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玉案·元夕诗人简介: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曾率军抗金,取得过辉煌的战绩,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词,豪迈雄健,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气概。作品背景创作时间辛弃疾于公元1182年(南宋淳熙九年)创作此词,当时他担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正值元宵节。创作背景辛弃疾长期被排挤,壮志难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让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作品赏析1词作内容词的上阕描写元宵节繁华热闹的景象,下阕表达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故国的思念。2艺术特色词作以景起兴,用雄浑壮阔的语言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3意境深远词作以明月的清辉映照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对故国的思念。开篇"东风夜放花千树"开篇点题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描写场景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繁华热闹的景象。营造氛围渲染了节日喜庆的氛围。“更吹落,星如雨”这句诗描写了元宵节夜空中烟花燃放后,无数火光像星星一样纷纷落下,如同雨点般洒落的壮丽景象。“更”字点明了时间,元宵节夜深了,烟花还在不断燃放,火光更盛,如同漫天繁星般闪耀。“宝马雕车香满路”这句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热闹的景象,道路上宝马香车来来往往,空气中弥漫着香气。“宝马雕车”指的是富贵人家乘坐的华丽马车,显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裕。“凉笛声声斫碎”“凉笛声声斫碎”一句,以听觉描写,展现了元宵节夜深人静后的景象。凉笛声声,透着丝丝寒意,仿佛将喧嚣的节日气氛切碎,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萧瑟。"名泉脉脉绕芳甸"名泉“名泉”指的是著名的泉水,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提到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名泉”,指的是当时著名的“琵琶泉”。芳甸“芳甸”指的是芳草萋萋的原野,例如《诗经·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河之洲”就是指“芳甸”。意境这句诗描绘了元宵节夜色下,名泉环绕着芳草如茵的原野,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黄金乱入绿波间”这句诗描绘了元宵夜灯火辉煌的景象。“黄金”指金色的灯火,“绿波”指夜晚的河水。灯火映照在河水中,如同金色的波浪,泛起层层涟漪,美不胜收。运用雄浑壮阔的诗句描绘场景烟花“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燃放烟花的情景,营造出繁华热闹的景象。灯火“更吹落,星如雨”运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灯火之多,如同漫天繁星般耀眼。车马“宝马雕车香满路”写出了元宵夜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展现了盛世景象。运用语言节奏感表达情感抑扬顿挫辛弃疾运用短促的语句,营造出欢快的节日氛围,展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对比反差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法,比如“宝马雕车香满路”与“凉笛声声斫碎”,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聚焦细节丰富意境花千树“花千树”描绘了元宵节热闹繁华的景象,将灯火比作盛开的花朵,营造出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节日氛围。星如雨“星如雨”将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比喻成雨点,展现了夜空深邃浩瀚、繁星密布的景象,与前一句的“花千树”形成对比,突显了夜色的静谧与深邃。宝马雕车“宝马雕车香满路”描绘了元宵节人们游玩赏灯的盛况,车水马龙、人流如潮,香气弥漫,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繁华。用典彰显文化内涵典故辛弃疾在词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东风夜放花千树"中的"东风"指的是春天,也指的是历史上的"东风"故事,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文化内涵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仿佛身临其境灯火辉煌仿佛看到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花灯璀璨的景象。热闹非凡仿佛听到人群的欢声笑语,感受着节日气氛的热烈。香气四溢仿佛闻到各种美食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抒发对明月的向往诗人借明月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渴望像明月般纯净,无暇,光明。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展现诗人丰富内心世界爱国情怀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这首词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壮志难酬词中“何日平天下”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怀才不遇辛弃疾曾被排挤,仕途坎坷,词中也流露出他怀才不遇的苦闷。"但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以长江天际的壮阔景象作为结尾,将全篇推向高潮。长江奔腾不息,象征着诗人心中不灭的理想和豪情。高潮渲染1壮阔场景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热闹的景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2情感表达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将诗人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3细节刻画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描绘得更加生动诗人的精神追求家国情怀辛弃疾渴望恢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他以“报国”为己任,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理想抱负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但屡遭排挤,壮志难酬,心中充满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何日平园日/归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他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做出贡献,最终能够功成身退,回到家乡。借月抒怀辛弃疾借月抒怀,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借着明月,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诗人的人生感悟壮志未酬词中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对现实的无力感,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寄托情思词中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月色的描写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哲理思考词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结尾"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将全词意境推向高潮,余韵无穷。它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含着对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虽然身处乱世,但心中依然充满希望,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语言表达婉约优美意境深远辛弃疾的词语言细腻,将读者带入如梦似幻的场景,引发无限遐想。情感真挚词中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动人。意象丰富词中运用大量意象,如东风、花树、星如雨、宝马雕车等,营造出一种迷人的意境。结构严谨对称1上下篇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结构完整。2虚实结合上片写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下片则写诗人内心的苦闷。3对比映衬上片写眼前繁华,下片写心中理想,形成鲜明对比。含蓄曲折意境深远诗歌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景物,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展现出深邃的意境。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景物和意象暗示出来。联想遐思在辛弃疾眼中,元宵节的繁华景象与他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故乡的景象,思念故乡的亲人。他仿佛看到家乡的明月,也照耀着家乡的亲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证之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独家代理合同范本版
- 关于铝合金合同样本
- 2025工程承包合同协议模板
- 南平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 仓库代管物资合同样本
- 农田整治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沙石地基处理方案范本
- 个人装修吊顶合同样本
- 组织架构重构方案范本
- 桂圆(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4年物联网安装调试员(高级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江苏省五年制专转本英语统考真题(试卷+答案)
-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复习:“人工智能”(含练习题及答案)
- 剑门关研学作文500
- 网课智慧树知道《中英文化对比(武汉科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青岛海尔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应对建议】9900字
- 《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课件-项目四 飞机舱门及撤离滑梯
- 【年产100吨β-葡萄糖苷酶生产工艺设计17000字(论文)】
- 20S805-1 雨水调蓄设施-钢筋混凝土雨水调蓄池
- 九师联盟2024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