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大中医儿科学必背考点_第1页
北中医大中医儿科学必背考点_第2页
北中医大中医儿科学必背考点_第3页
北中医大中医儿科学必背考点_第4页
北中医大中医儿科学必背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儿科学必背考点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一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

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一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一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青春期

重要指标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6+0.5*(月龄-6=3+05+月龄

2—12岁:体重=7/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10cm,

2~12岁:75+5东年龄

头围,初生,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6厘米;

囱门:后囱关闭:出生后6~8w内(部分出生时;

前囱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0

牙齿:—io个月开始出牙,2.5岁出齐

2岁以内:牙齿数二月龄-4(或6。6岁换牙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收缩压=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

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一“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稚阴稚阳”

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切能。

稚阴稚阳: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

身气机的功能。

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

气蓬勃之象。

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迅速传变;“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婴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添加辅食的原则:由一到多,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淡到浓。

小儿指纹:适用于3岁以内儿童。虎口到食指内侧的槎侧浅静脉,第一节为风

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六种基本病理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幼幼急诊》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辨虚实。

按诊:“囱陷囱门凹陷,见于泻甚失水。

“囱填。囱门高凸,见于呕吐壮热,为肝风内动。

“解颅囱门不能应期闭合,囱门宽大头缝开解。

“鸡胸”:胸骨高突。“龟背”:脊柱高突,按之不痛。“虚里”:心尖搏动处。

新生儿病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

生理性胎黄是指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足月儿于出生后10〜14天自行消

退,早产儿可延迟至出生后3"周消退,食欲良好,睡眠正常,一般无其他症状;

病理性胎黄出现或早或迟,有再生后24小时内出现,也有生后2~3周方见,消退

时间延长,或者消退后又出现,或黄疸程度较重,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或者睡眠不

宁、纳呆等表现。病位:肝胆脾胃治疗原则:利湿退黄

肺系病证

感冒:以婴幼儿最高;病因病机:感受外邪,侵袭于肌表。

治疗原则:疏风解表。特点:热证多、易夹痰、夹食、夹惊。

论治:

(1主证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昉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箫饮加减

(2兼证

1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疏风解表加化痰药物

2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疏风解表上加保和丸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疏风解表上镇惊安神之品

咳嗽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治疗原则:宣降肺气

论治:1风寒咳嗽一疏风散寒、宣降肺气一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一疏风清热,宣降肺气一桑菊饮加减

3湿热咳嗽一清热化湿,宣降肺气一上焦宣痹汤加减

内伤:痰热咳嗽一清热泻肺,宣降肺气一清金化痰丸加减痰湿咳嗽一燥湿化

痰,宣降肺气一麻杏二陈汤加减

阴虚咳嗽一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一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肺炎喘嗽常见肺系疾病,为感受外邪,郁闭肺络所致,以发热、咳嗽、痰壅、

气急、鼻煽为主症。全年皆有,冬春季多见,婴幼儿多见。诊断;热,咳,痰,

喘,煽为典型症状。

论治;

1.常证

1风热闭肺:疏风清热,宣肺开闭一麻杏甘汤合银翘散

2热邪闭肺:清热解毒,宣肺开闭一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

3热痰闭肺:清热涤痰,宣肺开闭-麻杏石甘汤合拿茄大枣泻肺汤

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咸

4肺胃阴虚,清热宣肺,养阴益胃-沙参麦冬汤

5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

心阳虚衰:益气温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邪陷厥阴;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哮喘: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呼吸困难,严重者不能平卧,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多见,四季皆有,春秋两季多见

首先命名:《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病因;内因;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伏痰;

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发物;情志失调;劳倦过度诱发。

病机:痰气交阻,阻遏气道,反复发作。

诊断:先兆症状:咳嗽、鼻痒、喷嚏等Q

发作时: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吸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

诱发因素:气候突变,接触过敏源。

听诊:两肺哮鸣音,干、湿罗音。

治疗原则,

发作期:邪实为主,攻邪以治其标,并分辨寒热,随证论治。

缓解期;正虚为主,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脏腑功能。

发作期

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

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降气平喘-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

3正虚痰阻:化痰降气,纳气平喘-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

缓解期

1肺气虚一补肺固表一玉屏风散加减

2肾气虚一固摄纳气一金匮肾气丸加减

3脾气虚一健脾化痰一六君子汤加减

脾系病证

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

口初生儿、早产儿、久病体虚的婴幼儿发病。

病因: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治疗原则:清火

口疮:齿龈、舌体、两颊、上颗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

特征。溃疡面积较大,上复糜腐,称为“口糜”。

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好发婴幼儿。

口疮之名最早见于《内经》。

病因病机: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生理性腹泻

病机:脾虚湿困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论治:

1.常证

1伤食泻;运脾止泻,消食化积-保和丸加减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蕾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泻:清热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苓黄连汤加减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5脾肾阳虚泻:补脾温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2.变证

1气阴两伤: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厌食: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

鉴别诊断:厌食与疳证

相同:小儿常见脾胃病。

病因,喂养不当,疾病影响,先天不足。

症状:长期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消瘦。

不同;疳证;病变在脾胃,常涉及他脏。兼有精神不振或烦躁易怒。厌食;病

变在脾胃,不涉及他脏,预后良好。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

联系:厌食久病成疳。

治疗原则;运脾开胃

积滞: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

患。表现为不思乳食、皖腹胀满、暧腐吞酸、甚至吐泻酸臭乳食为主要特征°

食积与疳证的病机;“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工

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疳证: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

性疾病。临床变现为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为特

征°

疳的含义:(1病机:“疳者甘也”一小儿恣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成疳。(2

症状:“疳者干也”一气液干涸,形体消瘦,面黄发枯。轻重:疳气:疳证之初

期,症状较轻。治疗:以和为主。

疳积:本虚标实,症状较重。治疗:以消为主。

干疳:疳证后期,症状较重。治疗,以补为要。

兼证:“有积不治,传之余脏”眼疳、口疳、疳骨、疳肿胀

心肝病证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

集中,情绪、行为异常,以致造成学习困难为特征,好发学龄期儿童。

惊风临床特征;抽搐、昏迷。好发年龄;1—5岁。

分类:急惊风、慢惊风。

病位:急惊风:心肝;慢惊风:肝脾肾。

八候:抽、搦、颤、掣、反、弓I、窜、视。

急惊风:痰,热,惊,风四证俱备,临床以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主。多由外

感时邪疫毒,内蕴痰热食积,以及暴受惊恐引起。四证:热、痰、风、惊。

治疗原则:清热、豁痰、熄风、镇惊。

论治:

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加减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清瘟败毒加减

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合紫雪丹

4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5暴受惊恐;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加减

慢惊风:来势缓慢,抽痉无力、时作时止,反复难愈,常伴昏迷,瘫痪。治疗

原则;补虚治本。

论治:

1土虚木亢: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

2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加减

3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咸

4肾精亏损:固本培元,益阴潜阳一地黄饮子

肾系病证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

要特征病位,肺脾肾,以肺脾为主

治疗原则:急性期驱邪,恢复期扶正

分证论治:

常证

1风水相搏一麻黄连翘赤小豆合五苓散加减

2湿热内侵——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3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变证

1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合羚角藤汤加减

2水凌心肺——己椒防黄丸合参附汤加减

3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

及不同程度的水肿为主要特征病位;肺脾肾

治疗原则:扶正培本

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五迟指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

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病位:肝脾肾治疗原则:补

传染病

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以发热恶

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

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时皮肤有糠萩样脱屑和

色素沉着斑等为特征.治疗原则:麻而不透,麻喜清凉

论治

1顺证

1邪犯肺卫(初热期一辛凉透表,清宣肺卫一宣毒发表汤

2邪入肺胃(出疹期一清凉解毒,透疹达邪一清解透表汤

3肺胃阴伤(恢复期一养阴益气,清解余邪一沙参麦冬汤

2逆证1)麻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一麻杏石汤加减2)麻毒攻

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莠甘桔汤加减3)邪陷心肝一平肝熄风,清心

开窍一羚角钩藤汤合清营汤幼儿急疹:是因感受幼儿急疹时邪(人疱疹病毒6

型),急起发热,3—4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为特征的

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治疗原则:解表清热论治1)邪郁肺胃一解表清热解

毒——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2)毒透肌肤——清热解毒凉血——清热凉血汤风疹:

是感受风疹时邪(风疹病毒),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

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论治1)邪犯

肺卫——疏风解表清热——银翘散加减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解毒——透疹凉

解汤加减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

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

征.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论治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一

—解肌透痣汤加减2)气营11治疗原则:疏风清热

两燔——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加减3)肺胃阴伤——养阴生

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加减水痘:是由水痘时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

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皮疹,丘

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水痘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则是前

后胸、腹背部,此外,头面部、头皮上、脚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现在发热

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

亮如水珠的疱疹一般为1到2周手足口病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

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肤,以及指、趾间的皱

褶处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l・3mm大小,是散在分布的,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

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

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为7-10天。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分

证论治1)邪作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合六一散2)气营两燔一

—清气凉营,解毒化湿一清胃解毒汤加减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腮

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治疗原

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病位:少阳胆经分证论治12

1常证1)湿毒在表一疏风清热,散结消肿一柴胡葛根加臧2)热毒壅

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一普济消毒饮加减2变证1)邪陷心肝一清热解

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加减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

胆泻肝汤加减其它疾病紫瘢:是小儿常见的出血疾病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

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病位:心肝脾火。过敏性紫瘢

主要见于下肢臀部,呈对称分布,为略高于皮肤的红色或紫色斑丘疹,压之不褪

色,反复发生;可同时看到便血、尿血、腹痛、关节肿痛等;起病前多有某些

过敏物品接触史,辅助检查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正常,血沉加速,毛细血管脆性

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遍布全身,以四肢面部多见,瘀斑瘀点为红色或者青

紫色,压制不褪色,伴有鼻蝴、齿蝴、便血及尿血,严重时可顽内出现血见抽出

昏迷;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毛细血管

脆性阳性,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憎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

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烦躁、夜

啼、多汗、肌肉松弛、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