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邵阳市二中2024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一期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总分: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
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
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
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
可图。“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
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
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因为军用人
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
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
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
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因此,我们对这
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
反。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
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
息。”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
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
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材料二: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
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
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
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陷,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
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
了,人类智能千万年来早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比如,人
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
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
(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
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
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
“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
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
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
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
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
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超
趣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
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必须拓宽视域,厘清思路,善用底线思
维,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
B.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即使处于人类控制之
中,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
C.阿西莫夫等人所谓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不是机器人的失控和反叛,而是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
的最终灭亡。
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
的形式逻辑。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局部看,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有利于一些工厂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可能
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B.《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设想了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情节,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人工
智能的远期威胁。
C.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
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
D.文学中保存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更难取得突破的重要
原因。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一群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竟然难以分辨两首写景诗歌中,哪一首是由诗歌游戏软件所生成的,哪一首是
宋代秦观的作品。
B.某网站售价15元的“写作软件”,简直是最廉价的抄袭助手,已成为时下一些网络作家的“另一
半”甚至“另一大半”。
C.文学中的那些“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汤显祖语),字里行间非常微妙,其复杂性非任何一套代码
和逻辑可以穷尽。
D.“宫斗”神剧总王痴、妃狠、暗下药,“武侠”神剧总是秘籍、红颜、先败后胜,人机合作能有效
支持这些类型化写作。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
【答案】LD2.C3.C
4.①对比论证。将技术主义者和人类智能对比,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对比。
②举例论证。文中“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属于举例论证,此外列举人类智能种种“大
智若愚”的表现也是举例论证。
5.(1)不同意。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不足,都鼓励人类去探索人工智能所引发的
问题。材料一呼吁人类提高警惕,不要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材料二认为人工智能无法真正地完全取代人类。
(2)同意。材料一承认人工智能的强大,会给人类带来威胁;材料二则认为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无法超越
人类智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原文没有说“都
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只是强调人类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
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机器人没有这种
能力。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C.“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
非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错误。由原文“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
(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
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
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
‘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可知,机器无法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
只能让机器人迷糊,选项曲解文意。“最终超越人类”也没有依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作答本题,需要明确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二将人类智能和技术主义者做对比,列举人类智能中的一些“大智若愚”的现象,论证人工智能在
文学领域难以取得突破的观点。
A.“一群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竟然难以分辨两首写景诗歌中,哪一首是由诗歌游戏软件所生成的,哪一首
是宋代秦观的作品”例举的是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不能作为论据。
B.“某网站售价15元的‘写作软件'”例举的是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不能作为论据。
C.“文学中的那些‘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汤显祖语),字里行间非常微妙,其复杂性非任何一套代码
和逻辑可以穷尽”,本例说的是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人类智能的微妙,可以作为论据。
D.“人机合作能有效支持这些类型化写作”例举的是人工智能支持的写作类型,和论点不符,能作为论
据。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二使用的论证手法,作答本题要掌握论证方法有哪些,然后从文中找出文句加以
说明。
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第一段,“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
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作对比,指出二者的不同。
第二段,“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
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精神胜利’,还
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
来”,作者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论证了人类智能中的一些“大智若愚”的现象,是人工智能无法辨识
的,甚至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以此来论证人工智能的缺陷。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题干“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
你的看法”,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摆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回答“认同”,也可以回答“不认同”。
材料一主要是从人工智能对人类“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来谈的,核心是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
材料二则是讲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人类智能的卓越。二者不同,说截然相反则有失偏颇。
材料一整体上对人工智能发展持悲观看法,而材料二则不同,主要是指出人工智能的缺陷,同时指出了
人类智能的优越性,从悲观、乐观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不同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坟场救人
茹志鹃
(1)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二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2)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
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3)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
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4)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
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5)天色阴沉,黯淡。
(6)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7)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
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8)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关大妈眼睁睁
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9)“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10)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的在外跑。去年年底,
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
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
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11)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
明白了许多。
(12)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
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
尘土。
(13)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
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
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
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14)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
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15)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
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
桂平坟前跑。
(16)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
一个正在一边哭嚷:
(17)“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18)“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19)“啊?人哪?——诺!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
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20)“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
(21)“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
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
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22)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23)……
(24)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
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
不跑的。”
(25)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26)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
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27)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28)”孩子,我们快回吧...”
(29)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选自《关大妈》,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
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直接动力。
B.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
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
C.关大妈的儿子桂平牺牲后,他的革命战友倪老虎坚持敌后斗争,遭到清剿大队的追捕,中弹受伤后,
冲进了桂平新坟附近的草丛中。
D.“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一句含有“她都气糊涂了,
可能又晕过去了”的潜台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
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小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关大妈祭坟、关大妈忆儿、关大妈救人、关大妈与倪老虎回家分别为小说
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小说中共三次用拟声词写到枪声,都是用来营造清剿大队追击倪老虎的紧张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
紧。
D.“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关大妈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
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8.请结合⑫一㉙段情节内容,简要分析关大妈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9.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6.B7.C
8.①勇敢大胆。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的答话时声音很响,说明她很勇敢。
②当看到受伤的人是和自己的儿子住过半宿的那个人时,关大妈拉住他就往桂平的坟前跑,面对清剿似的
盘问时,关大妈为了救革命者非常机智地进行回答,说明关大妈的冷静机智。
③关大妈坟场救人说明关大妈已从一个普通的农妇向革命者转变靠拢。
9.①小说开头部分对“穷鬼滩”坟场荒凉冷寂的描写,意在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儿子牺牲后关大妈
内心的悲苦。
②作为社会环境描写,阴森荒凉的“穷鬼难”表现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残酷和普通民众生活的艰难。
③小说在情节展开后,对“穷鬼滩”坟场阴森荒凉的环境特征还有几次描写,其作用主要是推动情节的发
展:正是“穷鬼滩”坟场的阴森荒凉,为关大妈对倪老虎的救助和清剿大队的疏于盘查提供了合理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说法错误,这是因为他们彼此都觉得对方似
曾相识。原文有“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共计三次用拟声词写到枪声”说法不当,文中先后四次描写了枪声,“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忽
又听到‘砰砰‘两下”“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叭的一声枪响”,最后一声是敌人对空放
的一枪,是在给自己壮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啊?人哪?一一喏!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
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
么人跑不跑的”等分析可知,她说出一番合情合理的话语,机智地解救了倪老虎,体现出她的机智。
由原文“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可知,她机智地为解救倪老虎而
大声说话,体现出她的勇敢大胆。
由原文“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
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
朝桂平坟前跑”可知,关大妈一看小伙子被清剿队的人追杀,一伸手拉住他就往桂平的坟前跑,体现出
她的沉着镇静。
由原文“关大妈眼睁静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者儿子说的那句话:‘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
人家案板上的肉啊……’”分析,说明她受到了儿子的影响,她在坟场救人时的机智沉着,可以看出关
大妈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妇,而是一心向革命者靠拢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开头说“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
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坟堆”“几株秃树”“野
草”“桔黄”等词表现了坟场的荒凉,渲染了坟场的凄清气氛。
“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足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
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者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天色阴沉,黯淡”,营造了荒凉凄清的气
氛,烘托出关大妈因儿子去世内心悲痛的心情。
中间部分“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可四周
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
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柘草瑟瑟地摇摆着”等句子同样表现了坟场的
荒凉,因为坟场的荒凉,所以革命者倪老虎会来此处藏身,这才拾巧遇到了关大妈,被关大妈所救,也
是因为这场的荒凉,所以清剿队因为害怕紧张没有严格盘查,倪老虎才能逃过追剿,所以推动了故事情
节的发展。
同时文章在描写“穷鬼滩”的时候说“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
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难’",所以这阴森的
“穷鬼滩”实际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展现出民众生活的艰难以及革命斗争的残酷。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
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
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耳:“我缘主师来归朝,不期事变,
何以复命?”乃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学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
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
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崛蛮糠接连,草窃间作,岂
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目:“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
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
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
夷猿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
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涉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f孥4,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
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材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卷至三鼓
不绝声。杨得乘法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豪民以兼并害之A盗贼B以剽夺害之C民D不为盗E去F将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掌管之意,与《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当”意思不相同。
B.“游”在这里的意思是“游历”,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故国神游”中“游”意思相同。
C.长短句,宋以后成为词的别称,辛弃疾一向擅长填词,与苏轼合称“苏辛”。
D.“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中的“暮”和《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中的“暮”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忠心国家。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还把飞虎军
打造成很厉害的队伍。
B.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
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C.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将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和皇帝进行问答时,没有丝毫
逢迎,言论刚劲正直。
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棹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
《稼轩集》流传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14.请概括辛弃疾为平定湖湘不时兴起的盗乱,向朝廷陈述了哪些中肯的建议。
【答案】10.ACE
11.D12.A
13.
(1)(辛弃疾)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为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
14.
①深入思考导致产生盗寇的原因,探讨消弭盗寇的方略。
②让各州县把惠养百姓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③另建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提升战斗力和威慑力。
【解析】
【导语】这篇文言文记录了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兼将领辛弃疾生平事迹,展示了他忠勇爱国、关注民生的
品格及卓越的文才。他在乱世中为国效力,剿平盗贼,并对国家治理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展现了他的政
略和军事才华。止匕外,作品中还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影响。文章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辛弃疾的
多方面才能和不屈的精神。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豪强地主通过兼并土地来侵害农民,盗贼通过抢劫来侵害百姓。老百姓不去做盗贼,离开这里将
到哪里去呢?
“豪民以兼并害之”与“盗贼以剽夺害之”结构相似,可分别单独成句,故应在AC处断开;
“民不为盗”结构独立完整,“民”是主语,“盗”是“不为”的宾语,故应在E处断开。
故选ACE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掌管/面对。句意: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岁月还有多少?
B.正确。句意: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神游当年的战地。
C.正确。
D.“意思不同”错误。意思相同,均为“傍晚”。句意: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在这里早晚能听到
的是什么声音呢?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错误。从文中第二段“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可知,只
抓住了一个叛徒。
故选A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谋”,谋划;“缘”,因为;“期”,想到;“何以复命”,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以何复
命”。
(2)“盗”,盗贼;“悉”,者B;“讨平”;讨伐平定;“盗连起湖湘”,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
“湖湘盗连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①由原文“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可知,辛弃疾建议皇帝深刻反思造成盗贼横行的原
因,探讨消弭盗寇的方略,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②由原文“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可知,辛弃疾强调地方官府应当以惠民为本,注重保护和支持
民众,减轻他们的负担,这样可以减少人们因生活所迫而成为盗贼的情况。
③由原文“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旗知有军威,望风慑服”可
知,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盗贼活动,辛弃疾建议成立一支专门的部队,命名为“飞虎军”,以提升战斗
力和威慑力。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
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直言劝说耿
京作南归宋朝的决断。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
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
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
是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
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当时辛弃疾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
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不迎合君王,所持的观点强劲而直接。(辛弃疾)写了
《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
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国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
行。
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
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夷獴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哪里只是因为民风剽
悍,还有武备空虚的因素导致。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折说:“普通百姓,深受州郡课重税来搜刮(民
财)的伤害,县里定额征购物资的伤害,官吏巧取豪夺的伤害,豪强的兼并土地的伤害,盗贼的劫掠的
伤害,不反抗起来成为强盗,又能如何呢?士卒则以优闲自得,坐卧在大营里为利,他们奔走于权势之
家,苟且偷生,所以军队中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顶替者也不查问。平时奸民们毫无忌惮,遇
有战事士卒不堪一击。希望陛下认真考虑导致盗贼起事的原因,讲求平盗之术。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
为本。此外还应当再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专由师臣节制调动,这样,可使夷糠知我军武威,
而望风慑服。”下诏嘉奖他还委派他筹划。当时,有不喜欢如此做的枢密院官吏,多次从中阻挠,辛弃
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被废止)。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冠。
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
集》流传于世。绍定六年,赠为光禄大夫。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杨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
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材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
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田上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5.下列对以上诗歌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成大的诗中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
受。
B.陶渊明的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表现出劳作的辛苦和终获丰收的喜悦。
C.崔道融的诗用“足”“白”二字,既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
文作了铺垫。
D.这三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16.这三首诗歌都是写劳动的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5.B16.①范诗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
美;
②陶诗描写自己劳动的情景,洋溢着愉快的气息和归隐的自豪感,抒写了诗人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
会、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决裂的态度;
③崔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辛劳耕作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
实性。
【解析】
【分析】
【导语】三首诗从不同角度展现田园劳作。陶诗着重表达闲适与自得,崔诗突显艰苦和毅力,范诗则交
织忙碌与生趣。语言风格亲切易懂,各具特色:陶诗平淡真实,崔诗凝练凝重,范诗生动活泼。表现出
诗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以及各自在其间找到的内心安宁和乐趣。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终获丰收的喜悦”错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现的是他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农活
再苦再累也不惧怕的决心和志愿。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范诗描写农村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紧张的劳动气氛进行了较为细腻的描
写,写得意趣横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②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结
尾,体现了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宁静心境,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感。
③崔诗为诗人身在乡村,在一个雨夜中,偶观一位老农冒雨耕作样,不由想到众多辛苦的劳动人民而
作,表现出劳作中的艰辛和对农民的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采用对仗形式,连
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
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4)《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
(5)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
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答案】①.羁鸟恋旧林②.池鱼思故渊③.别有幽愁暗恨生④.此时无声胜有声⑤.
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⑦.漫江碧透⑧.百舸争流⑨.无边落木萧萧下⑩.不尽
长江滚滚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羁、渊、幽、尊、酹、漫、碧、舸、萧。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表情包创意古已有之,例如中国古代戏曲的脸谱。脸谱是通行于剧场的表情符号。通常,红色绘制
的脸谱表示忠义刚烈,黑色绘制表示正直勇猛,白色绘制往往作为奸臣的标记,如此等等。三尺戏台划
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别。道德褒贬与脸
谱风格之间显而易见的呼应表明,古代戏曲擅长提炼与夸大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而归纳为某种相对固定
的类型。这些角色代表了一个单纯而强烈的世界:是非分明,爱憎透彻,尽量祛除犹豫、妥协、矛盾、
宽宥与谅解等暧昧的情感成分。
相形之下,孵化表情包的那一部分网络文化无法适应如此刚烈的气质。的痛斥,
的赴死,的悲伤,的离别,古代戏曲垂青的那些情节过于沉重,以至于不堪重负。
如今的表情包是一种“软性”的符号,卡通柔和的表达更为适合这一代人的温情与宽容,令人开怀的幽
默则显现了出色的智商与情商。人们喜欢轻松地发一个表情包:萌萌哒!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义无反顾慷慨激昂令人动容撼人心魄
B.慷慨激昂义无反顾撼人心魄令人动容
撼人心魄慷慨激昂令人动容义无反顾
D.慷慨激昂令人动容撼人心魄义无反顾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只恐双溪蚱蠕舟,载不动,许多愁。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物溪。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
B.三尺戏台划分出了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让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
别。
C.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让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
别。
D.三尺戏台划分出了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
【答案】18.B19.B20,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令人动容:指脸上显露出受了感动的表情,形容被言语、行为所感动。
撼人心魄: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第一空,“痛斥”指的是对别人的叱责,情绪上非常激动,并且言语中充满正义,所以选用“慷慨激
昂”。
第二空,“赴死”中”赴“是奔赴之意,一般是不犹豫的、不退缩的。所以选用“义无反顾”。
第三空,“悲伤”是情感,如果够强烈,可以让人心魂动摇,所以选用“撼人心魄”。
第四空,“离别”指的是事件、场面让人感动,从而吸引人,所以搭配“令人动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古代戏曲垂青的那些情节过于沉重,以至于不堪重负”中,“垂青”不堪重负”一般用来指人,而这
里面却用来指戏曲,所以运用拟人的手法。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恋、思”拟人,比拟。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比喻,把琵琶声比成急雨和私语,分别表现其浑宏悠长和缓
幽细切的特点。拟人不会出现所拟之物本身,但比喻一定会出现喻体。
C.只恐双溪蚱蟠舟,载不动,许多愁。拟物,比拟。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棉花打包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分离机筛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儿童益智玩具积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装饰小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肠衣用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综合行业分销连锁管理软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彭水石纹格栅吊顶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平开口电子提花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弯钢化镀膜玻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天然提取物精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开学季初三冲刺中考开学第一课为梦想加油课件
- 《自然保护区划分》课件
- 2025年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普通卷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 2025年建筑施工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专项方案
- 学校食堂餐厅管理者食堂安全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延长石油(集团)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商用车预见性巡航系统技术规范》
- 病原微生物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