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说明顺序、概括题知识点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说明顺序、概括题知识点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说明顺序、概括题知识点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说明顺序、概括题知识点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说明顺序、概括题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说明顺序、概括题

&趣味导入

漫威电影宇宙

漫威电影宇宙(MarvelCinematicUniverse,缩写为MCU),是以超级英雄电影为中心的共同的架空世界,

由漫威影业(MarvelStudios)基于漫威漫画出版物中的角色独立制作的系列电影。它像漫画中的漫威主宇宙一

样,是由共同的元素、设定、表演和角色通过跨界作品所建立的。漫威电视(MarvelTelevision)将宇宙进一步

扩大,制作位于该宇宙中的电视剧系列。

漫威电影宇宙独立于漫威宇宙中的主宇宙(Earth-616)和终极宇宙(Earth-1610),编号为Earth-199999。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依靠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影中真实的表现超级英雄终于成为可能一一漫画改编

的时机总算成熟了。福克斯和索尼先后凭借《X战警》系列、《蜘蛛侠》系列横扫美国票房。但这两个大获成功

的系列电影数十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仅给作为品牌授权方的漫威带来不足1亿的票房分成。

不想再为他人做嫁衣的漫威开始了自制超级英雄大片的道路,雄心勃勃的推出了漫威电影宇宙计划:2008年

起,依次将钢铁侠、绿巨人浩克、雷神托尔、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搬上大荧幕,随后通过《复仇者联盟》将他们

集结起来一一在第一阶段,漫威凭借6部影片,以总计10亿美元的成本换回了高达37.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如

今第三阶段已开启,这意味着几位广受欢迎的复仇者将会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会有更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角

色加入复仇者联盟。

漫威电影宇宙第一阶段的电影包括《钢铁侠》(2008年)、《无敌浩克》(2008年)、《钢铁侠2》(2010

年)、《雷神》(2011年)、《美国队长:复仇者先锋》(2011年)、《复仇者联盟》(2012年)。先拍各个

角色的故事,后拍英雄战队复仇者联盟,这样各部影片的设定是统一的,还在各部影片中埋下相互联系的伏笔,

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观。

第二阶段由《钢铁侠3》(2013年)、《雷神2:黑暗世界》(2013年)、《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2014

年)、《银河护卫队》(2014年)、《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2015年)、《蚁人》(2015年)组成。

第三阶段的所有影片从2016年开始陆续与观众见面。由于索尼和漫威达成协议,所以蜘蛛侠已回到“复联”

世界。第三阶段已经上映的影片包括:《美国队长3:内战》(2016年5月6日)、《奇异博士》(2016年11

月4日)、《银河护卫队2》(2017年5月5日)、《蜘蛛侠:英雄归来》(2017年7月7日(美国),2017年

9月8日(中国大陆))、《雷神3:诸神黄昏》(2017年11月3日),《黑豹》(2018年2月16日(美国),

2018年3月9日(中国大陆))、《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2018年4月27日(美国),2018年5月11

日(中国大陆))、《蚁人2:黄蜂女现身》(2018年7月6日(美国),2018年8月24日(中国大陆))、

《惊奇队长》(2019年3月8日)、《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2019年4月24日(中国大陆)、2019年4

月26日(美国))、《蜘蛛侠:英雄远征》(2019年7月2日)。

第四阶段,包含《黑寡妇》、《永恒族》、《奇异博士2》、《黑豹2》、《上气》、《银河护卫队3》等。

问题:想想漫威电影宇宙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知识典例

【考点解读】

说明文阅读的整体感知主要在于两方面:

1.区分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以接受信息为主,读懂文章的内容。

2.分析文章内容,从筛选信息入手,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说明类别:

事物说明文: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例: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事理说明文: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例:事物从何而来、花儿为什么

这样红、向沙漠进军)

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说明对象的性质不同。事理说明文是说明一个道理或一

种现象,而事物说明文则是一个人或一个东西,包括一种景观等等等等。简单的说,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比较

抽象,而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说明对象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有的事物特征显露在外,如:形态、

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说明文说明顺序、概括题

【提问方式】

1.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某某两段能否调换顺序?

【技巧点拨】

一、说明文说明顺序

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

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

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理解,在说明文等叙述性较强的

文体中,说明顺序更是必不可少的。(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多用表时间的词语,如:从古到今;从春到冬;)

2.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多用表空间方位的词语,如: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到外;从

上到下;从远到近。)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一般为:从现象到本

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

注意:有的说明文往往运用多种说明顺序,文章整体的说明顺序和段落的说明顺序不是一样的。

说明顺序的作用:条理清晰,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顺序,便于读者理解。

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1)认清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2)把握语言标志(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时间顺序

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

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另:说明文的结构模式

总分式:①总一一分②总一一分一一总③分一一总。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排列,事物说明文常用此结构。

递进式:递进式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

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事理说明文常用此结构。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培根的《论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

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二、说明文概括题

1.概括说明内容

首先要注意的是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

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与“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2.概述某段的说明内容:

①可用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一般为第一句话)

②没有中心句,要根据段落的结构特点(总分或分总)分析总结句段概括内容。

3.给……下定义(......是什么?)

一般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给某一对象下定义的语句。但有必要先认识一下定义的形式,这对我们准确判断下定

义的说明方法也是有帮助的。(说明方法:下定义)

给某对象下定义的基本形式为:“XXX(种概念)是XXX的XXX(属概念)”。

标准公式为: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记不住可以不强记,举个实例:铅笔是一种用来书写以及绘画素描专用的笔类。大家知道“铅笔”属于“笔

类”,这个大一级的单位“笔类”就是“铅笔”的属概念。“的”前的定语是铅笔与其他笔相区别的特性,叫“种

差”。下定义用肯定的判断句,不能用比喻等修辞。

知道了这些,就可以到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了,必要时再技照这个标准形式加以整理,就能完成此类题目。

4.指出说明的中心:(中心: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

如何寻找中心句?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又以首括居多。判断方法: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

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位置:开头(总一分结构)、结尾(分一总结构)、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段)

(1)文章的开头

说明文大部分都是开门见山,开篇点题,通常在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就点明了本文要说明的中心。

(2)文章中的过渡句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事理说明文中,因为事理说明文总是有现象和本质的衔接、常在文中有过渡句,这个时

候过渡句便是全文的中心。

(3)文章中议论性的句子

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偶尔在文章中穿插的议论性的句子通常是比较特殊的,这时候,定要注意了,议论

性句子极有可能就是全文的中心。

(4)在字里行间

有的文章没有办法找到某一个特定的中心句,那么就在字里行间、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概括。

知识点1:说明类别及对象

说明对象主要分两个方面:

事物说明文: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例: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事理说明文: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例:事物从何而来、花儿为

什么这样红、向沙漠进军)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说明的对象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知识点2:什么是说明对象特征?

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

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知识点3: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一看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二看首尾段(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事理说明文

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总结出说明对象)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知识点4:怎样概括说明特征?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

方面的特征,又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需要注意的地方: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①从标题着眼(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②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③找中心句: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

④其他:一般情况下,文段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答题规范】

题型①:概括出文章的说明对象(特征)或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一看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二看首尾段(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事

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总结出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特征(介绍了……的……)

例:《中国石拱桥》介绍了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特点。

题型②: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作用: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

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

,,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题型③:文章的第X段到第X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第一种:(注意顺序)

1.表态:不能

2.概括两段的内容(某段写的是...另一段写的是...)

3.这两段是按照...顺序写的,条理清晰,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顺序,便于读者理解。

4.调换之后顺序就打乱了,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所以不能调换。

第二种:(注意前后照应)

1.表态:不能

2.概括两段的内容(某段写的是...另一段写的是...)

3.因为第几段到第几段照应第几段的……,

4.调换顺序后就不照应了,所以不能调换。

【例题01】

下面的文章是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1.《中国石拱桥》赵州桥一卢沟桥(从古到今,时间顺序)

2.《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空间顺序)

3.《看云识天气》为了说明根据云的变化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风雨这一抽象道理,先描绘各种云的形态特点和云层

的厚薄、位置变化,从而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变化的关系。(逻辑顺序)

4.《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了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再介绍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取

得的成果。(这一说明顺序既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又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使文章有很强的逻辑性。逻辑顺序)

5.梁衡的《晋祠》描写圣母殿一一围廊一一屋架一一廊柱一一屋顶一一泥塑;(空间顺序)

6.《景泰蓝的制作》它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做胎一一掐丝一一烧制一一点蓝一一烧蓝一一打磨一一镀金”

(时间顺序)

7.《统筹方法》一开头便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接着指出它实用范围的广泛

性,然后重点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问题。(这种先概念后应用,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也属逻辑顺序。逻辑顺序)

典型例题

【练习01]

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①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过程。比如,我国气象部门

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

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

②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

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可以预报到毫米。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

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③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如何理解它呢?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

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公里5公里甚至1公里1公里的网格,而

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

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

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

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

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

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

个基本气象要素。除了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10公里的网

格,并进行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

④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

产品就已细化到四大类18个气象要素。第一类是基本要素,即气温、降水、降水相态、风、云量、相对湿度等。

以前,12小时的预报中就只反映一个要素值,现在有了更精细的逐3小时预报,可以反映不同时段的要素值。第二

类是环境气象要素,包含雾、霾、沙尘暴、能见度等。第三类是灾害性天气要素,包含短时强降水、雷暴、雷暴大

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第四类是海上气象要素,在产品中具体体现为海上大风、海上能见度、海上天气现象

等预报。

⑤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更精细的天气预报

之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

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⑥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发展结合物理机理与数值预报大数据挖掘应用的智能预报技术。一方面,基于数值

预报机理的数理统计形成复杂预报模型、预报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萃取、机器学习等,人

工智能将与天气预报更深入地结合。

⑦人工智能对预报提出了挑战,但也给人类带来机遇。击败世界围棋排名第一人柯洁的阿尔法狗发展到现

在,已经脱离了靠大量棋谱来喂养的阶段,凭深度学习就能不断进步。气象与围棋都有所不同,围棋虽然内部机理比

较复杂但规则相对简单,而气象是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受影响的因素太多。比如降雨,即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

但大气没有抬升水汽无法凝结,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滴也不会长大掉落地面。因此,智能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在这一

过程中毫无用武之地。预报员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在智能预报发展过程中,预报员多

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学乔机器和模型。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宗志平薛峰,有改动

1.(3分)通读全文,概括网格预报的优越性。

2.(3分)第④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2分)第⑦段加点词喂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3分)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答案】

1.(3分)网格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同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细致和丰富的预报内容内;预报准确率大大

提高。

2.(3分)列数字、作比较.将当前的预报产品和原先的预报产品的气象要素数目进行比较,突出当前预

报产品中气象要素的丰富多样。

3.(2分)预报员对智能工具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天气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以此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

补充和完善。

4.(3分)首先介绍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然后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最后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机

一部完善智能预报技术。

【练习02]

食素拯救地球

文/李琴

(1)餐桌上的肉类原来是碳密集型产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人们每生产1公斤

肉类,就会排放出36.4公斤的二氧化碳。不吃肉、少吃肉,成了环保分子的呼声。

(2)素食者的理由很多:健康、瘦身、动物保护、宗教信仰现在又多了一条:拯救地球。

(3)不少生态科学家认为:人工饲养牛、羊等动物会产生巨大的温室气体甲烷,这将加速全球变暖进程。相

对于减少汽车使用量,普通民众减少肉类消费,对遏止全球变暖的作用更大。早在2006年底,联合国粮油组织就

公布了:肉类食品生产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大于交通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而在这当中,全

球10.5亿头牛排放出的废气,占了很大一部分。

(4)根据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IWF)组织的调查数据,全球的肉类消费在显著增长,在过去的40年中,

欧洲肉类的人均年消费量由56公斤上升到89公斤,而美国则由89公斤上升到了124公斤。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

成为心腹大患,40年前,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仅4公斤,这一数字现在已经达到了54公斤,并且仍在继续增

长。

(5)不过仍有一些好消息要给那些坚定的肉食主义者们。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正在澳大利亚推动吃袋鼠救地球

运动。袋鼠之所以被送上餐桌,是因为它放的是环保屁,袋鼠的胃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帮助它排放不包含甲烷

的废气。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目前正计划把袋鼠胃中的这种细菌移植到那些释放大量甲烷的牛羊体内,不仅能减少

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促进牛羊对食物的消化,进而减少饲料用量。

(6)农场动物如何影响全球气候,这一研究领域曾经被认为是小题大做,但现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局势证

明了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其中。

1、选文用顺序说明了。(2分)

2、本文第(4)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逻辑食素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或食素拯救地球(2分,每空1分)

2.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准确地说明了全球的肉类消费在显著增长的事实,表明肉类产品对

气候的影响呈加剧之势。(1分)

【练习03]

地球首个生态藏市

(1)数据表明,目前城市居民正在消耗全球可获取资源的近80%o此外,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环境污染问题

日益严重,不少国家的生态建筑学家开始设计建造节能减排、几乎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碳的生态

城市。

(2)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计划2018年在距离首都阿布扎比不远的荒漠上建造一个名叫马思达尔的小型生态城

市。城市面积约7平方公里,9万人将在那里工作,包括5万常驻人口。马思达尔市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排放有害

物质的城市。负责这个生态城市建筑设计的是英国设计师诺曼弗斯特。

(3)马思达尔市交通规划的设想是:汽车对城市居民来说是不需要的,所有汽车都必须停放在市外停车场,市内

交通一律用电瓶车,每150至200米设一个站点。环境保护专家认为,这种设计理念重在大量减少汽车排放的尾气。

(4)弗斯特认为,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总共才占全球面积3%的城市却消耗了地球绝

大部分的资源。根据联合国有关专家分析,到2025年,全世界60%的人将生活在城市,500万和500万以上人口

的特大城市将占多数,这种发展趋势迫使大城市尤其要重视生态问题。

(5)《经济周刊》认为,对生态问题的理解首先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这方面,美国纽

约市计划到2012年,1.3万辆出租车将使用混合动力平;同时改造使用天然气和重油的过时电站;普遍使用风

能和太阳能发电;甚至还可以考虑对安装太阳能设备的房主减少使用税的征收。

(6)参与马思达尔生态城市设计的斯蒂芬贝林格认为,没有二氧化碳的城市标准是:能源生产和消费达到零

指标。设计生态城市一定不能考虑汽车交通,这是基本理念,甚至像德国杜伊斯堡这样的工业中心也可以考虑这

样做,建筑物的设计要紧凑,应增加对绿地的投资,搞好市中心周边的交通,主要使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采取

这些措施几乎可以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一半。

(选自《海外文摘》2009年第9期,有删改)

1.阅读第(1)段,说说生态城市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2.第(3)段写马思达尔市交通规划的设想,第(4)段写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先概括第(5)段内容,

然后说说这三个文段之间是什么说明顺序。(2分)

3.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减少使用税的征收的意义。(2分)

1、(2分)节能减排、几乎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碳)(2分)

2、(2分)第(5)段写纽约市的减排计划(或减排措施)。(1分)逻辑说明顺序。(1分)

3、(3分)减少的词性是动词。(1分)意义:鼓励市民积极安装太阳能设备,(1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1分)(答案接近酌情给分)

【练习04]

紫禁城的城墙

①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冻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

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南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

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

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

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③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

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

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

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彷,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

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⑤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

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

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杨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

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⑥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

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为8公里.

1.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征是。

2.文段④中的划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o

3.文中④⑤段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外部景观和两个方面的情况。

4.文段⑥中的加点词语约不能删除的理由是0

答案:

1.空间顺序(1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分)

2.列数字(1分)运用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太和殿是故宫最大殿堂的特点。(1分)

3.内部构造(或内部结构)(1分)

4.约是大约、大概的意思,起限制作用。(1分)如果删除,就不能准确地说明紫禁城内中轴线的长度。(1分)

【练习05]

会飞的火车

①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火车都是有轮子的,但也有一种会飞的火车,它不需要轮子就可以在轨道上行进,

这就是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明者是海曼肯佩尔。

②海曼肯佩尔出生在位于德国与荷兰边境的下萨克森州的一个小镇拉腾。一天,肯佩尔异想天开,希望

火车也可以像天上的飞机一样,没有轮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