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6/0E/wKhkGWemL8GANbHmAAFEQOU0tEk617.jpg)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6/0E/wKhkGWemL8GANbHmAAFEQOU0tEk6172.jpg)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6/0E/wKhkGWemL8GANbHmAAFEQOU0tEk6173.jpg)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6/0E/wKhkGWemL8GANbHmAAFEQOU0tEk6174.jpg)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6/0E/wKhkGWemL8GANbHmAAFEQOU0tEk61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选择题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时间每天在我们手中飘逝,我们每天与时间把盏交臂,就觉得倏忽之间又是日薄西山,又是四时更替。我们不得不打个寒颤,深深感慨:时间最是公正而吝啬,它雕刻着丰富着人生,也消磨着销蚀着生命。A.shū
bó
zhàn
lìnB.shōu
bó
chàn
lìngC.shōu
báo
zhàn
lìngD.shū
báo
chàn
lì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采的世界。B.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纶的艺术品。C.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宵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D.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C.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D.《中国诗词大会》让国人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重温了千古传诵的中华诗词。 4、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B.《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人”和“来者”,都指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C.“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D.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佳作,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与友人惜别之情。 二、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秋词》刘禹锡)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
(《浣溪沙》晏殊)③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④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诸葛亮)⑤山随平野尽,______。(《渡荆门送别》李白)⑥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
(《无题》李商隐)⑦而现在/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⑧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吴均)三、语言表达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桌张明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活动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小组推荐他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胆小的他却反复推辞。你鼓励他说:“______”张明终于点了点头。(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60字以内。)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阅读”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减少了,实体书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阅读”是不是比“传统纸质阅读”好呢?请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_四、现代文阅读1、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书中所写三位传主--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数代而不衰,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的崇高人格和广阔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整部作品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______选文出自_____的《名人传》,本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介绍《名人传》的主要内容和特色B.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概括三位传主的人生经历与崇高品质C.德国作家罗曼•罗兰
介绍《名人传》的主要内容和特色D.德国作家罗曼•罗兰
概括三位传主的人生经历与崇高品质(2)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不能忍受考验的人是无法教点什么给能忍受考验的人的。”一句出自《名人传》中的《列夫•托尔斯泰》。B.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C.《名人传》中的米开朗琪罗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曾写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D.《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立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______五、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有删改)【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B.及见之及:等到C.趋焚之趋:追逐D.长必好之好:喜欢(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以悦婴儿A.何以战(《曹刿论战》)B.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3)下列句子,与“及见之,趋焚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D.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②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______2、现代文阅读“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有删改)(1)下列各项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______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尚未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2)下列各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3)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①______、②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③______。______3、现代文阅读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①参加了一个助学公益活动,我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②女教师三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一说话就脸红,像山里入秋的枫叶。谈话中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在感叹钦佩的同时,问她如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山里,是被电影《凤凰琴》中那位扎根山区的女教师感动了。她觉得自己就是女教师的影子,而大山就是她最厚实的梦。于是,那年枫叶泛红的时候,她来到了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
③所谓学校,无非就是三间简陋的屋子,三十多个学生,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山里的风景很美,山里的人们可亲。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拉她去家里。学生们很懂事,也喜欢黏在她身边。乡亲们就像她的亲人,即便自己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她仍很满足。
④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参加同学会,她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服装打扮,还是言谈举止,连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别人讶异不解的眼神里都变得毫无底气。同学问她,难道你要在山里呆一辈子?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
⑤走,还是留?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一次次,父母和着眼泪的话语就像汹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来坚固的心堤冲垮了。
⑥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一直关心自己的老校长说出了这个决定。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是该回去了,都三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
⑦临走前一晚,屋外响起烈烈的风声。不一会儿,大雨倾盆,噼哩啪啦的雨点砸在窗棂上。她一夜未眠,脑海里浮现的满是白天孩子们哭花的泪脸。
⑧天终于还是亮了。屋外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女人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涟涟,被众人拥着出了院门,发现院前泥泞的土路铺上了一层厚厚软软的黄沙,泪眼望去,村里的男人们正在前方赶着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用铁锨铲……全村的男人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
⑨老校长走过来,说,妮啊,今天你走,我们也没能为你做太多,修修路,铺点沙,你能好走些。
⑩那天,大伙儿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她的泪也一直流到山外。⑪故事的结局是,第三天,她又回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乡亲们惊喜的招呼声里,在孩子们震耳的欢呼声中,她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了。她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⑫那次活动以后,我便时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师,想起那个铺路的故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1)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①主动请缨,执教山村。②______,______。③村民铺路,真情送行。④______,______。(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3)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4)认真阅读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写出女教师当时的心理活动。(含标点60字以内。)她一夜未眠,脑海里浮现的满是白天孩子们哭花的泪脸。(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______六、作文1、命题作文题目:走近你才知道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______2、半命题作文题目:读懂______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______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第1题参考答案:A“倏忽”应读作“shūhū”,“日薄西山”应读作“rìbóxīshān”,“寒颤”应读作“hánzhàn”;“吝啬”应读作“lìnsè”。故选:A。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做好本题需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第2题参考答案:DA.“绚丽多采”的“采”应为“彩”;B.“精巧绝纶”的“纶”应为“伦”;C.“云宵”的“宵”应为“霄”;D.全部正确。故选:D。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第3题参考答案:BA.缺主语,可去掉“随着”;B.没有语病;C.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因”或“造成的”;D.语序不当,应该是“《中国诗词大会》让国人重温了千古传诵的中华诗词,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故选:B。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第4题参考答案:DABC正确;D.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故选:D。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感受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熟读并了解诗歌内容,二是要结合重点语句深入解读诗意,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平时多读,多积累,升化心智,能与作者“共鸣”。答此题,先要读诗理解诗歌意思,理解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要联系诗句内容,解读出词语在写景和情感方面的表达效果。二、默写---------------------------------------------------------------------第1题参考答案:便引诗情到碧霄;似曾相识燕归来;朔气传金柝;苟全性命于乱世;江入大荒流;蜡炬成灰泪始干;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案:①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②似曾相识燕归来③朔气传金柝(注意“柝”的书写)④苟全性命于乱世⑤江入大荒流⑥蜡炬成灰泪始干⑦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⑧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注意“经纶”的书写)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三、语言表达---------------------------------------------------------------------第1题参考答案:张明,不要害怕,你搜集这么多资料,可以先在小组里试试,然后再到班上展示,我们给你加油。大胆一点,好吗?鼓励性语言要首先有称呼,然后委婉地鼓励张明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用商量的语气。答案示例:张明,不要害怕,你搜集这么多资料,可以先在小组里试试,然后再到班上展示,我们给你加油。大胆一点,好吗?此题考查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第2题参考答案: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此类题目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认为网络阅读好,也可认为传统阅读好,还可以认为各有利弊,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就行。答案:例1:“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好。网上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更能满足个人的阅读需求,而纸质阅读则所受限制极多。示例2:“传统纸质阅读”比“网络阅读”好。网上阅读对视神经的伤害极大,且更易疲劳,往往走马观花。纸质阅读则可手捧一本书,适合慢慢赏读、品味。(也可各有利弊。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四、现代文阅读---------------------------------------------------------------------第1题参考答案:A;C(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文中人物是谁,与之相关是什么故事情节。通读文段,我们知道文段出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文段介绍了《名人传》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对照选项,应该选A。(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语句表述的正确与否。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ABD.表述正确;C.表述有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曾写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的人应该是列夫•托尔斯泰,并非“米开朗琪罗”。故选:C。答案:(1)A(2)C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解答此题,学生不仅要熟悉名著的文学常识,还要熟悉人物及其相关的经历。读了原著,方可轻松应对这些题目。五、文言文阅读---------------------------------------------------------------------第1题参考答案:C;B;A;C(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BD.正确;C.句意为:就急忙快步向前把它烧了。趋:快步走;故选:C。(2)本题考查虚词“以”的理解。例句“以悦婴儿”的“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A.以:介词,凭借;B.以:介词,用来;C.以:动词,认为;D.以:连词,因为;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及见之,趋焚之”是省略句;A.“上使外将兵”,应为“上使之外将兵”,省略句;B.句中的“为”是“被”的意思,为被动句;C.句中的“者耳”表示判断,判断句;D.“……也”,判断句;故选:A。(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提示的句子。ABD.正确;C.公植认为元结给孩子制作圆转玩具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故选:C。(5)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有:安,怎么;圆,圆滑的话;句子翻译为: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②句中重点词有:操,拿;刑,刺杀;句子翻译为: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答案:(1)C(2)B(3)A(4)C(5)①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②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参考译文:
元子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快步向前把它烧了,并责怪元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正直沦为奴隶,不能圆滑谋求显荣。宁可因为正直地位低下,也不能做人圆滑求得富贵显达。’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来取乐婴儿?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大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滑,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次山啊!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这样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
元子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和我绝交;唉!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们的!”“以”的用法: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4.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5.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第2题参考答案:C;D;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BD.正确。C.有误,本项所说为现象,而不是原因。故选:C。(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找出相关语段,根据最后一段“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可知,这是用相对论来解释原因,属于人们的感觉,所以D选项说的是错误的。故选:D。(3)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举了儿童、青年、中年人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0%”“5%”“2%”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将儿童、青年、中年人对时间的感觉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利用这些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答案:(1)C(2)D(3)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③具体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这篇文章首先提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问题,引出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幼年的记忆不全的原因,然后介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原因,使人们对光阴似箭有了深刻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第3题参考答案:听从劝告,;决定回城;毅然返乡;用心铺路(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来理清情节。接着题目中所给出的第一个情节往下,按时间顺序去寻找事件,再按要求用八个字分别进行归纳概括。所缺的两个情节可分别概括为:听从劝告,决定回城;深受感动,教师返校。(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文中画线的句子可分别从修辞的使用角度去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两种选择比作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形象的写出了女老师选择的困难。(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文中画线的句子可分别从动词的使用角度去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处是动作描写,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形象的写出了孩子们的不舍,不希望老师离开的情形。(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品内容,并进行推断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女教师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女教师的心理活动。比如:就这样走了吗?孩子们需要我,乡亲们待我不薄啊!叫我拿什么去回报他们?乡亲们,我对不起你们,舍不得你们啊!(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当女教师要离开时,山村的村民没有做过多的挽留,反而是表示理解,为了感谢她三年的奉献,修这条路,这条路满含着村民的感激的心,充满深情,它是对女教师立志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奉献精神的认可。答案:(1)③听从劝告,决定回城④毅然返乡,用心铺路。(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两种选择比作纠结在一起的麻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教师去留两难的矛盾心理。(3)句子中运用“围、仰、拉、拽、哭”等一系列动词,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挽留老师的场景,表现了孩子对老师的不舍之情。(4)示例:就这样走了吗?孩子们需要我,乡亲们待我不薄啊!叫我拿什么去回报他们?乡亲们,我对不起你们,舍不得你们啊!(5)既指乡亲们为女教师用黄沙铺的路,包含着乡亲们感恩、尊师之情,体现了乡亲们的淳朴及对女教师的感激之情;也指女教师决定回乡,用爱心为孩子们铺就一条成长之路,蕴含着女教师立志扎根山区、教书育人,让学生走出大山的奉献之心,体现了她献身山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本文讲述了一位山村女教师留守山村的曲折动人的故事。小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我认识了山村女教师,并了解她去山村任教的原因;第二部分(4-11),女教师叙述她想回城又回到山村任教的曲折经历;第三部分(12),写我听了女教师经历后的感受。小说以一位立志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女教师的故事,反映了山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六、作文---------------------------------------------------------------------第1题参考答案:【例文】走进你才知道“你没去过江南。”茉这样告诉我,“你这样写得很诗意,但太假了。”我读到这位水乡女孩眼中一丝冰冷而火热的倔强。是吗?我也有些迷茫,何为江南?终于有幸去了一次苏州。是特有的江南意蕴,恬静,安宁。微醺的午后,母亲领着我穿梭于大街小巷。没有我想象中的清洌河水穿城蜿蜒,更没有一叶扁舟悠悠荡荡。走进了这座城,我才发现,诗人的词句显得那样刻意。走着走着,远远看见街角处坐着一个人。走近了才看清,是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一时心血来潮,与母亲买了两串,又在一旁卖豆腐脑的摊子上坐下。老人已年过花甲了吧!他有着因长年日晒而略显沧桑的古铜色脸庞,眼角眉梢间却堆着笑。疏疏垂着白胡须,神情显得迷糊而柔软,没什么顾客,他便抽上一支烟。这边,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端上来了,摊主是个四十几岁的女人,头上松松盘了个髻。身上系着蓝暗格布围裙,笑着用夹生的普通话招呼我们,没有想象中妙龄女子的吴音侬语,听着却叫人安心。“爷爷!”清脆的童音滑过耳畔,一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女娃蹦蹦跳跳地走来,身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嗔怪着追上来,在老人面前停下,爽朗一笑:“孩子淘气,来一串糖葫芦吧!”末了,伸手掏出一张纸币递给老人。女娃却一把夺过来,攥得紧紧的放到老人手里。老人哈哈大笑起来,爱怜地摸摸女娃的脑袋,抽出一支糖葫芦塞在她手里:“可抓好了哇,不然没得吃喽!”大妈也咧开嘴,俯身拍拍那孩子的后背,轻声哄道:“回家吧。”随后冲老人笑笑,转身离去。抿上一勺温热的豆腐脑,听着听着完全听不懂的苏州方言,望着空明的阳光下安详的老人,活泼的孩童,仿佛有一种走近了这座城的心灵感应,才知道,真正的江南,并不仅仅是那幽深的雨巷里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不仅仅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枫桥,更多的,是这平常生活里的琐碎恬淡。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江南,走近了你,我才知道。【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一是“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可以是现实中的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还可以是某物某个处所。第二个关键词语是“知道”,这里的知道应是一种明悟,明悟了某种人生的道理。创作时,需从生活中选材,力求表现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思路点拨】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走进××,并明悟了某种人生道理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员工互派协议实施策划要点
- 2025年企业软件销售区域代理协议
- 2025年连锁经营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农业机械作业合同范本
- 2025年保险经纪公司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建筑项目屋面防水合同模板
- 2025年合同担保法律适用实务分析
- 2025年合伙企业经营合同
- 2025年优良外墙涂装工程合同样本
- 2025年合伙人之间的投资合同范例
- 内业资料承包合同个人与公司的承包合同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共380题含答案)
- 【履职清单】2024版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重点岗位履职清单
- 跨学科实践活动10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2022年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试题
- 学校工作总结和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 Petrel中文操作手册(1-3)
- 《工业自动化技术》课件
- 代理分销销售协议书
- (绩效考核)钳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
- 215kWh工商业液冷储能电池一体柜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