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9《桃花源记》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2025年春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9《桃花源记》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2025年春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9《桃花源记》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2025年春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9《桃花源记》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2025年春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9《桃花源记》导学案(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桃花源记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文化自信:理解评价作者的隐逸之风及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感受桃花源的美。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品味语言的生动性和浓浓的抒情色彩。思维能力: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理清故事的层次。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特点。审美创造: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思想。【导学难点】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思想。一、引语你是否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它就出自这篇课文。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在当时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读课文时要注意,作者是按照他的社会理想来编织故事情节的。读后还要仔细想想,对作者的理想,应当怎样认识,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二、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背景补充: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避世的因素。三、关于桃花源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100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四、知识补充1.“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桃花源”是记的对象。2.太守:又称“郡守”,地方官职,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秦汉的行政区主要是郡。郡的首长,秦称为郡守。汉则称为太守。3.黄发垂髫:黄发垂髫是成语。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课前预习导学】一、学习生字豁然开朗()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诣太守()刘子骥()二、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屋舍俨然()2.寻:寻向所志()寻病终()3.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4.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5.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处处志之。()6.中:①中无杂树()②晋太元中()③其中往来种作()三、通假字(1)便要还家。()(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四、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无论魏晋。()(4)诣太守,说如此。()(5)芳草鲜美。()(6)仿佛若有光。()五、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3)复前行。()(4)处处志之。()【交流合作,赏析课文】1.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2.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4.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5.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6.文章可以用五个情节加以概括,请完成下面的填空。忽逢桃花林→→进入桃花林→→【达标促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屋舍()俨然()怡然()问讯()间隔()刘子骥()2.(济宁中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无助的境地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部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引领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由于受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土鸡10元一只也没有人买。B.沿着小道在丛林中穿梭攀登,大约行进两小时,视野豁然开朗,一根根锥形峰柱林立在眼前。C.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天宫”一号,是中华民族在天空建成的世外桃源。D.1978年,苏联地质学家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中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家庭,他们居然不知有二战。4.下面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乃大惊/乃不知有汉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D.不复出焉/不复得路5.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试将“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改写成描写性的文字。【拓展延伸】类文对比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渔人甚异之()(2)阡陌交通()(3)颖脱不羁()(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4.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5.学习本文后,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请结合自身经历描绘出你心中的桃源世界。(300字左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