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一)《1.1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同步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一)《1.1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同步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一)《1.1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同步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一)《1.1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同步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一)《1.1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同步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一)《1.1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火碱BC氨水D纯碱胆矾A.A B.B C.C D.D2.各物质间有着一定的转化关系,下列各组物质问可以按下图所示直接转化的是A.Fe→Fe2O3→FeSO4→Fe B.CO→CO2→H2CO3→COC.NaOH→NaCl→Na2CO3→NaOH D.HCl→CuCl2→BaCl2→HC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纯净的乙烯加聚得到的聚乙烯塑料为纯净物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中含有C、H、O三种元素C.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处理的原因是其沸点低、易挥发D.1mol乳酸()与足量铁粉完全反应可产生1mol4.下列反应电子转移表示正确的是A. B.C. D.5.下列反应中,水只做氧化剂的是A. B.C. D.6.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 B. C. D.7.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俗称和物质类别相对应的是选项ABCD化学式俗称纯碱干冰食盐熟石灰物质类别碱酸性氧化物混合物碱性氧化物A.A B.B C.C D.D8.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 B.、、、C.、、、 D.、、、9.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CaCl2、NaOH、HCl、HD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B.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10.牙膏摩擦剂中含有CaCO3、SiO2、Al(OH)3等成分,从分类来看上述物质均不属于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1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记载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C.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D.(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1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液氯属于纯净物 B.属于盐C.属于氧化物 D.胶体属于碱13.当光束穿过以下分散系时,都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一组是A.有色玻璃、云、雾 B.石灰乳、蔗糖溶液、水C.医用酒精、稀硫酸、胶体 D.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1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KCl溶液 B.溶液 C.溶液 D.胶体15.我国的神舟号载人飞船上常携带一定量的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A.处理宇航员的生活垃圾 B.去除呼吸废气中的异味C.提供生活中需要的能量 D.改善失重条件下的平衡二、填空题16.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溶液;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丙同学:向25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制备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简单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3)丁同学将所制得的胶体分成两份,并进行下列实验:①将其中一份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②向另一份胶体中逐滴加入稀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其原因是;b.随后沉淀溶解,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7.称取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19.4g,加入90.6g蒸馏水使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再向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滴加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填写物质名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物质是(填写物质序号)(4)如果将盐酸换成硝酸钡,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19.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填充物主要成分是和。(1)汽车发生猛烈碰撞时,分解,生成甲、乙两种单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硝酸钾的作用是与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单质甲反应,生成单质乙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生成的两种氧化物分别与反应,可以更加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写出其中任意一种氧化物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理论上计算可知,与的质量比宜大于。三、计算题20.(1)有以下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序号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序号符合条件物质序号Ⅰ混合物Ⅱ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Ⅲ电解质,但难溶于水Ⅳ非电解质Ⅴ纯净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2)将5.6g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得到100mL密度为1.27g/mL的溶液,试回答: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分数为。③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1.将15.8g高锰酸钾固体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加热到不再产生氧气为止。请回答(1)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高锰酸钾的质量。(填“大于”、“小于”、“等于”)。推断的依据是。(2)剩余固体物质中含有那些物质?各有多少克?22.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江津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计算:(1)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是多少?(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CCCCBBDB题号1112131415答案CDADB1.A【分析】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详解】A.火碱NaOH为碱,为酸,为盐,为碱性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A正确;B.过氧化钠为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C.氨水为溶液,属于混合物;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化合物,D错误;故选A。2.D【详解】A.Fe2O3→FeSO4不能一步实现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B.H2CO3→CO不能一步实现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C.NaCl→Na2CO3不能一步实现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D.HCl能够与Cu(OH)2反应生成CuCl2;Ba(OH)2与CuCl2反应生成BaCl2;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HCl,能一步实现转化,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3.C【详解】A.聚乙烯塑料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A错误;B.由于燃烧时有氧气参与反应,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O元素,B错误;C.由于氯乙烷()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使局部温度降低,故可用于能用于冷冻麻醉处理,C正确;D.乳酸()中只有羧基能与铁发生反应,故1mol乳酸()与足量铁粉完全反应可产生0.5mol,D错误;故选C。4.C【详解】A.根据化合价不能交叉的原则,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从+5价降到0价,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从-1价升高到0价,转移电子数是5mol,表示为,故A错误;B.反应中Cu失去电子,Fe3+得到电子,电子转移数为2,选项中箭头方向反了,故B错误;C.反应中2个0价的S降低为-2价,共降低4价,得到4个电子,1个0价的S升高为+4价,共升高4价,失去4个电子,故C正确;D.反应中应该有2个0价Cl降低为-1价,2个0价Cl升高为+1价,选项中转移电子数错误,应该为2e-,故D错误;答案选C。5.C【详解】A.反应中,H2O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A不选;B.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水中的H、O元素化合价都未变化,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不选;C.反应中,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故C选;D.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答案选C。6.C【详解】A.转化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需要加入还原剂,故A错误;B.受热分解即可生成O2,所以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B错误;C.转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需要加入氧化剂,故C正确;D.→CO2转化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D错误;故选C。7.B【详解】A.属于钠盐,属于碱,A错误;B.为酸性氧化物,俗称干冰,三者相对应,B正确;C.用化学式表示,属于盐,不是混合物,C错误;D.俗称生石灰,D错误;故选:B。8.B【详解】A.高锰酸根离子显紫红色,不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A错误;B.碱性溶液、、、互相之间不反应,且溶液无色透明,B正确;C.碱性溶液中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Fe3+呈棕黄色,且Fe3+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故选B。9.D【详解】A.HD是氢气,属于单质,A错误;B.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比如由氧元素组成的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B错误;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例如硫酸钡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可能弱于碳酸溶液,C错误;D.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则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确;答案选D。10.B【分析】氧化物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指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据此分析解题。【详解】CaCO3属于盐,SiO2属于氧化物,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可以看成酸,也可以看成碱,故答案为:B。11.C【详解】A.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为甲烷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为硝酸钾分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为蚕丝和飞絮的鉴别,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D.(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为汞的升华,黄芽指的是硫,汞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为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D【详解】A.液氯是氯气的液体状态,属于纯净物,A正确;B.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B正确;C.由S元素和O元素构成,属于氧化物,C正确;D.Fe(OH)3属于碱,但胶体是混合物,不属于碱,D错误;故选D。13.A【详解】A.有色玻璃、云、雾都属于胶体,都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符合题意;B.石灰乳是悬浊液,蔗糖溶液属于溶液,水是纯净物,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C.医用酒精、稀硫酸都属于溶液,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D.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都属于溶液,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D【详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KCl溶液、Na2SO4溶液、NaOH溶液等都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本题选D。15.B【详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异味,飞船上载有活性炭材料的器材,其作用是:去除呼吸废气中的异味,故选B。16.(1)丙(2)丁达尔效应(3)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加入电解质溶液发生胶体的聚沉Fe(OH)3+3H+=3H2O+Fe3+【详解】(1)甲同学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乙同学长时间加热发生胶体的聚沉得不到胶体,故正确操作的同学是丙。制备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3)①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这是胶体的电泳;②向另一份胶体中逐滴加入稀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其原因是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加入电解质溶液发生胶体的聚沉;b.随后沉淀溶解,其原因是:Fe(OH)3+3H+=3H2O+Fe3+。17.(1)氯化钠、碳酸钠(2)10%【详解】(1)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A点沉淀完全,B点加入碳酸钠溶液过量,则滴加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Cl。(2)设反应的氯化钙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生成的碳酸钙质量为z,,x=11.1g,,z=10g,,y=11.7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③→⑥→⑩→⑦→⑪→⑫3碳酸钠Na2CO3+2HCl═2NaCl+CO2↑+H2O③⑩⑪能硝酸钡只与碳酸钠、硫酸反应【详解】(1)利用图示的物质对相关的与盐酸不能反应的物质作出判断即可,由于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酸、铜、银等反应,故答案为:③→⑥→⑩→⑦→⑪→⑫;(2)盐酸与Ca(OH)2、NaOH、Na2CO3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因此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3个;能与盐酸反应的盐只有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3)与盐酸不反应的有二氧化碳、不活泼金属铜和银、氯化钠、二氧化硫、硫酸,其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物质有③⑩⑪;(4)硝酸钡只与碳酸钠、硫酸反应,由图可知,硝酸钡绕开这两种物质能够走出迷宫。19.(1)2NaN32Na+3N2↑(2)10Na+2KNO3═K2O+5Na2O+N2↑(3)K2O+SiO2=K2SiO3或Na2O+SiO2=Na2SiO3;36:65【详解】(1)汽车发生猛烈碰撞时,NaN3分解,生成甲、乙两种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两种单质为钠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2)NO3的作用是与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单质甲(是钠)反应,生成单质乙和两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单质乙应为氮气,两种氧化物分别为氧化钠和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Na+2KNO3═K2O+5Na2O+N2↑;(3)K2O与Na2O分别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O+SiO2=K2SiO3、Na2O+SiO2=Na2SiO3;由①2NaN32Na+3N2↑②10Na+2KNO3═K2O+5Na2O+N2↑③K2O+SiO2=K2SiO3;④Na2O+SiO2=Na2SiO3;①×5、④×5与②③四式相加可得:10NaN3+2KNO3+6SiO2=5Na2SiO3+K2SiO3+16N2↑则SiO2与NaN3的质量比为(6×60):(10×65)=36:65。SiO2过量可将有害的金属氧化物反应掉,故SiO2与NaN3的质量比宜大于36:65。20.②⑤③⑨④⑥①⑦Fe+2H+=Fe2++H2↑1mol/L10%2.24L【详解】(1)I.②稀硫酸、⑤空气中都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故合理选项是②⑤;II.③氯化氢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仍然是分子,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当其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则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的物质序号是③;III.⑨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属于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则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难溶于水的物质是⑨;IV.④氨气、⑥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物质序号是④⑥;V.①铜、⑦金属汞(俗称水银)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能导电,但Cu、Hg是金属单质,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上述物质中纯净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