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回民学校七年级(上)期中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初一年级在语文课上进行了“四季美景”的单元学习。同学们想以“秋在校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学习观察方法
1.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观察首先要选准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观察角度不同,获得的印象也会不同。我们
可以运用定点和动点观察的方法,去感受景物独特的风神状貌。定点观察,是指在一个景点
中,圈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或远现,或近觑,或俯瞰,或仰
视,或环顾。动点观察,也就是移步换景,随着行踪的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
到哪儿。其次,观察时还要认真细致地捕捉景物的特征。如何捕捉呢?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去
感受。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的景物,体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是不同
也。
有同学将上文所写内容划分层次,整理成图表笔记。请你将空缺的内容补全。
【任务二】品读名家作品
2.阅读作家梁衡的《夏感》选段,完成问题。
【甲】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芋芋细草长
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与夏日的喧嚣应和着。【乙】火红的太阳烘
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
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
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①yfinniAng成一种磅礴之势,
试卷第1页,共8页
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丙】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
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
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匐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丁】这时她们
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②p6ngb6生长,向秋的终点
做着最后的冲刺。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潜(qian)应和(he)贮(chu)满迸(beng)发
B.潜(qian)应和(he)贮(zhu)满迸(blng)发
C.潜(qian)应和(he)贮(zhu)满迸(beng)发
D.潜(qian)应和(he)贮(chu)满迸(blng)发。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横线处空缺的两个词语。
①(yunniang)
(pengb6)
(3)同学们对四处划线句进行了品读,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句将夏天热烈的氛围比作“沸腾的一锅水”,用“密密的厚发”“黛色长墙”等新奇的比喻形
象地写出了草木的繁盛。
B.乙句中“烘烤”一词,突出夏天阳光的炽烈;“扑打”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海浪翻涌时的动态。
C.丙句在朗读时应该把重音放在“金黄”一词上,因为后文说黄色承接春之绿、开启秋之赤,
顺应夏的季节特点,所以要重读强调。
D.丁句运用拟人,“冲刺”写出了夏日田间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作物旺盛蓬勃的生长状
>1^7o
【任务三】修改片段描写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九月的初秋,阳光仍有着夏的余韵。走到盛新楼前,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生物基地——
小菜园。菜园的围栏上缠绕着一丛绿绿的扁豆藤,其中点缀着一些淡紫色的扁豆花。凑近观
察,柔软的花瓣展开,如同小小蝴蝶的翅膀,显得①咄咄逼人。围栏里也自有风景:黄瓜②
羞怯地从藤架上探出头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尖尖的朝天椒一个个绿得发光,③神采奕奕;
试卷第2页,共8页
几个圆溜溜的茄子悄悄藏匿在矮矮的茄子树下……瓜果蔬菜生机盎然,小动物们也不甘寂寞。
瞧,菜畦里蚂蚁们忙忙碌碌,一只青虫在叶片上④怂恿着,蜜蜂在植物之间嗡嗡地穿梭飞行,
麻雀扑棱着翅膀,从枝头飞向了湛蓝的天空。
文段中加点词有两处使用不当,请你帮助同学找出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任务四】撰写写作心得
4.专题学习后,同学们纷纷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写作心得,横线处需
要补充文学常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如①(朝代)戏曲作家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画面中蕴含着孤
独凄凉;《秋天的怀念》中,北海的菊花是作者②未能与母亲共赏的秋菊,遗憾满满;③(人
名)在《济南的冬天》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饱含着作者发自内心的喜爱。我们在写作
时可以学习借鉴,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
A.元代史铁生老舍
B.宋代冰心老舍
C.元代史铁生朱自清
D.宋代冰心朱自清
二、古诗文阅读。(共31分)
5.默写。
(1)子夏日:",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在《论语》中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①,②o
(5)《〈论语〉十二章》中,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含哲理相同的两句是:①,
②。
(6)春天,为好友王昌龄被贬而担心的李白写下“①这种春景渲染出一片凄
凉伤感的气氛;春潮上涨,与江岸齐平,春风和顺,面对此景,停驻在北固山下的诗人王湾
写下“②,③
6.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试卷第3页,共8页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C.这首元曲前四写景句,描绘了一幅凄冷肃杀的深秋晚景图。
D.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本首诗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作品,刻画了①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
染出一种②的气氛。
(3)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我们描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7.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感情。
B.诗中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诗中的两个“若”字,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借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全诗以“①一”这个字统领全篇。开头两句直
陈其事,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对象;中间六句写所观之景,②"“一词写出了山岛
的巍然,“丛生”“丰茂”写出草木的欣欣向荣,澹澹和洪波涌起,显示了大海的③气
势;最后借助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④。
试卷第4页,共8页
8.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人迹罕至
B.尊君在不不耻下问
C.下车引之穿针引线
D.入门不顾瞻前顾后
(2)依据全文,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走了。
B.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C.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走了。
D.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9.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
枝开。”谷笑日:“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瞿然⑤不觉兼⑥三衣⑦,叩地膜拜。自
是士林⑧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注释】①郑谷:唐朝诗人。②齐己:唐朝和尚,善诗。③谒焉:拜见他。④矍(jue)然:
惊讶的样子。⑤兼:提起。⑥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内衣合称三衣。⑦士林:读书人
之中。
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与【乙】文“一字之师”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王凝之妻
试卷第5页,共8页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反击之力
D.下车引之
(2)填空。
【甲】文中描述了一个温馨的学习场景。谢安与他的子侄们在家中“讲论文义”,正赶上“雪
骤”,于是他欣然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子侄们的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
一个是谢朗觉得“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①;另一个是谢道镒把“白雪
纷纷“比作②“”,她的杰出表现,被后世赞为“咏絮之才”。
【乙】文中齐己拜谒郑谷讨论诗文。郑谷只改一字,便使齐己的诗意境更加完美,成为齐己
的,,一字师,,,古人强调,细心发现身边可学之人,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正如孔子在《论语
•述而》中所说的:③0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0.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很多同学对文中的内容产生了共鸣。《朝花夕拾》
里的其他篇目,也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请选取其中一篇,结合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说
说你产生了怎样的共鸣。(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第1问每空1分,第2问3分,第3问4分)
11.阅读《故乡的冬天》,完成问题。
故乡的冬天
张金凤
①故乡的冬天是被一场场北风送来的。人们念着“开北风了”纷纷去晒瓜干。秋地瓜被
切成薄片晾晒在大地上,在北风和日头的双重照料下,很快成了脆响的口粮。
②故乡的冬天是被萝卜送来的。“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立冬了,不能再把萝卜
放在露天撒野。而从霜降到小雪,正是白菜越长越壮实的时候。立冬后,早晚会有些霜冻,
但是白菜的筋骨结实,越冷,越长得瓷实,越冷,越生得鲜美。随着萝卜白菜的脚步,冬天
就进了千家万户。
③故乡的冬天是从堵上后窗那一刻开始的。父亲踩着板凳和木梯子,手托着泥坯把后
窗堵了,又抹上厚厚泥层。后窗变成了墙的日子,家里暖了许多。
④故乡的冬天是从期待一场雪开始的,鸟雀在冬天的田园里盘旋,不到下雪的日子,
它们不去啄那些高树上的柿子。秋天采柿子的时候,竹竿足够长,母亲却不让采最高枝上的
十几个柿子,每棵树上都留着些。那些柿子长得饱满而丰腴,看起来很好吃。母亲说,留几
试卷第6页,共8页
个柿子“看冬”。光秃秃的枝丫上,那几个柿子看守着冬天,越来越红。后来,大雪覆盖了原
野,柿子树梢成了鸟雀聚会的地方,它们啄着柿子,享受雪天里的盛宴。
⑤总得有一场鹅毛大雪才对得起冬天的想念,它们飘荡在天空,慢慢降落并栖息在稀
疏的篱笆上、草垛上,落在毛茸茸的干扁豆藤上,落在月季花干透却未凋零的花骨朵上。【甲】
雪成了藤上的花、花上的蕊、蕊上的蝶o大雪来的时候,故乡是沸腾的、喧闹的。孩子们在
雪扯起的帷幕间奔跑着,欢呼着,庆祝着。小手冻得好似小胡萝卜,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扬
向对方,或将雪攥成团,“嗖”地打在对方肥大的棉袄棉裤上。
⑥大人们聚在暖炕上斟饮。[乙]炉灶上磁磁啦啦,炒鸡蛋的香、炸花生米的香、煎
白菜包的香、烤小鱼干的香混含在炊烟里,飘荡在雪的曼舞中。
⑦雪持久不化的日子,母亲在屋檐下的长木搬子上挂了几穗高粱穗子款待麻雀。我很
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家有冬天“斋鸟”的传统。木搬上那些高粱穗不几日就变得轻了,若雪还
没有化,母亲会另选一把穗子挂出去。
⑧故乡的冬天是充满温情的。那些冬夜,乡村寂静得只听见风吹草叶的轻叹。透过窗
户,或是温暖的灯光伴着夜读的身影,或是一位默默剪窗花的母亲,守着一炕香甜的酣梦。
(有删改)
(1)作者用一个个生活场景勾勒出故乡冬天的样子。文章①-⑤段中A、收萝卜白
菜、B、留柿子给鸟雀及C的场景,让作者笔下故乡的冬天变得亲
切可感。
(2)这篇文章的语言清新雅致,带着诗的味道。请你从画线处任选一句,赏析语言的表达效
果。
(3)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冬天是充满温情的”?请结合文章⑥-⑧段内容简要分析。
五、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12.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总有一些难忘的事或瞬间可能触动你的心灵,引发你的
思考。
请以“触动心灵”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下来。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试卷第7页,共8页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3.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历程中,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句话,给我们启迪、温暖
和力量。
请将“影响我的”补充完整,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下来。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第8页,共8页
1.①选准角度②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2.(1)C
(2)①酝酿
②蓬勃
(3)B3.C4.A
【解析】1.本题考查思维导图、流程图。
结合“观察首先要选准角度”“我们可以运用定点和动点观察的方法,去感受景物独特的风神
状貌”所以①处为:选准角度;
结合“如何捕捉呢?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可概括②为: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
2.(1)本题考查字音。
潜在(qiGnzAi):意思是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应和(yinghB):意思是(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贮满(zhuman):指装满,填满。
迸发(b®ng齿):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语书写根据拼音。
①酝酿(yfinniAng):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②蓬勃(p6ngb6):繁荣;旺盛。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品析。
B.有误,根据“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等可知,“扑打”一词在这里形容的
是麦浪翻滚的状态,而不是海浪翻涌的动态。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①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本句用来形容“柔软的花瓣”,对象错误。
②羞怯:羞涩胆怯。本句用拟人手法,形容黄瓜逐渐长大的过程,使用正确。
③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本句用来形容朝天椒的样子,使用正确。
④怂恿:鼓动别人去做(多指不好的事情)。本句用来形容青虫的动作,褒贬不当,使用不
当。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
答案第1页,共10页
家”。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是当代作家,生于北京。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随笔》等。
《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故选Ao
5.博学而笃志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杨花落尽子规啼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
的“博、笃、罔、殆、悬”等字容易写错。
6.(1)D
(2)漂泊孤独凄清伤感
(3)西边太阳又要落山了,黑夜的脚步正一步步临近。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
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
何方。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导语】《天净沙•秋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
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
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
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
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这首元曲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并非是“对朋友
的思念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和元曲内容与情感的理解。
《天净沙・秋思》前四句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
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答案第2页,共10页
(3)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及思想感情的理解。
首先需要找到要描绘的景物,如夕阳、天涯等,再翻译句子。第二步需美化语言,如修饰词
和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最后需要加入想象和联想来丰富完善整个画面,比如这两句
诗中没有出现但已经包含在画面中的景象。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
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断肠人:形
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断肠”一词直接点明了远行游子
因为思乡怀人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悲苦之情。
7.(1)A
(2)观竦峙辽阔和宏伟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导语】《观沧海》是曹操的佳作,全诗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借山海之景抒发一统天下
的雄心壮志。意境开阔,想象丰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日月星汉的描绘,更显其博大胸
襟,是建安诗歌中的典范之作。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和赏析。
A.有误。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知,他借大海之景,抒发的是一
统天下的雄心和包容宇宙的胸襟,而非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因此,将本诗情感归结为“爱
国忧民”是不准确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第一空:由题干信息“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全诗以某个字统领全篇”可
知,此空要求找出统领全诗的字。结合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可知,全诗是围绕“观”海
这一行为展开的,诗人通过“观”来感受大海的壮阔与自身的豪情,因此此空应填“观”。
第二空:由题干信息“中间六句写所观之景,某词写出了山岛的巍然“可知,此空要求找出描
述山岛巍然的词语。结合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可知,"竦峙'’一词准确地描绘了山岛高
高耸立、巍峨挺拔的景象,因此此空应填“竦峙”。
第三空:由题干信息“澹澹和洪波涌起,显示了大海的某种气势”可知,此空要求概括大海的
气势。结合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知,
诗人通过描绘海水的波动、山岛的耸立、草木的茂盛以及洪波的涌起等景象,展现了大海的
辽阔与宏伟,因此此空可以填写“壮阔和宏伟”。
第四空:由题干信息“最后借助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的某种
答案第3页,共10页
情感”可知,此空要求概括诗人的情感。结合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可知,诗人通过奇特的想象,将大海与日月星辰相联系,展现了大海的无限包容与壮阔,
从而表达了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因此此空可以填写“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8.(1)B
⑵A
【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陈太丘与友人的交往,突出了“守信”和“礼仪”的重要性。故事
中,陈太丘兑现不成的约定源于友人迟到,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元方机智应对友人的指责,
指出其不守信和无礼,使得友人感到惭愧,强调了礼貌和诚信在社会交往中的价值。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
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
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均为“到”的意思;
B.语气助词,同“否”/副词,表否定;
C.均为“牵、拉”的意思;
D.均为“回头看”。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这里的序疏通,如遇省
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与,和;期行,相约同行;委,舍弃;去,离开。
故选Ao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
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
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
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
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9.(1)C
(2)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比拟。柳絮因风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导语】【甲】文讲述了谢太傅一家在寒雪日里讨论文章时的趣闻。谢安询问“白雪纷纷何所
答案第4页,共10页
似”时,谢朗和谢道银给出不同的比喻,谢道镉将“白雪纷纷”比作“柳絮因风起”,被誉为“咏
絮之才”体现了其出色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场景温馨且富有文化气息。
【乙】文中描述了诗人郑谷与齐己关于诗歌中一个字的讨论。郑谷建议将“数枝”改为“一
枝”,使诗句更加精准,意境更完美,齐己对此十分钦佩,并给予郑谷“一字之师”的尊称。
这段文字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以及虚心求教、相互学习的态度。
【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一字之师”句意:改正一个字的老师。之:助词,的。
A.句意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之:“王凝之”名字中的一个字;
B.句意为: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之: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优点;
C.句意为:水流反冲的力量。之:助词,的。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
D.句意为:走下车拉他。之:代词,他;
故选C。
(2)①本题考查翻译语句。重点词:差,差不多,可拟,可以比拟。
②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根据“白雪纷纷何所似”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道镉把“白雪
纷纷”比作“柳絮因风起”。
③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乙】文中齐己拜谒郑谷讨论诗文的内容,可知细心发现身边随处有可学之人,要有虚
心求教的态度可知,这与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观点相同。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
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
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镉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
高兴得大笑了起来。她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郑谷住在袁州,齐己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
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
之师。
10.示例1:《狗•猫・鼠》中,作者曾把一只隐鼠当成自己的伙伴,隐鼠死后他非常伤心。我
答案第5页,共10页
小时候也曾养过一只蟋蟀,蟋蟀的死也让我难过了好久。小孩子总是把小动物当成朋友,这
也是我和作者的共鸣。
示例2:生活中总有些爱我们的人看透我们的心思,满足我们的愿望。《阿长与〈山海经〉》
中,作者想要一本带画的《山海经》的愿望被很多人所忽视,但阿长却给他买来了。这让我
想起奶奶曾在我生日时,买来我心仪的玩具,而我从未对她说过想要那个玩具。
【详解】本题考查结合名著内容进行语言表达。作答时,一、要结合名著相关内容;二、叙
述自己的经历;三、写清楚自己产生怎样的共鸣。
示例1:《五猖会》中,作者大清早起来,准备去看迎神赛会。此时父亲偏要他背《鉴略》。
那种无奈强记的感觉我也有过。那是初一时,我盼望已久的篮球赛还有半小时开始,妈妈一
定让我背完四首古诗才允许我看。虽然极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
示例2:读《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的正直、对中国留学生的一视同仁、热情关爱使作者
深深感动,并一生难忘。我也曾遇到这样一位恩师,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严厉而亲切,对我
关爱有加。这种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感觉,就是我和作者的共鸣。
11.(1)晒秋地瓜干用泥坯堵后窗孩子们在雪地玩耍
(2)示例1:甲这句话通过比喻和排比,将雪比作藤上的花、蕊、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
覆盖下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示例2:乙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炉灶上的声音和各种食物的香气融合在一起,营造出
温馨、热闹的氛围,同时与雪景相映成趣,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美好。
(3)作者在结尾处说“故乡的冬天是充满温情的”,是因为在故乡的冬天里,有大人们围炉聚餐
的温馨场景、母亲善待麻雀的善良行为,以及冬夜乡村的寂静和家的温暖,这些都让人感受
到故乡冬天的温情和美好。
【导语】文章简单概括了故乡冬天的特色与温情。从北风送冬、萝卜白菜的收获,到堵后窗
御寒、期待雪降,再到大雪纷飞时的孩子们欢闹、大人们围炉聚餐,以及雪后母亲用高粱穗
子款待麻雀的传统,都展现了故乡冬天的独特风情。同时,文章也描绘了冬夜乡村的寂静与
家的温暖,如夜读时的灯光、剪窗花的母亲和一炕香甜的酣梦,共同构成了故乡冬天充满温
情的生活画面。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A结合①段中“纷纷去晒瓜干。秋地瓜被切成薄片晾晒在大地上,在北风和日头的双重照料
下,很快成了脆响的口粮”写收获秋地瓜,可得:晒秋地瓜干;
“收萝卜白菜”对应第②段;
答案第6页,共10页
B结合③段中“父亲踩着板凳和木梯子,手托着泥坯把后窗堵了,又抹上厚厚泥层”写父亲堵
后窗,可得:用泥坯堵后窗;
“留柿子给鸟雀”对应第④段;
C结合⑤段中“孩子们在雪扯起的帷幕间奔跑着,欢呼着,庆祝着。小手冻得好似小胡萝卜,
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扬向对方,或将雪攥成团,'嗖’地打在对方肥大的棉袄棉裤上”写孩子
们玩雪,可得:孩子们在雪地玩耍。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甲】处:“雪成了藤上的花、花上的蕊、蕊上的蝶。”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将雪比作藤上的花、花上的蕊、蕊上的蝶,形象地描绘了大雪覆盖下篱笆、扁豆藤和月季花
的景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美丽,富有诗意。同时,排比句式的使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
力和节奏感。
【乙】处:"炉灶上磁磁啦啦,炒鸡蛋的香、炸花生米的香、煎白菜包的香、烤小鱼干的香
混合在炊烟里,飘荡在雪的曼舞中。”这句话写了各种食物的香味,描写生动细腻,将炉灶
上的声音和各种食物的香气生动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温馨、热闹的氛围。同时,“飘荡
在雪的曼舞中”一句又巧妙地将雪景与炊烟、香气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美
好。
(3)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在文章的第⑥段中,“大人们聚在暖炕上斟饮。炉灶上磁磁啦啦,炒鸡蛋的香、炸花生米的
香、煎白菜包的香、烤小鱼干的香混含在炊烟里,飘荡在雪的曼舞中”,描述了在大雪纷飞
的日子里,大人们聚在暖炕上斟饮,享受着炒鸡蛋、炸花生米、煎白菜包、烤小鱼干等美食
的香气,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美食的享受,让人感受到故乡冬天的温暖和亲情。
在第⑦段中,“雪持久不化的日子,母亲在屋檐下的长木檄子上挂了几穗高粱穗子款待麻雀”,
作者提到了母亲在屋檐下挂高粱穗子款待麻雀的传统,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善待生命的行
为,体现了故乡人民的善良和温情。
第⑧段,“故乡的冬天是充满温情的“,作者更是直接描绘了冬夜乡村的寂静和家的温暖。
无论是夜读时的灯光、剪窗花的母亲,还是一炕香甜的酣梦,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安宁,
这也是故乡冬天充满温情的重要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简要概括作答即可。
12.例文:
触动心灵
答案第7页,共10页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许多瞬间如同流星划过天际,虽然短暂,却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
永恒的印记。对我而言,那个雨夜的故事,就是那颗最璀璨的流星,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灵。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一场大雨似乎即将倾盆而下。我刚
从图书馆出来,手里抱着一堆沉甸甸的书籍,心中满是即将到家的喜悦。然而,当我走到校
门口时,大雨如约而至,瞬间将我淋了个透心凉。我无助地站在雨中,望着远处模糊的家的
方向,心中充满了焦虑与绝望。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我的视线中。那是我们班的班长,一个平时并不
怎么起眼,但总是乐于助人、默默付出的女孩。她手里拿着一把伞,急匆匆地向我跑来,脸
上带着关切的笑容。
“你怎么还不回家?没带伞吗?"她一边问,一边将伞递给了我。
我愣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要知道,平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我甚至从未
主动和她说过话。然而,在这个雨夜,她却毫不犹豫地向我伸出了援手。
“我……我……”我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别说了,快回家吧。这把伞你先用着,明天记得还给我哦。”她笑着说完,转身消失
在了茫茫的雨幕中。
我站在原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与无私。
回到家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那个雨夜的瞬间,如同一束光,照亮
了我内心的黑暗角落,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光辉。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能像她一样,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乐于助人,更加珍惜与他人的每一次相遇。因为我知道,每一
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都可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那个雨夜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为了我人
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时刻提醒着我,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去珍惜每一次与
人相遇的机会,去传递爱与温暖,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题目“触动心灵”已经明确指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即要叙述一件或几件能够深
深打动自己内心的事情。在写作时,需要围绕这一中心,选取那些能够引发自己深刻思考和
情感共鸣的事件进行叙述。立意上,可以强调这些事件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以及它们所带来
答案第8页,共10页
的积极变化,如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坚持、明白了责任等。
2.选材构思。文体要求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即需写作记叙文。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寻
找素材,如家庭中的温馨瞬间、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师生间的感人故事等。一抹夕阳,一朵
野花,一丛杂草,一眼山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家庭中父母关爱我们的一个眼神;学
校里同学、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社会中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有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
我们终生难忘。构思方面,先明确“触动”心灵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如我和母亲吵架后离家出
走,母亲看到我后流下的泪水触动了我;一位陌生人勇救落水儿童,那一幕触动了我;那些
奔赴疫区的医护工作者触动了我等。然后叙写相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
因、经过和结果;应该具体描绘触动自己的场面,以此来凸显人物形象,凸显主题,要用心
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自己受到触动的原因或对自己成长感悟来深化中
心。
13.例文:
影响我的一位老师
影响我最深的人不是我的亲戚,也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现任语文老师一庞老师。
庞老师很帅,中等身材,三十岁左右。庞老师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非常
文雅。
庞老师影响我最深的是他的一句话。记得,市里举办征文大赛,庞老师让我们全班每
人都要写一篇征文,命题为“秋天”。这是我第一次在这样一位新老师面前展示的机会。我高
兴极了,因为我家的《好词好句好段》上的“好句”和“好段”凑在一起,然后抄了下来,自己
又锦上添花地加了自己写的几句话,一篇作文就成了。我自己觉得挺满意的,于是,第二天
就交给了老师。
庞老师看过我的作文后,皱紧了眉头说:“你虽然用了许多好词佳句,但写得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店承包合同协议书
- 有效利用时间准备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迅速提高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知识更新策略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备考过程中的困惑及答案
- 了解行业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证书考试复习计划制订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有效领导力考题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样本采集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考试要避掉的误区试题及答案
- 2025世界防治哮喘日知识讲座专题课件
- 粮食安全时政试题及答案
- 小学开展常规教育经验交流活动方案
- 第四单元专题学习《孝亲敬老传承家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 茂名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24年6月真题(第1套)翻译
- 2024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03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1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城市交通中的共享出行模式研究
- 全过程工程咨询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