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规划纲要TOC\o"1-2"\h\u3466第一章总体规划与目标设定 3178191.1产业结构调整总体目标 393711.1.1指导思想 361361.1.2总体目标 3232861.1.3经济增长目标 341381.1.4产业布局目标 3137531.1.5区域发展目标 3303281.1.6社会发展目标 3238431.1.7环境保护目标 414045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100321.1.8总体目标 4106581.1.9调整原则 410871.1.10调整措施 4312271.1.11总体目标 4178511.1.12发展原则 4252291.1.13发展措施 5141011.1.14总体目标 5304541.1.15优化原则 59201.1.16优化措施 5109651.1.17总体目标 5306871.1.18开发原则 525401.1.19开发与保护措施 525588第三章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29249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192921.1.20现状分析 6267391.1.21优化目标 7150121.1.22优化措施 780991.1.23现状分析 756671.1.24建设目标 7229341.1.25建设措施 751411.1.26现状分析 7104961.1.27完善目标 7256551.1.28完善措施 8120591.1.29现状分析 8229181.1.30建设目标 8304491.1.31建设措施 820187第五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 825608第六章农村产业扶贫与社会保障 1013961.1.32政策目标与原则 1059611.1.33政策内容与实施 10298641.1.34培训目标与任务 1011251.1.35培训方式与措施 11318301.1.36体系建设目标 117601.1.37体系建设措施 11143001.1.38成果巩固目标 12169621.1.39成果巩固措施 1223947第七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2315361.1.40政策制定背景 12140691.1.41政策内容 12235481.1.42污染防治任务 13247211.1.43具体措施 13168381.1.44生态农业发展目标 13131831.1.45具体措施 13142691.1.46生态补偿原则 1347271.1.47具体措施 1412506第八章农村金融与投资 14233381.1.48目标与原则 14225941.1.49体系建设内容 1419411.1.50投资政策目标 14301381.1.51投资政策内容 14100151.1.52信贷市场需求分析 1538091.1.53信贷市场发展策略 15218821.1.54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15294441.1.55保险市场完善措施 1517812第九章农村治理与公共服务 1537861.1.56治理理念更新 15269181.1.57治理体系完善 1635951.1.58治理能力提升 16167981.1.5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6178051.1.60公共服务供给优化 1634501.1.61农村社会秩序维护 16275161.1.62农村社会矛盾化解 16238791.1.63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1773881.1.64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17138041.1.65农村文化教育普及 1724386第十章实施保障与监测评估 17209611.1.66政策制定与完善 1724501.1.67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 17249591.1.68金融政策倾斜 1750301.1.69土地政策支持 17272901.1.70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构 1830611.1.71明确部门职责 18107391.1.72加强上下级联动 18111951.1.73建立监测指标体系 18116001.1.74定期开展评估 1813361.1.75加强信息报送与发布 18213041.1.76加强风险评估 18258491.1.77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814461.1.78完善应急预案 1916051.1.79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 19第一章总体规划与目标设定1.1产业结构调整总体目标1.1.1指导思想本规划纲要以国家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1.1.2总体目标(1)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2)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就业。(3)强化产业链条,提高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实现产业融合发展。(4)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村产业整体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第二节农村经济发展目标1.1.3经济增长目标(1)保持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1.4产业布局目标(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2)推进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1.1.5区域发展目标(1)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各地区资源优势,实现区域经济互补。(2)加强区域间产业合作,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第三节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1.1.6社会发展目标(1)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1.1.7环境保护目标(1)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保证农村环境安全。(2)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3)加强农村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农村环境质量。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第一节粮食作物结构调整1.1.8总体目标粮食作物结构调整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粮食质量与效益。1.1.9调整原则(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2)坚持以资源环境为基础,合理配置生产要素。(3)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4)坚持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增收。1.1.10调整措施(1)优化品种结构,发展优质粮食作物。(2)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3)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提升产量和品质。(4)实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调整,发挥区域优势。第二节经济作物发展策略1.1.11总体目标经济作物发展策略旨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1.1.12发展原则(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2)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经济作物生产水平。(3)坚持政策扶持,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1.1.13发展措施(1)加强品种选育,推广高效益经济作物。(2)提升生产技术,提高经济作物产量和品质。(3)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4)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增收。第三节畜牧业优化升级1.1.14总体目标畜牧业优化升级旨在提高畜牧业产值,保障肉类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1.1.15优化原则(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2)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3)坚持政策扶持,发挥区域优势。1.1.16优化措施(1)加强良种繁育,提高畜禽品种质量。(2)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3)发展特色畜牧业,发挥区域优势。(4)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障肉类食品安全。第四节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1.1.17总体目标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旨在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渔业产值,促进渔民增收,实现渔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1.1.18开发原则(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渔业产业结构。(2)坚持科技创新,提高渔业生产水平。(3)坚持资源保护,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1.1.19开发与保护措施(1)加强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合理开发渔业资源。(2)推广生态渔业技术,提高渔业生产效益。(3)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4)加强渔业执法监管,维护渔业生产秩序。第三章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第二节农村小微企业培育农村小微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小微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融资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服务。鼓励小微企业向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等领域拓展,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同时要加强农村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其信用等级,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第三节农村电商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农村电商成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电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拓展市场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加强电商人才的培训,提升农民的电商意识和技能,促进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农村旅游业开发农村旅游业是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农业特色,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同时要注重旅游与农业、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农村交通网络优化1.1.20现状分析农村交通网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我国农村交通网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道路等级低、通行条件差、交通拥堵等。1.1.21优化目标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农村交通网络优化目标为:提高农村道路等级,改善通行条件,提高交通便捷性,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互联互通。1.1.22优化措施(1)加大农村道路建设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等级。(2)推进农村道路养护管理,保证道路通行安全。(3)优化农村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4)推进农村交通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第二节农村能源建设1.1.23现状分析农村能源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能源供应不足、能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1.1.24建设目标农村能源建设目标为:提高农村能源供应能力,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1.1.25建设措施(1)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供应能力。(2)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利用。(3)加大农村能源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加强农村能源政策宣传,提高农民能源意识。第三节农村水利设施完善1.1.26现状分析农村水利设施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当前,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水源不足、水利设施老化等。1.1.27完善目标农村水利设施完善目标为: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促进农村水资源合理利用。1.1.28完善措施(1)加强农村水源保护,提高水源利用率。(2)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高设施覆盖率。(3)推进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4)加强农村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设施利用效率。第四节农村信息化建设1.1.29现状分析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仍需加强,信息传播渠道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1.1.30建设目标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为: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村信息资源共享。1.1.31建设措施(1)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2)优化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能力。(3)推进农村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4)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第五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第一节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制定,旨在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为此,需实施以下策略:(1)完善劳动力转移政策框架:构建涵盖劳动力输出、输入和回流的全过程管理服务体系,保证劳动力转移的有序性和效率。(2)建立多元化就业渠道: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开拓国内外就业市场。(3)优化就业环境: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保障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提升非农就业的吸引力。(4)实施就业援助政策:针对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和职业介绍服务,促进其就业。第二节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培训体系的主要内容:(1)职业技能培训:依据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2)创业培训:鼓励农村劳动力参与创业培训,培养其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自主创业。(3)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持续学习的平台,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4)培训质量监控:建立健全培训质量监控机制,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第三节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是连接劳动力供需双方的重要桥梁。以下为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1)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实时发布就业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2)信息采集与处理: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了解市场动态,合理规划职业发展。(4)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互联互通。第四节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是激发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活力的重要措施。以下为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的主要内容:(1)资金支持: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创业资金支持,降低创业门槛。(2)政策扶持:实施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3)技术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4)市场开拓:协助农村劳动力开拓市场,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六章农村产业扶贫与社会保障第一节产业扶贫政策1.1.32政策目标与原则产业扶贫政策旨在发挥农村产业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项目带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逐步摆脱贫困。产业扶贫政策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3)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4)坚持协同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1.33政策内容与实施(1)加大资金投入。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保证产业扶贫资金充足、精准。(2)优化产业布局。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3)推进产业扶贫项目。鼓励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4)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产业扶贫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保证政策效果持续发挥。第二节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1.34培训目标与任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旨在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培训任务包括:(1)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贫困人口实际需求,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2)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设施水平,保证培训效果。(3)拓展培训渠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为贫困人口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服务。1.1.35培训方式与措施(1)主导。应承担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制定培训计划,保证培训资源充足。(2)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形成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培训格局。(3)政策激励。对参与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4)跟踪服务。对培训后的贫困人口进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第三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1.36体系建设目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旨在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降低贫困风险,助力脱贫攻坚。体系建设目标包括:(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证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2)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水平。(3)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减少因病、因教等致贫现象。1.1.37体系建设措施(1)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保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体贫困人口。(2)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充足。(3)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成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局面。(4)督促落实。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督促检查,保证政策落到实处。第四节脱贫成果巩固1.1.38成果巩固目标脱贫成果巩固旨在保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现象发生。成果巩固目标包括:(1)稳定就业。保证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2)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3)增强发展能力。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防止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原因返贫。1.1.39成果巩固措施(1)政策扶持。完善贫困人口扶持政策,保证政策持续发挥效益。(2)项目带动。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3)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4)跟踪监测。建立脱贫成果监测机制,及时发觉并解决贫困人口返贫问题。第七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政策1.1.40政策制定背景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保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1.1.41政策内容(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2)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农村产业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3)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第二节农村污染防治1.1.42污染防治任务农村污染防治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针对这些污染源,应采取以下措施:1.1.43具体措施(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2)生活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生活污水排放。(3)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保证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第三节生态农业建设1.1.44生态农业发展目标生态农业建设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1.1.45具体措施(1)推广生态农业技术:运用生态学原理,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农民给予政策扶持和补贴,激发农民积极性。(4)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土壤改良、农业机械化等基础设施水平。第四节生态补偿机制1.1.46生态补偿原则生态补偿应遵循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原则,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1.1.47具体措施(1)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明确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合法权益。(2)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给予优先支持。(3)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4)引导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第八章农村金融与投资第一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1.1.48目标与原则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旨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平、效率、可持续发展、风险可控。1.1.49体系建设内容(1)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加强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2)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发适合农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户、农村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3)加强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农村信贷投放。(4)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防范系统性风险。第二节农村投资政策1.1.50投资政策目标农村投资政策旨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目标包括:加大农业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优化投资结构。1.1.51投资政策内容(1)加大农业投入。应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支出,用于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投入农村产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3)优化投资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投资,重点支持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等领域。第三节农村信贷市场发展1.1.52信贷市场需求分析农村信贷市场需求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村企业、农民消费、农村基础设施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信贷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1.1.53信贷市场发展策略(1)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农村信贷投放,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2)创新信贷产品。针对农村产业特点,开发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信贷产品。(3)完善信贷服务。提高农村信贷服务水平,简化信贷流程,降低信贷门槛。(4)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农村信贷风险防控机制,降低信贷风险。第四节农村保险市场完善1.1.54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农村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但保险产品种类较少,保险服务水平有待提高。1.1.55保险市场完善措施(1)丰富保险产品。开发适合农村产业特点的保险产品,满足农民及农村企业的需求。(2)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保险队伍建设,提高保险服务水平。(3)加大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村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保险公司增加农村保险业务。(4)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农村保险风险监测和预警,防范系统性风险。第九章农村治理与公共服务第一节农村基层治理创新1.1.56治理理念更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农村基层治理理念需与时俱进。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推动基层治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1.1.57治理体系完善(1)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治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和权力边界。(2)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加强村务监督,提高村务决策透明度。(3)加强村组织建设,发挥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1.1.58治理能力提升(1)培育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其政策理解、执行和创新能力。(2)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升农民法治意识,保障农村社会秩序稳定。(3)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基层治理效率。第二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1.5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2)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抵御风险能力。1.1.60公共服务供给优化(1)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2)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3)强化公共服务监管,保证公共服务公平、公正、高效。第三节农村社会治理1.1.61农村社会秩序维护(1)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2)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预防和减少农村犯罪现象。(3)加强农村治安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1.1.62农村社会矛盾化解(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2)加强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心理健康水平。(3)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与基层民主相结合,发挥群众自治作用。第四节农村文化事业发展1.1.63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1)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推动农村文化创新发展,培育农村文化市场。(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1.1.64农村文化设施建设(1)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2)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3)推动农村文化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区卫生承包协议书
- 合租房屋增修协议
- 如何管理和维护老顾客
-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 第2版-课件全套 0-课程介绍 -15-投稿流程示例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竞技健美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师范大学《铁路货物运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供应链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商洛2025届三月调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5年高三人教B版选修2-2网课(导数及其应用)测试题含解析
- 产品质量奖惩管理规定
- 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限塑令”有效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2025年江苏教资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
- (高清版)DB11∕T1205-2024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报告编制与审核技术规范
- 湖北省 -2025届高考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舌诊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水利报社第二批招聘3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完整
- 经典常谈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