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321-2017水稻“盐稻1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3321-2017水稻“盐稻1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3321-2017水稻“盐稻1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3321-2017水稻“盐稻1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3321-2017水稻“盐稻1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22

备案号:56972-2017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321—2017

水稻“盐稻11号”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culvatingYandao11

文稿版次选择

2017-12-01发布2018-01-01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3321—2017

水稻"盐稻11号"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盐稻11号”栽培技术的品种特性、产量指标、育秧、机插、大田管理及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盐城稻麦(油)两熟地区,本省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也可参照采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891-1999优质稻谷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3品种特性

中熟中粳稻,品质达到GB/T17891-1999中三级以上的规定。

4产量指标

4.1产量

稻谷产量650㎏/亩左右。

4.2产量结构

4.2.1穗数

亩有效穗(21~23)万。

4.2.2总粒数

每穗总粒数(130~140)粒。

4.2.3结实率

结实率90%左右。

4.2.4实粒数

每穗实粒数(120~130)粒。

4.2.5千粒重

千粒重26g左右。

1

DB32/T3321—2017

5育秧

5.1壮秧指标

秧苗整齐,秧龄(15~20)d,叶龄(3~4)叶,每cm2成苗1.7株(1.5~3.0)株,苗高(12~17)

cm,苗基部扁宽,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百株茎叶干重2g以上,秧苗根系发达,单株白根10条

以上,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无病虫草害。

5.2育秧准备

5.2.1种子准备

5.2.1.1种子质量

符合GB4404.1的规定。

5.2.1.2用种量

每亩大田(3.5~4.0)kg。

5.2.1.3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1~2)d,选用25%氰烯菌酯,稀释至(2500~3000)倍常温下浸种(48~60)h。

5.2.2床土

5.2.2.1床土(基质)选择

有条件的地区优先选用质量优、效果好的育秧基质代替床土。播前(25~30)d,制好营养土。床

土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和耕作熟化的旱田土,或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等。不宜选用荒草地及当

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土。

5.2.2.2床土培肥

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于2月上旬完成取土,取土前要对取土

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kg(禁用草木灰),以及25%复合肥(氮∶磷∶钾分别为

12∶6∶7)(60~70)kg,或硫酸铵3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5kg等无机肥。床土未及时培肥的,

在床土粉碎过筛后,育秧前(2~3)d将100kg床土加(0.5~0.8)kg壮秧营养剂充分拌匀后用农膜覆盖

备用。

5.2.2.3床土过筛

选择睛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细土粒径不

得大于5mm。过筛结束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5.2.2.4床土用量

每亩大田备营养细土100kg作床土,另备未培肥过筛细土作盖籽土。

5.2.3秧池田

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为育秧田。秧田∶大田的比例,基质育秧按1∶120、

营养土育秧按1∶(80~100)留足秧池田。在播种前(7~10)d上水耖田耕地,开沟做板。秧板规格为:

2

DB32/T3321—2017

宽(130~135)cm,沟宽25cm,沟深(15~20)cm;四周围沟宽30cm,深25cm。秧板做好后排水晾

板,使板面沉实,播前2d铲高补低,用少量细土填补秧板土壤缝隙,提高板面平整度,并充分拍实。

5.2.4材料准备

5.2.4.1软盘

5.2.4.1.1数量

每亩移栽大田备足软盘(28~30)张。

5.2.4.1.2规格

内腔长58.0cm,宽28.0cm,高2.5cm。

5.2.4.1.3质量要求

边框宽≥5.0mm,壁厚≥0.2mm,质量≥40g,孔数(180~240)个,通孔率≥99.5%,拉抗力≥250N(约

25kg)。45℃恒温下持续2h,不软化变形,-20℃低温下持续2h,无脆裂痕。

5.2.4.2其它材料

5.2.4.2.1无纺布或地膜

每亩移栽大田备幅宽2m、长4.2m无纺布或地膜。

5.2.4.2.2芦苇杆或细竹竿

准备7m~8m芦苇秆或细竹竿,用于覆膜(布)前秧盘覆盖,以防“贴膏药”现象和高温烧苗。

5.2.4.2.3稻草

每m秧板准备无病稻麦秸秆1.2kg,用于覆膜后盖草遮阳保温防灼。

5.2.5确定播期

播期按秧龄(15~20)d适龄移栽来确定,掌握“宁可田等秧,切莫秧等田”原则,一般于5月25日~

6月5日播种。在适播期范围内,还应根据机具、劳力和灌溉水等生产条件实施分期播种(每台高速机以

200亩大田为一播期,每一期间隔3d~4d),确保每批次播种均能适龄移栽。

5.3播种程序

5.3.1补水保墒

播种前1d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使底土吸足水分。

5.3.2顺次铺盘

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纵向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盘间紧密整齐,盘与盘飞边重叠排放,盘

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5.3.3匀铺床土(基质)

床土(基质)厚(2~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3

DB32/T3321—2017

5.3.4催芽标准

人工播种根长为稻谷长度三分之一,芽长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若采用机播,90%的种子“破胸露

白”即可,催好芽的种子取出晾芽并达到内湿外干,利于均播。

5.3.5精量播种

按盘称种,一般每盘芽谷150g左右。播种时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5.3.6匀撒覆土

使用育秧基质的不撒盖籽土。使用营养土的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以盖没芽谷为宜,不能

过厚。不能用营养土,尤其是拌有壮秧营养剂的营养土。覆土后不宜对表土洒水,以防止表土板结影响

出苗。

5.3.7喷除草剂

在秧床上足底水、落谷盖土后。每亩秧池用35%丙﹒苄(100-120)mL对水(30~40)kg均匀喷雾。

5.3.8封膜(无纺布)盖草

提倡使用无纺布覆盖。用农膜覆盖的,封膜前在板面每隔(50~60)cm放一根细芦苇或铺一薄层

麦秸草,以防农膜粘贴床土导致闷种。盖好农膜(布),将四周封严封实;农膜上铺盖一层稻草,厚度

以看不见农膜为宜,预防晴天中午高温灼伤幼芽。秧田四周开好放水缺口,雨后应及时清除膜上的积水,

以避免闷种烂芽。

5.4秧田管理

5.4.1揭膜(布)炼苗

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第l完全叶抽出时(播后3d~5d)揭膜(布)炼苗。揭膜(布)时掌握:晴

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天雨前揭,大雨天雨后揭。揭膜(布)后如遇大雨立即上水保苗,雨后立

即排水。

5.4.2科学管水

大规模集中育秧采取间歇灌溉的水管方式,揭膜(布)时灌平沟水,待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如此

反复。期间若晴天中午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小规模分散育秧可采用旱管,揭

膜(布)时灌一次足水,洇透床土后排放,也可采用喷洒补水,同时清理三沟,保持水系畅通。此后若

秧苗中午出现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人工喷洒水一次,使土壤湿润即可。补水的水质要清洁。移栽

前(3~5)d控水炼苗,雨前要盖膜遮雨,做到晴天半沟水,阴雨天排干水,使盘土含水量适于机插要

求。

5.4.3看苗施肥

床土培肥的可不施断奶肥。床土没有培肥或苗瘦的在一叶一心期(播后7d~8d)建立浅水层后施肥。

每亩秧池田用尿素(5~7)kg对水500kg,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浇施。麦茬田为防止秧苗过高,施肥

量可适当减少。移栽前(2~3)d根据叶色确定送嫁肥的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叶色褪淡的脱力苗,亩用

尿素(4~4.5)kg对水200kg于傍晚均匀喷洒或泼浇,施后洒一次清水;叶色正常、叶型挺拔而不下披

苗,亩施用尿素(1~1.5)kg对水(60~70)kg进行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应控肥、控水

提高苗质。施用送嫁肥后,秧苗应在3d内移栽到大田。

4

DB32/T3321—2017

5.4.4防病治虫

秧田期主要防好灰飞虱、稻蓟马、稻象甲、螟虫等。揭膜(布)后及时架上防虫网阻止害虫侵入,

机插前2d~3d揭网炼苗,并使用送嫁药。不用防虫网的每亩用25%吡蚜酮(25~30)mL,或60%烯丁

虫胺10~15g,或40%毒死蜱100g,或50%稻丰散100g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灰飞虱。所有秧田在

移栽前(2~3)d,用一次药,做到带药下田,一药兼治。

5.4.5辅助措施

二叶期,若气温较高,雨水偏多,秧苗生长较快时,特别是不能适期移栽的秧苗,每亩秧池田用15%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g,2000倍对水均匀喷雾。

6机插

6.1大田耕整

6.1.1旱耕水整

耕翻选用旋耕灭茬机,边灭茬边埋茬,灭茬深度为(15~18)cm。力求一次性旋耕达到埋草平整

率80%以上。对田面露出碎草多的田块,需人工适当划除,以提高大田机插质量。旋耕后进行干整拉平,

并做好清除田埂杂草,整修沟渠、田埂等工作。上水后待土垡完全吸足水分后进行耙平。高留茬或秸秆

还田的可先直接上水浸泡2d,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进行耕整作业。

6.1.2施足基肥

根据土壤地力、茬口等因素施用基肥。在旋耕作业前,每亩大田施45%高浓度复合肥40kg(氮∶磷

∶钾分别为15∶15∶15)。在缺磷土壤中应亩增施过磷酸钙20kg~25kg,对麦茬秸秆还田的田块,在插

秧前一天,每亩增施碳铵(15~20)kg作面肥,避免秸秆在腐烂过程中形成生物夺氮而造成土壤中速效

氮肥暂时亏缺。

6.1.3泥浆沉淀

沉实时间,砂质土1d左右,壤土一般(1~2)d,粘土一般3d左右。

6.2插秧

6.2.1插秧机作业条件

田面平整无残留,高低差不超过3cm,标准深(8~10)cm,上细下粗,细则不糊,上烂下实,插

秧作业时不陷机不拥泥。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泥浆深度(3~6)cm,

水深(1~3)cm。

6.2.2正确起运秧苗

起秧时先慢慢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脱盘。

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采取遮荫措施

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6.2.3机插深度

控制在(1.5~2.5)cm。

5

DB32/T3321—2017

6.2.4移栽密度

机插行距30cm,株距12cm以内,每穴(3~40苗,每亩基本苗控制在(6.5~7.5)万。

6.2.5薄水插秧

水层深度(1~2)cm,有利于清洗秧爪,不漂不倒不空插。

6.2.6补栽漏插

机插后及时查看是否有漏穴、缺苗,当缺株率超过3%以上时需人工补缺,以达到匀苗。

7大田管理

7.1水浆管理

7.1.1寸水活棵

栽后及时灌水护苗活棵,水层深度(3~4)cm。栽后(2~7)d间歇灌溉,适当晾田,扎根立苗。

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秧。

7.1.2浅水促蘖

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深度以3cm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

水气协调的目的,促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

7.1.3适时搁田

总苗数达到预计穗数85%时排水搁田,反复多次由轻到重,搁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落黄褪淡即可,

以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

7.1.4水层孕穗

水稻孕穗、抽穗期需水量较大,应建立水层,以保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

7.1.5间歇灌溉

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防止青枯早衰。收获前7d~10d断水。

7.2肥料运筹

7.2.1运筹原则

稻谷产量亩产650kg左右的田块,一般亩施纯氮20kg左右,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N∶P2O5∶K2O

之比为1∶0.5∶0.5。氮肥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为6∶4。

7.2.2基肥

机插秧苗小,前期需肥量少,降低基肥所占比例,氮肥30%和磷肥、钾肥各60%作基肥。

7.2.3分蘖肥

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栽后(5~7)d,结合化除亩用尿素5kg;栽后(10~18)d,亩用尿素6kg~

8kg;同时注意捉黄塘,促平衡。

6

DB32/T3321—2017

7.2.4穗肥

以促花肥为主,于穗分化始期施用,即叶龄余数(3.2~3.0)叶左右施用,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视

苗情而定,一般亩施45%高浓度复合肥(氮∶磷∶钾分别为15∶15∶15)30kg加尿素(3~5)kg。保花

肥在出穗前(18~20)d,即叶龄余数(1.5~1.2)叶时施用,亩用尿素(3~5)kg。

7.3病虫草防治

7.3.1防治原则

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相协调的原则防治病虫草害。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农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使用。

7.3.2化学除草

机插后(5~7)d,结合施肥亩用50%苄嘧•苯噻酰60g,进行大田土壤封闭化除。对杂草发生量仍

较多田块,可在杂草2-4叶期,根据草相选用10%的氰氟草酯或2.5%五氟磺草胺进行茎叶处理,进行第

二次化除。

7.3.3防治病害

7.3.3.1病毒病

若秧田发病重及移栽期灰飞虱虫量较高,则需于移栽后3d亩用25%吡蚜酮(20~30)g、60%烯丁

虫胺(10~15)g、40%毒死蜱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