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八年级期末自我检测语文(满分:120分;时长: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一、积累与运用(20分)语言是交际工具,也彰显人的修养,请阅读以下语段并完成小题。①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甲】一个人的审美习惯、价值判断、知识构成,多来自于阅读。有了书,你就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在zào(

)热的棚屋里,我们看到了居里夫妇的坚韧与淡泊;凝视着托尔斯泰的眼睛,看到了他xī(

)利与卓越的精神世界;看着鲁迅的讲义,仿佛听到藤野先生抑扬顿(

)挫的声音;与现场观众一同屏(

)息敛声,见证吕伟跳水瞬间……②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纸质阅读尤其值得推崇。【乙】(1)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茗,氤氲袅袅,灵魂游弋,(2)而浏览网页,不会有这种感觉,(3)书还未翻开,心早就静了,(4)你只想着快速地掠取信息,一切在急迫中进行,(5)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封面上滑过,这就不是饮茶了,是咕嘟嘟吞水。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zào()热

xī()利2.请给加点字注音。(2分)抑扬顿()挫

屏()息敛声3.文段【甲】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2分)4.对文段【乙】划线句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①④③②⑤ B.③②④⑤① C.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③①②5.古诗文默写(5分)(1)“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故乡是诗人心中的根,梦中的魂。请写出本册书中体现游子思念或依恋家乡的古诗词名句:,。(2)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3)《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我安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6.“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无论古今,诚信都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讲求“信”,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实验中学某班开展了以“诚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1)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信”的名言和典故,请各举一例。(4分)名言:典故:(2)参照下面画线句续写一句,使其语意连贯。(2分)因为有诚信,世界才能铸就文明;因为有诚信,世界才能更加和谐美好。诚信,如一叶扁舟,满载文明之风,驶向成功彼岸:诚信,如一朵浪花,翻涌文明之波,涤荡整片海洋;。二、阅读(50分)(一)现代文阅读I(10分)读书“三”字经①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才能把书读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会结合自身体悟,归纳、阐述有效的读书方法,以启迪后生晚辈。许多方法和“三”字有关,在此择要,也算是趣谈。②读书要刻苦,要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对此,三国时期的董遇提出了“三余”读书法:“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董遇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有人反问他,“谁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啊”,董遇就讲述了“三余”读书法。在古代农耕社会,冬天没有农活干,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读书;一天之中,白天干活,晚上可以挤出时间来读书:阴雨天不能出去干活,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读书。“三余”读书法的核心就是要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董遇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正是靠着这样挤时间读书,终成一代宗师。③读书要专心致志,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就此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读书法。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读书时,多感官参与有利于保持注意力,强化记忆。但如果心思不在书本上,就看不进去书,即使大声诵读也没有效果,同样记不住。因此,心到最为重要,只有用心读书,才能取得好的读书效果。后来,有人在读书“三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手到”,就是要边读边动手写。鲁迅先生则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脑到”,并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这种眼、口、手、心、脑“五到”的提法,不仅仅是提倡读书专注,更强调了思考与理解参与到读书中的重要性。④读书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要钻进去,更要跳出来。梁启超在《读书法》一文中提倡“三步”读书法。具体是,读书要分为“鸟瞰、解剖、会通”三个步骤。“鸟瞰”是粗略地读,大致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内容、侧重点。“解剖”是读的时候要标记重要内容,便于后续可以反复读,深入研究,及时将读书时的感悟记录在书旁,那些对自己有用、未来可以借鉴的语句还应该摘抄下来。“会通”是融会贯通,由内到外、由此及彼,最终要开拓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不能被书本所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介绍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步”读书法,即“初读、复读、再读”。“初读”是阅读一章或一节时,务求找出疑问,然后依据自身的经验予以解答并进行验证,只有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才看参考书或质诸他人。“复读”是进行整体的综合归纳,理清大的脉络、思路,掌握要点、中心等。“再读”是学懂的内容要反复记牢,并进一步深化认识,以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⑤和“三”字有关的读书方法还有很多,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只有合理借鉴验证,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读书要刻苦、要专心致志、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B.第③段中的加点字“此”具体指代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C.只要合理借鉴验证和“三”字有关的读书方法,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多样,论据充足,论证有力。8.第④段介绍了梁启超和叶圣陶的“三步”读书法,其目的是什么?(3分)9.文章第②③④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轻衣稳马梅林下付秀宏①某年春节,作家毕淑敏到江南去看梅花。走了很远的路,爬了许久的山,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梅树。只是,没有一棵梅花开放。因为天气冷,往年此间恰是梅花怒放时,如今枝头只有饱胀的花骨朵。怎么办呢?只有打道回府了。看着毕淑敏失望的样子,主人突然说,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梅花瞬间开放。②“真的吗?梅花宁死不开,你又怎样呢?”主人笑笑,从枝头折了几朵各色的蓓蕾,放在手心,用热气暖着、哈着,轻轻地揉搓起来……奇迹在掌心缓缓地出现了:每一朵蓓蕾,好似被魔掌点穴,竟在严寒中,一瓣瓣地绽开来,如同少女睁开惺忪睡眼一般吐出如丝的花蕊,舒展身姿,在寒风中盛开了。③主人把绽开的花递到毕淑敏手里,说好好欣赏吧。但还没等她欣赏够,在她手中绽开的花朵就开始合拢凋谢。细碎小花的绝美花姿,犹如电光石火般陨落了。④倘若是古人,遇到寻梅不遇的情况,不会像今人这般折枝催开,而是以天地为屋宇,居住在那幽清僻静的化外之境,闲来炼药煮酒,品茶待开。这是慢生活的大境界。相寻不遇亦无妨,轻衣稳马梅林下,轻雪看梅悟禅意,踏遍群山心染香。⑤访梅不遇不催梅,而是悄悄住下来,变成不期而遇的情怀。在这个意义上,文人寻访的不只是梅,更是一种暂离俗世的情境。元代杂剧家乔吉流寓杭州,曾写下“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的小令,他寻梅不遇,则自初冬绵延春初,经冬不辍,自此地逡巡彼处,步步丈量,行程漫漫,志而弥坚,足见其爱梅之深。⑥梅花,是中国文人的心灵写照,色泽艳丽而不妖,香气清幽而淡雅,姿态苍古而清秀。无论梅花绽放与否,总是那么有姿态,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晶莹透亮,发出淡淡的清香,像一张张笑脸,躲在幽香的巷陌里轻吟、浅唱。不要说那些凄风苦雨,星光点点的梅苞,时时眼望月亮的清晖,路途弥艰,挨过冷风,尝遍低温,可她心甘情愿,不然不配叫“一枝寒梅”,更不配在乍暖还寒时挑出一帘旖旎(yǐ

nǐ柔和美丽)。⑦梅是大自然的精灵,更是文人冬日的浪漫。踏雪寻梅,未近其树,不见其花,只为了嗅一嗅行程中那浮动的暗香。在冰封雪飘时节,移步至万籁俱寂的自然中,去寻觅梅花,感悟梅花仙子隐匿在雪中的冰清玉洁,喟叹上苍的造物之美,这是多么风雅的事情啊!访梅,是要不断到现场去的,不断去寻觅,才可能遇到。这与诗歌创作一样,要屡屡入境,才会有好诗。看啊,天稍暖后,忽降瑞雪,那小小梅花似乎在用力地向上,顶着比它体积还大的雪丝、雪块。雪丝、雪块黏结不动,牢牢扣在那鼓鼓的花苞上。那花苞却似乎安心守命,与雪丝、雪块抱合在一起……⑧梅,那鲜活的绰约风姿,印在多少寻梅者的心底,即便携樽苦追寻,也从不言悔。“岁月相寻岂有穷,早梅唤醒醉眠翁。”在“万籁寂无声”“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天空停风,白云苍狗,正是寒梅隔岸开。“我念梅花花念我,起看清冰满玉瓶。”⑨记得那年,我与朋友在丛林深处绵延的峡谷皱褶里,去寻访河谷两岸天然生长着的白梅。寒冬时节,长在岩壁下面的白梅开了,幽幽梅香浸淫整条峡谷清澈的河流。梅花树上爆出米粒大小的花苞,能嗅出一阵幽幽的梅香。零星开花的白梅卧在树茎上,展露出凌霜傲雪的气质。它有粉红色的花蕊,散发出沉郁的异香,仿佛来自某个遥远的记忆,又好似从早已浸淫的灵魂深处盈盈溢出。⑩山路幽静,游人稀少,丝丝缕缕的梅花芳香远远飘来,感觉真好。“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梅花树下,我举头数着梅花,一朵、两朵、三朵……⑪我发现,身旁朋友那一双望梅的眼睛湿润了。微寒的风,吹拂着她的脸,使她的脸颊落满烟霞,与梅的皎洁相映生辉。是啊,朋友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触入寻梅的意境之中。此时此刻,她的心是属于梅花的!⑫辛丑冬月,雪后寻梅,最喜看老树着花了。梅树、梅花,从没有奢望让风把自己送回春天的故乡。在冬天的深处,无论老梅已经生长多少年了,她总是会踏雪而来。朴实而苍老的树干,却捧出难于阻隔的情感。迷恋在漫天梅香之中,十里梅树全都开了,雪一样丰盈的花瓣,云一般浮动的暗香,在纷纷扬扬的梅花中行走,寻梅者竟忘了归路……明信片的设计素材主要包括图画和文案的设计。小新想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制作成明信片,留住美,请你参与。10.请你帮助小新填写下表,整理明信片的素材。(4分)11.小新想根据文章中的句子为明信片寻一张梅花的图片,请从用词的角度,品味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看啊,天稍暖后,忽降瑞雪,那小小梅花似乎在用力地向上,顶着比它体积还大的雪丝、雪块。12.小新认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可以作为明信片的文案,但有人认为改为“寻梅”更合适,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由。(3分)①轻衣稳马梅林下

②寻梅我选(填序号),理由是13.一草一木皆有情。在帮助小新制作明信片的过程中,作者寻梅的过程给了你哪些收获?(至少2点)请你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4分)(三)古诗文阅读(18分)14.古诗赏析昌谷北园①新笋四首(其一)李贺箨落②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③是龙材④。更容⑤一夜抽千尺,别却⑥池园数寸泥。【注】①此诗为李贺任奉节郎因病辞归昌谷时所作。②箨(tuò)落:笋壳落掉。③母笋:大笋。④龙材:比喻不凡之材。⑤更容:更应该。⑥别却:告别,离去。这首诗被称作“兼写内外,隐隐有大丈夫之风”。请结合最后两句,说说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因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节选自《愚公移山》)【乙】禹乃遂与益、后稷①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②以傅土,行山表木③,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④宫室,致费于沟淢⑤。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⑥,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节选自《史记·夏本纪》)【注释】①益、后稷:人名。②百姓:即百官;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③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④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⑤沟淢:这里泛指河道。⑥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15.下列对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汝之不惠

惠:贤惠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草木C.定高山大川

定:测定D.乃劳身焦思

劳:使……劳累1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以残年余力

以备胡B.虽我之死

虽乘奔御风C.致孝于鬼神

征于色,发于声D.及山川之便利

亲戚畔之17.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18.我们从“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应继承并发扬哪些中华民族精神?请结合上述选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四)名著阅读(8分)19.同学在跟随斯诺“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是“距离红军长征结束已近90年,我们当代青少年如何深切体会长征精神”。结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写法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4分)【链接材料】材料一:渡江完成后,红军马上破坏了渡船,躺下来睡觉。两天后蒋军到达河边时他们的敌军的殿后部队在北岸高兴地叫他们过去,说游泳很舒服……材料二: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三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20.如果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出你推荐的理由。(2分)三、写作(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一块石头躺在路边,无人问津。一个雕刻家路过,发现它材质独特,便把它带回工作室。经过精心雕琢,石头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被陈列在博物馆,供人欣赏赞叹。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1.燥犀2.dùnbǐng3.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4.C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或“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1)示例: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典故——曾子烹彘(2)示例:诚信,如一片绿叶,衬托文明之花,泛起无穷绿意。7.C8.列举梁启超和叶圣陶的“三步”读书法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要钻进去,更要跳出来的观点。9.不能调换。这三个段落之间是逐层深入的论证关系,由浅入深地论述了读书的方法,构成了递进式的论证结构。10.①毕淑敏到江南去看梅花;②自初冬至春初;③“我”与朋友在河谷两岸寻白梅;④“我”雪后寻老梅。11.①“顶”是动词(原意是用力支撑);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用力撑着比它大的雪丝和雪块的压力而开花的情态和顽强的生命力;③表达了作者对寻到白梅时的惊艳、欣喜之情。12.示例:①①“轻衣稳马梅林下”概括寻梅、访梅的主要事件;②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脱俗、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③标题新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若选②,能言之成理也可以)13.示例:①作者的寻梅隐含着他超脱的人生态度。与其说是寻梅,不如说他是寻找一种生活的大境界,了悟生活的禅意。②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要有一种慢生活的大境界,放慢生活的节奏,品味人生的乐趣。③在生活中要放弃功利之心,要养成一种暂离俗世的心境。④在逆境中应如梅花一样努力绽放,濡养凌霜傲雪的高洁气质。14.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诗人想象竹笋一夜之间抽长千尺,远离池园中的泥土,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施展才华的强烈愿望,展现出诗人积极向上、胸怀大志的情怀。15.A16.B17.(1)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2)(他)命令益把稻种分给平民百姓,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地方。18.我们应继承并发扬“愚公移山”与“大禹治水”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①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②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精神;③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责任感;④智慧创新、勇于探索的勇气;⑤乐观自信、勤奋敬业的态度。参考译文甲河曲一位叫智叟的人笑着劝阻他们,说:“你也太不明智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对泥土和石块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道:“你的思想太过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用发愁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去禀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乙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