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减少噪音的方法是(
)。A.给汽车安装消音器 B.设置隔音屏障 C.不发出任何声音2.噪声影响我们的健康,下列现象属于噪声的是(
)。A.早读课上同学们高声读书 B.实验中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 C.晚上10点窗外高音喇叭播放的优美歌曲3.与污水、废气、垃圾一起被称为污染环境“四大公害”的是(
)。A.光 B.噪声 C.电 D.以上都不是4.遇到很强的声音时,我们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来保护我们的听力?(
)。A.张开口,塞住耳 B.张开口,不塞耳 C.闭上口,不塞耳5.医院、学校、住宅区附近禁止鸣笛属于(
)。A.在人耳处阻断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的是___。A.给汽车加装消声器 B.在桥两侧加装隔音板 C.长期在高音广播下生活7.春节放鞭炮时,人们捂耳朵是为了(
)。A.减弱噪音危害 B.防止鞭炮炸伤 C.保暖8.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图书馆看书要保持安静 B.在家里听歌时,可以把音量调大一些C.课间尽情奔跑,大声说话9.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要限时工作B.或上防噪声耳塞C.市区内植树造林10.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A.经常带耳机听音乐 B.一直用音箱的最大音量听音乐 C.遇到过强或过高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11.下列哪个不是控制噪声的最新技术(
)。A.隔音材料 B.电子反噪音装置 C.捂耳朵12.医院、学校、住宅区附近禁止鸣笛属于(
)。A.在人耳处阻断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没有什么影响13.小明被窗外的噪音打扰,无法专心写作业。你认为最不合适的方式是(
)。A.关闭窗户 B.带上耳塞 C.播放动画片转移注意力14.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工人们在公路旁植树造林,可能是想在(
)减弱噪声。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15.下列不属于社会生活噪音的是(
)。A.隔壁装修的电钻声B.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C.楼上甩干机的嗡嗡声16.下列做法是在传播过程中消减噪声的是(
)。A.佩戴耳塞 B.在马路两旁植树 C.安装汽车消音器17.下列控制和减少噪声,不可行的措施是(
)。A.在公路边种植树木 B.车子排气管上装消音器C.经常戴耳机 D.机动车在市内禁止鸣笛18.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打桩,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壤污染 B.噪声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19.就保护环境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 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的强度可用“分贝”计量20.(
)属于噪声。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 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C.公园里悠扬的乐器的声音二、填空题21.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的规定。22.噪声会对人的造成损伤。23.政府部门在高架桥附近设置隔音屏障是在()减弱噪音,在学校附近设置禁止鸣笛标志是在()控制噪音,提到森林我们经常用“幽静”一词形容,我们提倡植树造林是在()减弱噪音,老师教育我们在听到巨大的噪音时要捂住耳朵,远离噪声源是从()减轻噪音的影响。(填“声源处、”“削弱传播”、“人耳处”)24.有些场所附近安装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样做是为了。25.“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金榜题名时。”“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中、高考期间,我县多部门倾情倾力,团结协作,共同为给咱庆云广大莘莘学子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只愿星光不负赶路人。就连广场舞的音乐也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文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因为噪声会(),或者(),请问同学们提供一些减少噪声危害的方法:1、()2、()26.夜间,居民住宅处的声音超过分贝的声音称为噪声。我们使用测量环境中的分贝数。27.考试期间,各路段要禁止鸣笛,是为了减少()。28.一般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是。29.小科同学在唱歌的音响旁站了一会,感觉耳朵有点疼,是因为声音具有()。30.减少或改变声源的振动,是在()处控制噪声。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32.图一是通过的方法减弱噪声,图二是通过的方法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人耳处”“传播过程中”)33.噪声的来源主要由()、()、()、()。34.我们可以给汽车安装消音器来减少。35.当声音超过60时会使人不舒服,所以,音量高到一定程度会损伤听力。36.声音能量。(选填“具有”或“不具有”)37.我们可以给汽车安装来减少噪声。38.用力敲击鼓面,蜡烛的火焰会熄灭,说明声音具有()。39.给摩托车安装消音器,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4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三、判断题41.噪音与污水、强光、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4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43.汽车上的隔音棉能减少噪音的危害。()44.声波也是一种能量,大喊大叫可以造成雪崩,强烈的噪声会损伤我们的耳膜。()45.声音太大,可能会把我们的耳朵震疼。()46.在声音大的工厂、车间周围往往砌上高墙、种植高大树木,仅是为了美观。()47.只有很难听的声音才叫噪声,音乐声都不属于噪声。()48.有的声音是美妙动听的,有的声音听起来非常刺耳。所以刺耳的声音越小越好,美妙动听的音越大越好。()49.尖锐的声音是噪声,再优美的音乐在人们需要安静休息时也同样属于噪声。()50.噪声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噪声,都会有可能给人带来损害()51.带降噪耳机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降低噪声的危害。()52.周围的声音太大会震得我们耳朵疼,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53.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54.噪声会影响我们休息。()55.美妙的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所以我们应该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56.图书室里很大的说话声不属于噪声,不影响同学们学习。()57.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屏障能够减少噪音。()58.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59.噪声只会对人的听力系统有危害,对其他地方没有危害。()60.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四、简答题61.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较长时间持续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中,轻度造成听力损伤,出现听力障碍,严重了会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怎样做能减少噪声的危害呢?(至少写出三条)62.怎样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3条)63.学校是大家共同学习的地方,需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防止和减少噪声污染的影响,国家各个部门都在为消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营造整洁、有序、安全、文明的校园周边环境而努力。我们也要为学校安静的环境而努力,请你找一找校内噪声的来源写出三条,并提出相应建议。64.小明在暑假里参加了游泳班,开学后耳朵听不清了,你能帮他分析下原因,告诉他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呢?65.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噪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请问噪声的危害有哪些呢?(至少三条)66.人们提倡在噪声大的地带多种一些大树等植物,这是为什么呢?67.生活中的噪音会影响我们的休息、使人烦躁,那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68.让人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不仅会影响人的心情还会损伤人的听力,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69.窗外,摩托车的轰鸣声,工地的机器声,小广场的吵闹声……令人心烦意乱,请问,有哪些途径可以减弱噪声?请举例说明。70.人们在生活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至少举3个例子)五、实验题71.实验名称:探究“改变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的实验。图一
图二(1)如图一,我们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尺子,伸出桌面短的尺子,振动速度(),发出的声音();伸出桌面长的尺子,振动速度(),发出的声音()。(2)如图二,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的同一位置,用力大,发出的声音();用力小,发出的声音()。(3)生活小百科:生活中的噪音会影响我们的休息、使人烦躁,那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列举3项)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BBBCAA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BBBCBCB1.C【详解】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控制噪声源、戴耳塞、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不发出任何声音不属于减少噪音的方法,所以C符合题意。2.C【详解】早读课上同学们高声读书和实验中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都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都不属于噪声。晚上10点窗外高音喇叭播放的优美歌曲会影响正常人的休息,所以属于噪声。故选C。3.B【详解】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所以B符合题意。4.B【详解】遇到很强的声音时,我们应该张开口,不塞耳,让耳膜内外压强相等,避免击穿鼓膜。闭上口,塞住耳和张开口,塞住耳都不是最佳方法。5.B【详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医院、学校、住宅区附近禁止鸣笛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所以B符合题意。6.C【详解】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在桥两侧加装隔音板、在汽车上安装消音器,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长期在高音广播下生活不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7.A【详解】保护耳朵的措施:尽量避开噪声,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在放鞭炮的时候,人们捂耳朵是为了减弱噪声危害,这是保护听力的方法之一。8.A【详解】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A、噪声对人体有影响,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在图书馆看书要保持安静的做法正确;B、在家里听歌时,要注意控制音量,不要为了自己高兴而影响到邻居的正常生活,把音量调大一些的做法不正确;C、课间活动要注意控制音量,尽情奔跑、大声说话的做法不正确。9.C【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要限时工作,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市区种草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10.C【详解】A.经常带耳机听音乐,不利于保护听力,选项观点错误;B.一直用音箱的最大音量听音乐,会损害听力,选项观点错误;C.遇到过强或过高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有利于保护听力,选项观点正确。11.C【详解】减少噪音的方法:①在有噪声的地方多植树。②在生活区、学校区设置“禁止鸣喇叭”的标牌。③窗户上用双层玻璃、带褶皱的窗帘。④在产生噪声的机器上安装消声器。⑤用隔音装置断绝噪声进入耳朵等。分析选项中,隔音材料,电子反噪音装置都是控制噪声的最新技术;捂耳朵不是控制噪声的最新技术。12.C【详解】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防止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即在声源处控制噪音。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在人耳处控制。医院、学校、住宅区附近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13.C【详解】小明是因为被窗外的噪音打扰而无法专心写作业,因此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减少噪音对他的干扰,比如关闭窗户或带上耳塞来隔绝噪音。而播放动画片虽然可以转移注意力,但会进一步分散小明对作业的注意力,使得专心写作业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这是最不合适的方式。14.B【详解】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工人们在公路旁植树造林,可能是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5.B【详解】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不属于社会生活噪音,因为工厂属于工业区,不会在生活区,故不属于“社会生活”噪音,所以B符合题意。16.B【详解】A、佩戴耳塞属于在声音接收处控制噪音,不符合题意;B、树木能够吸收噪音,起到减弱声音传播的目的,在马路两旁植树能在传播过程中消减噪声,故B符合题意;C、安装汽车消音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不符合题意。17.C【详解】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人耳鼓膜振动引起听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声源处控制噪音,如禁止鸣笛;可以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如隔音玻璃,可以在人耳处控制噪音,如双手捂住耳朵。A、在公路边种植树木,可以阻挡声音传播,起到削弱声音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车子排气管上装消音器可以有效削弱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教室内的吵闹声可以打开门窗传播出去,不属于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故B符合题意;C、经常戴耳机,长期的声音刺激会对听神经造成损伤,符合题意;D、机动车在市内禁止鸣笛,在声源处控制噪音,D不符合题意。18.B【详解】不分昼夜的打桩会形成噪声污染,主要环境问题是产生噪音影响环境。19.C【详解】A、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所以噪声不一定就是难听的声音;故A错误;B、如果学生们正在午休,传来悦耳的歌声影响了休息,九可能是噪声;故B错误;C、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故C正确;20.B【详解】物理学中,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属于噪声,故选B。21.当地公安机关【详解】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就是听起来让人不舒服的声音。会让人感觉烦躁、刺激、头痛、甚至要发疯的感觉。比如:高音喇叭、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装修的声音等。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22.听力【详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所以在噪音大的环境中工作,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23.削弱传播声源处削弱传播人耳处【详解】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政府部门在高架桥附近设置隔音屏障是在削弱传播减弱噪音,在学校附近设置禁止鸣笛标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提到森林我们经常用“幽静”一词形容,我们提倡植树造林是在削弱传播减弱噪音,老师教育我们在听到巨大的噪音时要捂住耳朵,远离噪声源是从人耳处减轻噪音的影响。24.减少噪音【详解】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在有些公共设施附近安装了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噪音。25.影响人休息使人烦躁使用消音设备隔音耳塞【详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减少噪音的方法:①在有噪声的地方多植树。②在生活区、学校区设置“禁止鸣喇叭”的标牌。③窗户上用双层玻璃、带褶皱的窗帘。④在产生噪声的机器上安装消声器。⑤用隔音装置断绝噪声进入耳朵等。26.55分贝计【详解】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噪声。分贝计是专业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通过测量环境中的声音强度,并以分贝为单位记录数值,帮助我们判断环境音量是否符合标准。根据常规标准,夜间居民住宅处声音超过55分贝一般被认为是噪声。27.噪声【详解】噪声使人烦躁不安。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损害听力等。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考试期间,各路段要禁止鸣笛,是为了减少噪声,给考生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28.噪声(噪音)【详解】噪音是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29.能量【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科同学在唱歌的音响旁站了一会,感觉耳朵有点疼,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30.声源【详解】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减少或改变声源的振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31.噪声【详解】噪声会影响人的心情,长期遭受其侵扰,会使人得病,影响身体健康。根据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噪音是听起来让人感受到不舒服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高音喇叭广播声都是噪音;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噪声防治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32.声源处传播过程中【详解】噪音是指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读图可知,图一禁止鸣喇叭标志是通过题中的控制噪声源的方法减弱噪声的,图二城市道路上设的隔音板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减弱噪声的。33.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详解】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像汽车发动机、喇叭等产生的声音,施工过程中的声音,人们的喧闹声等等,噪声可以划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等方面。34.噪音【详解】为了减少噪音危害,人们通过禁止鸣喇叭植树、装消音器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危害。汽车安装消音器,住房加装隔音墙,都是为了控制噪音,减少噪音危害。35.分贝【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表示。当音量超过60分贝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音量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损伤听力。保护听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噪声和控制声源。36.具有【详解】声音具有能量。声波也是一种能量,大喊大叫可以造成雪崩,强烈的噪声会损伤我们的耳膜。37.消音器【详解】声体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音,广义上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都是噪音。汽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少噪声。38.能量【详解】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用力敲击鼓面,蜡烛的火焰会熄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39.减小(或降低)噪音【详解】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根据对噪声控制的认识,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是为了减小噪声。40.噪声高音广播喇叭【详解】噪声会影响人的心情,长期遭受其侵扰,会使人得病,影响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41.×【详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题目观点错误。42.√【详解】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就是听起来让人不舒服的声音比如:高音广播喇叭、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装修的声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43.√【详解】噪音也是一种能量,隔音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汽车上的隔音棉能减少噪音的危害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44.√【详解】声波也是一种能量,大喊大叫可以造成雪崩,强烈的噪声会损伤我们的耳膜。过高过强的声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45.√【详解】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声音太大,可能会把我们的耳朵震疼。46.×【详解】噪音会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甚至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在声音大的工厂、车间周围往往砌上高墙、种植高大树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制造优美环境,高的墙和高大的树木还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削弱噪声,减少噪音对环境的污染。故题目说法错误。47.×【详解】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一切对人、学习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算作噪声。噪声就是指杂乱无章的声音,比如:很难听的声音。不是只有很难听的声音才叫噪声,如果音乐声对工作和学习有影响,属于噪声,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48.×【详解】在声音的世界里,有悦耳动听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也有嘈杂刺耳的声音,使人意乱心烦。为了减少有害声音,保护听力,我们应该做到远离噪音,控制物体发声。49.√【详解】凡是让人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都是噪声。音乐是流动的诗篇,美妙的音乐能给人以艺术享受,音乐能使我们心情愉悦。音乐有时也是噪声,如半夜12点的音乐就影响人们的休息,故也是噪声。50.√【详解】噪声的种类是很多的,无论哪一种噪声均有可能给人带来损害;噪声的损害不仅限于听觉系统,它对人身的其他系统同样有很大的损害。51.×【详解】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带降噪耳机是在人耳处降低噪声的危害。52.√【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的能量是声能,声音太大,会震得我们的耳朵疼,说明声音具有能量。53.×【详解】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可以鸣笛提醒。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不可以连续鸣笛提醒,这属于噪音,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54.√【详解】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过高过强的声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55.×【详解】保护听力的方法:1.生活中合理使用耳机,且要限量、限时。2.经常挖掏耳道。3.避免各种噪音。4.防止水流入耳朵。5.定期检查听力。美妙的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所以我们应该合理使用耳机听音乐,保护好我们的听力,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56.×【详解】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图书室里很大的说话声属于噪声,它影响同学们学习,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57.√【详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屏障能够减少噪音。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58.√【详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题目说法正确。59.×【详解】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噪声就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的声音。噪声不仅会对人的听力系统有危害,还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是降低工作效率的声音,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60.√【详解】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一般而言超过75分贝即可归为噪音之列。主观上所有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声音都属于噪音。61.(1)给发声物体装消音器(写具体的事物如:汽车、摩托车也可以);(2)制作隔音屏障;(3)在公路、铁路、高速两旁种树;(4)捂住耳朵;(5)带耳塞;(6)主动远离噪音区。【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详解】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较长时间持续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中,轻度造成听力损伤,出现听力障碍,严重了会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所以在噪音大的环境中工作,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的方法较多,例如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要太大;远离噪声;给汽车安装消音器;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戴隔音耳塞、耳罩。62.①在有噪声的地方多植树。②在生活区、学校区设置“禁止鸣喇叭”的标牌。③窗户上用双层玻璃、带褶皱的窗帘。【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详解】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减少噪音的方法有①在有噪声的地方多植树。②在生活区、学校区设置“禁止鸣喇叭”的标牌。③窗户上用双层玻璃、带褶皱的窗帘。④在产生噪声的机器上安装消声器。⑤用隔音装置断绝噪声进入耳朵等。63.学校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学校门口过往车辆;课间同学们的打闹声;校外工程施工噪音;要减弱这些噪音,可向交警部门反映在校门口设置禁止鸣笛的标识,要求同学们课间不可大声喧哗、通知校外施工方减小施工噪音。【详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噪声的来源广泛,如学校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学校门口过往车辆;课间同学们的打闹声;校外工程施工噪音;要减弱这些噪音,可向交警部门反映在校门口设置禁止鸣笛的标识,要求同学们课间不可大声喧哗、通知校外施工方减小施工噪音。64.原因:可能在游泳时耳朵里进水了,耳朵内潮湿,滋生了病菌,形成了中耳炎。保护听力要做到:①尽量避开噪声。
②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③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
④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⑤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游泳时耳朵里进水了,耳朵内潮湿,滋生了病菌,形成了中耳炎。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不用力扭耳廓;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尽量避免噪声;不使用或不常用耳机;洗头、洗澡和游泳时尽量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都是保护听力的方法。65.影响我们休息、使人烦躁、使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油漆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低价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上海食品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fidic 合同标准文本
- 中俄出口合同样本
- 个人现金贷款合同标准文本
- 2024哈工大威海招生专业大类
- 二手置换合同标准文本
- 公墓养护合同标准文本版
- 事故车维修合同标准文本
- DG-TG08-12-2024 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 实时数字孪生数据同步技术-深度研究
-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Project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全国河大音像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图文美化》说课稿
- 资产清查与盘点管理制度
- 2025河北石家庄市总工会社会工作招聘2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浅谈A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6300字(论文)
- 秦汉考古Uooc课程答案
- 间质性肺病个案护理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 10096-2018)
- 医疗器械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