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证明问题及建议TOC\o"2-2"\h\z\t"标题1,1"摘要 Ⅰ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事实认定的司法现状 2四、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证明问题的成因分析 5(一)现有法律规制局限 5(二)自由裁量空间下法官的认知偏好 6五、针对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证明问题的建议 7(一)明确家庭暴力行为标准 7(二)完善证据规则 7(三)强调公权力的干预力度 8六、结论 8参考文献 10摘要家庭暴力是解除婚姻关系诉讼中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法定事由之一,本文搜集了近三年北京市76份涉及家庭暴力事实的离婚诉讼样本,发现司法实务中存在着家庭暴力认定率低、当事人举证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现有法律规则存在局限,尤其是对家庭暴力行为界定过窄以及现行程序规范缺少对家庭暴力举证特殊性的关注。另一方面,法官在自由裁量空间下的认知差异以及多重因素驱使下的认定偏好也对家庭暴力事实的低认定率造成影响。据此,要解决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事实认定难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完善《反家庭暴力法》中家庭暴力行为的标准,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定。其次要完善证据规则,通过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与适用优势证据标准减轻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举证负担。同时,也要通过增强法官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能动性以及法院与公安机关的联动来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更多帮助。关键词:家庭暴力离婚案件证据规则一、引言 家庭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基本单位,因此个体的婚姻状态也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近年来离婚诉讼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对社会结构的稳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逐渐成为请求解除婚姻关系较为常见的事实之一。家庭暴力是全世界的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暴力的问题日益严重。按照相关政府部门所开展的权威研究,目前中国的家暴发生率约为29.7%到35.7%(不包括调查暗数),其中妇女受害者占据了90%以上。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第四条家庭暴力的频发,不利于婚姻的稳定、家庭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发展。实施家庭暴力是法定的离婚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二、文献综述ADDINCNKISM.UserStyle围绕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事实的证明,现有的学者研究主要关注了家庭暴力的类型、家庭暴力证明的问题、成因、解决办法等主要方面。首先,对于家庭暴力的类型、家庭暴力证明问题与成因,现有研究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前多数学者均对家庭暴力进行了类型化的区分。从主体范围区分,为对夫妻中任何一方的暴力和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暴力。现行《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关于法定离婚条件所称的家庭暴力,仅指夫妻之间的暴力。从行为模式区分,为肢体暴力与言语暴力。从行为客体区分,为肉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囿于类型化框架,部分法官会基于风险规避等因素对实践中复杂、不易归入特定类型的受暴经历选择在司法认定上进行淡化处理。ADDINCNKISM.Ref.{E012C95416A74facA6AC0041A06B85F9}当前司法实践中呈现出家庭暴力行为界定难以及家庭暴力事实举证难的问题。ADDINCNKISM.Ref.{E012C95416A74facA6AC0041A06B85F9}对法律未予以明示的家庭暴力相关规范,法官对施暴者行为类型、行为特征、行为程度存在认知差异,造成家庭暴力行为界定难。在举证方面,当事人举证不能是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家庭暴力具有私密性、控制性的特点,因而受暴一方往往存在举证难、举证不充分的问题,难以企及证明标准。纠其成因,学者普遍认为现行法律对涉家暴离婚案件的规范具有局限性。现行法律针对家庭暴力适用的证据规则与一般侵权行为无异,对发生于家庭场所的家庭暴力并不完全适用。同时,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和不明确,使得法官对于家庭暴力事实的判断中,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但基于效率、社会稳定及自我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法官即使在受害人已经提供大量证据的情况下,仍不愿意认定家庭暴力。此外,由于司法政策依赖调解,即使法官发现家庭暴力的证据,这种证据也常常在司法调解中被冲淡、忽视,甚至"删除"。其次,现有研究成果也对家庭暴力证明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第一,对于举证责任的分配,学界关注较多且存在争议。有学者主张,可以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即由实施暴力者证明其未实施家暴行为,或是证明受害者的损害结果和其行为之间并不具有因果关系,从而使得一定的法律上的帮助能够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者起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不符合证据法理,对于被告人而言,不可能通过证据以列举家庭暴力未发生的全部可能性。应积极适用表间证明、推定和司法认知等减轻证明责任的机制,同时贯彻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也有研究者认为,应当适用一定条件下的举证责任转移,在原告提供证据证明损害事实及后果后,举证责任应转移至被告,若没有反证,即可以推定为加害人,以此认定存在家庭暴力。第二,在证明标准方面,有些研究者建议适用优势证据标准,只要使法官因为现有证据能够确信存在家庭暴力和亲子关系等事实的可能性时,就可以认定成立该事实,以便于解决受害者举证困难的问题。第三,在强化法官依职权调查、引入专家辅助制度等方面。学界普遍持一致意见。综上所述,目前理论界关于家庭暴力证明存在的问题已有了相当多的了解和研究,但缺乏针对家庭暴力证明难问题与家庭暴力作为法定离婚事由的衔接研究。家庭暴力是法定的离婚事由,然而实践中的涉家暴离婚案件原告解除婚姻关系的诉讼请求却常常难以得到支持,与《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离婚事由相悖。纠其原因,仍与家庭暴力行为界定难、举证难有关。此外,现有研究也未能纳入近年来有关涉家暴离婚的最新案件讨论。因此,有必要结合涉家暴离婚典型案例与近年来新案例分析,对主张家庭暴力一方的受暴经历进行更多样化地分析,以期总结出对涉家暴离婚案件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三、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事实认定的司法现状笔者以“离婚诉讼”为案由进行检索,共搜集76份北京市近三年来涉家庭暴力事实的离婚诉讼裁判文书样本。主要分析四个具体的变量:第一,当事人主张家庭暴力事实的目的;第二,法官是否认定了家庭暴力事实;第三,当事人主张的家庭暴力行为类型;第四,当事人是否提供证据,以及提供了什么证据。根据这四个变量,对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事实认定的司法现状的初步了解如下:1.主张家庭暴力的目的多元。主张家庭暴力这一事实的目的并非仅为了解除婚姻关系,还对婚后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争夺、精神损害赔偿金有重要影响,是否存在家庭暴力事实成为法官裁量的参考因素。2.家庭暴力事实认定率低。在76份涉家庭暴力的离婚诉讼裁判文书样本中,仅有2份认定了家庭暴力事实的存在,仅占样本总数的2.63%。从中便可得出结论,涉家暴离婚案件中法官对家庭暴力的认定率非常低。3.家庭暴力的行为界定难。在这些案件中,大部分原告都主张另一方对自己实施了殴打、谩骂的肢体性暴力行为,少部分主张存在经济控制、言语威胁、性暴力等行为。肢体性暴力行为根据频率、严重程度的程度在认定可能性上也有所区别,而相比较殴打、谩骂这类较为常规的家庭暴力,其他行为在案件中更加难以举证,难以被认定。4.家庭暴力事实举证难。在76份样本中,普遍存在着当事人举证不能的现象,即便当事人能够提供证据,也多为间接证据。其中,当事人未提交证明材料的有62件,占比81.58%,提交了相关证据的仅为18.42%。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家庭暴力私密性、控制性的特征所造成。首先,被家暴方在遭受家庭暴力行为后,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保存遭受暴力的证据;其次,即便被家暴方留存了证据,这些证据在实践也往往被认定为无法完整反映待证事实的间接证据。针对这14起当事人除了口头陈述,还提供了其他证据予以佐证的涉家庭暴力事实的离婚案件,笔者统计了所有的证据类型(见表一)。表1北京市近三年离婚案件中当事人针对家庭暴力提交证据情况证据类型举证出现次数照片9报警记录、出警记录、派出所询问笔录、派出所伤情鉴定书等6聊天记录3录音、录像3病历、诊断证明等3证人证言2保证书、承诺书2 从证据列表来看,当事人提供最多的就是照片这种能在第一时间记录家庭暴力行为的证据。其次,报警记录、出警记录、询问笔录以及伤情鉴定书等证据也占据绝大比例,共有6起案件的当事人在遭受侵害后选择了寻求公权力的救济。第三是聊天记录,主要用来证明施暴方对家庭暴力受害人言语上的威胁、恐吓。录音、录像也发挥类似的作用。病历、诊断证明等证据用来证明家庭暴力受害人所遭受的身体损害之严重程度。此外,证人证言以及施暴一方的保证书与承诺书也占据一定的比例。然而在以上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的14起案件中,仅有4份认定了家庭暴力事实。这是因为这些证据基本上都是不能完整反映待证事实的间接证据,不能形成完成的证据链条,也就无法被采信,法官无法认定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与事实的关联性,从而使得家庭暴力事实无法被认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审理指南》中对于公安机关的接警或出警记录这类证据的态度十分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记录施暴人、受害人的接警或出警记录认定家庭暴力事实的存在《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第四十九条公安机关的接警或出警记录《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第四十九条公安机关的接警或出警记录人民法院在认定家庭暴力事实时,应当将公安机关的接警和出警记录作为重要的证据。接警或出警记录施暴人、受害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据此认定家庭暴力事实存在。5.家庭暴力事实难以认定与法官自身因素有关。在这些案件中,绝大多数都通过基层法院的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在已经认定双方存在互殴、辱骂等已经处于家庭暴力讨论空间的基本事实之下,也往往对是否构成家庭暴力避而不谈,忽视了《审理指南》所规定的综合夫妻双方体能、互殴原因、伤害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第五十条互殴情况下对施暴人的认定夫妻互殴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综合以下因素正确判断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第五十条互殴情况下对施暴人的认定夫妻互殴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综合以下因素正确判断是否存在家庭暴力:1.双方的体能和身高等身体状况;2.双方互殴的原因,如:一方先动手,另一方自卫;或一方先动手,另一方随手抄起身边的物品反击;3.双方对事件经过的陈述;4.伤害情形和严重程度对比,如:一方掐住对方的脖子,相对方挣扎中抓伤对方的皮肤;5.双方或一方之前曾有过施暴行为等。(2020)京02民终8245号段某与姚某离婚后财产纠纷二审民事案综上可以总结出,家庭暴力事实的认定不仅对当事人的直接诉求(解除婚姻关系)有决定性影响,也与后续的权益争取密切相关。同时,家庭暴力行为也难以用简单的行为模式判断,在能否构成家庭暴力的讨论空间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可能构成家庭暴力的行为。司法现状表明了在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事实认定率低的事实,从实务中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原因主要是当事人举证不能与法官的自身因素影响。四、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证明问题的成因分析(一)现有法律规制局限1.对家庭暴力行为的界定较窄现行《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的家庭暴力行为主要是以作为方式呈现的积极的家庭暴力,并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实害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忽视了以不作为方式呈现的消极家庭暴力行为。例如在一份裁判文书中,原告主张家庭暴力,理由是被告不给钱看病,导致其因治病金钱透支(2020)京03民终1286号张某与连某离婚纠纷二审民事案。此案中原告主张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反家暴法》所列举的积极作为型家庭暴力,但这种属于通过对对方合理金钱支出请求消极不作为的手段,也足以造成使对方受到身体、精神上的侵害的可能性,也应当被纳入家庭暴力事实认定的讨论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应用研究所于2008年发布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2020)京03民终1286号张某与连某离婚纠纷二审民事案《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第二条:“……鉴于本指南旨在指导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家庭案件的审理,所以本指南中的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主要是夫妻之间,一方通过暴力或胁迫、侮辱、经济控制等手段实施侵害另一方的身体、性、精神等方面的人身权利,以达到控制另一方的目的的行为。”除了类型界定过窄以外,家庭暴力行为的特征在实践中也标准不一。究竟何种程度足以构成家庭暴力?《反家暴法》要求行为需造成实害结果,但在实践中却演变成以家暴的周期性与控制性为标准。张琪.受暴女性的司法困境探析[D].吉林大学,2020如样本中一例,法院认定:“原告称被告实施家庭暴力,但家庭暴力是指……,暴力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呈周期性模式,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夫妻纠纷,原、被告双方偶尔的冲突并不足以证明家庭暴力的存在。”张琪.受暴女性的司法困境探析[D].吉林大学,2020(2019)京0115民初2802号孙某与杨某离婚纠纷一审民事案2.现行程序规范对家庭暴力举证特殊性的规制缺失家庭暴力具有私密性、隐匿性的特点,多发生于家庭生活内部,外人难以发现。并且常常伴随突发性、强制性的特征,施暴一方因为一些琐事矛盾甚至毫无理由、毫无征兆地对受害人实施暴力行为。这种情况下,由于事发突然以及双方工具、力量上的悬殊,家庭暴力受害人无法在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只能通过事后拍摄照片、提供医疗记录、伤情鉴定或通过报警留下出警记录来证明家庭暴力的发生。但由于这些都是事后收集的证据,无法完整地反映家庭暴力发生的全过程,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如“原告和被告发生争执后报警,但是均未验伤,原告虽然提供照片,但是不能以此认定为被告殴打所致,故原告所称的家暴行为,本院难以认定。”(2019)京0105民初2135号(2019)京0105民初2135号王某1与王某2离婚纠纷一审民事案 因此,当以家庭暴力为由请求解除婚姻关系时,主张存在家庭暴力事实的一方只能因证据不足而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虽然法律规范对涉及家庭暴力事实的离婚案件作出了区别于其他离婚案件的审理原则第四十条一定情况下的举证责任转移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案件时,应当根据此类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对于家庭暴力行为的事实认定,应当适用民事诉讼的优势证据标准,根据逻辑推理、经验法则做出判断,避免采用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原告提供证据证明受侵害事实及伤害后果并指认系被告所为的,举证责任转移到被告。被告虽否认侵害由其所为但无反证的,可以推定被告为加害人,认定家庭暴力的存在。第四十条一定情况下的举证责任转移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案件时,应当根据此类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对于家庭暴力行为的事实认定,应当适用民事诉讼的优势证据标准,根据逻辑推理、经验法则做出判断,避免采用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原告提供证据证明受侵害事实及伤害后果并指认系被告所为的,举证责任转移到被告。被告虽否认侵害由其所为但无反证的,可以推定被告为加害人,认定家庭暴力的存在。王晓丹、林三元:《法律移植与法律适应——婚姻受暴妇女声请民事通常保护令裁定之分析》,载《思与言》第47卷第4期(2009年)张琪.受暴女性的司法困境探析[D].吉林大学,2020(二)自由裁量空间下法官的认知偏好1.自由裁量空间下的认知差异从收集到的76份样本中可以看出,法官对夫妻间的暴力行为能否定性为家庭暴力采取十分严苛的态度。例如,即使在原告已提交报警记录、入院证明及视频录音以及被告文字材料的情形下,法院仍“认为樊某在婚后对李某有身体伤害行为,但李某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实存在家庭暴力或有严重的身体伤害后果”(2019)京民申1432号李某与樊某离婚纠纷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民事案。《反家暴法》对于家庭暴力的界定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这就给了司法实践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甚至同一个案例中在不同法官的思维认知差异下(2019)京民申1432号李某与樊某离婚纠纷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民事案2.多重因素驱使下的认定偏好同时,出于对注重调解、自身安全、责任追究等因素的考虑,也导致部分法官对当事人主张的家庭暴力事实选择漠视或淡化,直接跳过认定家庭暴力是否存在的环节,而直接认定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五、针对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证明问题的建议(一)明确家庭暴力行为标准实践证明,《反家暴法》对家庭暴力行为的认定标准仍不够具体,且范围过窄。在充分考虑家庭暴力特点的基础上,需要扩大家庭暴力行为的解释范围,将性暴力、经济控制以及其他个性化的暴力行为纳入讨论空间。同时,明确家庭暴力行为的认定是以一定实害后果为前提,无关是否具有持续性、周期性。(二)完善证据规则1.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如前所述,涉家庭暴力事实的离婚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现有的证据责任分配规则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来说负担过重。有学者主张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但法律对部分特殊侵权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因,主要是出于抑制社会化生产对公民个人权利侵害的考量。罗潜龙.举证责任倒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及其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罗潜龙.举证责任倒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及其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2.适用优势证据标准优势证据标准,是指在承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举证据,比对方当事人所举的证据更可能真实时,审理案件事实的法官支持前一当事人的证据标准。张海燕张海燕.家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反思与重构[J].政治与法律,2018,282(11):2-11(三)强调公权力的干预力度1.强化法官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职能由于家庭暴力受害者因种种原因难以进行取证,因此在认定家庭暴力时法官主动依职权进行取证方面的帮助具有重要意义。当家庭暴力主张遭受到家暴侵害,法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如果受害者确实无法进行取证,或者取得基础证据后想要向法官申请调取能够证明因果关系的证据,法官可以进行依职权取证。总之,涉家暴离婚案件不同于其他民事案件,认定家庭暴力时,在调查取证方面法官不能再扮演往日的中立角色,而应该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2.强化公安机关的干预力度根据《反家暴法》针对情节较轻的家庭暴力,公安机关可以对加害人进行批评教导,并发放告诫书。法院可以根据公安机关的告诫书、出警记录、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来认定家庭暴力事实。但从搜集到的样本来看,当发生家庭暴力并选择报警时,警方更偏向于维系婚姻关系进行调解,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的现象比较少见。对于在什么样情况下批评教育,在什么样情况下开具告诫书,也缺乏比较细致具体的规范,因此有必要强化公安机关的干预力度,并且对于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时的执法情况有待更加规范化,避免警务人员在处置家庭暴力案件后便匆匆离去的现象。收到受暴者的报警来电后,公安机关应立即出警,并且对家庭暴力情况做好详实的记录,在执法时打开执法记录仪并进行录音、录像等工作,对受暴者进行伤情鉴定评估并作出引导和协助等。李琼宇,贺栩溪李琼宇,贺栩溪.家庭暴力民事认定中的警察参与——兼论警察对轻微家庭暴力事实的先行判断[J].妇女研究论丛,2017,142(4):38-45六、结论在涉家暴离婚诉讼中,家庭暴力事实的认定对案件审理的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然而,从搜集到的样本中分析,离婚案件中家庭暴力的认定现状不甚理想。这对于家庭的和睦、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谐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准确、客观地对离婚案件中的家庭暴力予以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首先对离婚案件中家庭暴力的认定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造成现阶段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 1 My bedroom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四年级上册
- 5《走近我们的老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5、搭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砍伐桉树合同范本
- Unit 1 Playtime Lesson 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二年级下册
- 2 百分数(二)-折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家具运输合同范本
- 就诊卡合同范本
- 10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从“白色污染”说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11 Unit 1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课堂嵌入式评价及其应用
-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化工原理传质导论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完整版)
- Linux操作系统课件(完整版)
- 跨境电商亚马逊运营实务完整版ppt课件-整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中国传媒大学《当代电视播音主持教程》课件
-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精品必备教学课件
- DB32∕T 4245-2022 城镇供水厂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别和更换标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纲要
- 湿法冶金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