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7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一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B.11cmC.20cmD.40cm2、(2015•龙岩)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图中能在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3、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向托盘内增加砝码的正确做法应是()A.先加最大的砝码,再加小的B.先加最小的砝码,再加大的C.按估计情况先加接近物体质量的大砝码,再加小砝码D.当指针偏角不大,若没有足够小的砝码时,就将游码向左移4、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上面的棋子落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的很远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5、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cm
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
A.a
为物距B.b
为焦距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小明同学酷爱滑板;在玩滑板的过程中,对几个力学问题的思考,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滑板滑得越快惯性越大B.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C.滑板匀速运动时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D.人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激光灯从空气中射向水中的照射的光路图,由于小明一时疏忽,忘记将光路图中的箭头标上,同时也没有标出界面的两部分介质,由图可知,你认为应该是()A.上面是空气,②是入射光线,③是折射光线B.上面是空气,③是入射光线,②是折射光线C.下面是空气,③是入射光线,②是折射光线D.下面是空气,②是入射光线,③是折射光线8、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A.
奔驰的骏马B.
漂浮的热气球C.
树枝上的小鸟D.
缓慢进站的动车9、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运动.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B.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C.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近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D.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11、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雪.冰晶.霜.雨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露的形成。
D.雪的形成。
12、《龟兔赛跑》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寓言故事.请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这幅新的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象,下列根据图象作出的四个判断中,说法正确的是()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B.比赛时乌龟先出发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相遇三次D.乌龟在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13、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是()A.
下水管道B.
吸盘挂钩能够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C.
凸出的橡皮膜D.
茶壶盖上有一个小孔14、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实像C.小明从远处走近对面墙上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D.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90鈭�
15、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
点是支点B.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C.物体A
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D.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水和铁三种介质中,传声最快的是____.某飞机的速度是2倍音速,则这架飞机5秒内飞行的距离是____(声速取340m/s).17、电源是把____能转化为____能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____,使负极聚集____.18、如图所示是本学期物理活动卡中的几个实验装置.其中能够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装置是____装置(c)可以用来验证____.装置(a)中,手移开后,薄塑料片____下落(选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塑料片受到____的作用.
19、上物理课时,在黑板上作图的张老师提醒坐在后面的小明同学不要讲话要做笔记.面对黑板的张老师是根据小明发出声音的______来判断是小明在讲话的.当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时,我们总是关上门窗,这是为了在______减弱噪声.20、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水银酒精甲苯萘熔点/℃-39-117-9580.5沸点/℃35778111218(1)温度为250℃时,萘处于____态;
(2)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做测温物质;
(3)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____做测温物质.21、自然界中有些物质的导电性十分奇特,应用广泛小到.电子表.数码照相机.大到飞机.火箭等都要应用____元件,它有的特性是____。22、如图所示装置中,物块甲重5N,物块乙重3N,甲、乙两物块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滑轮与细绳之间无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23、观察如图所示三幅图;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8分)24、一只手表的直径是10厘米.____.(判断对错)25、实验时只要认真,误差是可以避免的.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作图题(共3题,共27分)26、【题文】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大小.
27、如图所示,货物随传送带一起斜向上匀速运动,请画出在此过程中货物受力的示意图。28、如图所示;重为20N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画出其所受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得到倒立的像都是实像,物距为12cm和21cm时,都符合2f>U>f,解不等式组得出结果.【解析】【解答】解: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2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2cm>f,所以,12cm>f>6cm.
物体在距离凸透镜20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20cm>f,所以,20cm>f>10cm.
则12cm>f>10cm.只有B选项符合.
故选B.2、D【分析】【解答】解: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达到凝固温度0℃并逐渐凝固;当水全部凝固后,冰的温度再次降低.由于A和B中图象温度升高,所以A和B都不正确;由于C图中的凝固点不是0℃,所以C不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水的凝固点和晶体凝固图象的记忆.冰为晶体,水的凝固点为0℃3、C【分析】解:(1)在预先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前提下;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时,应当按“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如果加上最小的砝码多,拿掉又少时,应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简记为“先大后小再游码”.
(2)当指针偏角不大;若没有足够小的砝码时,就将游码向右移动.
故选C.
(1)用天平物体质量时;首先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再添加砝码进行实际测量;
(2)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在调换砝码时,如果添加了最小砝码还大,而取出最小砝码又偏少,此时应采取移动游码方法使天平平衡.
(1)平衡螺母在天平调平时使用;在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
(2)游码在天平调平时,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在测量时才能移动游码.【解析】【答案】C4、A【分析】【分析】(1)
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此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惯性和力的作用效果;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棋子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且大小不相等,不是相互作用的力,故D错误。
故选A。
【解析】A
5、C【分析】解:分析图可知,b
为物距;所以A
B错误.
b
为物距;焦距是10cm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所以C正确.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所以D错误.
故选C.
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
明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
分析图可知,b
为物距;焦距是10cm
所以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牢固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明确物距与像距不同大小关系是成像的不同并能灵活运用.【解析】C
6、B【分析】【分析】(1)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更加光滑;或将滚动代替滑动;
(3)滑板与人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解析】【解答】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故A错误;
B;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因此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利用了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故B正确;
C;滑板随人动是因为鞋与滑板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当人和滑板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依靠的就是摩擦力,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滑板与人的脚之间才没有摩擦力.故C错误;
D;人对滑板的压力;受力物是滑板;对人的支持力,受力物是人,压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7、A【分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根据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并且分居法线两侧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再根据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确定介质的种类.【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②和③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②为入射光线,①为反射光线,③为折射光线;显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界面上方为空气.
故选A.8、D【分析】解:奔跑的骏马;漂浮的热气球、树枝上的小鸟、缓缓进站的动车中;火车的质量最大,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D
符合题意;
故选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就小.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解析】D
9、D【分析】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故以乙车为参照物时,甲车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解析】D
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BC【分析】【分析】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解析】【解答】解:
A;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此选项正确;
B;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此选项正确;
C;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近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此选项正确;
D;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B、C.11、AC【分析】
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B;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D;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解析】【答案】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即可.
12、BCD【分析】【分析】观察s-t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是前进的路程,横坐标表示的是运动的时间,图象上点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此点的速度,观察图象判断对错.【解析】【解答】解:A.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兔子用的时间短,所以兔子赢,故A不正确;
B.乌龟在0秒时出发,兔子在t1秒出发;所以乌龟先出发,故B正确;
C.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二者相遇,表现在图象上是两图象的交点,两图象共有三个交点,所以途中相遇三次,故C正确;
D.图象中;乌龟的运动图象为一条直线,所以为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BCD.13、BD【分析】【分析】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解析】【解答】解:A;下水管道设有U形管;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防止臭气外露.此现象与大气压无关.
B;吸盘挂钩能够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所以在吸盘上挂物体吸盘也不会掉下来.故此现象与大气压有关.
C;如图;凸出的橡皮膜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此现象与大气压无关.
D;茶壶盖上如果没有小孔;随着壶内水的流出,壶内气体质量一定,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不宜流出.茶壶盖上有了小孔,壶内、外气压相同,利用连通器原理,水很容易流出.此现象与大气压有关.
故选BD.14、BC【分析】解:A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故A错误;
B;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
C;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与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所以人从远处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C正确;
D、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鈭�
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鈭�
故D错误。
故选:BC
(1)
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2)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
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4)
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本题考查了光年、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平面镜成像、以及光的反射定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熟练掌握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解析】BC
15、AD【分析】解:
(1)
把空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支点是C
点,液压杆施加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故A错;B正确;
(2)
因为阻力和动力臂一定;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阻力臂越短动力越小,越省力.
所以,物体A
放在车厢后部分更省力.
本题选分析错误的;
故选AD.
(1)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动力和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
(2)
先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杠杆类型,再判断是否省力.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阻力和动力臂一定时,阻力臂越短越省力.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根据支点的定义找出杠杆的支点,然后再比较力臂的长短.【解析】AD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进行求解.【解析】【解答】解: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所以在空气;水、铁这三中介质中,铁中传播的最快,水中次之,空气中最慢;
∵v=;
∴这架飞机5秒内飞行的距离:
s=v机t=2v声t=2×340m/s×5s=3400m.
故答案为:铁;3400.17、略
【分析】【分析】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池的作用是在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从而为电路提供电压.【解析】【解答】解: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使负极聚负电荷,从而为电路提供电压.
故答案为:其他形式的;电;正电荷、负电荷.18、b阿基米德原理不会液体压强【分析】【解答】解:(1)b图中;杯口的纸片不下落,是典型的“覆杯实验”实验,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2)c图中;通过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再通过量筒中液面的变化可得出排水的体积,进一步求出排水的质量,因此,可用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a图中;手移开后塑料片不会下落,这是因为液体向上的压力把塑料片托住了,证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
故答案为:b;阿基米德原理;不会;液体压强.
【分析】(1)a图中;手移开后塑料片不会下落,这是因为液体向上的压力把塑料片托住了.
(2)b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强的存在可以用实验来证明,我们学过的实验当中就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等.
(3)c与浮力有关,运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19、略
【分析】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根据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可知;关上门窗属于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中.
解决此题要知道: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此题考查了控制噪声的途径和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析】音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中20、略
【分析】【分析】(1)物质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在沸点以上的物质处于气态;
(2)(3)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不能高于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低于液体的沸点,然后根据表格数据做出解答.【解析】【解答】解:
(1)奈的沸点是218℃;所以温度为250℃时,奈处于气态;
(2)甲苯的凝固点为-95℃;只有酒精的凝固点低于甲苯的凝固点,因此选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
沸水的温度在100℃左右;只有酒精的沸点低于100℃,因此不能选用酒精作为温度计的玻璃泡里的测温物质.
故答案为:气;酒精;酒精.21、半导体单向导电【分析】【解答】半导体元件广泛运用于生活生产中;他的特性很多,譬如单向导电,光敏,热敏,等等。
【分析】考查关于半导体理解22、略
【分析】解: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左的3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甲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3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这个力,等于3N;
故答案为:3
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多数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下使用的,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这两个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就是零.
此题是一道力学的综合题,根据力的知识认真的分析,还是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结论的.【解析】32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解:人对墙一个推力的作用;墙也会对人的手施加一个力的作用;人对杠铃一个向上的,杠铃同时也会给手一个向下的力;手给水一个向后的力,水会给手施加了一个作用力.
所以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类似现象在我们日常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物品赠与合同标准文本
- 中介代售商品房合同标准文本
- 关于长期合同标准文本
- 充抵车库合同样本
- 个人聘请司机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贷款购车合同标准文本
- 2003园林施工合同样本
- 买材料简易合同标准文本
- 上海厂房合同标准文本
- 乡镇林木砍伐合同标准文本
- 煤矿供电保护接地知识的培训
- 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践简版
- 简单的设计合同(3篇)2023年
- 《阿Q正传》《边城》比较阅读课件28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23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7702.5-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水容量的测定
- GB/T 17747.3-2011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3部分:用物性值进行计算
- 变电站一键顺控操作过程常见异常与处置措施探讨
-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课件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课件)
- 人工呼吸的三种方式和操作方法课件
- 项目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桌面演练脚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