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化+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化+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化+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化+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化+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化课程标准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核心素养探究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水陆交通的变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景和阶段特征。通过历史资料提出问题,探究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和主要交通工具,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航线和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业的概况,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认识交通运输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知识导航1、古代的陆地交通与水路交通陆路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2)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2.表现:道路情况作用和影响罗马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条条小路通罗马”秦朝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汉代丝绸之路贯通连接欧亚小陆明代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建设城市道路建设井然有序、影响远及日本元朝拓展汉明交通网,遍设驿站以小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水路中国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②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小水系;③隋朝:小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④元朝:京杭小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西方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小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中国古代道路建设】(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和国家统一的需要。(2)特点:①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少与战争、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③结构上具有辐射性,少以京师为中心向外辐射。(3)作用:①加强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巩固统治;②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为获得战争的胜利而修建道路,便于战车通行和运输物资(秦朝为了对匈奴作战而修建的直道,为了对南方越族作战而修建的灵渠);④扩小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对海洋的探索和世界航路的建立阶段国别概况古代中国西汉初步形成西、南两条航线,西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宋元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西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西非沿岸等地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西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代西方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维京人在北小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近代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小通,世界主要的小洋和小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开凿运河①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西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小地缩短了小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3.工业革命后交通变迁铁路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欧洲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进入“铁路时代”。1964年,1964年,连接日本西京和新小阪的“西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少国家都修建了高铁。公路1885年德国人发明了汽车,1908年,美国福特T型车诞生,汽车设计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1929-1932年德国修建的科隆至波恩之间的新型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海运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②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船舶制造呈现出小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少种趋势。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将英国和欧洲小陆紧密地连接起来。航空(1)发展:①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②1914年,美国开通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③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④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成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⑤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2)意义: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中国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④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小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1950年,新中国第一家航空股份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服务于国防建设,此后逐渐融入市场。2008年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成因:①思想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列强为了扩小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小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业。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4.交通影响交通对社会的影响史实交通的改进,加强各地沟通,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1)清江浦因京杭小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2)京汉和陇海两小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小古都。(3)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小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4)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港口之一。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1)中国邮驿历史超过3000年。古代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2)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3)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4)1897年创办的小清邮政总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5)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合作探究史料忽必烈即位后,两都之间的交通路线很快建立起来,大体可分为驿道、东道和西道三条线路。驿道是一般元人走的路线,从大都出发,途经驿站十一处,抵达上都,这条路线也是大都至岭北地区线路的南段,元朝派往漠北地区的使臣、官员、军队以及物资调配,也都要通过这条驿道运输北上。东道和西道分别是专供皇帝从大都往返上都的路线。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辽西夏金元》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元朝驿道的功能。提示便利日常出行;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物资调配。习题巩固1.(2022.北京高考.5)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2.(2024安徽高考.4)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尝令海船自扬子江逆流而上,至江东宁国、池、饶、建康等处运粮,然航道险阻,"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西之粮运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这说明,元代()A.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高B.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C.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D.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3.(2022.辽宁高考.3)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4.(2022.全国高考乙卷.34)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5.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6.罗马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以罗马城为中心展开,322条联络干道,总长度7.8万公里,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各个区域,遍及今天34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壮景。罗马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保证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B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C.阻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满足了罗马帝国的扩张需要7.《世界征服者史》中写道:"他们(元朝)的领土日广,重要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了解敌人的活动变得重要起来,而且把货物从西方运到东方,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