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九年级(上)

期中物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3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2.(3分)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是由于花粉颗粒在空气中飘散到很远处

——空气

玻璃板

二氧

一化氮

抽掉玻璃板后,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但它能进入上面的瓶子

金原子之间的距离很小,金原子保持静止不动,所以金块有固定的形状

铅块

D.两个铅柱压紧后没有被重物拉开,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3.(3分)如图a、b、c、d是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该汽油机工作时飞轮转速为1800r/min,

图ef是演示实验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A.该汽油机四个冲程,正确的顺序是d、a、b、c

B.图a所示的冲程中能量转化和图f所示实验一样

C.图c是做功冲程,和图e实验中的能量转化相同

D.该汽油机每秒共经历60个冲程

4.(3分)如图是我校安装的一款太阳能LED路灯,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白天向灯杆中的蓄电池充电,

而夜晚则由蓄电池给路灯供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光能-电能-化学能

B.白天:光能-内能-电能

C.晚上: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D.晚上:化学能-电能-化学能

5.(3分)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则

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3:2B.2:3C.4:3D.3:4

6.(3分)如图是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A.丙状态时内能较小

B.乙状态为气体

C.甲状态的温度较高

D.丙一乙的过程放出热量

7.(3分)如图所示,小朋友从弯道型的塑料滑梯上滑下,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

现象。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

B.竖起的头发丝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C.形成“怒发冲冠”现象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该滑梯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8.(3分)如图甲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

A和B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灯泡发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金属棒中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B到A

C.灯泡L中电流的方向是从a到b

D.开关S中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c到d

9.(3分)选项中电路图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10.(3分)汽车装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副驾驶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i闭合,若未系

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蜂鸣器工作;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

灯熄灭,蜂鸣器不工作。下图设计的电路图正确的是()

H.(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分别接入粗细相同的两根银铭合金丝,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也可用合适的小灯泡代替电流表判断电流强弱

B.该探究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C.接入长的合金丝时,电流表示数较小

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12.(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只灯泡规格相同,电源为2节新的干电池,某同学对该电路进行分析,其

中判断正确的是()

A.只闭合Si时,只有L2发光,电流表A2的示数比Ai的大

B.只闭合Si、S2时,L2和L3并联,电流表A2的示数比Ai的小

C.同时闭合Si、S2、S3时,电源被短路,三只灯泡都不亮

D.若将两个电流表都换成电压表,Si、S2、S3都闭合,两个电压表的示数之和大于3V

二、非选择题

13.(3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图7所示,用饭勺盛饭时,有一些饭粒粘在饭勺上,这是

由于分子间存在o如图-2所示,厨师通过闻味道的方式判断食材是否新鲜,这利用了分子

不停地做的运动。如图-3所示,往热锅里加入酱油,锅里的菜汤很快变黑,这是因为温

度越高,分子运动越(选填“剧烈”或“缓慢”)。

14.(3分)某天然气热水器输入自来水的温度是25℃,输出后水的温度升高到45℃,这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某次使用中加热了40kg的水。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

J,热水器铭牌显示它的热效率是80%,该过程热水器消耗了m3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

值q=8.4X107J/n?)

15.(4分)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利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如

图甲、乙所示,并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绘制出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甲乙丙

(1)实验中通过比较(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计示数变化”)来比较液体吸收热量的

多少;若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上升少,说明水的吸热能力(选填“弱”或“强”);

(2)由图象可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之比为;

(3)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冷却效果更好。

16.(4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

甲乙

(1)小明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

他应该o

(2)测出Li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小聪认为小明的操

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操作是(填“正确”、“错误”),

请说明理由:=

(3)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UAB/VUBC/VUAC/V

10.82.02.8

21.01.82.8

31.41.42.7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o

A.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B.灯泡阻值随灯泡两端电压增大而增大

C.串联电路中电阻值越大的部分两端电压越大

D.串联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17.(6分)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中:

(1)如图甲是小聪同学连接的电路,请在图中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其中一个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另外两个电流表分别测量两条支路的电流。(要求:在需改动的导线上画“X”,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

出,导线不许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一段时间,灯L2突然熄灭,Li亮度不变,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

是。

(3)排除故障后,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i、L2和干路的电流,小聪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

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相等。小明认为小聪的结论可能不正确,他建议应该

换(选填“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实验。

(4)小聪同学另外选择了一组器材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A和A2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

若电流表Ai的读数如乙图所示,则通过灯泡L2的电流是o

(5)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18.(5分)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乙丙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最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定值

电阻R为①小明将原电路中的定值电阻换成阻值为10。的定值电阻,直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

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接下来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

V时,再次记录电流表示数,此时电流表示数为Ao

19.(9分)为了方便学生就餐,某学校餐厅使用了一款智慧餐盘,该系统可以自动识别餐盘中食品的种类

和质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价钱,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扣费。某实践小组在了解智慧餐盘的工作原

理后,他们利用电压恒为24V的电源、量程为。〜15V的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

为100。)等器材设计了一款自动称量装置,使用时,物体的质量可以从标注质量后的电压表表盘上直

接读出。当餐盘不放物体时,滑片P恰好位于滑动变阻器的a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滑片P从

滑动变阻器的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由0逐渐增大到15V,此过程的最大称量质量为

2kgo实践探究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滑片下移的距离与餐盘中所放物体质量的大小成正比,滑动变阻

器a端与滑片P所在位置之间的阻值和aP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求:

(1)定值电阻Ro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阻值为flo

(2)当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践小组在对电压表表盘进行质量标注的过程中发现,表盘上原刻度的每一小格对应的质量值是

不同的,即质量刻度不均匀,如图乙所示。请将电压表正确连接在图丙的电路,需要可以实现表盘质量

刻度均匀。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3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D

【分析】(1)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不变;

(2)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3)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

A、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故C错误;

D、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3分)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是由于花粉颗粒在空气中飘散到很远处

——空气

।玻璃板

工二氧

化氮

B.抽掉玻璃板后,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但它能进入上面的瓶子

金原子之间的距离很小,金原子保持静止不动,所以金块有固定的形状

铅块

D.两个铅柱压紧后没有被重物拉开,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B

【分析】(1)扩散是分子的运动,不是小颗粒的运动;

(2)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和原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不是花粉颗粒在空气中飘散,故A错误;

B、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

子内,故B正确;

C、金原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削平的铅柱紧压后,在重物的拉力作用下没有分离,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是同时存在的,不是只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Bo

3.(3分)如图a、b、c、d是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该汽油机工作时飞轮转速为1800r/min,

图e、f是演示实验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汽油机四个冲程,正确的顺序是d、a、b、c

B.图a所示的冲程中能量转化和图f所示实验一样

C.图c是做功冲程,和图e实验中的能量转化相同

D.该汽油机每秒共经历60个冲程

【答案】D

【分析】(1)汽油机的工作流程:内燃机通过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

作的,如图.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①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下端运动,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气

门吸入气缸.

②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汽缸内燃料混合物,温度升高.

③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末尾,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高温高压

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④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

(2)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①压缩冲程:机械能一内能;

②做功冲程:先是化学能一内能,再由内能一机械能。

(3)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

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解答】解:A、该汽油机四个冲程,d、是吸气冲程,a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b、排气冲程,正确

的顺序是d、a、c、b,故A错误;

B、图a所示的压缩冲程中能量转化是机械能一内能;图f所示实验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图c是做功冲程由内能一机械能,图e实验中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该汽油机工作时飞轮转速为1800r/min=1800r/60s=30r/s,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

复2次,做功1次。该汽油机每秒经历15个工作循环,共经历60个冲程,故D正确。

故选:D。

4.(3分)如图是我校安装的一款太阳能LED路灯,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白天向灯杆中的蓄电池充电,

而夜晚则由蓄电池给路灯供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光能-电能-化学能

B.白天:光能-内能-电能

C.晚上: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D.晚上:化学能-电能-化学能

【答案】A

【分析】蓄电池是将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而充电时,是将电

能转化成化学能。

【解答】解: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利用,也可以将多余的太阳能

给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以便在晚上使用,所以在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

电是将太阳能一电能一化学能;在晚上,蓄电池给路灯供电,只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晚上路灯发光

时,电能再转化为光能,故A正确。

故选:Ao

5.(3分)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则

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3:2B.2:3C.4:3D.3:4

【答案】A

【分析】已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关系、质量之比和吸收的热量的之比,可利用公式At=_Q_计算物体温

cm

度变化之比。

【解答】解: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之比c水:c煤油=2:1,质量之比m水:m煤油=2:1,吸收的热量之比

Q水:Q煤油=3:2,

Q水

,,△tc水取水Q水c螟油m螟油

由、吸=«1!"可知,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_工*_空巴义上巴=

△t煤油“煤油Q煤油c水m水

c煤油取煤油

3V1y2—3

2212

故选:Ao

6.(3分)如图是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A.丙状态时内能较小

B.乙状态为气体

C.甲状态的温度较高

D.丙一乙的过程放出热量

【答案】D

【分析】(1)物质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气

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

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

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熔化、汽化和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

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是气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A、由上分析知,丙为气态,此时内能较大,故A错误;

B、由上分析知,乙为液态,故B错误;

C、由上分析知,甲为固态,温度较低,故C错误;

D、丙一乙是气态变成液态的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7.(3分)如图所示,小朋友从弯道型的塑料滑梯上滑下,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

现象。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

B.竖起的头发丝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C.形成“怒发冲冠”现象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该滑梯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答案】C

【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常见的绝缘体:玻璃、橡胶、陶瓷、塑料等。

【解答】解:A、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新电荷而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故A错误;

BC、小朋友在下滑的过程中,头发与塑料滑梯摩擦使小朋友的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所以会出现了“怒发冲冠”现象,也就是头发一根根竖起,故C正确,B错误;

D、该滑梯是塑料滑梯,塑料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Co

8.(3分)如图甲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

A和B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灯泡发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棒中电流的方向是从A到B

B.金属棒中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B到A

C.灯泡L中电流的方向是从a到b

D.开关S中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c到d

【答案】D

【分析】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A、A带负电,B不带电,故金属棒中电流的方向是从B到A,故A错误。

B、金属棒中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A到B,故B错误。

C、灯泡L中电流的方向是从b到a,故C错误。

D、开关S中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c到d,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C

【分析】由实物图分析灯L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位置,分析各选项电路图,找出与实物图对

应的电路图。

【解答】解:由实物图知,灯L与电动机并联,开关Si在干路上,S2在电动机支路上。

A、图中灯与电动机并联,Si在灯泡支路上,S2在电动机支路上,与实物图不相符;

B、图中灯与电动机并联,S1在干路上,S2在灯L支路上,与实物图不相符;

c、图中灯与电动机并联,开关S1在干路上,S2在电动机支路上,与实物图相符;

D、图中灯与电动机并联,开关Si、S2都在干路上,与实物图不相符。

故选:Co

10.(3分)汽车装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副驾驶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i闭合,若未系

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蜂鸣器工作;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

【答案】A

【分析】由题意知,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指示灯亮,蜂鸣器工作;当开关Si、S2均闭合时,指

示灯熄灭,蜂鸣器不工作,此时蜂鸣器和指示灯应被短路,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由电路图可知,当乘客坐在副驾驶座椅上时,开关Si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均工作,系上安全带

后开关S2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被短路均不工作,此时电路安全,故A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只有当乘客坐在副驾驶座椅上且系上安全带时,两开关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才工

作,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当乘客坐在副驾驶座椅上时,开关Si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均工作,系上安全带后

开关S2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仍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系上安全带时开关S2闭合,会造成电源短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1.(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分别接入粗细相同的两根银铭合金丝,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也可用合适的小灯泡代替电流表判断电流强弱

B.该探究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C.接入长的合金丝时,电流表示数较小

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答案】D

【分析】(1)电流表和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一定,导体电阻越大,电路电流越小,导体电阻

越小,电路电流越大,可以通过电流表示数大小或小灯泡的亮度判断导体电阻大小;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以及温度,在研究电阻与其中某个因素

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一个量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其它量不

变。

【解答】解:

A、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若电路电流变化较大时,如果接入灯泡,灯泡的亮度变化

较大,易观察,所以可通过观察灯泡亮度来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故A正确;

B、实验中米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C、接入长的合金丝时,其它条件不变,电阻变大,电流表示数较小,故C正确;

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故D错误。

故选:D。

12.(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只灯泡规格相同,电源为2节新的干电池,某同学对该电路进行分析,其

中判断正确的是(

A.只闭合Si时,只有L2发光,电流表A2的示数比Ai的大

B.只闭合Si、S2时,L2和L3并联,电流表A2的示数比A1的小

C.同时闭合Si、S2、S3时,电源被短路,三只灯泡都不亮

D.若将两个电流表都换成电压表,Si、S2、S3都闭合,两个电压表的示数之和大于3V

【答案】D

【分析】(1)只闭合Si时,电路为L2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均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

特点比较两电流表的示数关系;

(2)只闭合Si、S3时,Li和L2并联,电流表Ai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

电路的电流特点比较两电流表的示数关系;

(3)只闭合Si、S2时,L2和L3并联,电流表Ai测L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

电路的电流特点比较两电流表的示数关系;

(4)若将两个电流表都换成电压表,左边电压表测量L2和L3的电压,右边电压表测量Li和L2的电

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分析。

【解答】解:A、由图知,只闭合Si时,电路为L2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均测电路中的电流,则只有

L2发光,Li不发光,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流表Ai的示数等于A2的示数,故A错

误;

B、由图知,只闭合Si、S2时,L2和L3并联,电流表Ai测L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流表Ai的示数比A2的小,故B错误;

C、同时闭合Si、S2、S3时,三灯泡并联,三只灯泡都亮,不会发生电源短路,故C错误;

D、电源为2节新的干电池,则电源电压为3V,

若将两个电流表都换成电压表,则左边电压表测量L2和L3两端的电压,右边电压表测量Li和L2两端

的电压,则两个电压表的示数之和大于3V。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3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图-1所示,用饭勺盛饭时,有一些饭粒粘在饭勺上,这是

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如图-2所示,厨师通过闻味道的方式判断食材是否新鲜,这利用了分子

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如图-3所示,往热锅里加入酱油,锅里的菜汤很快变黑,这是因为温

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选填“剧烈”或“缓慢”)。

【答案】引力;无规则;剧烈

【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用饭勺盛饭时,饭粒与饭勺之间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得一些饭粒会粘在饭勺上。这

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当两个物体靠得足够近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就会相互吸引。

厨师通过闻味道的方式判断食材是否新鲜,这是利用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特点。食材中的气味

分子会不断地运动到空气中,被厨师的鼻子捕捉到,从而判断食材的新鲜程度。

往热锅里加入酱油,锅里的菜汤很快变黑,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酱油中的色

素分子在高温下运动得更快,更快地扩散到菜汤中,使得菜汤很快变黑。

故答案为:引力;无规则;剧烈。

14.(3分)某天然气热水器输入自来水的温度是25℃,输出后水的温度升高到45℃,这是通过热传递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某次使用中加热了40kg的水。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

3.36X1Q6J,热水器铭牌显示它的热效率是80%,该过程热水器消耗了0.05n?的天然气。(天然

气的热值q=8.4Xl()7j/m3)

【答案】热传递;3.36X106;0.05»

【分析】(1)物体吸热升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2)知道水的质量、初温和末温,根据Q哌=cm(t-to)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知道热效率,根据1]=驷计算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Qsc=Vq计算消耗天然气的体

Q放

积。

【解答】解:(1)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Km水(t-to)=4.2X103J/(kg«℃)X40kgX(45℃-25℃)=3.36X106J;

(3)由n=9见得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的

Q放=%=3.36X1()6J=42XIO6J,

T|80%

由Q放=丫口得消耗天然气的体积:

丫=曳=4.2X106j=33。

q8.4X107J/m3

故答案为:热传递;3.36X106;0.05o

15.(4分)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利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如

图甲、乙所示,并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绘制出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甲乙丙

(1)实验中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计示数变化”)来比较液体吸收热量

的多少;若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上升少,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选填“弱”或“强”);

(2)由图象可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之比为2:1;

(3)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水冷却效果更好。

【答案】(1)加热时间;强;(3)2:1;(3)水。

【分析】(1)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2)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

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

能力强;

(3)根据c=Y-计算;

cmAt

(4)根据c=T—,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物质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分析。

cmAt

【解答】解:(1)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根据转换法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

量相同,所以实验中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若让水和煤油加热时间相同,水和

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若让水和煤油加热时间

相同,水的温度上升少,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

(2)由图丙可知,加热4min,A温度升高50℃-10℃=40℃,B温度升高30℃-10℃=20℃,A升

高的温度是B升高的温度的2倍,说明A是煤油,B是水,煤油升高的温度是水升高温度的2倍,水

和煤油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c=_§_可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之比为40℃:20℃=2:1;

mAt

(3)根据Q=cmAt可得,c=T-,吸收相同的热量,吸热能力强的,温度升高的就小,就更适合

cmAt

做冷却液,故水做冷却液更好。

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强;(2)2:1;(3)水。

16.(4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

510

LiGooQ

—一…)

甲乙

(1)小明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

他应该断开开关,换接电压表小量程。

(2)测出Li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小聪认为小明的操

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操作是错误(填“正确”、“错误”),

请说明理由: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UAB/VUBC/VUAC/V

10.82.02.8

21.01.82.8

31.41.42.7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Do

A.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B.灯泡阻值随灯泡两端电压增大而增大

C.串联电路中电阻值越大的部分两端电压越大

D.串联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答案】(1)断开开关,换接电压表小量程;(2)错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D„

【分析】(1)电压表测量电压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否则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或过大;

(2)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电流从电压表正接线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

(3)分析表中数据,考虑到误差因素得出结论。

【解答】解:(1)小明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指针偏转角度过小,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断开开关,换接电压表小量程。

(2)已测出Li两端的电压,与A相连的为电压表负接线柱,与B相连的为电压表的正接线柱,小明

断开开关,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操作是错误,请说明理由:电压表正负接线

柱接反了。

(3)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有

2.8V=0.8V+2.0V

2.8V=1.0V+1.8V

2.7VF.4V+1.4V

故得出:串联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故选:D。

故答案为:(1)断开开关,换接电压表小量程;(2)错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D„

17.(6分)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中:

(1)如图甲是小聪同学连接的电路,请在图中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其中一个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另外两个电流表分别测量两条支路的电流。(要求:在需改动的导线上画“X”,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

出,导线不许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一段时间,灯L2突然熄灭,Li亮度不变,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L2断

路。

(3)排除故障后,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i、L2和干路的电流,小聪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

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相等。小明认为小聪的结论可能不正确,他建议应该

换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实验。

(4)小聪同学另外选择了一组器材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A和A2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

若电流表Ai的读数如乙图所示,则通过灯泡L2的电流是0.14Ao

(5)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1)见解析中的图;(2)L2断路;(3)不同;(4)0.14A;(5)寻找普遍规律。

【分析】(1)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根据两只电流表分别测两条支路电流,一个电流表在干路,对电

路进行改动;

(2)分析电路图,两电灯并联,根据并联电路中的特点分析故障;

(3)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

(4)利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解答。

(5)多次测量的目的:一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二是寻找普遍规律。

【解答】解:(1)根据两只电流表分别测两条支路电流,一个电流表在干路,将A2的正接线柱改接到

开关右端接线柱即可,如下图所示;

(2)由图知灯泡Li和L2并联,在实验过程中,L2突然熄灭,Li亮度不变,所以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

是L2断路,若L2短路时,Li也会同时被短路,不会发光;

(3)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器材多次实验;

(4)分析电路可知,Li和L2并联,电流表Ai测Li的电流,A2测L2的电流,A测干路上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择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为0.56A,

因为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A的量程为0〜3A,A2的量程为0~0.6A,

因为A和A2的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所以A的示数为A2示数的5倍,即干路电流1=512,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得:1=11+12,即5l2=0.56A+l2,

解得通过灯泡L2的电流l2=0.14Ao

(5)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见解析中的图;(2)L2断路;(3)不同;(4)0.14A;(5)寻找普遍规律。

18.(5分)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甲乙丙

(1)小明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最左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定值

电阻R为5小明将原电路中的定值电阻换成阻值为10。的定值电阻,直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

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接下来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1.5V

时,再次记录电流表示数,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15Ao

【答案】(1)左;

(2)5;左;1.5;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