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2B/wKhkGWeldSeAAsHLAANDUIIpjaU221.jpg)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2B/wKhkGWeldSeAAsHLAANDUIIpjaU2212.jpg)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2B/wKhkGWeldSeAAsHLAANDUIIpjaU2213.jpg)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2B/wKhkGWeldSeAAsHLAANDUIIpjaU2214.jpg)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09/2B/wKhkGWeldSeAAsHLAANDUIIpjaU2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登泰山记课题:16-2登泰山记课时1授课年级高一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被收录于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主题围绕“自然与文化”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探究自然景观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提升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登泰山记》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展现了作者姚鼐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其坚定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桐城派作为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章注重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姚鼐作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在《登泰山记》中也充分体现了“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的主张。这篇文章不仅能让学生领略五岳之尊泰山的雄伟壮丽,感受古人在山水自然中安放心灵的文化传统,还能通过学习文言文,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阴”“阳”“乘”“绝”等;理解特殊文言句式,如判断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等;能够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语句,提升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梳理作者登泰山的路线和描写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多角度描写泰山景色的方法,如从视觉、听觉等角度,以及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手法,提升学生的鉴赏思维;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体会文中描绘的泰山雪景、日出等自然景观的壮美,感受作者用词精妙之处,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负”“烛”的运用,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改写、仿写等方式,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桐城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体会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文化传统;领略泰山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扎实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理解文意。深入赏析文中描写泰山景色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手法。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理解文人在山水之间寄托心灵的文化内涵。体会桐城派散文“清真雅正”的风格特点,以及如何在写作中体现“义理、考据、词章”的统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新课讲解一、导入教师旁白:泰山,五岳之首,它承载着数千年的华夏文明,是历代帝王封禅之地,文人墨客更是纷至沓来,留下诸多传世佳作。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则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说一说,说出与泰山有关的诗句、俗语、成语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稳如泰山安如泰山蚂蚁搬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北斗(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又称泰斗。)泰山泰水(旧时称妻父为泰山,称妻母为泰水。又因泰山古称东岳,故妻父又称岳父,妻母则称岳母。)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以PPT形式呈现作者姚鼐的简介:姚鼐,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他继承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其散文简洁清雅,韵味悠长。《登泰山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其深厚文学功底与独特审美情趣。介绍写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姚鼐辞官归里,途经泰安,与友人朱子颍同登泰山,写下此文。此时作者历经官场起伏,心境渐趋淡泊,泰山之行成为他寄情山水、抒发胸臆的契机,让学生对文章创作心境有初步认识。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读音、划分节奏,注意字音的准确,如“汶(wèn)水”“磴(dèng)几不可登”,感受文言文的抑扬顿挫。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初步熟悉文本内容,尝试读顺语句。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如“阳谷皆入汶(山南水北为阳)”“其阴,济水东流(山北水南为阴)”,让学生齐声朗读巩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读全文,梳理作者登山的行踪路线,并用简洁语言概括每一段大意。”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同桌间简单交流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文章第一段开篇点明泰山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第二段叙述作者从京城出发至泰山脚下,准备登山。第三段详述登山过程,历经苍山负雪、登山艰难、到达山顶等经历。第四段描绘泰山日出奇景。第五段写山上其他景物,如古迹、雪景。第六段介绍泰山冬季石刻,以日观亭为中心,收尾全文,展现完整登山游记脉络。四、文本研读,深入理解研读第一段教师引导:“首段虽短,却字字珠玑。大家仔细研读,思考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介绍泰山,有何作用?”学生圈点批注后发言,教师总结:此段从地理方位(泰山之阳、阴,汶水、济水分布)、山势(其阴,济水东流;其阳,汶水西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介绍泰山,点明泰山在齐鲁大地的雄伟壮阔,为后文登山写景铺垫,短短几句勾勒出宏观背景,有高屋建瓴之感。重点字词讲解:详细阐释“阳”“阴”在古文中表示方位的含义,结合地图直观展示汶水、济水与泰山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理解山水阴阳命名规则,通过课堂小练习,如给出其他山脉与河流,让学生判断阴阳方位,巩固知识。“乘”“历”“穿”“越”等动词连用,生动展现路途辗转,环境描写“风雪”营造出寒冷、艰难氛围,反衬作者对泰山的向往热忱。写作手法分析:讲解动词运用的精妙,让学生仿写一段描述行程的文字,运用连续动词,突出旅途特点,教师点评,强化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研读第二段教师提出问题:“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段主要记述了作者登山的经过,着力叙写了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作者的登山路线为:由南麓—入中谷—道少半—越中岭—循西谷—至山巅。本段中“乘、历、穿、越、至于”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研读第三段小组探究:“这是登山的核心段落,作者沿途看到哪些景致,登山过程心情有何变化?”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详细剖析文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济水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等写景语句,展现登山途中,初览苍山负雪的壮美、夕阳映照下山水城郭如诗如画、半山云雾的缥缈悠然,作者心情由起初对登山艰难的感慨转为对美景的惊叹沉醉。对比阅读:引入其他文人登山艰难的描写段落,如徐霞客游记中部分内容,与本文对比,探讨不同作者面对登山艰辛与美景时描写侧重点、情感抒发异同,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加深对文本理解。研读第四段情境创设:教师播放泰山日出视频片段,静音处理,同时让学生朗读课文第四段,要求读出日出过程的层次感与壮观感。读完后提问:“文中如何精妙描绘泰山日出?试从色彩、形态、光影变化等角度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描绘色彩突变,“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展现形态与光影动态,感受文字构建的震撼视觉画面。修辞手法讲解:分析文中比喻、拟人手法,如“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将山峰拟人化为弯腰鞠躬之人,形象写出山峰在日光映照下的明暗错落,让学生在文中再找几处修辞,体会其对增强画面感、表现力的作用。研读第五、六段问题引导:“文章结尾两段介绍了泰山的哪些古迹、石刻?作者着墨于此有何深意?”学生自主阅读后回答,教师总结:提及岱祠、碧霞元君祠等古迹,展现泰山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诸多石刻是历代文人对泰山情感、文化传承见证,作者记录这些,使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升华对泰山尊崇,表达对华夏文明传承的敬意。文化拓展:教师拓展讲述泰山石刻文化发展历程,从古代帝王封禅题刻到文人墨客赋诗留名,展示部分经典石刻图片、文字解读,让学生领略泰山承载的文化重量,课后推荐阅读《泰山石刻大全》相关章节,延伸学习。五、随堂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阳谷皆入汶(山南水北为阳)其阴,济水东流(山北水南为阴)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翻译下列句子: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文中多次提到泰山的地理特征和景观,试归纳并总结泰山的特点。作者在描写泰山日出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六、课堂总结《登泰山记》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泰山的地理特征和景观特点,体会了作者寄情山水、抒发胸臆的情怀,也领略了桐城派散文简洁清雅、韵味悠长的风格。同时,我们还通过文本研读,深入理解了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掌握了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等词语的运用技巧,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三、四段,并默写。以“我心中的泰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要求结合课文所学,融入个人感悟,可描绘泰山美景,也可抒发对泰山的敬仰之情。搜集更多关于泰山的历史文化资料,如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碑刻等,准备下节课分享。教学反思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小组竞赛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简单问题,学生们能快速抢答,课堂氛围热烈;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小组内成员也能积极探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让课堂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沉浸在高效、探索、快乐的学习氛围中。重视朗读品味语言:在讲解课文时,通过齐读、个人读、速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语句。如“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作者行文的奔放气势和急促节奏,同时通过对“冒”“乘”“历”“穿”“越”等关键字词的重读,感受到作者不畏艰难的精神以及语言的准确生动与丰富变化。注重方法指导提升能力:在分析文章语言表现力时,注重传授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除了朗读,还教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例如,在赏析“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时,引导学生抓住“负”和“烛”,体会到“负”赋予青山动态,形象地表现出雪之厚;“烛”字将雪的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短平快网络直播与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分析
- 中国手套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核素骨显像的组学特征提取与建模分析研究
- 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内蒙华电绿色并购动因及后果研究
- 电子竞技行业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 微槽道吸液芯超薄定向热管的制造及其传热性能研究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英语阅读深度学习的调查研究
- 老年护理机器人的伦理问题研究
- 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运营经验分享
- 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成组优化研究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2课 预防近视(教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单元教材分析
- JTS-215-2018码头结构施工规范
- 大酒店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文件
- 财务实习生合同
- 2024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知识
- (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
- 重庆市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A卷)(附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