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总复习: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1页
中考生物总复习: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2页
中考生物总复习: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3页
中考生物总复习: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4页
中考生物总复习: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五人体生理与健康

专题12健康地生活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对接教材:溯本追源,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考情概览

课标学业要求考点考向考法

1、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考法1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

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人体具有免播途径

考向一传染病

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疫功能,通考法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过计划免疫考法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等措施能够考法1抗体和抗原

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预防传染病考向二免疫考法2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

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性免疫

提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考向三安全用

考法1安全用药的常识

3、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药

生活习惯与

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

考向四科学急考法1急救的方法

行为选择能

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

救考法2出血的初步护理

够影响人体

止血);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

健康考向五选择健考法1吸烟、酗酒的危害

会科学、合理地用药;养成良好的生

康的生活方式考法2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c图新近❷

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

1.(新情境)(2023•宜宾)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在陕西西京医院将一头“六基因编辑猪”的

多个器官移植到四只猴子身上,这是国际首次“猪一猴多器官移植”手术,这项研究或能缓解全球器官短

缺。从免疫角度看,植入的猪器官属于()

A.病原体B.抗体C.抗原D.疫苗

【答案】C

【解析】抗原是指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

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所以,植入的猪器官是异体器官属于抗原。

故选:Co

2.(新设问)(2023•福建)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度为8.5ng-mL

!过量用药会产生副作用。为研究如何科学用药,甲组服用布洛芬片剂,乙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布洛芬

缓释胶囊,两组均于上午8:00服药并定时静脉抽血,测得平均血药浓度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一一

(24

—I

T

H2O

Mlm16

182

1

48.5|ig-mL-,

w烧

前间

8:0012:0016:0020:0024:004:008:00

A.甲组服药4h后,血药浓度最高

B.若需再次服药,乙组应间隔6h

C.服药后,片剂开始发挥药效的时间更早

D.服药后,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答案】B

【解析】ACD、由图可知,甲组服药4h后,血药浓度最高;服药后,片剂开始发挥药效的时间更早;服

药后,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ACD正确。

B、分析图中信息可知,乙组服药(8:00〜16:00)8h后,血药浓度扩散低于8.5[ig・mL-1。所以若需

再次服药,乙组应间隔8h。B错误。

故选:Bo

3.(跨学科)(2023•阳泉)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

在看来,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B.杀死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诸病……常习不唾

地……”,说的是为了预防一些疾病,不应该随地吐痰。现在看来,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

传播途径。C正确。

故选:Co

4.(新设问)(2023•贵阳)许多家庭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需要,配备了家庭小药箱。如图是药箱中一种药

品的说明书(部分)。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说明书国药准字H20103342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成份】【用法用量】

本品主要成份为苯磺酸左氨氯地平通常本品治疗高血压的起始剂量为2.5mg。

【性状】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5mg,每日一次。

本品为白色片或类白色片【禁忌】

【适应症】对氨氯地平及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1)高血压(2)心绞痛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规格】

按左氨氯地平计2.5mg【有效期】24个月

A.每日用药量不超过5mg

B.该药品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C.该药品属于非处方药

D.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答案】C

【解析】通过阅读说明书可知,每日用药量不超过5mg,该药品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服用后若出现不良

反应需及时就医,说明书上没有OTC非处方药标示,属于处方药,ABD正确,C不正确。

故选:Co

真题透视

A考向一传染病

考法1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

1.(2023•襄阳)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艾滋病、血吸虫

病的全年累计发病数分别为11297人、5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

C.艾滋病的传播要引起人们关注

D.艾滋病、血吸虫病没有传染性

【答案】D

【解析】A.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血吸虫的幼虫生活在水里,寄生在钉螺体内,人畜沾了污染的水,其幼虫就通过皮肤进入其体内,

成虫吸附在人畜血管壁上吸取血液营养物质,B正确;

C.艾滋病是由人的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经过性接触、血液以及母婴传播的传播,是

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要引起人们关注,c正确;

D.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血吸虫病同样存在传染性,D错误。

故选:D。

2.(2023•呼伦贝尔)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下列也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A.近视眼B.艾滋病C.巨人症D.坏血病

【答案】B

【解析】A、近视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的。

B、艾滋病是感染了HIV病毒,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C、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

D、坏血病却是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

故选:Bo

3.(2023•黄石)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贫血B.肺结核C.水痘D.乙型肝炎

【答案】A

【解析】A、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不属于传染病,A符

合题意;

B、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属于传染病,B不符

合题意;

C、水痘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它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属于传染病,C不符合题意;

D、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疾病,属于传染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考法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4.(2023•宿迁)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较

强的变异能力,因此流行性感冒容易大规模流行。分析图片,甲、乙、丙分别表示流行性感冒传播过程

中的()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

D.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

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

人群。甲的唾液和飞沫中含有病原体,甲是传染源;乙是病原体离开甲到达丙的途径属于传播途径;丙

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叫易感人群。

故选:Bo

5.(2023•贵阳)甲肝(即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类消化道传染病,与该病患者共用

餐具,或吃了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能受到感染而患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型肝炎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B.甲型肝炎病毒属于该病的传染源

C.戴口罩可以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D.注射甲肝疫苗可提高对甲肝的抵抗力

【答案】D

【解析】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所以,甲型肝炎病毒不具有细

胞结构。A错误。

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所以甲型肝炎病毒属于该病的病原体。B错误。

C、甲肝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食传播,戴口罩不能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C错误。

D、注射甲肝疫苗可以使人在不发病的的情况下,体内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提高对甲肝的抵抗力。

D正确。

故选:D。

6.(2023•甘孜州)判断某种病是不是传染病的主要依据是()

A.传染性和流行性B.传染性和爆发性

C.突发性和流行性D.流行性和遗传性

【答案】A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故选:Ao

7.(2023•陇南)今年春季甲流来袭,让一些同学相继“中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甲流患者属

于()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

和受感染的动物,甲流患者属于传染源。

故选:Bo

8.(2023•无锡)日常生活中,最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是()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病毒携带者用过的且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病毒携带者用过的且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病毒携带者用过的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答案】D

【解析】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A错误;

B、使用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严格消毒的餐具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B错误;

C、使用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也不会感染艾滋病,C错误;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可能会感染艾滋病,D正确。

故选:D。

考法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9.(2023•北京)秋冬季节易发生流行性感冒,下列预防措施不合理的是()

A.始终紧闭门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B.佩戴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C.尽量避免聚集可以减少感染机会

D.锻炼身体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答案】A

【解析】A、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应多开窗通风。如果始终紧闭门

窗不利于切断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A不合理。

B、佩戴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蔓延。B正确。

C、尽量避免聚集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锻炼身体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Ao

10.(2023•怀化)下列做法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加强体育锻炼——保护易感人群

B.接种疫苗一切断传播途径

C.通风、消毒一切断传播途径

D.将患者隔离一控制传染源

【答案】B

【解析】A、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正确。

B、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错误。

C、通风、消毒,能够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将患者隔离,是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

故选:Bo

易错易混

1、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患病者或者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主要是致病微生物,是传染病的“罪魁祸

首”。

2、苍蝇、蚊子不属于传染源,而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

3、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

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

径。

A考向二免疫

考法1抗体和抗原

11.(2023•泰州)2023年泰州市政府计划为1万名以上初一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该为民办实事项目

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A.抗原B.抗体C.溶菌酶D.淋巴细胞

【答案】A

【解析】接种某种疫苗后,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引起人体产生抗体

的物质叫抗原,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上来说属于抗原。

故选:Ao

12.(2023•苏州)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骨髓移植。移植时须进行骨髓配型实验,否则会发生排

斥反应,因为移植的骨髓相当于()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传染源

【答案】A

【解析】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和异物等)。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

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移植的骨髓相当于抗原。

故选:Ao

13.(2023•永州)近期我市出现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复阳患者,但接种过相关疫苗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和抗原检测试剂分别属于()

A.抗原、抗体B.抗体、抗体C.抗原、抗原D.抗体、抗原

【答案】A

【解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

染病,相当于抗原。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是利用带有抗体且可以发生独特生化反应的试纸进行检测,

将采集的样本溶解后滴入试纸,如果样本含有抗原类物质,会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试纸出现条带,为阳

性,提示机体可能感染,抗原检测试剂属于抗体。

故选:Ao

14.(2023•重庆)我国研发了多款疫苗帮助人们抗疫,注入人体的疫苗及其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疫苗属于第一道防线,能直接阻止病毒的入侵

B.疫苗属于第二道防线,能直接吞噬病毒

C.疫苗属于抗体,能预防各种病毒感染

D.疫苗属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答案】D

【解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有效地预防

某种传染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人

体的第三道防线。这种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D。

考法2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5.(2023•日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注射HPV疫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

病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原

B.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所以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

苗属于抗原。A正确。

BD、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

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

疫。B正确,D错误。

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属于保

护易感人群。C正确。

故选:D。

16.(2023•呼和浩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肝炎。在推广应用乙肝

疫苗的过程中,我国重点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疾病传播的传染源

B.该病毒侵入人体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

C.接种乙肝疫苗也能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D.新生儿计划免疫能有效保护该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A、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疾病传播的病原体,A错误;

B、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病原体失去活性,然

后被吞口巫细胞吞口巫,B错误;

C、乙肝疫苗是用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而乙脑疫苗是用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疫苗,C错误;

D、计划免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新生儿计划免疫能有效保护该易感人群,D

正确。

故选:D。

17.(2023•黄石)学习免疫学相关知识,预防疾病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艾滋病病毒使人患病,说明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入侵的能力是有限的。

②有同学说:“甲型流感我不怕,因为我接种过新冠疫苗”。

③吸食毒品会严重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我们要远离毒品。

④疫苗是一种抗体,接种后可有效消灭病原体。

⑤将唾液涂抹在皮肤表面的小伤口处,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①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病后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被其他病原体侵袭,说

明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入侵的能力是有限的,①正确。

②抗体具有专一性,通常一种抗体只能对一种抗原起作用,新冠疫苗只对新冠病毒起作用,不能预防甲

型流感,②错误。

③毒品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等受损,我们要远离毒品,③正确。

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④错误。

⑤在皮肤表面的小伤口处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因为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破坏多种

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⑤正确。

综上,正确的是①③⑤。

故选:Bo

18.(2023•眉山)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所示

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TT时间

初次感染再次感染

A.接种一次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B.接种一次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不同疫苗

C.接种一次疫苗后,紧接着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D.接种一次疫苗后,紧接着再次接种不同疫苗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与初次感染相比,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抗体产生的量更多,产生速度也更快。

由于初次接种疫苗后,抗体的浓度还比较低,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相

同的疫苗加强针,以增加机体内抗体的浓度获得更强的免疫能力。

故选:Ao

19.(2023•南充)在我国民间有“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说法,指在灾害之后往往会有大面积的传染病发生。

下面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的病都有防御作用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C.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可保护易感人群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答案】D

【解析】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

功能的免疫,正确;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正确;

C、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

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可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错误。

故选:D。

解题技巧

1、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2、特异性免疫是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不是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A考向三安全用药

考法1安全用药的常识

20.(2023•江西)某同学感冒了,在家庭小药箱中找到一盒药。他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后,依据如图信息

作出下列判断。对此你不认同的是()

感冒灵胶囊说明书(^TC)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感冒灵胶囊甲类

[咸份]三叉苦、金盏银盘、野菊花、岗梅、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

那敏、薄荷油。辅料为滑石粉、淀粉。

[功能主治]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贮藏]密封。

[生产日期]2022年11月23日

[有效期]24个月

A.该药属于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

B.该药仍在有效期内,可对症服用

C.该药可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

D.该药可一次服用6粒,以便更快康复

【答案】D

【解析】A、该药有“OTC”标识,属于非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A

正确。

B、该药生成日期为2022年11月23日,有效期24个月,故仍在有效期内,可对症服用,B正确。

C、根据说明书可知,该药可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C正确。

D、根据说明书可知,该药一次2粒,一日三次,不能一次服用6粒,D错误。

故选:D。

21.(2023•日照)当出现头痛、流鼻涕、发高烧等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时,应采取的做法是()

A.服用抗生素以提高免疫力

B.根据广告宣传买药并加大用药剂量

C.戴好口罩,找医生诊断治疗

D.喝热水,盖上棉被发汗以排出病毒

【答案】C

【解析】A、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抗生素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

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因此并不是服用抗生素就能提高免疫力,A错误。

B、为保证用药的安全和疗效,要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物。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

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不能加大用药剂量,B错误。

C、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属于传染病,患病后找医生诊断治疗要戴好口罩,C正确。

D、患流感后要多喝热水,由于患流感发烧一般患者体温会升高,所以要增加散热,而盖上棉被发汗不

利于散热,D错误。

故选:Co

22.(2023•兰州)安全用药事关生命安全。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越贵越新疗效越好,病人应首选贵药新药

B.病情好转就可自行停止用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

C.非处方药可以自我诊断、自行购买,过期不可服用

D.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

【答案】C

【解析】A、用药并非越贵越好,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A错误;

B、病情稍有好转不能自行停止用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B错误;

C、非处方药可以自我诊断、自行购买,过期不可服用,非处方药的标志是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

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C正确;

D、“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乱吃、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D错误。

故选:Co

23.(2023•呼伦贝尔)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可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胶

囊(该药没有OTC标志)进行治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型流感的传染源,甲型流感可通过空气传播

B.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

C.患者购买此药时不需要医师处方

D.病情稍有好转可自行停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

【答案】B

【解析】A、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体,甲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A错误。

B、抗原是指能引起抗体生成的物质,是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流感疫苗是用来预防流行性感冒

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的疫苗,所以,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B正确。

C、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药,属于处方药,患者购买此药时需要医师处方,C错误。

D、病情稍有好转不能自行停止用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D错误。

故选:Bo

24.(2023•北京)某药品说明书内容节选如图,关于该药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OTC

【功能主治】用于消化不良、呕吐、

腹部腹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片,

一日3次

【有效期】60个月

A.需凭医生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

B.适用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

C.病症严重时应加倍服用

D.超过有效期仍然可以服用

【答案】B

【解析】A、药品说明书上有“OTC”标识,属于非处方药,所以无需凭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A错误。

B、从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该药适用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B正确。

C、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服用,病症严重也不能随便加大服用剂量。C错误。

D、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坚决不能服用。D采取。

故选:Bo

解题技巧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

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以及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A考向四科学急救

考法1急救的方法

25.(2023•青岛)了解急救方法对于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煤气中毒导致昏迷的患者急救时,应先将其移至通风处

B.对溺水者急救时,应先保证其呼吸道畅通,再进行心肺复苏

C.心肺复苏时,先做15次心脏按压,再做1次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D.对动脉出血的外伤患者急救时,应按压或捆扎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答案】C

【解析】A、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

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

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A正确。

B、对溺水者急救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

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进行心肺复苏,B正确。

C、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

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C错误。

D、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或溅出,血色

鲜红,因此对动脉出血的外伤患者急救时,应按压或捆扎伤口的近心端止血,D正确。

故选:C«

26.(2023•宿迁)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生命教育

成为举国上下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关于急救和健康的说法:①健康就是身体健康;②良好的情绪和适

度的情绪反应,标志着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③火灾现场急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④

某人意外受伤,静脉出血时,应立即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答案】B

【解析】①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①错误。

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心情愉快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

于积极的健康状态,②正确。

③火灾现场急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有毒气体吸入人体,③正确。

④某人不慎意外受伤,静脉出血时,根据静脉的血流方向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

血,④错误。

故选:Bo

27.(2023•甘孜州)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下列有关急救措施应遵循的顺序是()

①使溺水者仰卧平躺②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③清除口鼻内污物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

【答案】D

【解析】当你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

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①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

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③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

和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②进行口对口的吹气。因此ABC错误,D

正确。

故选:D。

28.(2023•太原)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急救的方法:“……一人以手按据胸上(如图),

数动之……”指的是对患者进行()

A.人工呼吸B.加压止血

C.按压穴位D.胸外心脏按压

【答案】D

【解析】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

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

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

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

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儿童均为100次/分。故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

急救的方法:“……一人以手按据胸上(如图),数动之……”指的是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故选:D。

考法2出血的初步护理

29.(2023•永州)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很有必要,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用急救方法示意

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进行图②前应先对环境进行消毒

C.进行图③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次

D.若大动脉出血,用止血带在图④中的b点进行止血

【答案】C

【解析】A、图①中拨打的电话号码是120,A错误。

B、进行图②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清理病人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B错误。

C、进行图③胸外按压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次,使病人尽快回复自主呼吸。C正确。

D、动脉出血时,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所以若大动脉出血,用止血带在图④中的a点进行止血。D错

误。

故选:Co

提醒说明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溺水、煤气中素、触电而停止呼吸,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吹气

15〜20次。

3、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2)

A考向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考法1吸烟、酗酒的危害

30.(2023•晋中)吸烟时,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后,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以

下物质在血液中的运输会因此受到影响的是()

A.氧B.葡萄糖C.氨基酸D.无机盐

【答案】A

【解析】氧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得多,就使更多的血

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慢,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

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缺氧。

故选:Ao

31.(2023•常州)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酒精浓度1%10%20%

每10秒水蚤的心跳次数30180

A.该实验缺少清水组为对照

B.实验用的水蚤大小和活力基本一致

C.每种酒精浓度只需要一只水蚤进行实验

D.实验数据表明高浓度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中缺少

清水组为对照,A正确;

B、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

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实验所用的水蚤大小和活力基本一致,不可随意选择体型大小不同的,B正确;

C、只用一只水蚤只能做实验,很难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C错误;

D、从表格中看出,随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逐渐减慢,高浓度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D错

误。

故选:Co

32.(2023•广东)“三手烟”指吸烟后残留在衣物、家具和窗帘等表面的有害物质。下列关于“三手烟”的说

法错误的是()

A.主要有害成分是焦油和尼古丁

B.残留时间长、容易被忽视

C.人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D.人在阳台吸烟没有“三手烟”危害

【答案】D

【解析】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

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

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

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

疾病。

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

大。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

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三手烟”残留在衣物、家具和窗帘等表面,残留时间长、容

易被忽视,人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人在阳台吸烟,吸烟后残留在衣物、阳台的家具和窗帘等处,

一样会造成危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3.(2023•苏州)某实验小组将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分别加入50mL、40mL、30mL、20mL蒸储水中制成

浸出液1、2、3、4,以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表明适量吸烟对健康有利

B.没有必要设置不加入香烟烟丝的对照组

C.水蚤可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重复使用

D.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能促进水蚤心率

【答案】D

【解析】A、通过曲线数据可知,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增加,水蚤心率加快,这是因为尼古丁可以使人

兴奋,但是心跳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脏负担,A错误。

B、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中烧杯中盛有清

水的一组起对照作用。因此清水中尽管不含烟草浸出液,但是起到对照作用,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B

错误。

C、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

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计数

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C错误。

D、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

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该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

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Do

34.(2023•陕西)小秦为了验证酒精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图2是爸爸不

同饮酒量下的测试数据。

测试者:

小秦松开直尺后

被测试者:

爸爸尽快用拇指

和食指夹住直尺

图1

A.完成该测试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B.爸爸作出的反应属于简单反射

C.测试数据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爸爸饮酒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答案】A

【解析】AB、爸爸作出的反应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复杂反射,因此完成该测试

的神经中枢在大脑,A正确、B错误。

C、测试数据越大,说明用手抓住尺子的时间越长,即反应速度越慢,C错误。

D、根据图2可知,爸爸饮酒越多,测试数据越大,说明反应速度越慢,D错误。

故选:Ao

考法2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35.(2023•资阳)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毒损害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

B.毒品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快感或兴奋,可以少量吸食

C.毒品极易成瘾,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稳定

D.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

【答案】B

【解析】A、毒品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

重的危害,A正确。

B、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

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B错误。

C、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C正确。

D、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设想,D正确。

故选:Bo

36.(2023•平凉)新型毒品常伪装成奶茶、糖果、饼干等,隐蔽性较强,服用后会出现幻觉、兴奋等症状,

从而导致行为失控。下列对毒品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拒绝接受陌生人给的饮料

B.毒品会损伤人的神经系统

C.服用毒品有可能导致犯罪

D.少量服用毒品不会上瘾

【答案】D

【解析】A、新型毒品常伪装成奶茶、糖果、饼干等,隐蔽性较强,应拒绝接受陌生人给的饮料,保护

自己。A正确。

B、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服用后会出现幻觉、兴奋等症状。B正确。

C、服用毒品会导致行为失控,有可能导致犯罪。C正确。

D、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所以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一点

毒品都不吸。D错误。

故选:D。

温馨提示

1、抽烟: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抽烟会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2、

还有可能诱发肺癌等。同时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

酗酒: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疾病,增加患癌危险等。

3、吸毒: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一、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如蛔虫

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流行,必须同时具备这三点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注:注意区分病原体和传染源!)

(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

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

2、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带口罩出门等;

3、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

(五)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

线

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