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口语 第2版 教案 24项目六任务6表演训练教案4_第1页
幼儿教师口语 第2版 教案 24项目六任务6表演训练教案4_第2页
幼儿教师口语 第2版 教案 24项目六任务6表演训练教案4_第3页
幼儿教师口语 第2版 教案 24项目六任务6表演训练教案4_第4页
幼儿教师口语 第2版 教案 24项目六任务6表演训练教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6表演训练教学目标:1.了解儿童剧的排练和演出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儿童剧表演的要求和方法。3.结合剧本进行儿童剧表演训练。教学重点和难点:儿童剧表演技巧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指导法;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戏剧是一门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成分的综合性艺术。这其中内容符合儿童经验,且受到儿童喜爱的戏剧作品称为儿童剧。优秀的儿童剧作品要能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与活泼明快的情节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组织和指导幼儿表演儿童剧,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校内排演儿童剧对于同学们提升自己语言表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很有帮助。二、儿童剧表演方法表演是演员依靠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把属于角色的情感精准地用外在的语言、形体动作体现出来。在开展戏剧活动时,要注意将学习过的口语表达知识综合运用到舞台表现上,在理解角色的基础上体验角色,进而表演角色。(一)通读剧本,“演读”所有角色台词在开始表演之前,无论出演剧中的哪一个角色,都要先通读剧本,熟悉完整的故事情节,了解出现在剧中的所有角色。“演读”是指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将态势语言融入其中,在“演”的情境中读台词,说台词。演读台词能够帮助表演者借由态势语言调动再造想象,从而引动情感,产生丰富的内心视象,达到体验角色的目的。在进行通读剧本这一环节时,需要大家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将规范的普通话发音、朗读的技巧、态势语言的使用技巧等等,统一到“演读”的过程当中来。(二)联系生活,塑造个性鲜明的角色为了适应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儿童剧的角色以扁平人物居多:性格单一,特色鲜明。因此,我们可以在通读剧本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角色的特征。例如顽皮的小猴,憨厚的小熊,狡猾的狐狸,威严的狮子等等。要想塑造出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所有的角色语言,态势语言,甚至服装道具的设计都应围绕这个角色的核心特征来完成。戏剧是依靠台词来塑造角色,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儿童剧也不例外。为了配合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儿童剧强调台词的设计要生动有趣,态势语言要丰富夸张,在适合幼儿观看的同时,能够引起他们表演的愿望。因此,表演者要在理解角色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融入到表演中,为角色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和独特的台词表达方式。例如,表演一只活泼的小蜜蜂,台词语速要快而轻巧,不时发出“嗡嗡”声并配合快速地扇动翅膀动作,会很有表现力;而表演一位温柔的鸟妈妈,则可以将语速放缓,声音下沉,动作设计要优雅而舒展。(三)注重交流,精准表达台词和潜台词戏剧是一种集体艺术。演出独角戏的情况是少见的,尤其是在儿童剧当中。多个角色之间必然存在交流。“舞台交流重要的特征,就是交流双方都力图通过交流这种手段把自己的意图强烈的告诉对方,并以此来说服对方、改变对方。”因此,表演不能是一个人的自说自话,要有倾听和反应。表演者要仔细推敲自己的台词,把所有多余的含糊其辞的与主题无关的内容都删改掉,让每一句台词都能准确地反应角色当时的意图。除了台词,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台词的存在。“所谓潜台词是指潜藏在语言下面人物真是的意图和心理动机。潜台词也许和表面语言并不一致,但它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思想和动机。”如果遇到有潜台词的段落,一定要注意精准处理,不要把一段别有深意的话处理成没有意义的寒暄。如果是在幼儿园内以幼儿为主开展戏剧活动,我们很难要求幼儿自主完成角色的塑造和台词的推敲。这时老师作为表演活动的指导者,就需要在表演活动开始前仔细研读剧本,厘清所有细节,在表演活动开展中给幼儿充分的讨论和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给与一定的角色塑造方面的指导。第二课时一、儿童剧表演的要求1.表演儿童剧、童话剧,要有一颗“童心”,就是要用儿童或者幼儿的思想感情来看待剧情、人物。让每一个角色都童心化,使自己对外界的反应、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及语言都具有儿童特色。2.表演时要尽量用生活中口语的语气、语调,以便自然流畅,亲切可信。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剧中人物的个性。3.对于重复出现的语言或者对话,不能只做机械重复,而是要根据剧情的要求注意区别,显示意思的不同层次,从而推动情节发展。4.表演时要充分运用空间,舞台调度丰富多变,充满动感。这样的表演才能使幼儿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保证演出的效果。5.为了增加儿童剧、童话剧的观赏性,可以在表演时适当选择和融入音乐以及舞蹈等艺术元素,还应注重舞美及演员的形象设计制作。二、儿童剧表演的方法1.阅读剧本剧本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据,因此在表演之前表演者首先对剧本要有第一眼的感性认识,将剧本的文字在脑中转化为形象,再把文字形象转化为心像,因为没有形象就没有心像,有了形象才有心像。若在幼儿园指导幼儿表演,教师要将剧本像讲故事一样讲述给幼儿听,让其理解理解剧本内容。2.分析剧本对于一个即将表演的剧本,演员应该着重分析剧本的以下主要内容:(1)时代背景:故事发生时的环境。(2)规定情境:指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演员在二度创作中对剧本和演出所作的大量内容补充,即一个演员在他的角色创造过程中剧本所规定和自己加以合理延伸的一切东西都属于规定情境。(3)故事梗概:指剧情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发展和结局等。(4)中心事件:是指在剧情中,作为全剧核心内容的事件。(5)矛盾冲突:是指客观存在的,阻止主要剧情继续顺利向前发展的内容或事件。(6)主题思想:是指剧本的中心思想,也可以说是编剧写本子的目的(赞美,批判,揭露,讽刺等)。若指导幼儿表演儿童剧,此环节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适当讲解。3.分析角色表演剧本必须要分析角色。表演者必须对自己塑造的角色有深入的认知和剖析,把握角色的贯穿全剧的行动,从而把握角色特点,也就找到剧中角色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演员要更深入了解作者塑造角色的意图,只有深入了解作者塑造角色的意图,才能对角色想象有更深的体验和感受,才能把剧中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员除了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外,还要了解剧中的每一个人物。4.理解台词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具有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等特点。表演之前,必须正确理解台词,并对台词进行技巧处理,赋予角色以生命力。若指导幼儿表演,教师必须给幼儿“说戏”帮助其理解台词。5.练习台词首先要把台词表达清楚。每个字的读音要正确,适当调整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其次要使台词动听。强调逻辑重音,对于在传情达意上含有特殊意义的字、词应重读一些以突出其意义,避免说话过于呆板。形成旋律节奏,比较重要的说话,可以讲慢一点;不太重要的,可以说快一点。注意适当停顿,通过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等来制造气氛。还要通过声调变化,如采用升调、降调、平直调、弯曲调等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果是幼儿来表演,教师应给幼儿一系列的台词示范,让幼儿在模仿中理会台词,增强语感。第三课时一、想象训练表演要真实感人,内部技巧(心理活动)极其重要,因为它是外部有声语言及肢体语言的依据。外部有声语言以及肢体语言若无内部思想情感、心理活动的支撑,演员的表演便成了无源之水,其饰演的角色抑或成为行尸走肉。舞台上的环境一切都是虚构的,但在演员的心中,舞台上的一切必须都是真实的,否则就演不好戏。演员的动作、眼神、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等等都强调“真”,必须做到真听、真看、真想、真做,为此,为了培养真实感,作为表演者应经常进行意念想象训练,培养和加强真实感、做到表演细致、准确、自然。1.无实物动作训练无实物动作训练是指在规定题目、要求下,不借助“工具”或者少借助“工具”,完成一整套有机的动作。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训练题目。如:握手、扇扇子、削苹果、看电视、搓衣服、刷牙洗脸、穿针、引线、扣扣子、青蛙跳入池塘、焦急地等待等等。2.环境、想象的证实训练舞台上的环境都是虚构的,单个简单的布景或者投影一幅场景就表示故事发生的场所了。演员必须根据想象将这些简易的布景变为真实的环境,并在这些环境中完成真实的动作。比如在教室里放一张长椅,演员根据长椅展开想象,创造一个真实环境,并表演一系列动作来证实它。可以将长椅想象成一个独木桥,走在上面摇摇欲坠,惊恐万分;也可以将它想象成一张公园里的靠背长椅,坐在上面看书;还可以将其想象成一盆怒放着的鲜花,耀眼夺目、香气袭人;或者把它想象成森林中的一棵大树等等;环境想象的证实训练,要做到想象具体,反应敏捷细腻,适应自如。二、形体训练演员的形体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之一。演员的表演要使观众有美的享受,除了重视内部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外,还应注意外部的形体动作的美感。舞台上人体形态应具有造型美,要达到造型美,除了必要的特殊动作外,演员动作既要基本接近生活的状态,又要区别于生活而富有舞台感,既要有造型感又要有丰富的表现力,切忌呆板僵硬。总体要求要达到灵活、协调、舒展、优美、有力、富有弹性等。形体训练一般要求有:立:舞台上的“立”要做到:立腰、挺胸、收腹、精神饱满。具体是挺胸抬头腰立起,沉肩收腹臀部不要翘,双臂下垂中指贴裤线,双膝并直脚跟互靠,重心微向前落在双脚。坐:舞台上的“坐”应做到:上身挺直、抬头,椅子不能坐满,不能靠椅背,不要随意换姿势。具体是腰不要垮,重心稍前靠,不要跷二郎腿。要起身就先撤一步,起来要走路,必须先站稳再走。行:舞台上的行走,不能完全等同日常生活中的随意性行走。应该抬头、目视前方,以胸部带动肩轴摆动,提髋提膝带动小腿,“跟落掌接趾推送,臂摆尺度与步合”,掌心相对自然摆手。跑:舞台上的“跑”应做到:步态轻盈、灵活,奔跑时两脚落地声音要轻。头和眼:舞台上,要抬头但不要跷下巴,往上看时不能翻眼,低头时不能露头顶,看下面观众要往远处看。转头时幅度不宜过大,斜望时不宜超过肩的范围。童话剧中,粉墨登场的大多数是各种动物。童话剧作者根据各种动物的习性,以及人们对它们的喜爱、憎恨之情,赋予它们思想情感和灵性,让它们在舞台上活动,并通过它们来展开故事,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性情,帮助幼儿辨别等善恶美丑,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表演者在模拟动物的过程中,内心的信念很重要。假如扮演一只小白兔,就要相信自己是小白兔,而不是别的什么。此外,除了用表情神态、步态、手势等动作,还可运用声音色彩、语气语调等手段演出人格化的小白兔的形象,给观众留下真实可信的印象。童话剧中动物的形象动作设计在表演中比较重要。如根据狐狸的特点,动作设计常常是:身体弯成弓状,耸肩,走路轻捷、快速,并大步走出弧度。食指中指并拢,呈尖状置于嘴前。双眼左右来回瞟或乜斜着眼睛,就像时刻都在动坏脑筋。不同动物有各自不同特征,抓住特征设计动作,是童话剧表演形体训练的很重要的一环。三、语言发声训练训练语言表达时的吐字归音与发声,是演员从事舞台表演活动的重要一环。舞台上的语言是艺术的表达,其表达与生活中的语言、发声不能完全等同,它要求清晰响亮具有传送力,使观众能听清台词;还应该声音悦耳动听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抓住观众使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就要求必须用气发声,使声音更具穿透力而传得更远;学会根据情感需要用不同语气、语调处理台词并掌握台词的节奏和语言发声造型的性格化技巧。第四课时一、儿童剧表演训练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对于表演者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形体与语言的表现力等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这里,我们无意讨论专业的系统的表演训练,仅仅为大家举例说明一些简单易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大家做正式排演前的训练。以下方法也可以作为表演游戏应用于幼儿园的相关场景中。(一)“我是大明星”这是一个单人的形象塑造练习。选择一位自己喜爱的明星,模仿该明星的走路方式走上讲台,用该明星的身份对在场的同学进行自我介绍。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动作神态,尽可能接近自己心目中的明星形象。该训练也经常在儿童剧排演时使用:将明星替换成是剧本中的角色,通过介绍角色,帮助表演者快速熟悉自己将要饰演的角色。(二)“你好吗?我很好。”这是一个简单的双人台词训练。一人问:“你好吗?”一人回答:“我很好。”可以搭配态势语言,但不可以附加任何其他的词语或句子。其余同学要通过语气语调和他们的态势语言,猜测两人设定的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个训练的作用是强化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等对角色的塑造作用。这个训练也可以换成其余任何两句紧密相关,但角色身份并不明显的台词。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大小,语气语调,甚至可以用不同的位置距离来展现台词背后的人物关系。(三)“幸运与不幸”这是一个想象力、台词和面部表情的小组练习。每组参与人员不低于四人。由第一位同学设计故事的第一个场景,并以“幸运的是……”完成这个场景的描述。如,第一位同学可以这样描述:“我是一头小羊,我正在河边喝水,幸运的是,今天我并没有遇到大灰狼。”第二位同学要续编第一位同学的故事,并且以“不幸的是……”完成自己的描述,第三位同学续编时再以“幸运的是……”开始,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同学完成练习。训练进行时要求大家尽可能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时空和场景只要在符合故事内在逻辑的前提下都可以自由组合。要注意的是,训练者要注意台词与面部表情的对应。如说到“幸运的是”应该配合喜悦的语气语调和开心的表情,尽可能做到声情并茂。(四)“照镜子”这是一组训练肢体动作和配合能力的双人练习。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一人饰演镜子,一人做照镜子的人。照镜子的人要对着“镜子”做动作,镜子需要尽可能一模一样地模仿出照镜人的动作和表情。注意两位训练者不可以提前约定动作内容,也不可以长时间做一种简单的重复性的动作(如跳绳)。镜子要尽可能快速地观察并模仿照镜人的动作,不要主观猜测对方下一步的动作。照镜人则要注意控制自己做动作的速度和动作改变的节奏,动作要清晰明确,重在训练配合的默契程度而不是展示自己。(五)“不期而遇”这是一个小组综合训练。对台词,表演,形体动作和空间想象力都能起到一定的训练作用。每组参与训练的人数不低于四人。主要的任务是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下的“偶遇”主题即兴表演。要求表演中呈现的任何一个事物或者人物都要是由“人”扮演的。如一组有四位同学,其中两位负责表演在公园中不期而遇的两个多年未见的同学,那么另外两位同学则需要扮演公园中的事物(如树木,长椅,路灯等等)。注意,演“道具”的同学要有所取舍,只选择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来扮演,不需要面面俱到。(六)“天使与恶魔”这是一个小组练习,是一个理解人物形象和分析人物“潜台词”的练习。每个练习组人数以不低于5人的单数个为宜。小组中由一人负责表演角色的行为,另外的同学分为两组,站在表演者的两侧,扮演“天使”或“魔鬼”,劝说或者阻碍表演者完成后面的情节。例如一位同学扮演《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她手上拿着姐姐们送来的匕首,正在往王子的寝宫走去,是杀死王子让自己的双腿变回鱼尾回到大海,还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王子,她犹豫不决。善良的“天使”会劝说美人鱼不要杀死王子,而邪恶的“魔鬼”则会怂恿他快去杀死王子。“天使”们和“魔鬼”们分别站在小美人鱼的两侧,形成一个狭窄的廊道,小美人鱼会依次走近他们身边,轮流倾听两方的观点,对他们的陈述给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上的反应,但不要和对方有语言交流。在听完所有“天使”和“魔鬼”的陈述后,“小美人鱼”将独立完成最后的表演:杀死王子或者转身离去。这组练习重在对角色的深入分析和塑造,表演者要充分倾听“天使”与“恶魔”的声音,并尽量通过表情和动作传达自己的理解。二、儿童剧的排练无论是同学们在校内排练儿童剧,还是在幼儿园为幼儿排演儿童剧,都不同于职业演员的演出:不追求艺术上的完美,更看重从参与过程中的收获。下面将以同学们在校内排练儿童剧的流程为例,讲解儿童剧的排演流程和方法。(一)组建剧组,分析角色组建剧组的过程,同时也是选择剧本的过程。对于非专业的表演者来说,是否喜爱一个作品,往往会决定这个作品演出的成败。所以,尽可能由喜爱同一个剧本的同学们来完成一个剧组的组建,而不要在成立剧组后再去挑选剧本。一般来说,一个剧组中需要有导演、演员、灯光音响、服化道具等角色分工。不过除了导演需要相对固定以外,其余的每个人都可以身兼数职。分析角色的过程应该是一次所有剧组成员的讨论会。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对故事中出现的各个角色的看法,并且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使用之前提到过的“我是大明星”的方法,可以提高分析角色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二)分配角色,划分演出段落分配角色的任务,有可能在分析角色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那些对于某个角色分析最透彻,最令其他人信服的同学,一般是最适合演出该角色的。分配角色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几个人争抢一个角色。比如,很有可能两个女生都希望演“白雪公主”而没有人愿意演恶毒的“王后”。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