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学习了地质历史后,芙芙在梦中穿越到了一亿三千多万年前的辽宁西部,那里温暖湿润,河湖纵横,带羽恐龙正在湖边漫步,原始鸟类在空中飞翔,古老的兽类在银杏树上觅食,湖中鲟鱼戏水,岸上的蜥蜴正在探头探脑灾难突然从天而降,无数生灵被尘封在厚厚的岩层中。芙芙穿越到了下列哪一个地质年代A.冥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2018年8月21日,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伦村,一个几乎从无外人造访的边境傣族小村,两个月前因为陨石坠落,名声大噪--人们叫它“陨石村”。关于云南西双版纳陨石事件,叙述正确的是A.由彗星闯入大气层摩擦产生B.球状流星是地球的卫星C.流星因强烈反射太阳光而发光D.降落地表的流星体叫陨星3、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4、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5、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下列哪一现象与逆温有关()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阴雨霏霏,连月不开”6、下列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现象如极光、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C.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7、下列关于地球演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主要造煤时期是中生代B.地球上诸多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在古生代形成C.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D.植物界经历了由海洋藻类→陆生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8、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示区域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9、某学校(105°E,东七区)的同学在北京时间15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根据太阳方位和手表来确定方向,使用的方法和步骤如下:①将手表时间转换为当地地方时;②将手表平方,时针对准太阳;③手表12时刻度线与时针之间的夹角(<180°)的角平分线大致为正南方向。下图中能够大致反映此时正南方位的是()A.B.C.D.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2)C地区河流一般为_______河(内流;外流)。

(3)从植被来看;C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填字母)由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4)写出A区与B区界线上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流干流流过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是()。A.长江B.黄河C.珠江D.淮河1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将以下选项分布填入表中;以完成关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的描述(无代表现象则不填)

①哺乳动物②喜马拉雅山脉形成③无脊椎动物④联合古陆解体⑤两栖动物。

⑥蕨类植物⑦爬行动物⑧被子植物⑨联合古陆形成⑩裸子植物。

。代。

纪。

距今年代(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海陆变化。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新生代。

第四纪。

2.6

新近纪。

23

23

古近纪。

66

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侏罗纪。

201

201

三叠纪。

252

252

古生代。

二叠纪。

299

石炭纪。

359

359

泥盆纪。

419

419

志留纪。

444

奥陶纪。

485

485

寒武纪。

541

541

前寒武纪。

原始藻类。

12、我国某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1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课题研究成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近地面温度高的地点是________(填字母),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

(2)D点比B点的气温________(高/低),原因是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A、B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地________,B地__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

(4)在图2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大气的流动________方向。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13、海水的温度。

(1)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____情况。

(2)热量收入:____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

(3)热量支出:海水____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14、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____越厚,____分化越明显。15、下图是我国南部沿海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a的数值是____百帕,图示天气系统是____(填“气旋”或“反气旋”)。

(2)乙地风力比甲地大的原因是____。

(3)北半球夏秋季节,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出现____天气。

(4)高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与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昼夜____温差小的是控制下的地区,原因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_____)A.正确B.错误17、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_____)A.正确B.错误18、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制约因素。(_____)A.正确B.错误19、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日冕、色球。(_____)A.正确B.错误20、太阳内部物质经核裂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确B.错误21、泥石流发生时应往河谷下游跑,以摆脱泥石流。(_____)A.正确B.错误22、某沿海国距其领海基线200海里范围内,为该国领海(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6分)23、读“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年太阳辐射量丰富(>200)的地区有两块:一是②所代表的西亚和北非,另一块是①所代表的我国境内的某一地形区,该地形区名称是____。

(2)试分析该地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与西亚北非有什么不同?

(3)我国广州、重庆、乌鲁木齐、拉萨四城市中,太阳能资源量最不丰富的是____。2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0℃等温线分布有多处弯曲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

①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____。

②处等温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____。

③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____。

(2)简析丙海域正常年份洋流运动主要形式;及其对海洋环境和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

(3)分析乙地所在国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

(1)简要说明图中1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出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

(3)比较维多利亚湖7月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甲地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材料中有恐龙、原始鸟类等,且灾难突然从天而降,无数生灵被尘封在厚厚的岩层中,使生物大灭绝出现在中生代。故选C。2、D【分析】【详解】

彗星主要由冰物质构成;彗星碎块一般成群出现,闯入大气层一般形成流星雨现象,由于颗粒较小,很难形成陨石,A错误。球状流星往往是小行星物质,球状流星体原来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形成流星现象,因此球状流星不是地球的卫星,B错误。流星发光是因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C错误。陨星就是自空间降落于地球表面的大流星体,D正确。故选D。

【点睛】

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原来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在掉到地面之前,大部分都已烧成了灰烬,少部分会变成陨石掉到地面上。3、B【分析】【详解】

架空支撑的房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和云贵等省侗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区,藏族人主要居住在厚重的雕楼里,B错误,ACD是正确的,所以选B。4、D【分析】【详解】

光热条件好,无霜期较长。同一海拔,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越好;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故选D。5、A【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察逆温的相关知识。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特别是在无风的天气里,常常可以见到烟雾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方,这就是逆温使空气对流受阻,地面的烟雾难以扩散造成的,A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空气受热上升,B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C错误;“阴雨霏霏,连月不开”是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形成长时间的阴雨天气,D错误。故选A。

【点睛】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图。

6、C【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A错误;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现象如极光;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B错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D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正确。故选C。

【点睛】7、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是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之一,A正确;地球上诸多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这一现代地球基本面貌是在新生代时期形成的,B错误;动物界经历了由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C错误;植物界经历了藻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D错误。故选A。

【点睛】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生物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8、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涉及到风向的判断;等压线的判读、台风的影响、雾形成的条件等。解答时特别注意②地大雾形成的条件和③地强降水的形成的差别。

【详解】

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的产生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9、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详解】

北京时间15时,东七区105°E的时间为14:00;将2:00指向太阳,正南方位于2:00与12:00的角平分线为正南方向。故选A。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1)读图;根据图示位置,自然区A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是青藏高寒区。

(2)C地区位于季风区;河流一般为外流河。

(3)从植被来看;C区为森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应字母是A区,由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4)A区与B区界线是阶梯交界处;山脉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

(5)河流干流流过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是黄河,B对。长江、珠江、淮河流经两大自然区,A、C、D错。【解析】(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2)外流。

(3)森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

(4)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5)B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地球的演化历程为背景;考查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熟记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地壳演化史中:

动物界发展阶段:

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植物界发展阶段:

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中生代白垩纪以来(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

地球海陆的演变历史:

(1)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2)元古宙,现在陆地的位置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3)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此时期联合古陆形成。(4)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此时期联合古陆解体。(5)新生代,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许多高山,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形成。此时期喜马拉雅等山脉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据此填表如下:

新生代:代表性动物为①哺乳动物;代表性植物为⑧被子植物;海陆变化为②喜马拉雅等山脉形成。

中生代:代表性动物为⑦爬行动物;代表性植物为⑩祼子植物;海陆变化为④联合古陆解体。

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泥盆纪代表性动物为⑤两栖动物;代表性植物为⑥蕨类植物;海陆变化为⑨联合古陆形成。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代表性动物为③无脊椎动物。

【点睛】

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解析】。代。

纪。

距今年代(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海陆变化。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代表性动物。

代表性植物。

新生代。

第四纪。

2.6

新近纪。

23

23

古近纪。

66

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侏罗纪。

201

201

三叠纪。

252

252

古生代。

二叠纪。

299

石炭纪。

359

359

泥盆纪。

419

419

志留纪。

444

奥陶纪。

485

485

寒武纪。

541

541

前寒武纪。

原始藻类。

12、略

【分析】【分析】

本小题以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相关内容,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注重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

(1)

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根据图中高空等压面判断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C处气压高于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判断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A>C>D,A为近地面低压,故A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

(2)

读图1可知,D点海拔高4000米,而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可知D地由于距地面较远,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则少,所以D气温低于B地。

(3)

图1中高空等压面判断C处气压高于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判断图1中近地面近地面A地气温高,气流上升,A地出现阴雨天气,日较差小;B地气温高,气流下沉,B地出晴朗天气,日较差大。

(4)

在图2中的四条短线上大气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顺时针方向完成环流,如图;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②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再次污染市区。【解析】(1)AB>A>C>D地面冷热不均(或A;B两地冷热不均)

(2)低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3)阴雨晴B

(4)

②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收支。

(2)太阳辐射。

(3)蒸发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土壤土层15、略

【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5,据此a的数值是995,A处气压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为低压中心,低压控制下形成气旋。

(2)与甲相比;乙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乙地风力比甲地大。

(3)北半球夏秋季节;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出现狂风暴雨(或台风;阴雨)。

(4)高压控制下多为晴天;温差大;低压控制下多有阴雨天气现象,故此,低压中心控制下温差小于高压控制。

【点睛】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

(1)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

(4)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解析】(1)995气旋。

(2)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狂风暴雨(或台风;阴雨)

(4)低压中心低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云层削弱作用大晚上云层的逆辐射强,(地面保温作用)所以昼夜温差小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红色岩层一般是在气候炎热的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含黄铁矿的黑色页岩一般是在温湿气候下的湖泊;沼泽的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所以该说法正确。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18、×【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也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所以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并不是人类生产的制约因素,本题描述错误。19、×【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点睛】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20、×【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内部的物质经过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不是核裂变。

【点睛】

太阳核聚变过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过程中释放出能量。21、×【分析】【分析】

【详解】

泥石流发生时会沿河谷向下游流动;速度较快,向河谷下游跑,极易被泥石流掩埋。应向沟谷两侧高处跑。故材料说法错误。

【点睛】22、×【分析】【分析】

【详解】

某沿海国距其领海基线12海里范围内;为该国领海,因此表述错误。

【点睛】

领海的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但是,在海岸极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紧接海岸有一系列岛屿,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划定可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直线基线法。直线基线法就是在岸上向外突出的地方和一些接近海岸的岛屿上选一系列的基点,各基点依次相连,各点间的直线就连成沿海岸的折线。四、综合题(共3题,共6分)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①处于青藏高原地带;可知地处我国境内①所处的地形名称为青藏高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地区的海拔比较西亚和北非的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比较大,因此,青藏高原地区的太阳辐射能的资源比较丰富;读图可知西亚;北非地区所处的地理纬度比较低,该区域的太阳高度角大比较大,获得太阳热量比较多,该区域气候比较气候比较干旱,阴雨天气比较少,晴天比较多多,空中的运量比较少,大气的透明度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比较强。

(3)重庆地处我国四川盆地;该处盆地,地形比较封闭,水汽不易散失,空中的云量比较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大,因此,我国广州;重庆、乌鲁木齐、拉萨四城市中,太阳能资源量最不丰富的是重庆。

【点睛】

我国广州、重庆、乌鲁木齐、拉萨四城市中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读“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图”可知该处的太阳辐射能比较贫乏。【解析】(1)青藏高原。

(2)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西亚;北非地区纬度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3)重庆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涉及等温线判读;洋流分布及影响、首都迁址原因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及综合思维能力。

(1)

结合图中纬度位置及轮廓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①处有秘鲁寒流流经,等温线向北弯曲,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②处海拔较两侧地,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等温线向南弯曲,结合③处等高线数值,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等温线向北弯曲。

(2)

丙区域为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来自高纬度的海水,水温较低,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沿岸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了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饵料,因此秘鲁沿岸成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秘鲁渔场。

(3)

乙地所在国为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