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3成都市大邑县202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A卷(共10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语句中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zháo)落,有了依靠。B.仍是不适意!——徘徊(huái)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yù)下愈大。C.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shuān)瑚珠攒(zǎ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D.我的手指搓捻(niǎn)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diàn)开的花朵。【答案】B【详解】A.着(zháo)落——(zhuó);C.小珊(shuān)瑚珠——(shān),攒(zǎn)成——(cuán);D.绽(diàn)——(zhàn);故选B。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笠临人间。B.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C.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风中摇摆。D.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概万分。【答案】C【详解】A.化了装——化了妆,笠临——莅临;B.锤打——捶打;D.感概万分——感慨万分;故选C。3.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科技却束手无策。B.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C.对这道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但在王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突然就恍然大悟了。D.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也算是各得其所了。【答案】A【详解】A.“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使用正确;B.“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此处属于望文生义,并且褒贬不当;C.“恍然大悟”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与前面的“突然”意思重复;D.“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不符合这里的语境,此处应用“死得其所”,即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故选A。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B.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助于开阔眼界和知识,还可以启迪思维。C.学校组织和策划了“我爱你中国”的爱国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D.成都凭自身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丰富的赛事经验,成功获得了2021年世界大运会举办权。【答案】D【解析】【详解】A.两面对一面,应该删去“能否”;B.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有助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C.语序不当,应该把“组织”和“策划”互换位置;故选D。二、(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⑪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5.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B.饭疏食,饮水饭:吃C.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人D.博学而笃志笃:坚定6.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学而时习之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人不知而不愠切问而近思D.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7.下列对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每天三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呢?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走路,其中一定有个是我的老师。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支军队可以夺取它的主帅,但是一个男子汉不可以夺取他的志向。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被合称为“四书”。B.第③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过程。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六十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第⑦章,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D.第⑩章孔子认为:作为个人,应当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就如军队的主帅一样要有绝对的权威。【答案】5.C6.B7.B8.D【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有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意思是“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的意思是“好的方面,优点”;故选C。【6题详解】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A.名词,人名/代词,代学过的知识;B形容词,诚信/形容词,诚信;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动词,替/动词,做;故选B。【7题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A.有误,“三”泛指多次,“吾日三省吾身”应该译为“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C.有误,“三人行”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而不是“其中一定有个是我的老师”,这个句子应该译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D.有误,“夺”的意思是“改变”,这个句子应该译为“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D.有误,第⑩章孔子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故选D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①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②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2)请在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断肠人在天涯②.海日生残夜③.逝者如斯夫④.强欲登高去(回乐烽前沙似雪)⑤.无人送酒来(受降城外月如霜)⑥.遥怜故园菊(不知何处吹芦管)⑦.应傍战场开【详解】“涯”“生”“夜”“斯”“怜”“傍”“烽”“芦”“尽”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四、(共10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四季的雨》节选10.联系全文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11.赏析句子。(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请从修辞角度赏析)(2)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赏析加线词的表达效果)12.作者从哪几个不同的感官角度描绘了春雨。请各举一例。【答案】10.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抒发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四季的雨做铺垫。11.(1)比喻、拟人,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并把树和树枝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在春雨滋润下,树新鲜明亮、充满生机的特点,侧面表现了春雨的滋润之功;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贬词褒用,突出雨后空气的清新、甜美。12.视觉: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听觉: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嗅觉: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10题详解】此题考查首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的题目是《雨的四季》,这段话是概述,点明雨是美的,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从结构上来看,首段点题,领起下文,为下文按季节写雨张本;从内容上来看,“我喜欢雨”中的“喜欢”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赞美之情。【1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1)从“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和树枝赋予人的情态,“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叶子比作波浪,语言生动形象。这个句子从视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经过春雨的洗淋,从寒冬中苏醒过来的鲜活生机,有着美丽的颜色和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2)“诱惑”本指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这里贬词褒用,是“吸引,招引”的意思,从嗅觉角度写出了雨后空气清新且具有吸引力,充满了香甜的味道,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畅快地呼吸。【12题详解】此题考查描写角度的分析。第②段文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春雨,要结合关键词来判断。视觉角度:“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等,从“黄青”“透明”“绿茵茵”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出来;听觉角度:“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从“沙沙声”可以判断出来;嗅觉角度:“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从“芳甜”可以判断出来。五、作文。(60分)请在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13.《秋天的怀念》里,史铁生的母亲理解儿子的苦衷,儿子后来也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散步》中,莫怀戚体谅母亲的身体而选择走大路,母亲懂得儿童天性而迁就孙儿走小路。生活中,我们曾为自己读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个温馨的鼓励或劝告而感动不已。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懂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材真实,抒发真情实感;运用细节刻画人物,突出其特征;书面整洁,不少于600字。【答案】(略)。14.选择生活中你最熟悉的一个人,请你抓住他的特征把他写下来。题目自拟,书面整洁,不少于600字。【答案】(略)。
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15.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夏天怎样的特点?诗人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16.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一例进行赏析。【答案】15.卷凉爽、清幽、宁静的特点;主要通过小院的幽深、竹席的凉爽、正午树荫满地,诗人安然入睡等来表现。16.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阴遍地相映衬,这在色彩上红绿相衬,光线上又明暗相映;末句用“流莺时一声”衬托前三句营造的宁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任答一点均可)【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诗的前三句着力在炎热的夏天描绘出一派清幽、凉爽的世界,以衬托午睡的舒适。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夏席清”表现了竹席的凉爽;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第三句把上两句所说加以综合,点出中午这个时间,说庭院深深,午时也绿阴遍地,凉意沁人;最后一句直接写梦醒,梦醒后宁谧,又通过不时传来断续的莺声来反衬睡醒后恬静舒适,睡觉时恬静舒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诗人表现的“夏意”。【16题详解】此题考查衬托手法,任选一处作答即可如:隔帘而望榴花,花红如火,庭院绿阴遍地,用榴花与庭院绿树相映衬,色彩对比鲜明,给人清邃的感觉。或:“梦觉流莺时一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被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贾人(商人)渡河①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水中浮草)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②渔者载而升诸(相当于“之于”)陆,则予十金。③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大概、恐怕)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⑤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迫近)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⑥人曰:“盍(何不)救诸(他)?”⑦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17.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渡河而亡其舟亡:死亡B.贾人急号号:呼喊C.渔者黯然而退黯然:失望的样子D.是许金不酬者也是:这18.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②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19.读了这个故事,你怎么评价贾人和渔者?【答案】17.A18.先前答应给一百金,而现在只给十金,恐怕不行吧!你是个打渔的,一天的收获有多少呢(一天能赚多少钱呢)?现在却突然得到十金,还不满足吗?19.贾人:视钱如命、言而无信,不可取。渔者:热心助人、爱憎分明、信守承诺。但是他第二次,因对方言而无信见死不救也不可取。(言之成理即可)【1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有误,“渡河而亡其舟”的意思是“渡河的时候沉了船”,“亡”在这里指“翻、倾覆”;故选A。【18题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1)“向(先前)”“许(答应)”“予(给)”“无乃(大概,恐怕)”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2)“若(你)”“几何(多少)”“骤(突然)”“足(满足)”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19题详解】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第①段中“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第②段中“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可知,贾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他是一个不讲诚信,言而无信的人,失信的行为导致他第二次落水时没人搭救,最终淹死。从第②段中“渔者载而升诸陆”可知,贾人落水,渔夫相救,说明渔夫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从第③段中“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可知,渔夫是一个非常重视诚信的人;贾人第二次落水,别人问渔夫为什么不去搭救,从第⑦段中渔夫的话“是许金不酬者也”以及“立而观之,遂没”的行动可知,渔夫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渔夫由于之前贾人的承诺没有兑现而不再相信贾人,没有施以援手,虽然情理上可以理解,但也是不可取的。【点睛】参考译文: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北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4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记录自己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及心路历程的散文集。20.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曾说:“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由此,作者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21.先生在《无常》一文中,叙写了乡间的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的无常。戏剧舞台上的无常活泼诙谐、办事公允、爽直、有人情味、可怖又可爱,这样写无常,其目的是什么?【答案】20.①.“老莱娱亲”②.“郭巨埋儿”21.其目的是把无常与现实中的所谓正人君子做对比,深刻地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世的不平。【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者最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无常》中介绍了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儿的鬼,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对社会上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揭露现实生活中某些虽为“人”却不如“鬼”的人的丑恶面目,批判旧社会的黑暗。(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赵宁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当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时,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B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有删改)22.作者为何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23.作者为何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大量笔墨叙写“我”常年生病的情况?24.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将文中画“_____”线的A、B两处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25.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总而言之,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答案】22.因为文章写的是“我”在童年久病不好心生悲哀的情况下,偶遇野菊花而获得一种启迪,从而改变了“我”生活态度的一段经历。所以,作者以此为题,既凸显了抒写的主体对象;又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23.这样写主要表现“我”内心的痛苦和悲哀;为下文写“我”从野菊花精神抖擞的绽放,充满生命活力的状态中获得启示蓄势;更能突出野菊花的生命力带给我的震撼,突出文章主旨。24.A句运用拟人修辞,将野菊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野菊花灿烂开放的状态,突出了野菊花蓬勃的生命力。B句运用比喻修辞,把生命比作艺术品(画卷),把野菊花比作这幅画卷中“神来之笔”;形象地表现野菊花在我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意义;巧妙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5.相同。它们都告诉我们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条件往往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从中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无论遭遇什么磨难,只要选择一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命就能充满活力和朝气。【22题详解】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讲述了“我”幼年体弱多病,郁郁寡欢,在回家路上偶然看到野菊花后,被它弱小却努力盛开的精神所感动,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野菊花让“我”渴望自己像这花一样美丽,渴望“我”的生命如花绽放。由此可见,“野菊花”是文章的写作主体;联系第⑤段“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可知,它对“我”的生命成长历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带给“我”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和希望,对“我”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文章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23题详解】此题考查重点段落的作用。文章的前几段详细写了“我”常年生病的情况,是为了突出“我”在疾病的折磨下痛苦、沮丧、悲伤的心理,不能与小伙伴们一起去玩耍,只能无奈在家里羡慕,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煎熬。结合第⑤⑥段“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可知,这样的描写是为下文“我”看到野菊花后,人生态度发生改变的情节做了铺垫,在对比中突出野菊花对“我”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带给“我”新的希望与动力,也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发人深省。【2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1)从“精神抖擞”“没有一丝倦怠之意”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野菊花赋予人的特征,生动形象。从句子“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可知,这里写出了野菊花的繁茂、浓密,“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突出了野花的灿烂与生机。这句话表现了野菊花的生命力之旺盛,表达了“我”对野菊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从“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艺术品,把野菊花比作“神来之笔”,语言生动形象。“神来之笔”本指绝妙的文思或词句,用在这里形象地突出了野菊花对“我”的生命成长历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启迪。【25题详解】本题是对比阅读的考查。需要熟知两文内容,并且能归纳文章主旨,明确写作方法,才能知道异同点。本文记叙了我小时候生病,父母对“我”精心照料和呵护,有一天我看到野菊花绽放的美丽,野菊花给了“我”战胜疾病的勇气和毅力,让我渴望自己像这花一样美丽,让我的生命如花绽放。告诉我们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条件往往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态度。从链接材料中“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也可以看出,客观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从而明确两文主旨相同。它们都告诉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磨难与挫折,这是无法避免的,也是不能逃避的。我们改变不了外界的环境,就调整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幕墙施工安装合同
- 三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
- 企业法律咨询服务合同
- 员工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窦娥冤》教学设计
- Unit 6 Review Lesson 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第8课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10 塑料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
-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教学设计-3.1 网络的功能与构造1-教科版
- 崇州北欧风格墙布施工方案
- 应收账款管理
- 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题库298题(含标准答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4年山东济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学年九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Stories and poems教案(新版)冀教版
- 抚恤金丧葬费协议书模板
-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 准备单元 雪地上的“足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大象版
-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3章 积极情绪的价值
-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美比尔·博内特 戴夫·伊万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