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55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产生于()A.东汉时期B.隋唐时期C.南北朝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2、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朝政府的热情招待C.江南地区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D.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楼老板酒钱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A.匈奴B.突厥C.契丹D.女真4、公元前20世纪比公元前15世纪()A.晚500年B.早500年C.早5000年D.晚5000年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A.曹操、统一全国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C.项羽、战胜刘邦D.诸葛亮、光复汉室6、大变革时期,标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铁农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使用B.铁农具代替了铜、石等农具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发明生铁冶炼技术7、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8、好的制度可以使一个国家强盛兴旺,唐朝时采用的政治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宰相制9、下列哪次战役是在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进行的?()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贾思勰生活在____和____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写成了《____》一书。11、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12、战国时期,商鞅在齐桓公支持下变法,秦国很快富强起来。错误:;正确:。13、【题文】辽宋夏金时期,阿保机、努尔哈赤、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建立了本民族政权。()14、将相应的人物和事件的序号填在下列时间的横线上。

公元前2070年____A;秦孝公①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1046年____B;项羽②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年____C;陈胜、吴广起义③大泽乡。

公元前221年____D;武王④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____E;禹⑤商鞅变法。

公元前207年____F、嬴政⑥西周建立15、小新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说:“当然知道;我国有那么多佛教寺庙,当然起源于中国。”

诊断结果:____理由:____16、______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7、隋朝的建立统一时间是589年()18、京剧以昆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______(判断对错)19、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佛教。______(判断对错)20、我国古代被尊为“药圣”的医学家是扁鹊。21、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22、功盖千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楚国人修建的。______(判断对错)2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______(判断对错)24、考古学者在河南安阳发掘的殷墟遗址,反映的是夏朝的文明进程。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改错题(共1题,共3分)25、在历史课上;老师介绍:“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商鞅变法的辩论:

小历: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

小史:商鞅因变法触及旧贵族利益;惨遭车裂而死,变法失败了。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1题,共3分)26、王玲:唐朝时期,下图人物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材料题(共3题,共18分)27、下面是两幅原始居民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

(2)最早建造图一和图二所示房屋的分别是哪两种原始居民?其中图一居民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造成两地居民房屋样式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28、材料: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请回答:(1)材料中,在文学上改变世界的宋代发明是什么?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至少两点)

(2)材料中的第二种在战争上的发明是在何时发明的?何时广泛运用于战争?并分析它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3)材料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渠”与“河”具体指的是什么?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如图;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今天的什么地方?该河以哪里为中心?

(3)结合材料二的观点;你认为该河的开通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材料三;材料四中皮日休、胡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4)材料四中“锦帆未落干戈起”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你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雕版印刷的史实,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2、D【分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唐朝纸币尚未出现,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ABC符合史实,可能在片中,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以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解析】D3、A【分析】秦始皇时期派蒙恬负责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故选A.

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反击匈奴.

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和匈奴的和与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解析】A4、B【分析】一个世纪为100年;公元前20世纪比公元前15世纪早500年,注意时间为公元前的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公元前的年分换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公元前的年分换算,注意公元前与公元的区别.【解析】B5、A【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两句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变革现实、统一全国的豪情壮志。

故选:A。

本题考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A6、C【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标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大变革时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解析】C7、C【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这个范围和目的可知这个呼吁是有感于中国科举制的推行.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科举制度的特点与优势.【解析】C8、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其议政场所为政事堂。

故选:B。

本题以“好的制度可以使一个国家强盛兴旺;唐朝时采用的政治制度是”为切入点,考查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析】B9、D【分析】淝水战役是在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进行的。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淝水战役是在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进行的。【解析】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北魏东魏齐民要术【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贾思勰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点评】本题是对北魏和东魏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的主要成就的考查。11、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政策。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填:独立自主​。【解析】独立自主

1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变法是秦国的改革。考点:商鞅变法【解析】【答案】错误:齐桓公改正:秦孝公1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辽宋夏金时期的相关内容。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政权;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女真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是在17世纪初;不是辽宋夏金时期。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宋金南北对峙;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帝国的更替【解析】【答案】错14、E、②D、⑥A、⑤F、①C、③B、④【分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打败商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在秦国实施变法运动。这就是商鞅变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秦军再也无力对抗农民起义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再现的认识能力。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学生容易记错,本题各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是从前到后的一个过程。对历史朝代可以记为:历史朝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十国、还有两宋元明清。15、错佛教起源于印度【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宗教相关知识;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题目中小明说佛教起源于中国错误。

【点评】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6、略

【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陈胜;吴广.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概况和作用.【解析】陈胜、吴广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知识的掌握。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点评】考查学生对隋朝的建立考点的理解18、×【分析】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道光帝在位时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京剧以昆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京剧。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19、×【分析】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佛教,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佛教与道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解析】×20、×【分析】【分析】唐朝的孙思邈,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故本题说法错误。21、×【分析】本题考查墨家的创始人。依据所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张是“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故:错误。【解析】F22、×【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功盖千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秦国人修建的。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解析】×23、√【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24、×【分析】依据所学;由于水患和动乱,商朝前期多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后人称商朝为殷朝。殷是今天的河南安阳,河南安阳发掘的殷墟遗址反映的是商朝的文明进程。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古学者在河南安阳发掘殷墟遗址为切入点;考查盘庚迁都。

本题以盘庚迁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四、改错题(共1题,共3分)25、略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评价.

解答本题注意准确识记商鞅变法的影响与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解析】商鞅变法;通过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建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通过奖励耕战实现了国富兵强;通过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变法措施使得秦国的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的目的达到了.

故答案为:

商鞅变法成功了;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五、辨析题(共1题,共3分)26、错误:唐朝时期;鉴真和尚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理由:唐朝时期,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时期,鉴真和尚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分析】此题考查鉴真和尚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为唐朝时玄奘西游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有《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根据要求即可回答:错误:唐朝时期,鉴真和尚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理由:唐朝时期,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时期,鉴真和尚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六、材料题(共3题,共18分)27、略

【分析】

(1)本题以干栏式房屋图和半地穴式房屋图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

(2)本题以干栏式房屋图和半地穴式房屋图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

(3)本题以干栏式房屋图和半地穴式房屋图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环境的知识.

本题以干栏式房屋图和半地穴式房屋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1)图一是干栏式房屋图.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以木桩插于底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图.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房子主体一半埋在地下,房顶用秸秆草搭起,防风防寒,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

(2)图一是干栏式房屋图.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以木桩插于底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河姆渡原始居民一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图.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房子主体一半埋在地下,房顶用秸秆草搭起,防风防寒,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

(3)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潮湿,因此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以木桩插于底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房子主体一半埋在地下,房顶用秸秆草搭起,防风防寒保暖.

故答案为:

(1)图一:干栏式房屋图.图二:半地穴式房屋.

(2)图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图二: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水稻.

(3)主要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答“河姆渡人生活于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于黄河流域”也给分).干栏式房屋优点:通风防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寒保暖.28、略

【分析】(1)本题考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及优点。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活字印刷术将原来的正版雕刻改为胶泥雕刻烧制的单字,再排版印刷,取材方便,省工省力,成本较低,还可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2)本题考查火药的发明、应用及影响。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于唐朝时期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西传,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3)本题考查宋元科技的发展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比欧洲国家早约四百年;火药的发明和西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