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十三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十三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十三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十三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十三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时双测过关(十三)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反映如图历史的资料,我们可能在下列哪一本著作中看到?()A.《明太祖传》 B.《明惠帝传》C.《明成祖传》 D.《明神宗传》解析:选A材料中的人物被人讽刺当和尚和废除宰相制度,可知是明太祖朱元璋,故A项正确。2.据记载:“时上念机务殷,欲广聪慧,措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门,简诸臣为耳目。”这里的“上”是()A.明太祖 B.明成祖C.乾隆帝 D.雍正帝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设置内阁,明成祖时起先设立内阁,故B项正确。3.明朝中期以后,内阁首辅多随俗浮沉以求免祸,甚至不惜取媚宦官以巩固权力,于政事则无所主见。这反映出明代()A.内阁地位超越六部 B.皇帝昏庸依靠于内阁C.官僚运行机制成熟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解析:选D明代内阁始终不是中心一级正式机构,所以地位不行能超越六部,故解除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解除;依据“内阁首辅多随俗浮沉以求免祸,甚至不惜取媚宦官以巩固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首辅并没有法定权力,而是要依靠于皇权,所以才会出现取媚宦官的状况,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故选D项。4.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的确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缘由是()A.政治制度的差异 B.贸易观念的差异C.经济政策的差异 D.综合国力的差异解析:选B明朝郑和下西洋注意政治目的,属于朝贡性的贸易;新航路开拓后的西方强调航海的“有利可图”经济目的,故B项符合题意。5.东南沿海人民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继光抗倭最宏大的意义在于()A.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B.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成功C.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家立业D.维护了朝廷的尊严解析:选C倭寇之患曾使百姓生命财产平安受到严峻威逼,百姓不能安家立业,所以平定倭寇之患的最宏大的意义是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家立业,故选C项。6.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疆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缘由是()A.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B.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C.长城的修缮阻挡了蒙古骑兵的南下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复原封贡互市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明后期北部边疆的和平安定局面,其缘由是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复原封贡互市,故D项正确。A项与明后期的史实不符,B项属于明前期,C项长城的修缮并未达到阻挡蒙古骑兵南下的目的。7.澳门自1999年回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殊行政区。1553年,在我国广东澳门攫取居住权的殖民者是()A.荷兰 B.西班牙C.葡萄牙 D.日本解析:选C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吏,借口要到澳门岸上曝晒进水货物,恳求上岸居住,渐渐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故C项符合题意。8.中华民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秦朝汉朝 B.元朝清朝C.后金元朝 D.宋朝清朝解析:选B秦朝和汉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故A项错误;元、清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故B项正确;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但是后金不是统一王朝,故C项错误;宋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故D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14分)9.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摘编自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探讨》材料二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干脆由皇帝指挥。——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更,结合所学学问,简述这一变更的干脆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秦国始置丞相”,可知丞相制度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一,由“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得出参议政事;由“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可知同时也监察百官。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六部……干脆由皇帝指挥”,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干脆隶属于皇帝。其次小问,一方面彻底解决君相冲突,使皇权高度集中;同时没有丞相的协助,也使得皇帝政务繁杂。答案:(1)时期:战国时期。职权:参议政事(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2)变更: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干脆隶属于皇帝。影响: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B级——选考实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想出关打猎游乐,在居庸关被巡关御史张钦杖剑挡驾,无奈悻悻而还。后来武宗乘张钦巡察他处之机,黑夜微服偷偷出关,一路都生怕张钦追拦。这一史事表明()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监察制度走向成熟C.官僚体制制约皇权 D.北方边防体系严密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在居庸关被巡关御史张钦杖剑挡驾,无奈悻悻而还”来看,皇帝也不能轻易打破已经形成的规章制度,说明皇权受到官僚体制的制约,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皇权受到制约,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解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2.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坚决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更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融合解析:选A明成祖时期,不断地南征北战,且派郑和六下西洋,造成国力耗费巨大,到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坚决地停止北征、营建工程和西洋宝船,实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可见明朝统治政策的调整,旨在缓解财政压力,故选A项。B项只能体现手段而非目的,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解除。3.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心对边疆的管理C.变更了中心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心与地方的对立解析:选B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设置的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不是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B项正确;奴儿干都司是中心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没有变更中心行政体制,故C项错误;它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是缓解中心与地方的对立,故D项错误。4.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建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成就。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缘由是()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C.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解析:选D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朝政混乱,造成中心对社会的限制力不断下降,这是明朝灭亡的根本缘由,故D项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导致农夫起义,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是干脆缘由,不是根本缘由,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14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但事实上他无法也不行能真正实现一人“独治”天下,必需“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于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一个权力安排的问题。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心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更之中,而其变更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化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化不已,而吾国中心官制遂日益困难起来。”——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材料二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心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心不同部门的领导。随着政治形势变更,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实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化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心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探讨——以中心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的特点及影响。(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5分)(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变更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中心官制遂日益困难起来”并结合所学学问从中枢权力的转移、权力的运作机制、权力机构的变更、中枢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皇权至上等方面来分析。其次小问,依据材料“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并结合所学学问从提高效率、专制皇权的加强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从职责与中心关系角度分析。其次小问,依据材料“分别直属于中心不同部门的领导”“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化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心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以概括得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不同点。第(3)问,依据材料“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实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并结合明朝的史实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中枢权力渐渐被削夺、分散或转移;权力运作机制缺乏恒定性;权力机构沿革呈渐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