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基础必备•探新知史料探究•释疑难随堂训练•测达标目标展示•定方向梯度作业•练素能目标展示•定方向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西汉衰亡的原因。

问题导引1.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主要政治制度。(时空观念)2.汉初“文景之治”的原因、表现。(历史解释)3.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问题导引4.新朝的改革措施及后果。(历史解释)5.“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唯物史观)6.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的原因。(唯物史观)7.两汉文化发展在史学、文学、医学、科技方面的表现。(历史解释)历史时空

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公元前______年,刘邦建立,定都长安。2.文景之治(1)原因:吸取_____朝速亡的教训;尊奉___________思想,采取_______________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表现: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202

秦黄老无为“与民休息”

3.政治制度(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代,史称“汉承秦制”。(2)地方行政制度采取_______与_______并行制。(3)七国叛乱:“惩亡秦孤立之败”,刘邦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_________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三个月内叛乱被平定。郡县分封汉景帝【概念阐释】(历史解释)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1.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开始提升。(2)地方①颁布“_________”,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②确立以________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中朝尚书令推恩令察举制③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_______,负责对辖区内_______官员及子弟和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④任用_______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提示:为了强化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刺史郡级豪强势力巡视监察酷吏2.经济上(1)改革_______,将铸币权收归_______。(2)实行___________,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3)推行___________,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抑制___________,向他们征收财产税。3.思想上:接受_________的建议,尊崇儒术。(1)确立:公元前136年,设___________,儒学独尊地位确立。(2)影响:_______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币制中央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工商业者董仲舒五经博士儒学4.开拓疆域(1)措施①北击匈奴:任用_______、_________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郡管辖。②张骞出使西域:为配合对_______的战争,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卫青霍去病匈奴“丝绸之路”

③设置西域都护:公元前_____年,西汉在今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④加强了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经略边疆的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和边疆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60

【概念阐释】(历史解释)2.中朝与外朝: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所构成;外朝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中朝与外朝3.均输平准: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一政策,平抑物价,增加中央收入。三、新朝1.建立原因: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外戚__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2.时间:公元____年建立,_____年被绿林军推翻。3.灭亡原因:针对西汉后期社会矛盾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切实际,使社会矛盾激化;发生旱灾和蝗灾;发生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王莽9

23

四、东汉的兴衰1.建立:_____年,_______重建汉朝,定都_______,史称东汉。2.前期的“光武中兴”(1)原因①政治: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增强_________的作用,严格控制___________;裁并_______,裁减_______,节省开支;整顿_______,惩处贪污腐败。②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_______。③思想上:重视_______。(2)表现: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25

刘秀尚书台外戚干政郡县官吏吏治奴婢儒学洛阳3.东汉中后期的统治(1)中期以后皇帝多不亲政,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发生“党锢之祸”。(2)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导致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3)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4)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五、两汉的文化1.史学(1)《史记》:西汉_________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__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_____________体裁,是一部兼具_______和_______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2)《汉书》:东汉_______撰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_______史。司马迁黄帝汉武帝纪传体通史史学文学班固纪传断代2.文学(1)汉赋:是一种介于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文体,特点是讲究___________,辞藻华丽。(2)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_______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东汉民间流行_______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韵文散文铺陈排比民歌五言3.医学和科技成就(1)《黄帝内经》:成书于_______至_______之间,奠定了___________的基础。(2)《神农本草经》:成书于_______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_专著。(3)《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4)造纸术:105年,东汉_______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战国西汉中医理论东汉药物学蔡伦史料探究•释疑难主题一汉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史料一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迫切、快的意思),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晁错《削藩策》探究1:史料一揭示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汉武帝解决此现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1:现象: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中央“削藩”尝试,引发王国叛乱。措施:平叛并取消王国部分特权;颁布“推恩令”,分解削弱诸侯势力;创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监察,宣扬儒学思想以维护大一统局面等。主题二汉代的经济政策(史料实证)史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探究2:史料体现了汉初怎样的经济政策?试分析其实施的社会背景。提示2:政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提倡节俭。背景:汉初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困窘局面;吸取秦朝暴政而亡教训。主题三汉代治国思想的创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汉书·董仲舒传》史料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探究3:据史料三、四,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分析他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提示3:观点:尊崇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拓展】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实质、影响(1)背景①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②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③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④儒家学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3)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②思想上:儒学垄断教育并成为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③民族精神: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思想武器。④学术文化:一方面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随堂训练•测达标1.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有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解析]

注意公元前与公元后的纪年差异,公元前206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故选D项。D

2.“亭长(刘邦)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诗中的“清凉水”喻指汉初的 (

)A.休养生息政策 B.“汉承秦制”策略C.“布衣将相”格局 D.郡国并行之举[解析]

“清凉水”主要是针对秦朝暴政而言,与此相对应的是休养生息政策。故选A项。A

3.(2020·天津部分区)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

)A.负责监察辖区外的官员B.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C.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C

[解析]

从材料中的“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刺史主要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即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故答案为C项;刺史负责监察辖区内的官员,排除A项;从“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来看,刺史必须按照法律处罚官员,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刺史“位高权重”,排除D项。4.(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B

[解析]

根据材料“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经营,打击了山东东部地区渔业、盐业等工商业的优势,故选B项;西汉政府“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无关,排除A项;西汉政府“开通了丝路贸易”,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并非“山东东部地区开始步入商业低谷”的原因,排除C项;儒家义利观强调重义轻利、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涉及主体为义利关系,影响整个宏观的汉代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