最终分化出的毛囊细胞减少。与此同时,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或传出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使其异常增殖分化,最终黑色素细胞减少。【小问1详析】由图可知,途径①的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作为激素调控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活动。途径②的去甲肾上腺素是由传出神经释放的,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小问2详析】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小问3详析】由题图可知,在长期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作用下,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因异常增殖分化而耗竭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白发,毛囊细胞干细胞增殖分化减弱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脱发。结合上述信息提出缓解过度紧张、焦虑应激下白发、脱发的可行性方案为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作用)来预防白发、通过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5年轮胎动平衡试验机项目发展计划
- Unit 1 Life choices Writing Workshop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 开店合股合同范本
- 2-1《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10 能源开发与利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 5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 我们有精神 (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14磁极与方向(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 2025年山西经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第04课 输入输出与计算(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人教版
- 部编五下语文教学多元评价方案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 重庆市2024-205学年秋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康德卷
- 设备维修绩效考核方案
- 2025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 做账实操-农贸市场的账务处理示例
- 余华《活着》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