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一
美学的产生与发展项目一
美学概述目录美学的故乡在西方01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02美学:古老与年轻的探索之旅美学思想古老,独立学科年轻,起源于2500多年前,正式形成于250年前西方美学历史美学,人文学科,定义复杂,研究对象随历史变化美学定义美学的故乡在西方PARTONE美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鲍姆嘉通在1750年提出的“美学”概念标志着这门学科的诞生,但西方美学思想在此之前已有发展古典美学的起源古希腊,欧洲文明的摇篮,其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璀璨辉煌,深远影响后世古希腊美学的辉煌美学在古希腊的发展古希腊美学初创,将艺术视为宇宙和谐的体现,如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的对立因素统一于美的创造中古希腊美学与自然哲学01古希腊经济繁荣促使哲学家关注人与社会问题,苏格拉底主张美与善相统一,认为有用即美,无用即丑美学转向人与社会问题02柏拉图认为美源于永恒的“理式”世界,艺术是现实的摹仿,现实又是理式的摹仿柏拉图的美学理论03亚里士多德批判唯心美学,主张文艺模仿人的行动,肯定了美的现实基础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与肯定04中世纪与近代美学的发展美学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各领域理论兴起,如“四义说”、“诗歌虚构论”,推动艺术理论体系化文艺复兴的美学贡献新古典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出现,对文艺创作法则进行规范,如戏剧“三一律”,并关注感觉与想象研究17世纪美学思想潮流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德国古典美学由康德奠基,他在《判断力批判》中探讨了美的哲学,影响了费希特、谢林、歌德、席勒和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构建黑格尔在《美学》中构建了美的艺术是理性与感性统一的理论体系,强调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的局限与贡献黑格尔美学虽将美学地位提升,但其唯心主义观点限制了辩证法和历史的正确认识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起源与基础马克思主义美学源于西方社会矛盾,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工人阶级斗争提供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逻辑统一,注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再现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形成与贡献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PARTTWO中国美学的起源与传播日本思想家中江兆民于1883年创译“美学”,自此该词在东亚传播,王国维于1902年引入中国,译为“审美学”,并普及相关词汇美学东传:从日本到中国01、近代前中国美学已存在,具有独特范畴和体系,不同于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02、中国古代美学的分期与特点:先秦美学的两大流派先秦美学的发端与两大流派先秦美学发端时,道家和儒家两大流派显现,老子、庄子、孔子奠基中华美学传统中国古代美学的分期与特点:先秦美学的两大流派老子的美学思想01老子美学思想以“道”为核心,主张自然无为,美善相对,影响深远02先秦美学流派儒家强调中和之美,道家倡导自然无为,形成对比中国古代美学的分期与特点:先秦美学的两大流派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继承老子的道,以“美”喻道,主张超脱的“心斋”“坐忘”,强调在无为中自由创造中国古代美学的分期与特点: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的对比孔子的诗教观主张以诗为教,以中正平和之美培养人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孔子的诗教观与社会功用孔子将自然与道德联系,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以山水比喻君子美德,开创“比德说”先例孔子的自然审美观孔子主张以礼育德,他认为艺术应“尽善尽美”,追求“文质彬彬”的和谐之美孔子的礼教观与艺术要求010203中国古代美学的分期与特点:先秦两汉美学的发展与总结01两汉时期,儒家美学深化,强调音乐、诗歌的社会功能,形成“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儒家美学的发展02先秦两汉的哲学范畴和命题,如“气”“有”“无”,以及庄子、《易经》关于“言”“象”“意”的论述,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深远哲学范畴与命题的产生魏晋南北朝美学的觉醒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表示:“曹丕谢谢任务二
美的内涵与本质目录0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02美、审美与美感美学探索:美、审美与美感的追寻美学研究对象考察美学历史与中西方基本面貌,探讨美、审美与美感问题,研究美的内涵、本质与特征美学流派形成学人自柏拉图起探寻美与艺术关系,形成不同美学流派,对美、审美与美感有不同解答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01西方美学对美的本质探索历史视角下,美的本质是科学探索,包括美的根源与审美对象特征,中西方美学思想各有特色美的本质探索:历史视角西方美学思想从古罗马到德国,探讨了美的主观性、客观性和理念显现,反映了时代哲学思潮西方美学思想发展西方美学争鸣:毕达哥拉斯以数析美,柏拉图超然理念,亚里士多德则主张物质探索美之源西方美学路线:唯心与唯物010203美、审美与美感02美的本质与美学研究对象美学研究对象包括美本身、艺术、美感、审美关系及审美现象,各种观点揭示了美的不同内涵美学研究对象的多元视角01当代美学研究从探索美的本质转向关注具体问题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当代美学研究的转向02美学的哲学根基与形象美学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探讨美的本质,以实践论和存在论为指导,强化美学学科根基形象美学的哲学基础引用《美学四讲》中的观点,认为美是哲学探讨的范畴,关注审美对象和性质的主观客观性问题李泽厚的美学观点解析美、美感与审美的特征美是主观与客观互动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形象性、无功利性和理想性美的本质特征综上,审美活动中包含着直觉与理智、功利性与非功利性、规律与目的的统一。审美活动的统一性美感是无直接功利性的心理活动,以想象为主,个体变异大,但在群体中有相对稳定标准美感的心理特性审美活动中,主体通过情感体验与客体交流,确证自身本质力量,满足审美需求,间接实现主观客观世界的改造审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谢谢Thankyou任务三美的类型与审美形态目录01.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02.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美的类型与形态:自然、社会、艺术与表现美的本质体现于具体审美对象,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大类型,各有其存在领域美的分类01美的形态02美的形态多样,包括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随社会生活丰富,新审美现象塑造更多美学范畴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PARTONE自然美:自然美的社会历史属性自然美是人类社会发展产物,早期人类难以将其作为审美对象,但随着生产实践的深入,人类发现了自然的静谧和壮阔之美自然美的起源与演变欣赏自然美不仅是感受自然,更是体现人类劳动与智慧的历史进程自然美的欣赏与实践历史自然美:自然美的形态转化与渗透自然对象的双重美态自然美的转化与共存自然美在野花与家花、自然状态与人为改造中转化,创造出不同的审美体验红树林,既是生态防护屏障,又是动态的自然美景,展现出双重的美态红树林的自然与人工之美人们由此开发了红树林湿地公园,旅客坐船参观,得以饱览这大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自然美:自然美的局限与探索01自然美的广阔与丰富往往受限于时空变化,其观赏具有难得性和不可复制性自然美的局限与特殊性02自然美的感召力促使人们探索未知,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社会和艺术的审美需求也日益增长自然美对人类的感召力社会美:社会美的广泛体现社会美源于人的社会实践,主要体现在生产劳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是现实美的重要部分社会美的起源与表现社会美:社会美的广泛体现生产实践中的社会美01社会美广泛体现生产实践中,陶器、长城、金字塔展现社会美,现代化技术下,服装定制、网红餐厅、创意装修、汽车美容等新事物体现美与实用并重02生产关系与社会美生产关系中,劳动实践是社会美最早、最广泛领域,从实用性到实用与美观并重,如陶器图案、长城、金字塔的建造社会美:社会美的广泛体现现代社会美的倾向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于在消费中获取精神享受和美感,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社会美:阶级斗争中的社会美阶级斗争中,弱小阶级的反压迫斗争展现出革命精神,构成了人类历史光辉的社会美篇章阶级斗争中的社会美社会美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的内在影响,常表现为功利性内容和价值取向,阶级差异中的审美对立现象便是证明社会美与功利性价值车尔尼雪夫斯基探讨了阶级差异如何影响美的认知,以上流社会和农村女子的外貌为例,揭示了不同阶级的审美情感差异社会美的阶级差异社会美:科学实验中的社会美笛卡尔与培根倡导后,实验科学兴起,其理性之美逐渐受到全球瞩目科学实验之美科研人以诗意的航天项目命名,展现了科学与浪漫的结合,彰显了探索之美和科技强国的自豪我国航天梦的科学美历史上,牛顿、巴斯德的实验展示了美与科学智慧的结合,令人惊叹于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探索的智慧美的实验与科学智慧010203艺术美艺术美源于现实美,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体现审美理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联艺术美源于人类实践,对称美、规范美是社会实践与审美追求的体现艺术美与人类实践的联系艺术创造是审美理想的物质化过程,艺术欣赏是感知和再创造艺术之美的个人体验,两者都需审美主体的积极参与艺术创造与欣赏的特性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PARTTWO美学范畴:优美与崇高孟子人格层面区分,"美"为充实,"大"为充实有光辉,早期体现优美崇高对比思想历史来源优美表现为和谐细腻,崇高显示为雄浑激昂,两者体现不同情感和审美体验审美特征对优美崇高概念深化,中国古人从哲学角度探讨两者特征,形成美学史重要论点《易传》发展在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优美与崇高概念被用来分析和创造,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现代应用美学范畴:悲剧与喜剧喜剧的定义与特征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模仿低劣人物,不表现恶,以滑稽、丑陋为特点,不会带来痛苦喜剧与悲剧的对比喜剧主人公与悲剧主人公不同,喜剧不展示极度恶行,而是呈现谬误或外表的不协调,带来轻松而非痛苦感实践主体与审美形态优美与崇高的定义优美体现主体与客体和谐统一,矛盾对立中达到平衡,引发内心平缓愉悦感审美形态的差异崇高强调主体在与客体冲突中本质力量的迸发,体现激越奋发的崇高感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悲剧与喜剧马克思主义美学定义悲剧喜剧,实践论视角,注重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定义阐述悲剧喜剧在特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如《远山堂剧品》所述,两者常含对方因素审美转化悲剧展示价值毁灭,喜剧暴露无价值,体现鲁迅对人生现实的深刻洞察鲁迅观点谢谢
审美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任务四目录01审美教育02审美交流提升审美素养:审美教育与交流的途径审美素养定义审美素养涵盖审美经验、情趣、能力、理想,及美的创造与接受能力的总和审美素养提高途径通过审美教育和审美交流提升,前者直接发展审美意识,后者沟通美的创造与接受审美教育PARTONE审美教育概述审美教育的定义与特性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活动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素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审美与教育的历史渊源中西方历史悠久的审美与教育关系,孔子和席勒等人都强调美育的教育功能席勒的美育概念席勒认为美育是培养感性和精神的整体和谐,以提升鉴赏力和美的教育美育的历史与概念阐述游戏冲动与美的关系,提出美育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途径,对人的全面发展有深远影响,是美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席勒的美育理论通过“美的观照”即游戏状态,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以此达到人格的完善和自由,为美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美育的实现途径美育的实施途径学校美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和专家已进行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学校美育:审美教育乐教社会美育利用丰富资源和空间,如博物馆、影剧院,以各种场所和公共设施进行审美教育社会美育:审美教育多样性家庭美育潜移默化影响审美,家庭环境、家人的言传身教塑造个人审美观和趣味家庭美育:审美熏陶010203审美交流PARTTWO审美交流与审美素养提升审美交流是通过美的形象媒介实现个体满足与社会效应的对话过程,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审美交流的本质与形式01审美交流的分类与现象02审美交流分为直接和非直接两类,常见于个体间与群体间,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交流媒介文学交流与审美主体间的潜层交流文学交流是作家与读者通过文本中的审美想象和创造性解读,实现个体审美需要的满足和潜层交流文学创作与审美交流01作者作为自己作品的第一读者,通过比较创作意图与作品实际意义,以调整创作走向作者与文本的特殊交流02批评家通过阅读创作,形成审美评判,帮助作家总结经验,指导读者,扩大作品社会影响文学批评的交流与影响03艺术欣赏与审美能力的提升不同媒介的审美能力相互促进,广泛接触各类艺术能塑造个人独特的审美趣味,愉快的艺术欣赏影响着人的审美取向跨媒介审美能力的相互助益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与生产方案
- 尾矿库工程承包合同
- 年度业务策略分析研讨会会议纪要和要点总结报告
- 工厂电路安装工程合同
- 技能培训服务合同书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与维修免责协议书
- 货物抵押租赁合同
-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条例
- 房地产保密协议合同
- 教室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题库与参考答案
-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下半年上海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调查物理试卷(含解析)
- 《呼吸》系列油画创作中诗意建构的研究与实践
- cpk自动计算电子表格表格
- 第五章 曲线运动(基础夯实)-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巩固检测
- 排球正面上手传球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2025年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招聘2名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客流统计系统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