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全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盛夏繁茂,万物cōnɡlónɡ①,正是孕育丰富珍果的灿烂时节:西瓜甘润,荔枝晶莹,枇杷金黄,樱桃诱人。古画中,这些鲜果栩栩如生,娇嫩欲滴,令人垂xián②不已,尽显自然之馈与艺术之美。在今天,品尝西瓜已成为炎炎夏日里极为寻常的消暑之乐,然而回溯至元代,这一份清甜却是贵族独有的夏日奢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画家钱选在画《蔬果图》时,特意给西瓜安排了最大的篇幅。画中的西瓜裂开一个大口子,露出红彤彤的瓜瓤和颗颗黑籽,顶端还连着新鲜的藤wàn③,画家对于西瓜的喜爱活灵活现。而清代丁辅之和近代齐白石等人以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画技,将切好的红西瓜呈现于画布之上,那份鲜红欲滴、汁水充盈的诱人姿态,即便是观画之人,也不禁口舌生津。(选自《中国文化报——穿越千年,感受古画中的夏韵》)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栩栩如生B.回溯C.活灵活现D.精湛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①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②,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③远远围墙,。[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④,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⑤淫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诫子书》)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⑦岑参在《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⑧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句:。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史铁生、海伦·凯勒都是残疾人作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分别是出自两位作家笔下的优秀散文。B.《马说》《小石潭记》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左迁”“谪”都指“官吏降职或远调”。D.“飞来山上千寻塔”的“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6.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花夕拾》中,衍太太在“我”父亲弥留之际一个劲儿催促“我”喊父亲,这件事让“我”觉得是对父亲最大的错处,“我”因此逃离了故乡。B.《昆虫记》的魅力源于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全书行文严谨,语言沉郁,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C.《艾青诗选》中,诗人创作前期多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后期聚焦于国家民族苦难、悲伤与反抗,其诗歌意象主要是“土地”和“太阳”。D.《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各篇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7.选段中的“他”是,“他”上战场的原因是,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精神。(2分)昨天中午,他和大家一起,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向波兰白军发起了反冲锋。就在昨天的这场战斗中,他第一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那个家伙端着步枪,枪上插着像马刀一样长的法国刺刀,一边莫名其妙地喊着什么,一边像兔子那样跳着,向他直扑过来。一刹那间,他看到了对手那双睁圆了的、杀气腾腾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摆步枪,用刺刀尖把波兰兵那把明晃晃的法国刺刀拨到了一边。波兰兵倒下去了……(二)现代文阅读百战百胜刘白羽战斗结束了。在附近一丛丛树林内的村庄里,王海清走在部队最前头。他一声不响听着背后战士们热情的纷纷谈论、笑声——他打过无数次胜仗,享受过无数次胜利的幸福,但,只有这一次,他感受了真正的胜利的愉快,愉快得有一滴眼泪从他眼边上要落下来,他赶紧伸手抹去了。村庄里充满一种和平的气氛,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似的旋卷过去了。西下阳光把村边树林、田野照得通红,鸡在悠然的啼着,老乡们从村外牵回自己的牲口。王海清脸也不揩一把,走来走去,在战士群中挤着,最后在一家贫穷的农民房间里,他看见一小群战士蹲在灶火前面,火光熊熊照着他们的脸,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在听中间一个抱着枪的战士讲什么——那战士慢吞吞的说:“你记住!——火线上,到了节骨眼上,你就往前,愈往前跑得快就能活下来,你愈跑得快,子弹打你的机会就愈少,敌人要打死你,可是你上去把他打死,你就活了……”这人是李百海,他眉飞色舞,坐在火光的红影里。王海清站在那里,任何人都没注意他,大家都陶醉在战后的谈话里。他笑了,他悄悄转过身走出来。第三天,他到营部,营长脸上漾着微笑,把一张油印的火线报纸推到他面前,诚恳地说:“你看!报纸上奖励你们有勇敢有战术。”回到连部以后,他与指导员研究了一番,把李百海的战场动作报告给团部了。经过战士们的讨论,李百海成为战斗英雄,当了班长。一九四七年冬季,冰天雪地里,经过几次残酷作战。营长升了团长,王海清升了营长,指导员因为合作得非常好,升了教导员了。不过两年多,十几次战火的锻炼,王海清已经成为一个熟练的指挥员了——他带出一个非常出色的连队,这连队有勇猛素质,又有了机动、灵活、打战术的优点。现在团里作战斗部署时,总愿意掌握这个营,在紧要关头,去完成艰巨任务。可是到现在为止,他总没忘记沙山子那一次血的教训,因此每次战斗以后,他和教导员仍然不顾疲劳,进行严格的检讨,把每一个战士的伤亡都提到战术原则高度,提到自己指挥问题上来。最近一次作战以后,夜晚,王海清望望教导员,听一听开会倒在炕上睡着了的副营长和副教导员的鼾声,他说:“把他们弄醒吧!”“弄醒!?——打了一天仗太疲劳了,让他们睡睡吧。”王海清坚持说:“可是天一亮也许又打上啦,指挥员多辛苦一点,战士就少受些苦……”检讨完了后,他按着嘴打了个呵欠,他的眼珠红了,他却走了出去。屋外不知何时落了雨,雨点打湿了他。这时整个村庄寂静无声,在一棵树下,他突然遇到站岗的战士,他看清,立刻想起这战士是两个月前从后方补充来的,也想起白天他是怎样在火线上作战的,因为白天他自己就在突击连的位置上,于是笑着谈起来:“你是松江省的阿城人吗?好,现在你是个好战士了,这回,你打得不坏。”战士坦然回答:“不坏,这不是我还在站岗吗?我打死了三个……”“对,你冲上去,十分勇敢,他们怕你了,是不是?——你冲上去,你活了,他死了,可是你通过麦子地,动作还不够好,你不应该直线跑,你应该迷惑敌人——让敌人瞄准了第一枪,第二枪又找不到你了。”那战士严肃的听着营长的指示,笑了。突然王海清问:“你们排长是哪个?”“李百海。”“哦——二排的,二排有好作风,有勇敢传统……李百海怎么样?”“跟着排长没亏吃。”王海清笑了。等不到天亮,营长跟一个哨兵关于战术动作的谈话就流传开了,战士们热心的讨论起来,他们通过一个决议:“下次给咱们突击机会吧,咱们打个更漂亮的仗。”当那满纸歪歪扭扭战士笔迹的信拿到教导员手里时,王海清问:“他们说什么?”“他们打上劲儿了。”“因为他们知道打仗并不一定就非死,倒是打死敌人。”教导员沉思一下抬起头:“对,从前我常想,我们为什么就这样能打胜仗,现在我明白了——不管怎样,我们的进步是大的,我们从每次血的教训里学得东西,老王,用不到你拿枪托子到火线上去擂了。”王海清兴奋的说:“沙山子以后,我一次也没擂过,现在更用不到我擂了。”(选自小说《百战百胜》,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王海清“一声不响听着”等一系列行为,表现了他打胜仗后的愉快和自傲。B.小说没有对战争场面进行直接描写,而是聚焦于描写战斗后的反思等,视角独特。C.“一九四七年”“血的教训”等词语表明,小说创作背景是残酷的解放战争时期。D.小说塑造了王海清、李百海、哨兵等形象,表现了人民军队在战争中成长的主题。9.小说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10.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4分)(1)村庄里充满一种和平的气氛,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似的旋卷过去了。(揣摩句子的含义)(2分)(2)他按着嘴打了个呵欠,他的眼珠红了,他却走了出去。(从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2分)11.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到“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王海清带领的部队也是“这样的英雄”。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这支英雄部队能“百战百胜”的原因,并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李天洋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⑪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12.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13.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14.(1)第④段主要采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2分)(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2分)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15.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和第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4分)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三)古代诗文阅读昔者仓颉作书,容成造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稼,仪狄作酒,奚仲为车①。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非能一人而独兼有之。今使六子者易事,而明弗能见者何?万物至众,而知不足以奄②之。周室以后,无六子之贤,而皆修其业;当世之人,无一人之才,而知其六贤之道者何?教顺施续③,而知能流通。由此观之,学不可已,明矣。(选自《淮南子》,有删改)【注释】①“仓颉”“容成”“胡曹”“后稷”“仪狄”“奚仲”均为人名。②奄:覆盖。③教顺施续:顺,同“训”,训练;施,施行,推行;续,传递。16.下面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A.仓颉、容成、胡曹等人,虽各有本领,但也只有一项创造发明流传后世。B.由于统治者摧残人才,周王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六位古人那样的贤才。C.让六位贤才互换职业则其才能就平平,说明一个人的智力是有限的。D.六位古贤人的技艺方法得以传播开来,在于人们不停地教导训练且代代传递。17.作者采用了的论证方法,阐述了“‘”这一观点。(4分)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A.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B.今使六子者易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C.万物至众礼愈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而知其六贤之道者何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千里思[唐]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注释】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1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20.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4分)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学校九年级(1)班将举行主题为“我爱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材料】2025年4月23日,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殷切嘱托,激发了全党全国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进展明显,读书学习蔚然成风。2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22.请给此次读书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6分)23.为了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九年级(1)班定于4月30日上午9点在班级举行“诵读经典经验交流会”。作为班长去邀请李校长参加活动,你会怎么说?(6分)五、写作能力(60分)24.带着悲壮的激情,在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搏斗。——路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迅所谓“激情”,就是做一件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可以感染自己,感染别人。但当下不少人耽于安逸,缺乏激情,不愿循着梦想的路“向上走”。身为年轻学子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以“点燃青春的激情”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及要求:(1)明确引语中“激情”的含义,明确“青春”和“激情”之间的关系。(2)详略得当,充分论述为何要有“激情”,突出自己的看法。(3)有自己的发现、感悟和思考。(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2025年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教师版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全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盛夏繁茂,万物cōnɡlónɡ①葱茏,正是孕育丰富珍果的灿烂时节:西瓜甘润,荔枝晶莹,枇杷金黄,樱桃诱人。古画中,这些鲜果栩栩如生,娇嫩欲滴,令人垂xián②涎不已,尽显自然之馈与艺术之美。在今天,品尝西瓜已成为炎炎夏日里极为寻常的消暑之乐,然而回溯至元代,这一份清甜却是贵族独有的夏日奢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画家钱选在画《蔬果图》时,特意给西瓜安排了最大的篇幅。画中的西瓜裂开一个大口子,露出红彤彤的瓜瓤和颗颗黑籽,顶端还连着新鲜的藤wàn③蔓,画家对于西瓜的喜爱活灵活现。而清代丁辅之和近代齐白石等人以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画技,将切好的红西瓜呈现于画布之上,那份鲜红欲滴、汁水充盈的诱人姿态,即便是观画之人,也不禁口舌生津。(选自《中国文化报——穿越千年,感受古画中的夏韵》)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A.栩栩如生B.回溯C.活灵活现D.精湛【解析】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与“喜爱”搭配不当,可改为“跃然纸上”。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①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②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③远远围墙,隐隐茅堂。[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⑤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⑦岑参在《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⑧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3分)A.史铁生、海伦·凯勒都是残疾人作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分别是出自两位作家笔下的优秀散文。B.《马说》《小石潭记》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左迁”“谪”都指“官吏降职或远调”。D.“飞来山上千寻塔”的“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解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小说,不是散文。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6.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3分)A.《朝花夕拾》中,衍太太在“我”父亲弥留之际一个劲儿催促“我”喊父亲,这件事让“我”觉得是对父亲最大的错处,“我”因此逃离了故乡。B.《昆虫记》的魅力源于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全书行文严谨,语言沉郁,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C.《艾青诗选》中,诗人创作前期多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后期聚焦于国家民族苦难、悲伤与反抗,其诗歌意象主要是“土地”和“太阳”。D.《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各篇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7.选段中的“他”是谢廖沙,“他”上战场的原因是为了保卫祖国,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不畏牺牲(意对即可)的精神。(2分)昨天中午,他和大家一起,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向波兰白军发起了反冲锋。就在昨天的这场战斗中,他第一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那个家伙端着步枪,枪上插着像马刀一样长的法国刺刀,一边莫名其妙地喊着什么,一边像兔子那样跳着,向他直扑过来。一刹那间,他看到了对手那双睁圆了的、杀气腾腾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摆步枪,用刺刀尖把波兰兵那把明晃晃的法国刺刀拨到了一边。波兰兵倒下去了……(二)现代文阅读百战百胜刘白羽战斗结束了。在附近一丛丛树林内的村庄里,王海清走在部队最前头。他一声不响听着背后战士们热情的纷纷谈论、笑声——他打过无数次胜仗,享受过无数次胜利的幸福,但,只有这一次,他感受了真正的胜利的愉快,愉快得有一滴眼泪从他眼边上要落下来,他赶紧伸手抹去了。村庄里充满一种和平的气氛,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似的旋卷过去了。西下阳光把村边树林、田野照得通红,鸡在悠然的啼着,老乡们从村外牵回自己的牲口。王海清脸也不揩一把,走来走去,在战士群中挤着,最后在一家贫穷的农民房间里,他看见一小群战士蹲在灶火前面,火光熊熊照着他们的脸,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在听中间一个抱着枪的战士讲什么——那战士慢吞吞的说:“你记住!——火线上,到了节骨眼上,你就往前,愈往前跑得快就能活下来,你愈跑得快,子弹打你的机会就愈少,敌人要打死你,可是你上去把他打死,你就活了……”这人是李百海,他眉飞色舞,坐在火光的红影里。王海清站在那里,任何人都没注意他,大家都陶醉在战后的谈话里。他笑了,他悄悄转过身走出来。第三天,他到营部,营长脸上漾着微笑,把一张油印的火线报纸推到他面前,诚恳地说:“你看!报纸上奖励你们有勇敢有战术。”回到连部以后,他与指导员研究了一番,把李百海的战场动作报告给团部了。经过战士们的讨论,李百海成为战斗英雄,当了班长。一九四七年冬季,冰天雪地里,经过几次残酷作战。营长升了团长,王海清升了营长,指导员因为合作得非常好,升了教导员了。不过两年多,十几次战火的锻炼,王海清已经成为一个熟练的指挥员了——他带出一个非常出色的连队,这连队有勇猛素质,又有了机动、灵活、打战术的优点。现在团里作战斗部署时,总愿意掌握这个营,在紧要关头,去完成艰巨任务。可是到现在为止,他总没忘记沙山子那一次血的教训,因此每次战斗以后,他和教导员仍然不顾疲劳,进行严格的检讨,把每一个战士的伤亡都提到战术原则高度,提到自己指挥问题上来。最近一次作战以后,夜晚,王海清望望教导员,听一听开会倒在炕上睡着了的副营长和副教导员的鼾声,他说:“把他们弄醒吧!”“弄醒!?——打了一天仗太疲劳了,让他们睡睡吧。”王海清坚持说:“可是天一亮也许又打上啦,指挥员多辛苦一点,战士就少受些苦……”检讨完了后,他按着嘴打了个呵欠,他的眼珠红了,他却走了出去。屋外不知何时落了雨,雨点打湿了他。这时整个村庄寂静无声,在一棵树下,他突然遇到站岗的战士,他看清,立刻想起这战士是两个月前从后方补充来的,也想起白天他是怎样在火线上作战的,因为白天他自己就在突击连的位置上,于是笑着谈起来:“你是松江省的阿城人吗?好,现在你是个好战士了,这回,你打得不坏。”战士坦然回答:“不坏,这不是我还在站岗吗?我打死了三个……”“对,你冲上去,十分勇敢,他们怕你了,是不是?——你冲上去,你活了,他死了,可是你通过麦子地,动作还不够好,你不应该直线跑,你应该迷惑敌人——让敌人瞄准了第一枪,第二枪又找不到你了。”那战士严肃的听着营长的指示,笑了。突然王海清问:“你们排长是哪个?”“李百海。”“哦——二排的,二排有好作风,有勇敢传统……李百海怎么样?”“跟着排长没亏吃。”王海清笑了。等不到天亮,营长跟一个哨兵关于战术动作的谈话就流传开了,战士们热心的讨论起来,他们通过一个决议:“下次给咱们突击机会吧,咱们打个更漂亮的仗。”当那满纸歪歪扭扭战士笔迹的信拿到教导员手里时,王海清问:“他们说什么?”“他们打上劲儿了。”“因为他们知道打仗并不一定就非死,倒是打死敌人。”教导员沉思一下抬起头:“对,从前我常想,我们为什么就这样能打胜仗,现在我明白了——不管怎样,我们的进步是大的,我们从每次血的教训里学得东西,老王,用不到你拿枪托子到火线上去擂了。”王海清兴奋的说:“沙山子以后,我一次也没擂过,现在更用不到我擂了。”(选自小说《百战百胜》,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开篇写王海清“一声不响听着”等一系列行为,表现了他打胜仗后的愉快和自傲。B.小说没有对战争场面进行直接描写,而是聚焦于描写战斗后的反思等,视角独特。C.“一九四七年”“血的教训”等词语表明,小说创作背景是残酷的解放战争时期。D.小说塑造了王海清、李百海、哨兵等形象,表现了人民军队在战争中成长的主题。9.小说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文章开头写王海清在战斗结束后走在部队最前头,一声不响听着背后战士们热情的纷纷谈论、笑声,这表现出他享受胜利的愉快;结尾部分写王海清在沙山子战斗后的反思,以及他带领的部队在后续战斗中的表现,特别是李百海成为战斗英雄这一事情,都照应了开头王海清的愉快心情,体现了他在战争中的成长和进步,突出了主题。10.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4分)(1)村庄里充满一种和平的气氛,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似的旋卷过去了。(揣摩句子的含义)(2分)“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似的旋卷过去了”,这句话是写战争结束后的情景,和平的气氛充满了村庄,而战争则如同黑色旋风一般,猛烈而迅速地过去了。这里用“黑色旋风”来形容战争,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迅速,也反衬出和平的珍贵和美好。(2)他按着嘴打了个呵欠,他的眼珠红了,他却走了出去。(从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2分)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了他疲劳的状态;而从动作描写来看,他在疲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出去,体现了他作为指挥员的职责感和使命感。11.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到“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王海清带领的部队也是“这样的英雄”。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这支英雄部队能“百战百胜”的原因,并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原因:①他们经历了多次战斗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②他们能在战斗中学习和进步,比如从李百海的经历中学会了勇敢和战术;③他们有严格的纪律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优点;④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为胜利而奋斗的决心。启示:一支队伍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经历挫折和考验,不断学习和进步,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李天洋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⑪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12.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①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②动物在冬眠时不会产生疾病或损伤;③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13.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D)(3分)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14.(1)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冬眠和睡眠在表象上相似但实际区别很大,冬眠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2分)(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2分)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极有可能”一词表示推测和估计,表明远古人类具备冬眠能力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但并非绝对确定。“极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5.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和第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4分)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我同意小语的观点。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因为它提供了现代人类在低温下失去生命体征后复苏的实例,进一步支持了人类可能具有冬眠能力的观点,并作为连接,将现代人类与远古人类关于冬眠的讨论串联起来,使文章逻辑更加流畅。(三)古代诗文阅读昔者仓颉作书,容成造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稼,仪狄作酒,奚仲为车①。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非能一人而独兼有之。今使六子者易事,而明弗能见者何?万物至众,而知不足以奄②之。周室以后,无六子之贤,而皆修其业;当世之人,无一人之才,而知其六贤之道者何?教顺施续③,而知能流通。由此观之,学不可已,明矣。(选自《淮南子》,有删改)【注释】①“仓颉”“容成”“胡曹”“后稷”“仪狄”“奚仲”均为人名。②奄:覆盖。③教顺施续:顺,同“训”,训练;施,施行,推行;续,传递。16.下面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B)(3分)A.仓颉、容成、胡曹等人,虽各有本领,但也只有一项创造发明流传后世。B.由于统治者摧残人才,周王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六位古人那样的贤才。C.让六位贤才互换职业则其才能就平平,说明一个人的智力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