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用伞挡住阳光。

B.排队时;看见身前的同学挡住了他前面的同学,队就排直了。

C.激光引导掘进机开凿大山隧道。

D.发生雷电时;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2、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桌子的长度;下面的记录正确的是()

A.11.98毫米。

B.11.98厘米。

C.11.98分米。

D.11.98米。

3、【题文】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D.超声波不是声波4、【题文】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结果如图6-7所示.那么,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A.在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B.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C.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D.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相等5、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两杯中,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

A.ρ甲>ρ乙,F甲=F乙B.ρ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6、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是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④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不是实际光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B.发声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就越响亮C.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时间与路程成正比9、如图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

C.以其中一名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D.运动员跑得越慢;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

10、如图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

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9N

B.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N

C.圆柱体的密度是1.5隆脕103kg/m3

D.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pa

1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B.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洗手后用干手机吹干12、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们烦噪不安,有害人体健康C.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D.从环保角度看,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1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湖水倒映出岸边的景物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B.“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C.“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水面近D.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光的漫反射现象1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用放大镜看地图B.湖边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C.小孔成像D.月光下的树影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甲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观察甲图可知物体做____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____直线运动.

16、(2014春•建湖县校级月考)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____和____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17、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______,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______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18、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当用导线a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不发生偏转.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指针下方的物体A应由____材料制成;

A.铜;B.铁;C.铝;D.塑料.

(3)当开关闭合后,电磁铁左端应为磁极的____极;

(4)实验发现:

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滑动时(填“左”或“右”),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____(填“变大”或“变小”);

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l相连,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____(填“变大”或“变”);

(5)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是: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____;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____,磁性越____.19、一桶食用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一瓶氧气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氧气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一杯水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20、【题文】某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一个重为1000N的物体,沿着长5m、高1m的斜面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的大小为250N,则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J,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____N.2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____原理。22、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关系;某同学找来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往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并做了仔细的探究,如图所示.

步骤1

当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听到四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

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瓶子:______。

步骤2

当他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瓶时,听到四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也有高有低,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再排列瓶子:______。23、桂平西山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名区,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的美称.

小聪微雨中漫步西山,拾级而上,风声中传来寺院的阵阵钟声,他根据______辨出是钟声的;寻香味抬头看去,绿松之中露出几朵红花,他看到花是因为光的______;发现在半山腰上有白雾,如仙境一般,这些雾是由水蒸气______而形成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并同时______热量.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24、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28分)25、汽车的前灯为什么安装在车头的下部,而不安在顶部?26、试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27、一个眼睛正常的人,如果带老花镜看物体,情况会如何?28、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问这是为什么?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6分)29、填写物理量的单位: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60____,空气的密度为1.25____,一只普通雪碧瓶的容积为1500____;水的密度是____kg/m3,一桶水倒去一半,此时桶中水的质量____,密度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0、公园里,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中传播.能够分辨出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不同种类的鸟发出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我们看到各种颜色的花朵,是光的____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31、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不能省功.我们登山时,常常爱走小路,不喜欢走大路,盘山的大路都是斜面,难道不省力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

A;用伞挡住阳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排队时;看见身前的同学挡住了他前面的同学,队就排直了,也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激光引导掘进机开凿大山隧道;也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发生雷电时;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造成的,不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解析】【答案】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激光准直等;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物理情景得到正确答案.

2、C【分析】

A;在数值“11.98mm”中;“9”对应的单位是0.1mm,而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选项错误;

B;在数值“11.98cm”中;“9”对应的单位是mm,而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选项错误;

C;在数值“11.98dm”中;“9”对应的单位是cm,而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选项正确;

D;在数值“11.98m”中;“9”对应的单位是dm,而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选项错误.

故选C.

【解析】【答案】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最终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值,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

3、C【分析】【解析】A;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也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

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

D;声波分为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也是声波,故D错误;

故选C.【解析】【答案】C4、C【分析】【解析】图中金属盒的深度相同;朝向不同,但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相同,因此可得:同一深度,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C.【解析】【答案】C5、B【分析】【解答】解:因为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

所以甲盐水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即ρ甲=ρ鸡蛋;

鸡蛋在乙盐水中漂浮;

则乙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即ρ乙>ρ鸡蛋;

所以ρ甲<ρ乙;

鸡蛋在甲中悬浮;

则鸡蛋受到甲盐水的浮力:

F甲=G鸡蛋;

鸡蛋在乙中漂浮;

则鸡蛋受到乙盐水的浮力:

F乙=G鸡蛋;

所以鸡蛋在甲和乙中所受浮力相等,即F甲=F乙.

故选B.

【分析】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在液面上;据此判断盐水密度大小关系;

知道鸡蛋在甲杯中悬浮,鸡蛋受浮力等于鸡蛋重;鸡蛋漂浮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也等于鸡蛋重.据此判断鸡蛋受浮力大小关系.6、A【分析】解:

①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①说法正确。

②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②说法正确;

③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③说法正确;

④平面镜成像时;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是实际光线进入眼睛,④说法错误。

故选:A。

(1)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4)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反射、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解析】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CD【分析】【分析】(1)影响速度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2)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解析】【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只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正确;

D;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8、AD【分析】【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速度不变,路径是直线的运动来分析.【解析】【解答】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即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它通过的路程与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故选:A、D.9、AD【分析】

A;运动员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运动员的快慢不一样;因此以其中一名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运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运动员跑得越慢;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解析】【答案】(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10、AC【分析】略【解析】AC

11、AD【分析】【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析】【解答】解:A;将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既提高了温度又加快了空气流动,加快了蒸发,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是为了减弱空气流动,减慢蒸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内;是为了减慢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蒸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将湿手放在热风干手机下面吹;既提高了温度又加快了空气流动,加快了蒸发,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D.12、BC【分析】【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象是杂乱无章的.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象规则整齐的.【解析】【解答】解:A;歌唱家发出的声音也是乐音;噪声主要是机器发出的声音,但也有别的声音会形成噪音.不合题意.

B;乐音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噪声听起来不舒服,同时会损害人的健康.符合题意.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符合题意.

D;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合题意.

故选BC.13、BD【分析】略【解析】BD

14、CD【分析】解:

A;用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湖边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月光下的树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析】CD

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分析】(1)首先由题意知:“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甲的路程相等,则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知;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在相等时间间隔内,乙的路程越来越大,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则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匀速;加速.16、略

【分析】【分析】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解析】【解答】解:由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可知: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故答案为:原子核;电子.17、略

【分析】解:由显微镜的特点可知;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作用;

显微镜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故答案为:放大;实像;放大镜;两.

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关键知道它的组成和作用,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析】放大;实像;放大镜;两18、略

【分析】试题分析:(1)此电路的工作原理是给电磁铁通电后;通电螺线管吸引指针上的衔铁A,使指针发生偏转,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大小,通过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反映出磁性的强弱变化;通电螺线管有两个插头,通过连接它可以改变螺线管的匝数多少,所以通过此电路可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关系.

(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3)电磁铁的磁性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有无铁芯.有铁芯时;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1)把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电路连成通路.

(2)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物体A有铁质材料制成.

(3)伸出右手;用右手握住螺旋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螺旋管的N极.判断螺旋管的左端是N极.

(4)滑动变阻器接入AP;滑片左移时,AP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使指针偏转的角度更大.

(5)在电流不变;铁芯不变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使指针偏转的角度更大.

(6)实验得出: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故答案为:(1)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4)①左;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强.【解析】(1)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4)①左;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强19、不变变小1m2的面积上受到1000N的压力【分析】解:一桶食用油,用去一半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所以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不变;一瓶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根据公式ρ=可知,剩下的氧气密度变小;一杯水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1000N的压力。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1m2的面积上受到1000N的压力。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和体积与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2)一瓶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即可;

(3)压强表示1m2的面积上物体所受到的压力。

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影响因素,理解压强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不变变小1m2的面积上受到1000N的压力20、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读题知斜面高h=1m,物重G=1000N,W有用=Gh=1000N×1m=1000J,拉力F=250N,斜面长S=5m,拉力做的总功W总=Fs=250N×5m=1250J,W额外=W总-W有用=1250J-1000J=250J,因为W额=fs,所以

考点:简单机械—斜面,有用功,额外功,总功,额外功与摩擦力之间的定量关系。【解析】【答案】1000J50N21、阿基米德【分析】【解答】解:浸在液体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其数学表达式是F浮=G排。

故答案为:阿基米德。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2、(1)

甲;乙、丙、丁。

(2)

丁、丙、乙、甲【分析】解:(1)

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故音调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丁;

(2)

用物体轻轻敲击玻璃瓶;是瓶和水的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故音调由高到低依次为丁;丙、乙、甲。

故答案为:(1)

甲;乙、丙、丁;(2)

丁、丙、乙、甲。

解决此题要知道吹奏和敲击时振动的物体是不同的;吹奏时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敲击时是瓶和水的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关系,要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同时,知道发声物体是什么是本题解答的关键。【解析】(1)

甲;乙、丙、丁。

(2)

丁、丙、乙、甲23、音色反射液化放出【分析】【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看到了由物体反射的光;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本题考查的是音调、响度的区分、光的反射、液化现象,涉及到声学、光学、热学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能从各种声音中辨别出是寺院的钟声;是根据音色分辨出来的;

看到红花是因为红的花反射的红色光进入游客的眼睛;

在半山腰上的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

故填:音色反射液化放出。

【解析】音色反射液化放出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24、×【分析】【分析】在使用机械时,人们为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对完成任务没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解析】【解答】解:

由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知:机械效率与有用功和总功都有关系;有用功较多,总功不确定,机械效率不能确定.所以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五、简答题(共4题,共28分)25、略

【分析】【分析】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障碍物挡住,在障碍物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解析】【解答】答: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车灯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当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障碍物挡住,在障碍物后面光线照不到的暗区形成影子,更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